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一例人工自繁树Qu,自发性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主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该树Qu发病前健康状况良好,于2岁10个月左右发病。肿瘤出现于右侧腹股沟前方腹壁上,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癌组织生长迅速,质坚硬,其内血管异常丰富。手术时因出血过多而死亡。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自发性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已转移至右腋窝淋巴结,但未见内脏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一例人工自繁树,自发性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该树发病前健康状况良好,于2岁10个月左右发病。肿瘤出现于右侧腹股沟前方腹壁上,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癌组织生长迅速,质坚硬,其内血管异常丰富,手术时因出血过多而死亡。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自发性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已转移至右腋窝淋巴结,但未见内脏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SCCE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3例PSCCE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PSCCE均为绝经后妇女,临床表现与一般内膜癌相似,病理学上与其他部位鳞癌相同.免疫组化ER、PR检查仅1例PR阳性,HPV免疫染色均为阴性.2例随访患者死于诊断后11和18个月.结论:PSCCE很少见,恶性度高,预后差.与高雌激素状态和HPV关系可能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例恒河猴颊囊肿块临床症状表现、剖检肉眼观察及光学显微镜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观察,发现该病猴颊囊病灶组织病变具有与人鳞状细胞癌相似的典型特征,确诊为颊囊鳞状细胞癌,可为判断非人灵长类动物肿瘤性疾病提供一定的病理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ERG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对比其与正常骨与软组织中表达有何差别.方法: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标本来自于我科手术室,经免疫组化染色及PCR方法查看其HERG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染色与PCR结果显示,鳞状细胞癌中HERG的表达呈阳性,主要呈膜表达.结论:HERG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呈阳性,且表达水平较高,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据Hoford等报道,在出生的1003例猕猴(Macaca mulatta)中见到3例明显的右前肢、生殖器或颜面部畸形,亦见到个别猴的副乳头、颅骨下陷、尾端等次要畸形者。但在1987年3月17日曾见到胎儿明显畸形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该文将新鲜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剪成细小的碎块,和基质胶(matrigel)混合在96孔板中进行培养。在培养2、4、6、8、10、12、14、16、18天时取出并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和Ki-67、P63、P40、细胞角蛋白5/6免疫组织化学实验。HE染色显示,培养的肿瘤组织与原组织基本相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组织块变得小,且肿瘤组织有萎缩和退化的现象。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增加, P40和P63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变少。Ki-67蛋白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强度和比率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综上所述,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部分特性会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所以体外培养天数越短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Rab2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0例皮肤SCC、1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中Rab23的表达。结果:Rab23在皮肤SCC和正常皮肤中阳性率分别为90%和1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b23在皮肤SCC中高表达可能在皮肤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约占所有头颈部肿瘤的90%。而据我们临床所见,大约有70%~80%的患者就诊时已为局部晚期,其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差。肿瘤标志物又叫做肿瘤标记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是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而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于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且能够反映肿瘤发生、发展,以及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作为近年来研究热点的肿瘤标志物,具有简便、经济、快速、无创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一些标志物在组织器官发生形态学变化之前就有表达。因此,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以及判断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近几年来发现的可能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或者预后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刘博强  唐利  简强  薛柯  王雷  李承新 《生物磁学》2011,(13):2474-2476
目的:研究Rab2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0例皮肤SCC、1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中Rab23的表达。结果:Rab23在皮肤SCC和正常皮肤中阳性率分别为90%和1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b23在皮肤SCC中高表达可能在皮肤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A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VEGF-A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MLVD及与患者生存期限的关系。结果: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A表达阳性率为66.6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8.10%(P0.05);2 VEGF-A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MLVD为(8.35±2.45)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的(5.32±1.44),(P0.05);3VEGF-A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年存活率为41.67%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的61.90%(P0.05)。结论:VEGF-A表达在确定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C在口腔鳞癌的增殖、浸润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口腔鳞癌病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VEGF-C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其与病变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组织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u=7.747,P<0.01),其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0.564、0.706,P<0.05),与病变部位、大小、病理分级无关。结论:口腔鳞癌细胞分泌VEGF-C诱导癌周淋巴管增生扩张是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VEGF-C有望作为早期临床判断和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B(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HLA-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原发灶、转移灶以及口腔正常黏膜、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OSCC组织、14例癌前病变组织以及10例正常组织的HLA-B表达,比较OSCC的不同病理分级、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原发灶和转移灶、正常及癌前病变组织HLA-B的表达情况。结果 HLA-B在正常组织、癌前病变组织、癌组织的表达逐渐下降(P0.05);其中,癌分化等级越低,HLA-B表达量越低;正常组织、癌前病变组织和高分化OSCC之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中、低分化OSCC(P0.05);不同T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灶与转移灶HLA-B表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未出现转移的OSCC原发灶HLA-B表达高于出现转移的原发灶(P=0.069)。结论中、低分化OSCC组织HLA-B表达较正常组织、癌前病变以及高分化OSCC明显下调,与中、低分化OSCC较高的淋巴道转移率相关,提示HLA-B的表达减弱可能通过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在OSCC淋巴道转移中有着重要意义,HLA-B表达可作为一项监测OSCC恶性程度与淋巴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VEGF在57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OSCC(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迭.结果:①VEGF在O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35%.②VEGF在不同发病部位组的表达:牙龈癌>舌癌>颊癌>唇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VEOF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不同预后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虽然VEGF的高表达可能在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但还不能作为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OB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ESCC及其相应(50例)的远端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OB1的表达。结果 ESCC中NOB1的阳性率为71%,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中的阳性率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B1的表达与ESCC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浸润深度无关。结论 NOB1在ESCC中表达升高,可能在ES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甲基化异常是肿瘤早期的频发事件,DNA甲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稳定,并且可以在血液中非侵入性地检测到,因此DNA甲基化具有成为癌症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为了找到肺鳞状细胞癌(LUSC)潜在的诊断标志物,本文提出了一种LUSC特异性候选诊断标志物的识别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的LUSC的甲基化数据集,通过比较LUSC与正常肺组织和其他癌症类型,得到了6个LUSC特异性甲基化位点,使用支持向量机建立诊断模型,采用六折交叉划分数据集,验证特异性标志物的有效性. 6个标志物的组合在预测LUSC方面达到约93%~99%的灵敏度,在排除正常组织时达到100%的特异性,在排除其他癌症时达到约99%的特异性.我们的研究为LUSC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全世界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食管癌每年新增病例的一半发生在我国,但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及国内医疗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目前的食管癌病人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已失去了手术的机会,此时放疗成为其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由于周围正常组织及食管本身因素的限制,导致放疗剂量无法继续提高,限制了放疗的效果,使得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这就迫切的要求我们寻找可以指导我们选择最佳治疗方式的生物指标,以改善当前的治疗现状。伴随着EGFR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及相关靶向药物在临床中的逐渐应用,近些年EGFR及相关靶向药物在食管癌中研究也在逐渐的开展,成为当前食管癌研究热点。本文将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EGFR表达情况及其与诊断、预后、放射治疗、放化疗综合治疗、放疗与靶向综合治疗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1例树qu的自发性皮脂腺癌。该树qu人工饲养了两年多,肿瘤始发于小腿、下唇及外阴两侧等啊位。癌组织生长迅速、手术摘除后,伤口愈合较快,但又向多处皮肤组织转移。本病例具有病程不长,无明显的全身性反应,癌组织仅局限于皮肤组织并波及腹股沟淋巴结,未向内脏器官转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选取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的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样本作为数据集,在全基因组的水平上研究肺鳞状细胞癌病人从正常到发病I期基因表达的变化,寻找与LUSC发病密切相关的早期标志物,并建立一种基于早期标志基因的肿瘤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模式识别分类法和基因通路和功能分析相结合的筛选方法,对LUSC的早期标志物进行识别,并运用Fisher判别建立肿瘤预测模型。得到12个LUSC的早期标志物,分别是CLDN18, CD34, ESAM, JAM2, CDH5, F11, F8, CFD, MRC1, MARCO, SFTPA2 和 SFTPA1,机器学习建模后对LUSC早期癌症样本和正常肺组织样本的分类精度达到了98%以上。由基因SFTPA1和ESAM建立的LUSC早期肿瘤预测模型,对正常肺组织和LUSC肿瘤Ⅰ期样本的分类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9.18%和100%,并且独立验证集的分类准确率也在90%以上。结论 筛选出的12个早期分子标志物有望成为LUSC诊断的标志分子,并且建立的肿瘤预测模型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可以为LUSC的发生机理研究以及早期肿瘤预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正常宫颈上皮、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中ADAM1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ADAM17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切片中无明显表达,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中少部分表达,呈浅黄色,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癌细胞大量表达,ADAM17表达呈棕褐色,数量较多且浓染。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DAM1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临床分期的上升,ADAM17的表达逐渐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ADAM17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AM17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且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通过检测ADAM17蛋白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