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噬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在炎症因子的诱导和多种信息分子的调控下可极化为经典活化巨噬细胞(M1)和替代活化巨噬细胞(M2)。慢性肺部炎症反应和肺实质损伤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主要病理表现。M1促进肺部炎症反应;M2抑制炎症反应,参与肺组织损伤与修复,并吞噬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凋亡细胞。靶向干预巨噬细胞极化方向有可能成为COPD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细胞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一热点问题,病原微生物之所以成为病原,一定有其成为病原的理由。不论是细菌、真菌、病毒,还是其代谢产物大都能诱导宿主细胞,特别是免疫系统中某些细胞(如巨噬细胞)凋亡,这也许为其抵抗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及免疫监视,以便在宿主体内生存,进而为大量繁殖开辟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3.
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诱发或抑制宿主细胞的凋亡,这对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病原微生物与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感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并寻找其治疗与预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些肠道致病菌能诱导宿主细胞凋亡,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导致细胞的损伤和细胞的进一步侵袭。志贺菌是痢疾重要的致病因子,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是志贺菌致病机制的重要的环节。该菌与巨噬细胞接触后分泌侵袭质粒抗原(Ipa),Ipa复合物激活巨噬细胞并使其骨架重排,胞膜皱折或形成粘着斑,然后蚕噬细胞。IpaB在巨噬细胞质内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酶(ICE)结合,激活的ICE裂解活化IL-1β,并最终启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主要细胞死亡方式,在清除多余或受感染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在组织或胚胎正常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诱导免痉反应比较温和,但在病毒感染或者对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进行刺激时凋亡可以触发强烈的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凋亡信号途径中的分子与免疫系统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有关凋亡性死亡在诱导炎症,维持免疫系统动态平衡,促进免疫应答以及凋亡信号途径和免疫系统抗病毒机制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细胞凋亡所诱发免疫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穿透支原体LAMPs诱导NF-kB激活介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穿透支原体(Mpe)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能否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并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以了解Mpe潜在的致病性.用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和DNA Ladder方法检测Mpe LAMPs诱导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的凋亡.以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经Mpe LAMPs处理的小鼠巨噬细胞NF-κB的激活和NF-kB抑制剂吡咯啉烷二甲基硫脲(PDTC)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Mpe LAMPs能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发生早期或晚期凋亡;Mpe LAMPs能诱导激活小鼠巨噬细胞的NF-κB,使其从细胞浆中转位到细胞核内;PDTC能显著地抑制经处理的小鼠巨噬细胞的NF-κB的激活,且能抑制Mpe LAMPs诱导的巨噬细胞发生凋亡.因此,Mpe LAM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可能与NF-kB的激活有关,因而Mpe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H1N1亚型流感病毒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型流感病毒能诱导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探讨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凋亡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用H1N1亚型流感病毒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结果显示,前48 h,H1N1流感病毒能诱导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但在培养48 h后,流感病毒对单核巨噬细胞表现为凋亡抑制作用,同时流感病毒对淋巴细胞吸附不同时间后,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未见明显差异,说明细胞凋亡与病毒吸附时间长短并无相关性.检测p53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加入前后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均被抑制, 提示通过p53诱导的凋亡可能是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电镜及酶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了鸡胚脾脏不同胚龄组巨噬细胞溶酶体酸性磷酸酶(AcP酶)的变化、凋亡实验组巨噬细胞及其AcP酶与凋亡细胞的关系。取10天、13天和17天鸡胚脾脏,按Gomori法显示AcP酶,各胚龄脾脏巨噬细胞AcP酶细胞化学反应阳性,按AcP酶染色阳性做溶酶体计数,结果显示随着胚龄的增加溶酶体数随之增加,尤以第17天组溶酶体数增加最为明显,所得数据经统计分析表明各胚龄组间溶酶体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凋亡实验组采用放线菌酮诱导15天鸡胚脾脏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凋亡细胞为各类幼稚血细胞,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巨噬细胞未见凋亡,而是吞噬了大量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AcP酶反应颗粒不仅出现在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吞噬体,还见于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等。细胞AcP酶反应强度数字化结果表明:凋亡组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胚胎巨噬细胞在凋亡细胞出现时AcP酶活性增强,说明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凋亡细胞或凋亡小体是通过AcP酶等活性物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及L型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能力,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用生物素断端标记(TUNEL)法检测PA及L型感染巨噬细胞2、4、8、12、16和20h后各时间段的细胞凋亡率,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的浓度变化。结果 PA及L型能诱导巨噬细胞发生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型诱导细胞的凋亡率弱于原菌(P〈0.05);PA及L型感染组培养液NO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PA及L型可诱导巨噬细胞发生凋亡,L型较其原型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弱,NO可能在巨噬细胞凋亡中发挥一定作用。PA及L型可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发挥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的重要原因是病变部位炎症反应的加剧,而巨噬细胞作为粥样斑块内主要的炎症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主导作用.血管紧张素Ⅱ作为一种重要促炎因子,促进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激活斑块内的巨噬细胞,上调各种炎症因子,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Ⅱ受体阻断剂、调血脂药、干扰素-β、雌激素等药物可减轻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诱导巨噬细胞分化情况和分化后巨噬细胞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甲氨蝶呤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24小时后,使用流式、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的表达量,并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阳性对照,未处理细胞为阴性对照,评估甲氨蝶呤的诱导效果。将经甲氨蝶呤刺激的巨噬细胞与骨肉瘤细胞K7共培养,使用流式技术检测骨肉瘤细胞K7凋亡程度。结果:一定剂量的甲氨蝶呤作用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后,可以显著上调M1型巨噬细胞的标志物CD86、i NOS,上调程度与LPS组相当。与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类似,甲氨喋呤可以激活NF-κB。经甲氨蝶呤刺激后的巨噬细胞可以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结论:甲氨蝶呤诱导向M1型分化的巨噬细胞可以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巨噬细胞有效地吞噬清除凋亡的中性粒细胞,对急性炎症的消退、恢复机体的稳态至关重要.但目前对巨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的动态过程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后的命运转归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动态观察了巨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的全过程,发现巨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过程也可分为识别黏附、内吞、消化和残体外排等阶段,同时观察记录了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后巨噬细胞被诱导激活死亡的动态过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以及特殊染色法显示,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诱导巨噬细胞死亡的方式有自噬、凋亡和胀亡等,其中自噬率为(8.00±2.00)%、凋亡率为(12.33±2.08)%、胀亡率为(3.66±1.50)%.这些结果表明,巨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后自身也经历自噬和凋亡过程,可能是巨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凋亡(apoptosis)和炎症反应(inflammation)分别在内稳态维持和对抗外源微生物入侵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凋亡小体和炎症小体则是调节这两种生物学过程的关键复合物.凋亡小体和炎症小体的功能都是作为caspase的激活平台,但是前者激活caspase-9,而后者则是激活炎症性caspase-1.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这两类复合体激活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小鼠巨噬细胞膜快速超极化和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流式细胞术、TUNEL染色技术、FRAP技术等对大剂量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膜通透性、膜脂流动性、膜电位等膜生物物理性状改变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大剂量地塞米松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快速凋亡 .凋亡巨噬细胞膜脂流动性升高 ,尤为显著的是 ,膜电位快速超极化 ,胞浆游离 Ca2 + 加速超极化 .结果表明 ,细胞膜电位变化与巨噬细胞这一非兴奋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探索microRNA-155在细胞炎症反应调控中的作用机制。采用重组PepO蛋白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Ms)诱导的microRNA-155(miR-155)及其对IL-6的调节。PepO刺激腹腔巨噬细胞诱导miRNA-15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表达;Mimic和inhibitor转染实验显示过表达mi R-155可抑制IL-6及My D88的表达;IL-6及MyD88与PepO也呈剂量依赖性;且IL-6与MyD88存在PepO处理时间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提示,PepO刺激腹腔巨噬细胞诱导miRNA-155可能通过靶向myD88通路信号从而抑制IL-6的表达,避免宿主不至于过度炎症反应导致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6.
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时,机体将会发生炎症反应,募集更多免疫细胞聚集到炎症部位,以抵抗微生物的入侵。其中,Toll样受体作为识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受体,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中性粒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并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强度。因此,在细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对中性粒细胞及其Toll样受体进行研究,这有助于探索有效对抗细菌感染的免疫疗法。  相似文献   

17.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效应是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和清除病变细胞的一种重要的免疫反应机制.通过ADCC途径发挥作用的效应细胞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相似文献   

18.
巨噬细胞凋亡及其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噬细胞通过介导和调控自身及其他细胞凋亡而实现其免疫调节和效应细胞功能.引起巨噬细胞凋亡的原因有生物、化学、病理、自身等因素.不仅巨噬细胞自身凋亡和凋亡调控有其特点,更为有趣的是,巨噬细胞可根据需要:介导或抑制自身凋亡;介导或抑制其他细胞凋亡;抑制自身凋亡,介导其他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巨噬细胞在免疫调节,特别是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冠状病毒感染调控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病毒是常见的感染人类和动物并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病原性微生物之一,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病毒为了在细胞内转录翻译和装配下一代,应对细胞免疫应答的同时,还参与到许多细胞活动中,当细胞特定受体与病毒蛋白结合后,细胞即启动凋亡程序。冠状病毒的许多蛋白在细胞凋亡程序中起促进或抑制凋亡的不同作用,如病毒S蛋白与细胞膜死亡受体作用诱导细胞启动外在凋亡途径,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的M、S蛋白引起细胞内质网应激、Ca2+失衡,诱导细胞启动内在凋亡途径,而E蛋白则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冠状病毒对侵染细胞的促凋亡或抑制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通过了解病毒不同蛋白在各种凋亡途径中的不同作用,希望为人工干预调控细胞研究提供思路,为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天然免疫是宿主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活化主要通过天然免疫细胞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识别病原微生物上相对保守的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病毒相关的核酸成分可以被机体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维甲酸诱导基因Ⅰ受体(RIG-I-like receptors, RLRs)以及胞浆DNA受体(cytoplasmic DNA sensors)等识别,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细胞信号通路诱导Ⅰ型干扰素(typeⅠinterferon)及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激发机体抗病毒反应.泛素化修饰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在宿主防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动态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天然免疫抗病毒信号通路中的多个关键接头分子可发生泛素化修饰,进而调控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反应.本文综述了泛素化修饰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