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也将生态学基础知识列入学习内容之一。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高中生物学中主要阐述了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动态及调节。本文将探讨“种群”部分的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Ecology)是一门以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宏观生物学学科,从宏观角度来研究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研究对象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开始向生态学领域渗透和发展。1992年,《Molecular Ecology》杂志在英国正式创刊,标志着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3.
车前属(Plantago L.)植物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水良 《植物学通报》2002,19(5):567-574
车前属植物是理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车前属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系统分类学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
郭水良 《植物学报》2002,19(5):567-574
车前属植物是理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车前属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系统分类学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松鼠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建章  戎可  宗诚 《动物学杂志》2008,43(1):159-164
松鼠(Sciurus vulgar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树栖杂食性啮齿动物。在欧洲,由于入侵种北美灰松鼠(S.carolinensis)的引入,松鼠的数量急剧减少,松鼠的生态学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中国,松鼠因贮食坚果的习性而受到重视。本文从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种间关系和行为生态学的角度对松鼠生态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松鼠是哺乳动物生态学研究很好的模式种,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将成为松鼠生态学研究的新方向:(1)不同分布区松鼠的比较生态学;(2)与森林天然更新的关系;(3)集合种群动态及其对生境破碎化的响应;(4)分子系统地理学;(5)作为景观管理的实验种。  相似文献   

6.
桔大实蝇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桔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minax Endedein主要生物学、生态学特点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包括桔大实蝇在国内的分布情况,对寄主的选择性,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发育历期和不同因子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生活史,种群动态以及农业防治、化学防治、诱杀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不同防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对今后的防治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研究热点—植物分子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生态学是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而随着其它自然学科向生态学的渗透,以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产生和迅猛进步,从而涌现出许多新兴的交叉领域,其中特别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在解决生态学的有关问题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植物分子生态学就应运而生了。 一、分子生态学的概念 目前对于这个新研究领域的概念讨论甚多,至今尚无一个普遍认可和明确的概念。例如,侯泽(Hoelzel)和德夫(Dover)认为:分子生态学是用DNA和蛋白质的特征,研究物种的分化、演化及种群生物学等生态学…  相似文献   

8.
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对栓皮栎种群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栓皮栎幼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而主要发育根系;(2)栓皮栎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都受到人为干扰的强烈影响;无性繁殖在林分更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有性繁殖则是维持和丰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基因;(3)栓皮栎喜光,但对温度,降雨和土壤要求并不严格;(4)通过对优势种群重要值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陕西栓皮栎种群所在群落划分为6个类型;(5)栓皮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垂直分布幅度范围较大,分布的海拔上限自北向南,由东向西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食肉目动物中,大熊猫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物种之一,既在科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同时亦是世界自然保护的象征。自20 世纪80 年代初期我国政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开展野生大熊猫生态学研究
以来,迄今已积累了大量有关该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生态学知识,近年来3S 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将野生大熊猫生态学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本文在综合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栖息地生态学、觅食
生态学、繁殖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等不同方面就野生大熊猫生态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力图归纳已有研究发现,阐明研究结果的科学价值及在保护生物学上的意义。同时,结
合研究与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10.
分子生态学研究与运行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子生态学的发展揭开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新篇章,分子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生态学法中的一些难题,如野外调查周期长,分辨率有限,实验条件不易控制等,应用各种分子标记(如:RFLP,VNTR,RAPD,DNA测序等)可以分析种群地理格局和异质种群动态,确定种群间的基因流,研究瓶颈效应对种群的影响以及确定个体间的亲缘关系等等,所有这些研究都是指导物种保护和淑危种群的恢复所必要的,种或品系特异性的分子标记技术能够解决形态分类中的模糊现象,确定基于遗传物质的谱系关系,还可以用来分析近缘种间杂交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选择保护地工,近年来引起重视的主要组织人性复合体(MHC)NDA异分析可能会在研究种群对疾病的易感性第一系列种群特异性问题方面非常有用,随着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保护生物学问题得到解决,尤其是结合野外调查统计数据应用多个分子标记对目标种群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会更精确,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动物学杂志》2007,42(6):174-174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理生态学实验室成立于1990年,是一个年轻、充满朝气的集体,为云南师范大学示范实验室。主要以我国热带亚热带小型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运用现代进化生物学的理论和思想,从分子、组织、器官、个体和种群等不同层次上,揭示动物在胁迫环境下的能量利用、分配和信息传递的分子机制及进化扩散途径以及各种环境胁迫因子对动物或人类生存适应特征、适应对策、适应模式及其分子机制、扩散途径和遗传多样性: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人类疾病的防治、新药的开发、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RAPD技术及其在哺乳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引 言现代生态学的不断发展 ,改变了过去主要采用宏观的方法来研究生物与生物及环境的关系。在种群生态学研究中 ,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微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种群的生存问题 ,新学科分子生态学得到快速的发展。目前 ,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种群生态 ,较多采用限制性酶切图谱 (RFLP)和以PCR为基础的RAPD技术以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在使用这些技术时 ,很多实验的条件往往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本文根据作者在实验中的体会 ,结合一些研究者已有的工作 ,对RAPD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在哺乳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作简单介绍。2 …  相似文献   

13.
灵长类生态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外对灵长类生态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内容包括种群动力学、社群结构及行为,野生群繁殖行为等。我国的灵长类生态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特别是对我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银鱼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中国是世界银鱼(银鱼科Salangidae的简称)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区,在中国东部近海和各大水系的河口共分布有世界17种银鱼中的15种,其中特有种6种。银鱼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很高,是重要的经济鱼类。银鱼生活周期短、世代离散、生殖力和定居能力强。作为典型的r对策者,银鱼对环境变化敏感且反应迅速,种群消长快,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种间食性、生长和繁殖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的丰富的多样性。然而我国的银鱼天然资源却因围湖造田、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生境破碎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持续衰退,各种银鱼的天然资源都不同程度地下降,物种分布范围显著缩小,个别物种渐危。本文在综述我国银鱼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银鱼研究及其物种多样性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呼吁审视银鱼移植增殖的生态效应,加强银鱼的基本生态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并提出我国银鱼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PCR-DGGE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CR-DGGE技术是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起来的一种很重要的分析手段,与传统的种群鉴定方法相比,PCR-DGGE技术具有快速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对于不可培养的微生物也能达到分离的效果,因而在微生物生态学中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影响因素等研究动态以及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4~第6学习单元,将在群体水平上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相关内容.从而揭示宏观领域的稳态及其调节规律。其中,“种群和群落”单元是开篇之目,本文试探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单元具体内容标准、教学目标及其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分子生态学研究与动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生态学的发展揭开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新篇章。分子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生态学方法中的一些难题,如野外调查周期长、分辨率有限、实验条件不易控制等。应用各种分子标记(如:RFLP 、VNTR、 RAPD、 DNA测序等)可以分析种群地理格局和异质种群动态、确定种群间的基因流、研究瓶颈效应对种群的影响以及确定个体间的亲缘关系等等。所有这些研究都是指导物种保护和濒危种群的恢复所必需的。种或品系特异性的分子标记技术能够解决形态分类中的模糊现象,确定基于遗传物质的谱系关系,还可以用来分析近缘种间杂交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选择保护地区。近年来引起重视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DNA变异分析可能会在研究种群对疾病的易感性等一系列种群特异性问题方面非常有用。随着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保护生物学问题得到解决,尤其是结合野外调查统计数据应用多个分子标记对目标种群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会更精确,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缓步动物门(Tardigrada)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立志  李晓晨 《四川动物》2005,24(4):641-645
本文简要概述了20世纪以来缓步动物在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成就.按照缓步动物前沿研究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研究现状,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昆虫知识》2007,44(2):185-185
该书由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徐汝梅、成新跃编。介绍了昆虫生态学的基础与前沿,包括昆虫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规律、调节机制及有关的研究方法。同时,还特别强调了空间生态学在昆虫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当前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如种群变动的遗传机制、昆虫与植物的协同进化等;结合重大的生态学问题,对昆虫暴发的一般理论、昆虫濒危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种群扩散与生物入侵、全球变化与昆虫种群动态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植物种群生态研究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种群生态学以种群作为研究对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是生态学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也是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层次,因为它是物种存在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一、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历史Graunt于1662年进行了人类种群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