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跃华  李爱华 《遗传》1991,13(1):26-28
本文应用PHA一次性注人黑斑哇腹腔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剂量的PHA对黑斑蛙的细胞遗传学效应。结果表明,PHA剂量为0.3mg/g(体重)时,骨髓和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为77.49%和79.17%;分裂指数为9.40%和10.87%;此外,统计结果说明,PHA处理24小时和处理48、72小时相比,骨髓和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显著性差异钾(p<0.05).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中华大蟾蜍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其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的刺激下所引起的转化,并初步查明了转化的淋巴细胞的S期、G_2期所占时间。用氚标记放射自显影手段测定了细胞的转化率。用姐妹染色单体区分着色的方法决定细胞的分裂次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新鲜血液中有0.1—0.2%的白细胞具有合成DNA的能力。培养3天后,淋巴细胞转化率为14.8%,第5天达48%。培养的第6天有6—10%为第2次分裂。在秋水仙素处理3小时的情况下,有丝分裂指数为7%,延长处理时间至10—15小时,则平均达10%。最高有丝分裂指数为29%。转化淋巴细胞的S期为16小时,G_2期为3小时。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壬基酚对雄性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成体的精子和精巢的影响,探讨壬基酚对黑斑蛙的生殖毒性.用不同剂量的壬基酚对雄性黑斑蛙进行处理,对黑斑蛙的精巢系数、精子数、形态结构、畸形率和精巢显微结构等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壬基酚浓度的升高,染毒组黑斑蛙的精巢系数下降,精子数减少,精子畸形率明显增大;畸形精子主要表现为其头部出现肥大、弯曲和圆形等现象;精巢显微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生精小管萎缩,生精细胞层次减少,间质区不明显.说明壬基酚对雄性黑斑蛙生殖系统具有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壬基酚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血浆渗透压以及血细胞的影响,探讨壬基酚对黑斑蛙血液的毒性效应。用200、400和600mg/kg壬基酚分别对黑斑蛙腹部淋巴囊注射染毒,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利用渗透压仪测量各组血浆渗透压,同时制作血涂片观察血细胞的异常现象。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时间内,随着壬基酚浓度的增加,黑斑蛙血浆渗透压值上升,血细胞膨大,血细胞核分裂以及核质不均匀现象明显;在相同浓度处理组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黑斑蛙血浆渗透压上升,血细胞膨大,细胞核损害严重。壬基酚可诱发红细胞出现微核现象,随着壬基酚浓度的增加,同一处理时间内黑斑蛙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壬基酚对黑斑蛙神经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生理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壬基酚对黑斑蛙的坐骨神经干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壬基酚处理黑斑蛙,7 d后,观察其活动状态和体表特征,同时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分别测定壬基酚对黑斑蛙坐骨神经干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度、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壬基酚浓度的增加,黑斑蛙的活力减弱,其皮肤出现血斑的现象加重,说明壬基酚可引起黑斑蛙活力、精神和体表等发生异常;随着壬基酚浓度的升高,黑斑蛙坐骨神经干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逐渐减慢,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逐渐延长,与壬基酚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说明在壬基酚作用下,黑斑蛙神经活动对刺激反应的灵敏性降低,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和阻碍。在50 mg·kg-1低浓度组,壬基酚对黑斑蛙神经活动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黑斑蛙对低浓度的壬基酚有一定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6.
金线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金线蛙的早期胚胎发育。自受精卵期至鳃盖完成期共分为 2 6个时期 ,其发育历程及各时期胚胎外形特征与黑斑蛙基本相似 ,但孵化期比黑斑蛙推迟三个胚期而早于泽蛙 ,在水温 ( 2 0± 0 5)℃及常温 ( 2 1 5~ 2 4℃ )条件下 ,其胚胎发育的全时程分别为 2 1 2 94小时和 1 70 95小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大鼠微量血培养和制备染色体标本的简易方法。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证了这个培养方法是有效的和可采用的。在结果讨论中,还比较分析了各种因素(包括培养时间、PHA剂量、pH值和肝素剂量)对细胞生长分裂的影响。同时初步确定了大鼠淋巴细胞分裂周期为16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PHA刺激对淋巴细胞DNA修复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以254nm波长的UV照射细胞(30J/m~2)引起DNA损伤,以[~3H]-TdR掺入实验测定非程序DNA合成,用超微量法测定细胞的NAD~+含量,并以[~(35)S]-蛋氨酸掺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放射自显影术测定蛋白质生物合成,其结果如下: (1)在被PHA转化的淋巴细胞内非程序DNA合成,随PHA刺激的时间加长而增高;PHA处理淋巴细胞42小时,合成的速率约增加4倍;(2)在转化的淋巴细胞内,非程序DNA合成及程序DNA合成都被N-乙基马来酰亚胺(一种DNA聚合酶α的抑制剂)抑制,表明在DNA修复过程中DNA聚合酶α可代替DNA聚合酶β发挥作用; (3)UV照射后,被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内NAD~+含量大约减少43.2%,而对照淋巴细胞内NAD~+的含量只减少25%,似乎说明PHA刺激能促进淋巴细胞内的P-ADP-核糖化作用;(4)在受PHA刺激72小时的淋巴细胞内有多种蛋白质合成,这些细胞在UV照射后以含10μg/ml嘌呤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则非程序DNA合成被明显抑制(P<0.01),这提示DNA修复是一需要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此外,在受UV照射后10-45小时的淋巴细胞内,诱导产生一种分子量大约34000道尔顿的蛋白质。 上述结果表明,当PHA使淋巴细胞从静止状态转化为增殖状态时,有多种酶被诱导。由于这些酶,如DNA聚合酶α及P-ADP-核糖聚合  相似文献   

9.
镉致黑斑蛙肝脏氧化损伤与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镉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肝脏脂质过氧化产物和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影响,将黑斑蛙暴露于10.0mg·mL-1浓度的镉溶液中30d,分别测定了黑斑蛙在暴露4、10d和30d时肝脏组织中镉(C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金属硫蛋白(MT)和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黑斑蛙肝脏中镉的积累量、GSH和MT含量均随着镉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在镉暴露的第10天,肝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镉可对黑斑蛙肝脏造成氧化损伤,而GSH、MT含量的升高则可能是机体抗氧化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黑斑蛙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栖动物之一,但目前有关其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还所知甚少,而且多局限于定性描述。2004—2006年在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期,对黑斑蛙的繁殖生态研究分析表明,该蛙在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0.0903±0.0029只/m (n=11);该蛙是雌雄二形性的蛙类,雌性蛙类的体重和体长都显著大于雄性;该蛙窝卵数的变化幅度较大 (1 546—7 897个),平均窝卵数为4643.04±235.96个 (n=50);卵径范围为1.50—1.74 mm,平均卵径大小为1.6050±0.0046 mm (n=226)。对黑斑蛙产卵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卵地在水域比率、裸地比率、植被盖度、水深、水温和水的透明度等方面与随机样方不同;该蛙偏爱在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的生境产卵,而避免在水体较深的生境产卵。为了更好地保护黑斑蛙的产卵栖息地,今后应优先保护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而水体不深的生境。  相似文献   

11.
黑斑蛙核型、C-带及Ag-NORs 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观察黑斑蛙的染色体标本,研究黑斑蛙的核型,C-带和Ag-NORs。研究结果表明:(1)黑斑蛙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6,其中有5对大染色体和8对小染色体,核型是二型性核型;(2)分别对雌雄个体的中期分裂相进行观察,在第11号染色体长臂中部有明显的次缢痕,但变异核型次缢痕在第8号染色体长臂的中部;(3)在第5号染色体长臂上有一条明显的近端粒C-带;(4)第11号染色体是一对具有银染核仁形成区的同源染色体,且雌雄个体的银染位置相同。  相似文献   

12.
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斑蛙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栖动物之一,但目前有关其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还所知甚少,而且多局限于定性描述。2004—2006年在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期,对黑斑蛙的繁殖生态研究分析表明,该蛙在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0.0903±0.0029只/m(n=11);该蛙是雌雄二形性的蛙类,雌性蛙类的体重和体长都显著大于雄性;该蛙窝卵数的变化幅度较大(1546—7897个),平均窝卵数为4643.04±235.96个(n=50);卵径范围为1.50—1.74mm,平均卵径大小为1.6050±0.0046mm(n=226)。对黑斑蛙产卵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卵地在水域比率、裸地比率、植被盖度、水深、水温和水的透明度等方面与随机样方不同;该蛙偏爱在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的生境产卵,而避免在水体较深的生境产卵。为了更好地保护黑斑蛙的产卵栖息地,今后应优先保护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而水体不深的生境。  相似文献   

13.
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简称PHA)不仅对动物血中的红血球有一定的凝集作用,而且对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分裂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PHA对各种动物血的凝集效价,则是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中决定PHA适宜加入量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在培养鹿茸血及静脉血之前,做了PHA对这些物种的血液的凝集效价测定。采用了从菜豆、雪山豆和商陆中提取的三种PHA。结果发现,不同来源的PHA对同  相似文献   

14.
镉对黑斑蛙精巢组织结构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镉对两栖动物精巢组织结构的影响,用不同浓度Cd2 溶液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成体隔日皮下注射染毒,光镜下观察精巢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镉具有毒性效应,可以导致处理后的黑斑蛙精巢组织中的各级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受到损伤。对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精巢组织分别用金属硫蛋白(MT)进行免疫组化定位观察,MT阳性颗粒在处理组和对照组均有表达,表达随处理组镉浓度的增大而减弱。  相似文献   

15.
五、致敏淋巴细胞对相应抗原的转化反应 淋巴细胞在刺激物的作用下转化成核体变大的转化细胞是免疫反应的重要现象之一。在非特异刺激物的作用下,如多克隆性致有丝分裂原可使大量的淋巴细胞群体发生反应(8~12%的PHA,23~26%的ConA),因此,细胞转化率高达80%。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的作用下,只有少部分被致敏的淋巴细胞变成转化细胞。因此细胞转化指数不高(转化率15~30%),在致有丝分裂原作用下淋巴细胞转化首先可用于评价淋巴细胞的活性。但是淋巴细胞对抗原的类似反应,尽  相似文献   

16.
应用BrdU-Hoechst33258-Giemsa技术对黑斑蛙性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斑蛙染色体数目为2n=26。利用血细胞培养和骨髓制片及BrdU-Hoechst 33258-Giemsa技术研究表明,黑斑蛙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第9染色体可能是性染色体,该染色体长臂近中部SRR区可能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区域。该区域在雌性中是同步复制的;在雄性中是非同步复制的,一个比另一个更晚复制。这一复制异态开始于中S期,终止于晚S期。  相似文献   

17.
几种脊椎动物消化道黏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8.
黑斑蛙肾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肾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黑斑蛙的肾除具有肾单位和集合小管外,还见有淋巴样组织分散于肾实质中。在肾腹侧发现有与真骨鱼类斯坦尼斯小体相似的结构,其中聚集有较多的肥大细胞。说明黑斑蛙的肾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1)两栖类(黑斑蛙),爬行类(鳖),鸟类(家鸽)有核红细胞表面Apyrase活力具有显著差异,鳖最高,黑斑蛙次之,而以家鸽为最低。(2)经30,000或50,000 rads X射线离体照射后,家鸽红细胞表面Apyrase活力分别下降18%与27%,鳖则为7%及13%,而黑斑蛙红细胞表面的Apyrase却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不同动物有核红细胞表面Apyrase,对电离辐射的敏感程度似与动物系统上的高低有关,而与原来酶活的高低无关。  相似文献   

20.
黑斑蛙的减数分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黑斑蛙的减数分裂,发现其性染色体所形成的性二价体主要呈末端与末端联接,浓缩期占79.6%,中期Ⅰ占75%,这进一步证明黑斑蛙确实存在XY型性别决定机制,这种XY型性染色体虽形态相同,但已发生了质的分化,可能是同型异质。黑斑蛙的性染色体并不形成性泡,少数二价体有中间交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