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小黑瓢虫对高氏瘤粉虱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高氏瘤粉虱不同虫态共存的条件下,小黑标虫对高氏瘤粉虱各虫态的选择次序为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4龄若虫和拟蛹,对卵的捕食率均最高,有明显的嗜好选择;小黑瓢虫幼虫捕食粉虱卵的数量,随着龄期的增长而递增,其中4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4龄期捕食量平均为1565.42粒,占全幼虫期总食卵量的45.42%,整个幼虫期可捕食高氏瘤粉虱的卵数平均为3446.5粒。小黑瓢虫3龄幼虫对粉虱卵的捕食作用率在所给的猎物密度(1500粒/皿)条件下,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螺旋粉虱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是一种新入侵海南的重要害虫。本文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实验, 对螺旋粉虱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粉虱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8.88℃和511.86日·度, 在海南一年可发生8~9代。在18~32℃恒温条件下, 螺旋粉虱世代发育历期为26.63~57.16 d, 其中卵期7.15~15.93 d, 1龄若虫期4.00~11.03 d, 2龄若虫期3.83~7.53 d, 3龄若虫期4.09~8.64 d, 拟蛹期7.56~14.03 d。在18~32℃条件下, 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抛物线关系, 但在18~28℃则为直线关系; 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其繁殖, 14℃恒温条件下无法完成世代发育。成虫不活跃, 活动有明显的规律性, 晴天活动多集中在上午, 阴天活动少, 雨天不活动。  相似文献   

3.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是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入侵害虫。为了揭示其在海南对低温的耐性,通过测定低温致死中温度、致死中时间分析各个虫态的耐寒性。低温致死中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3龄若虫、1龄若虫、卵、2龄若虫、成虫和4龄若虫,分别为5.33℃、5.43℃、7.38℃、7.96℃、10.69℃和13.75℃;在3℃低温下卵至4龄若虫的致死中时间从长到短的顺序为3.74 d(卵)、2.11 d(3龄)、1.74 d(2龄)、1.21 d(1龄)和1.16 d(4龄)。在3℃时螺旋粉虱成虫大量快速死亡,其在12℃时的致死中时间为1.02 d。螺旋粉虱卵对低温的忍受能力较强,成虫对低温的忍耐力最弱。低温暴露下的死亡率用于评价螺旋粉虱的耐寒性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15、19、22、25、28、31和35℃及RH80%的组合条件下,测定了菊小长管蚜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分析了温度与菊小长管蚜发育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菊小长管蚜各龄若虫的发育时间随温度的增加而缩短,4龄若虫的发育历时最长,平均为前三龄若虫历期的1.4倍.模拟分析表明,菊小长管蚜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3龄若虫较1、4龄若虫对极端温度的忍耐性强,发育最适温度高.2、3龄若虫的极端温度忍耐值δ为6.70,最适发育温度为21.76℃,最高发育温度为40.97℃;1、4龄若虫极端温度忍耐值δ分别为4.70和4.50,最适发育温度分别23.76℃和22.49℃,最高发育温度为39.97℃和40.56℃;龄期越高,发育起点温度相对较低,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则越高.1~4龄若蚜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93、5.02、4.58和4.46℃,有效积温分别为26.88、33.41、33.63和48.49℃·d^-1。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估计粉虱若虫存活数的简易方法。粉虱若虫分泌的蜜露滴落在氧化镁薄板上后形成清晰的圆坑,在体视显微镜下易于观察和计数,在确定粉虱若虫数量(Nd)和平均蜜露数(Nn)存在线性相关后,相应得出若虫数量评估因子(NEF)=Nn/Nd,提出通过蜜露数和若虫数量评估因子估算若虫数量的方法。在蕃茄叶片上,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1~2龄若虫、3~4龄若虫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1~2龄若虫、3~4龄若虫的数量评估因子NEF分别为7·73,5·69,5·18和5·03。应用该方法检测吡虫啉对粉虱的毒力,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两者没有显著差异,而且该方法更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biotype 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体内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在两者竞争替代中所起的作用,以对硝基苯磷酸二钠 (pNPP)为底物,采用个体测定和群体测定的方法,研究比较了2种粉虱不同虫态中该酶的性质。结果表明:2种粉虱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在整个发育历期均逐渐增加,成虫期达到最大。温室白粉虱2至4龄若虫(伪蛹)期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分别是B型烟粉虱对应龄期酶比活力的2.58、2.68和3.14倍; B型烟粉虱雌雄成虫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分别是温室白粉虱雌雄成虫酶比活力的1.24和1.26倍,且2种粉虱雌虫的酶比活力显著大于其雄虫。2种粉虱2龄若虫到成虫的碱性磷酸酶最适pH均为7.8,最适温度均为47℃;在1龄若虫中均未能检测到该酶活性。测定并比较2种粉虱不同虫态碱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参数的结果显示,温室白粉虱碱性磷酸酶在3、4龄若虫的亲和力以及在2, 3, 4龄若虫的酶蛋白浓度均显著大于B型烟粉虱的对应值,而在成虫期2种粉虱的亲和力、酶蛋白浓度无差异,B型烟粉虱的活化能显著小于温室白粉虱。据此推测,B型烟粉虱利用碱性磷酸酶在若虫期进行组织骨化和生长发育不如温室白粉虱,但羽化为成虫后利用其进行解毒代谢则可能强于温室白粉虱。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长兴岛桔粉虱生活史及习性、自然种群生命表资料以及大田种群动态,并研究了杀虫剂对桔粉虱的影响。桔粉虱在长兴岛一年发生3代,以Ⅳ龄若虫越冬。各虫态中卵及Ⅳ龄若虫死亡率最高,Ⅱ龄若虫较低,每年3代中以第2代死亡率最高。桔粉虱存活率曲线属威布尔模型的第Ⅲ型。大田种群动态资料以种群年龄结构为特征反映了粉虱的田间数量消长及杀虫剂对其影响。对防护林女贞树上的粉虱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并将粉虱作为江原钝绥螨的交替饲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柑桔新害虫——高氏瘤粉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氏瘤粉虱AleurotubercutustakahashiDavidetSubramaniam是福建福州郊区桔园新发现的一种小型刺吸性害虫。国外在印度最早发现,并于1976年被鉴定命名。本文通过该虫在替换寄主茉莉花上的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作了初步探讨。高氏瘤粉虱在福州年发生约8-9代,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为害柑桔和茉莉叶片,在28±1℃条件下,世代历期为26-31天。以高龄若虫或拟蛹越冬。其寄生性天敌有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sp.)、恩蚜小蜂(Encarsiasp.)等,寄生率为7.07-17.84%。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褐飞虱发育、存活和产卵影响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保坤  胡朝兴  黄建利  侯茂林 《生态学报》2014,34(20):5868-5874
设置系列恒温19、22、25、28、31、34℃,测定了温度对褐飞虱发育、存活和产卵的影响,建立了温度对褐飞虱生物学参数影响的关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褐飞虱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在28℃下最短。除22℃以外,短翅型雌若虫的发育历期长于雄若虫的发育历期。(2)34℃下,褐飞虱卵未成功孵化,推测34℃是褐飞虱发育的限制性高温。不同温度下若虫的存活率为:25℃22℃28℃19℃31℃;低温主要导致低龄若虫死亡,而高温则主要导致高龄若虫死亡。(3)不同温度下产卵前期为19℃31℃22℃25℃28℃。产卵期22℃时最长。短翅型雌虫寿命随着温度降低而延长,产卵量在28℃时最大(256粒),19℃时最低(108粒)。(4)采用温度(x)与褐飞虱各生物学参数(y)间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一系列关系模型;其中,卵历期(y=0.079 x2-4.462 x+70.536),若虫历期(y=0.233 x2-12.886 x+189.878),产卵前期(y=0.068 x2-3.614 x+49.88)和短翅型雌成虫寿命(y=-0.622 x+35.03)与温度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小黑瓢虫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rtae(Horn))是粉虱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本对小黑瓢虫从英国引种后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用福州地区新的猎物寄主高氏瘤粉虱(Aleurotubercutatus takahashii David&Subramaniam)进行饲养繁殖,已成功地在室内定殖和繁衍。小黑瓢虫成虫寿命长达90—130天.可捕食粉虱卵、若虫、成虫各虫态,且捕食量大,活动能力强,是高氏瘤粉虱的有效天敌,具有很好的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