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向东 《昆虫知识》1992,29(5):271-272
<正> 合欢豆象 Bruchidius terrenus(Sharp)又名三带豆象,属豆象科,多型豆象属。该虫是合欢种子的主要害虫之一。据记载国内分布在辽宁、河北、陕西、北京、河南、台湾和山东;国外分布在日本。寄主为台湾相思和合欢种子。在山东普遍危害合欢 Al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种子。在滨州市、沾化县、惠民县和博兴县有虫株率为100%,种子被害率40~95%。  相似文献   

2.
南京禄口机场海关截获了一批旅客从巴西携带入境的金山葵种子,送南京海关实验室检出豆象。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虫进行了物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虫为椰子粗腿豆象。该虫在我国尚无分布记录,为国内口岸首次截获。该虫一般随带果的棕榈寄主种苗进行远距离传播,一旦传入我国,将对我国的农林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各口岸须加强对进境种苗的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菜豆象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温度下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Say)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状况。【方法】在20,23,26,29和32℃下,测定了菜豆象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用线性回归、Logistic模型以及"王-兰-丁"模型对温度与菜豆象各虫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组建了菜豆象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殖力生命表。【结果】菜豆象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而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呈正相关,Logistic和"王-兰-丁"模型比一般线性模型更能拟合菜豆象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菜豆象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44℃和858.22 d·℃;菜豆象产卵量、孵化率和存活率在26℃下最高,分别为52.71粒、82.67%和75.67%;在32℃下最低,分别为33.20粒、69.33%和41.67%。在20,23,26,29和32℃下内禀增长率rm值分别为0.05,0.07,0.08,0.09和0.08;净增殖率R0值分别为25.54,33.80,39.87,34.52和13.86。【结论】温度对菜豆象种群发育和繁殖具有显著影响,表明20~29℃是菜豆象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水菖蒲Acorus calamus活性物质β-细辛醚对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es成虫行为、产卵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β-细辛醚接触处理后的四纹豆象成虫行为主要表现为兴奋→失去平衡→击倒→死亡,接触药剂64 h后,试虫成虫全部死亡。β-细辛醚处理可显著的降低四纹豆象成虫的交配次数,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成虫的交配次数减少,且处理雄虫比处理雌虫对交配竞争能力的影响更大。处理雌虫与未处理雄虫配对后以及处理雄虫与未处理雌虫配对后,雌虫的产卵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雌虫的产卵数显著减少,但两种配对处理之间雌虫的产卵数无显著差异。处理雌虫与未处理雄虫配对后以及处理雄虫与未处理雌虫配对后,雌虫产卵的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不同处理时间后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 两种配对处理所产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据此得出结论:水菖蒲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为神经毒剂,可以减少四纹豆象的种群数量,具有开发为储粮害虫四纹豆象防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对亚蔬中心(AVRDC)抗豆象育种2个回交第12代品系(BC12)及其回交亲本进行了豆象抗性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豆象在绿豆种子表面的产卵量及产卵率,BC12及其回交亲本之间无显著差异;第一代成虫羽化量、羽化率及种子受害量、种子受害率,BC12与其回交亲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绿豆种子受害量和一代成虫羽化量成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受害量与成虫产卵量无相关关系。而成虫产卵量与一代成虫羽化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回交后代与其回交亲本比较分析显示:在种子受害量上,BC12与其回交后代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这意味着 BC12确实存在抗豆象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菜豆象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预测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生区可为农业部门开展菜豆象防控工作和检验检疫部门制定检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收集菜豆象已有分布点和全球气象数据的基础上,采用MaxEnt模型对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MaxEnt模型的AUC平均值为0.926,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王银淑  张祖新 《昆虫知识》1991,28(3):169-169,187
<正> 十四点负泥虫Crioceris quatuordecimpunctata(scopoli)是天津地区为害芦笋的主要害虫,1986~1988年作者对该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为害与分布 十四点负泥虫属鞘翅目,负泥虫科,负泥虫属叫,该虫主要为害芦笋,经喂养试验发现可食害小麦、文竹等。在天津芦笋种植地区均有发生,国内分布范围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北京、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西等;  相似文献   

8.
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maculatusFabriciu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害虫,危害多种豆类因而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为准确掌握四纹豆象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绿豆为食料,在20,25,28,32,35和37℃等6个温度和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通过逐日观察法对四纹豆象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纹豆象卵期、豆内幼虫及蛹期、未成熟期发育点温度分别为12.67,13.86和13.53℃;温度与世代存活率及周限增长率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根据相应抛物线方程可知,四纹豆象理论最适生存温度和最适种群增长温度分别为30.2℃和33.7℃,其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区为30~34℃。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报道了象虫金小蜂在中国的分布,并用图文简要地描述其特征.该蜂是四纹豆象、米象、谷象、玉米象、烟草甲和药材甲等重要贮藏物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10.
林逢秦  李雄权 《昆虫知识》1992,29(5):283-285
<正> 铜绿里叶甲Linaeidea aenea L.属鞘翅目叶甲科。该虫是西伯利亚赤杨Alnus sibiricaFisch的重要食叶害虫。国内已知分布于吉林、辽宁。国外分布在欧洲;西伯利亚;日本。近年野外调查发现,在有赤杨分布的地方,铜绿里叶甲普遍发生,并且数量也比较大。为了掌握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笔者于1988~1990年的5~9月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对该虫进行了较系统的室内外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紫穗槐种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方法将紫穗槐种子乙醇提取物分别通过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供试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紫穗槐种子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涂布平板法绘制杀菌曲线,电镜下观察药物对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紫穗槐种子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对供试菌抑制作用较强,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5、5.0mg/mL;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5.0、10.0mg/mL;杀菌曲线结果表明,药物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电镜结果说明,药物的作用可能与破坏菌体细胞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有关。结论紫穗槐种子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柠条豆象Kytorhinus immixtus Motschulsky是危害柠条种子的主要种实害虫之一。本文应用了多个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探讨了柠条豆象卵、幼虫在宁夏盐池、灵武、银川等荒漠景观中11个生境斑块中的空间分布型及种群对景观斑块格局的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11个景观样地中,柠条豆象卵和幼虫在各种生境斑块中均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卵和幼虫空间分布的Iwao回归方程分别为m*=2.23695+1.64742m(r=0.8273)和m*=2.24418+1.42084m(r=0.8889)、Taylor幂模型分别为logS2=0.51292+1.41118logm(r=0.9344)和logS2=0.59645+1.14736logm(r=0.9786),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有密度依赖性,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和种间竞争引起的,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荒漠景观下,柠条豆象的种群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种类、在斑块内的分布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斑块面积相关性较低(R2=0.1995)。主成分分析显示柠条林生长的土壤类型、生长方式是影响柠条豆象寄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 长蠹Bostrychidac Leaoh是家具、建筑木材的害虫,已知近500种。国内已知30种,基本上都分布在南方诸省,最北分布于北京。1981年6月13日在辽宁大石桥灯下采到一只雌虫,经鉴定为东洋区种大长蠹Heterobostrychus hamaxipennis Lesne,这是长蠹科在我国的最北分布。  相似文献   

14.
林明光  林娟娟 《昆虫知识》1992,29(6):349-351
<正> 刺角沟额天牛Hoplocerambyx spinicornis(Newman)是多次在海口口岸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梢原木中截获的1种我国尚未发现有分布的危险性林木害虫。在印度它被列为“最危险的森林害虫”。与我毗邻各国大多有此虫分布,日本在进口原木中也将该虫传入本土。为此,各口岸动植物检疫所对从东洋区进口的木材应重视该虫的检疫。我们从1985~1990年对该虫的成、幼虫形态特征、寄主植物、为害情况等进行了研究,并用检疫中截获的初龄幼虫  相似文献   

15.
梨圆介壳虫过去在国内,多报导在苹果树上的发生情况,在梨树上发生情况的材料很少。由于该虫在梨产区分布面较广,部分地区为害亦重,如辽宁西部主要梨产区的绥中、建昌等县。 作者曾在1955—1956年,在兴城进行了该  相似文献   

16.
【背景】花生豆象原产于非洲,目前已扩散至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为害多种农作物,是重要的仓储害虫,1992年曾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但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未包括花生豆象,原因可能是该虫已在我国云南等地发生。【方法】通过检视我国检疫部门截获的标本、核对“云南花生豆象”相关研究资料,说明花生豆象的鉴定特征,并使用CLIMEX3.0对其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我国报道花生豆象的发生缘于我国酸角豆象的鉴定错误。花生豆象的外部形态与酸角豆象极为相似,但通过生殖器特征可以明确鉴定并区分这2种害虫。我国多个花生主产区是花生豆象的适生区,花生豆象一旦入侵,就会给我国的花生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结论与意义】花生豆象人侵我国的风险大,建议将其增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7.
绿豆抗豆象品系及回交亲本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亚蔬中心(AVRDC)抗豆象育种2个回交第12代品系(BCl2)及其回交亲本进行了豆象抗性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豆象在绿豆种子表面的产卵量及产卵率,BCl2及其回交亲本之间无显差异;第一代成虫羽化量、羽化率及种子受害量、种子受害率,BCl2与其回交亲本存在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绿豆种子受害量和一代成虫羽化量成极显正相关,种子受害量与成虫产卵量无相关关系。而成虫产卵量与一代成虫羽化量成极显正相关。回交后代与其回交亲本比较分析显示:在种子受害量上,BCl2与其回交后代存在极显差异(P<0.01),这意味看BCl2确实存在抗豆家性能。  相似文献   

18.
柞蚕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成贵 《昆虫学报》1980,(2):173-177
柞蚕绒茧蜂(Apanteles sp.)亦称柞蚕小茧蜂,是柞蚕主要害虫之一,过去报道甚少。为了摸清其生物学特性,为防治提供线索,笔者对此虫进行了初步观察。 一、分布、为害及寄主 柞蚕绒茧蜂的国内分布尚无系统资料,据我们调查,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贵州等省柞蚕区都有此虫发生。在辽宁分布广,危害亦较重。如主要柞蚕区凤城、宽甸、岫岩、庄河、东沟、西丰、盖县、新金、辽阳、复县和丹东市郊区均有此虫为害。  相似文献   

19.
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是伊朗豇豆种子上的主要贮藏害虫。控制这一害虫时, 用生物杀虫剂比用常规杀虫剂更为合适。本研究评价了室内条件下在玻璃表面上硅藻土和多杀菌素对四纹豆象成虫的致死效应和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 硅藻土处理24 h和48 h后, 对四纹豆象成虫的LC50 值分别为 1.47和0.2 g/m2; 多杀菌素处理24 h和48 h后, 对四纹豆象成虫的LC50 值分别为102.9 和68.8 mg ai/L, 说明两种化合物都对四纹豆象成虫具有较高的急性毒性。通过检测生物学参数, 研究了LC20浓度的硅藻土和多杀菌素对四纹豆象的亚致死效应。LC20浓度的硅藻土和多杀菌素使四纹豆象成虫的繁殖力分别比对照降低了71.5%和17.2%, 卵孵化率降低了57.5%和27.8%, 成虫寿命缩短了74.7%和17.1%。接触LC20浓度的硅藻土和多杀菌素使这一害虫的蛹期分别比对照延长了4.8%和2.3%。亚致死效应研究表明, 硅藻土和多杀菌素对四纹豆象的生命参数均产生了负面影响。总之, 致死效应和亚致死效应综合显示, 硅藻土在防治四纹豆象上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宁夏荒漠草原景观柠条种实害虫的空间生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大治 《生态学杂志》2012,31(11):2841-2847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是荒漠半荒漠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树种,而柠条豆象(Kytorhinus immixtus)、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和柠条种子小蜂(Bruchophagu neoaraganae)是危害其种实的主要害虫.本文选择宁夏荒漠草原景观人工固沙次生林地、流动风积沙地和沙壤土质丘陵地3种生境类型的柠条林,对不同斑块面积下的柠条种实害虫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空间生态位及其与斑块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沙壤土质丘陵生境中,种实害虫垂直分布比例依次为林冠层(38.9%)>中层(33.9%)>下层(27.2%),水平分布比例依次为西侧(31.0%)>北侧(29.3%)>南侧(21.7%)>东侧(18.1%),其中柠条豆象、柠条种子小蜂主要分布在林冠层,豆荚螟主要分布在中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3种种实害虫是以单一种占蛀一豆荚;柠条豆象的垂直生态位宽度值(0.773)和水平生态位宽度值(0.690)最小,其次为柠条种子小蜂(分别为0.959和0.829),豆荚螟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分别为0.977和0.917);在不同生境中,3种种实害虫生态位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斑块面积与生态位宽度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