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改进提高日本血吸虫的体外培养方法,可为研究日本血吸虫的生理生化、生化药理学及寻找抗血吸虫新药提供适宜的前提条件。 国外对血吸虫的培养多为曼氏血吸虫,我国对日本血吸虫的培养有过几篇报道,一般只能存活数十天,也有长达2—4个月的。由于影响血吸虫体外培养的因素很多,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数十次的试验比较,在培养器皿、培养基的营养成份和量、每瓶培养虫体的对数及更换培养基的时间等方面作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细胞培养方法初探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日本血吸虫细胞培养方法初探董惠芬,蒋明森,李瑛,杨明义,周述龙(湖北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武汉430071)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细胞培养,培养方法PRELIMINARYSTUDIESONTHECULTURALMETHODSOFCELLSFROMSCH...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尾蚴经人工方法转变的童虫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日本血吸虫体外培养系统。建立了较适于童虫生长发育的B41培养基。尾蚴经人工方法转变的童虫在体外可发育至雌雄合抱,雌雄生殖器官形成。雌虫可达产卵阶段,但未具备正常的产卵机能。培养的血吸虫在体外至少可存活110天。  相似文献   

4.
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mansoni)和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成虫和曼氏血吸虫尾蚴基因组DAN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消化后,分别与^32p-dCTP标记的来源于核糖体DNA的PSMHCR5、PSMHCR4PSM889探针杂交,曼我血吸虫尾蚴和成虫在PSMHCR4杂交带型的1.6-2.8kb之间,存在有明显不同的次杂带;而PSMHCR5和PSM889的杂交带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对日本血吸虫单性感染雄虫和双性感染雄虫蛋白质表达谱进行分析,并在mRNA水平进行验证;观察差异表达SJCHGC蛋白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SJCHGC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和亚细胞定位,并分析其表达产物的抗原性. 成功鉴定了9个日本血吸虫雌雄合抱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在日本血吸虫雄虫合抱前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有6个;而有3个蛋白质在日本血吸虫雄虫合抱后表达明显上调. 大多数差异蛋白功能涉及血吸虫的生长发育、生殖、营养、运动、信号传递等过程. 重组质粒pEGFP-C1/SJCHGC 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真核细胞COS-7中获得了表达,可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其表达情况及亚细胞定位,细胞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血吸虫抗原性. 研究结果为揭示日本血吸虫雌雄合抱机制、研制抗血吸虫雌雄合抱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在离体培养中的产卵和虫卵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本文证明日本血吸虫卵在适合的条件下,在离体培养中亦能发育至成熟,并孵出毛蚴,而并不一定需要经过一个宿主组织内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卵在离体培养中自产出到完全发育成熟所需的时间最少为12—13天。 2.日本血吸虫卵在离体培养中发育至成熟的必需条件为:培养液中必需有血清及红血细胞的存在,其中尤以红血细胞的存在更为重要。 3.本文应用相比差显微镜初步但较系统地观察和描写了血吸虫卵细胞的分裂发育过程。证明血吸虫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亦属不等裂的类型,与其它吸虫卵细胞分裂发育的过程类似。为了便于统计,本文把血吸虫卵的发育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单细胞期。2)细胞分裂期。3)胚胎发育期。4)毛蚴成熟期。本文并对发育各期的出现时间及增减趋势进行了初步观察。 4.本文证明凡是在宿主体内曾经合抱过的发育成熟的血吸虫雌虫,不论它在离体培养时是否处于合抱状态,雌虫均能产卵。其所产出的虫卵数量的多少与所用培养液的种类及雌虫在培养液中的存活时间有关。同时亦证明了血吸虫在离体培养的环境中不仅能将其子宫中已形成的虫卵排出,而且还有新的虫卵的形成。其产卵数量和培养时间有关,其产卵高峰期为培养后的第2—7天。  相似文献   

7.
东方人类血吸虫及其螺蛳宿主交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鸿昌  乌伯坦 《动物学报》1989,35(2):189-195
以我国安徽及菲律宾莱特岛的日本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以及中华血吸虫交互感染其螺蛳宿主。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及钉螺与湄公血吸虫、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及其螺蛳宿主亲缘关系较疏远。而湄公血吸虫与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及其螺蛳宿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交互感染结果为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及钙河罗氏螺的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梅柏松  周述龙 《水生生物学报》1989,13(4):326-333,T001
本文报道了4种培养基,4种血清,不同浓度的半乳糖,二巯基苏糖醇及部分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对日本血吸虫毛蚴体外转变为母胞蚴及其存活的影响,发现稀释一倍的RPM1 1640加10%兔血清为较适宜的培养基,上述添加剂对毛蚴转变和母胞蚴存活均无有益作用,其中柠檬酸可显著抑制毛蚴的转变,文中描述了毛蚴的体外转变成母胞蚴的过程,对血吸虫的糖代谢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王健  周述龙 《水生生物学报》1988,12(3):286-288,i005
吡喹酮(Praziquantel,PZ)是目前最优良的非锑类抗血吸虫药,实验证明,PZ对埃及、曼氏及日本血吸虫病疗效均佳,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成虫、曼氏血吸虫成虫及自由生活期幼虫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有关PZ对血吸虫作用的文献很多,但迄今尚未见有关PZ在体外培养中对日本血吸虫童虫超微结构影响的文献报道。本文报道利用血吸虫童虫体外培养技术,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PZ对日本血吸虫肝门型童虫形态学影响。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吸虫疫苗研究进展许家喜(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血吸虫疫苗血吸虫病的防治在当今世界上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严重问题,迄今已发现19种血吸虫能侵犯人体,其中对人类健康有威胁的有曼氏、日本、埃及、湄公与间插5种血吸虫。据世界卫生...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被称作血吸虫的寄生性扁虫需要一种被称作cpb1的基因才能在小鼠体内存活。这项研究也证实血吸虫干细胞大量生长作为对损伤作出的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在全世界,血吸虫感染着2亿多人,能够在人的血液中存活几十年。来自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Julie Collins和James Collins之前已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卵黄细胞发育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血吸虫雌虫生产的虫卵不仅是血吸虫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而且也是病原扩散的一个重要来源,而虫卵的形成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何毅勋等(1974)指出,血吸虫的卵黄细胞具有双重的生理机能。本文试图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日本血吸虫卵黄细胞在卵黄腺中的发育过程及其超徽结构特征和各期细胞的平均百分率,探讨其生理机能的形态学基础,为抗血吸虫药物的研究提供比较简明、客观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日本血吸虫胆碱酯酶的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吸虫的胆碱酯酶(ChE)与血吸虫神经介质的传递、肌肉活动以及与其它物质代谢均有密切关系,也是抗血吸虫药物作用的靶子之一。1959年沈美玲等进行了药物对日本血吸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研究。最近,姚民一等(1981)采用等电聚焦电泳分离出日本血吸虫胆碱酯酶的同功酶。然而有关血吸虫胆碱酯酶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主要限于曼氏血吸虫(Pepler,1958;Lewert等,1965;Fripp,1967;Bueding等,1967;Bruckner等,1974;Diconza等,1975)除Bueding简单述及日本血吸虫成虫的AChE外,迄今国内外尚无日本血吸虫CbE的组化资料,而且日本血吸虫的神经系统也未被专门观察。由于ChE的组化定位能细致地显示出血吸虫的神经系统构造,并能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对BALB/c近交鼠及昆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及肿节风处理后的反应,对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宿主的若干反应作了比较研究,区分了它们充作日本血吸虫终末宿主的特点。认为,在缺乏更适宜的近交鼠的情况下,昆明小鼠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动物模型。 .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曼氏血吸虫抱雌沟蛋白SmGcp序列和日本血吸虫编码抱雌沟蛋白保守区的基因片段jGcp1分别设计三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为模板 ,用RT-PCR法扩增出大小为1949bp的基因片段。经序列分析推断该基因片段含编码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基因的阅读框,与SmGcp碱基一致性为85%,其理论推测氨基酸组成与曼氏血吸虫抱雌沟蛋白的一致性为83.7%。将上述扩增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c( )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表达,融合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80kD。利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血清对该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在预测位置出现了明显的识别条带,说明该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38年,唐仲璋在光学显微镜的水平上已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形态构造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由于近年来扫描电镜技术的发展,寄生虫学家应用它观察血吸虫生活史各期虫体的构造,使得一般平面图象分辨不清的细微结构呈现清晰的三维图象,因而又补充和丰富了有关血吸虫形态和生理方面的若干新知识。关于血吸虫毛蚴的扫描电镜观察曾有LoVerde(1975)对埃及血吸虫毛蚴、K(?)ie和Frandden(1976)及Miegeville等(1979)对曼氏血吸虫毛蚴以及坂本启二和石井洋一(1978)对日本品系的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周蕊  缪德强 《四川动物》1989,8(1):34-35
检测血吸虫抗原较之检测虫体的明显优点是可准确地估计虫荷以及判断是否活动性感染,有助于了解化疗效果。近年来国内已有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法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报道。使用高效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可望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本文对单克隆抗体(McAb)I-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了初步探讨。有关本法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动物和病人血中血吸虫虫卵抗原的情况将另文报道。材料与方法McAb制备:用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克隆化后获得3株分泌抗日本血吸虫…  相似文献   

18.
为表达、获取日本血吸早谷胱甘肽转移酶(SjGST)基因工程重组蛋白,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cDNA为模板,设计、合成特定寡核苷酸引物,RT-PCR法扩增GST编码基因序列,将扩增产物连接pGEM-T克隆载体,再亚克隆到真、原核表达质粒pBK-CMV中,转染大肠杆菌XL1-blue,经IPTG诱导后用SDS-PAGE分析表达效果。结果 RT-PCR法特异性扩增出日本血吸虫GST编码区基因片段,其  相似文献   

19.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病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分布范围广,广泛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的贫困偏远地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仅次于疟疾,该病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残疾和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血吸虫病专家委员会1984年统计,全球感染血吸虫人口已达2亿。血吸虫种类繁多,寄生于人体的有6类,其中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是主要的致病种类。血吸虫卵是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寄生于宿主组织中的虫卵使宿主发生免疫病理反应,导致泌尿生殖系统(埃及血吸虫)炎症和梗阻性疾病、肠道疾病、肝脾炎症和肝纤维化(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发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早期血吸虫病发展到晚期,可引起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膀胱鳞状细胞癌(埃及血吸虫)和不孕不育症在内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对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临床分期、并发症、致病机制及其免疫病理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两种血吸虫病DNA疫苗的候选抗原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日本血吸虫基因SjFABP和SjGST原核表达产物检测二价DNA疫苗pVIVO2-SjFABP-SjGST在体内诱发的特异性抗体。方法:克隆日本血吸虫抗原基因SjFABP和sjGST,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0a-SjFABP、pET30a-SjGST及真核表达载体pVIVO2-SjFABP-SjGST;将pET30a-SjFABP和pET30a-sjGST进行原核表达,并将表达产物用镍亲和柱分离纯化;采用Western印迹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VIVO2-SjFABP-SjGST免疫4周后的BALB/c小鼠血清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克隆了日本血吸虫抗原基因SjFABP(399bp)和町GST(657bp),并构建了pET30a-SjFABP、pET30a-SjGST及pVIVO2-SjFABP-SjGST重组质粒;经Western印迹检测,pET30a-SjFABP及pET30a-SjGST原核表达的抗原蛋白均能够与经日本血吸虫二价DNA疫苗pVIVO2-SjFABP-SjGST免疫的小鼠的血清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结论:日本血吸虫町尉即和町GST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建立;原核表达的抗原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以原核表达产物可检测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VIVO2-SiFABP-SiGST在体内诱发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