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静脉内流的血液和肝静脉内流的血液中,哪个葡萄糖浓度高?一种意见是肝静脉中的要高于门静脉,一种意见则认为是肝静脉中的要比门静脉中的低。一个问题,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肝脏是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以保证全身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重要代谢器官。与此相适应的肝脏的血液供应就不同于其它器官。与肝脏相连的血管有三条:入肝的肝动脉和门静脉;出肝的肝静脉.由腹主动脉分支的肝动脉是肝脏的营养血管,内流富含氧和养料的血液,供肝细胞更新利用。门静脉——两端都连着毛细血管的静脉,它接受来自脾、胰、胆囊和胃、小肠、大肠的毛  相似文献   

2.
答: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必修)中关于肌糖原和肝糖原有这样的叙述:“肝脏中的糖原(叫肝糖原)是作为能量的暂时储备。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的浓度是相对稳定的,大约维持在0.1%左右。当血糖浓度由于消耗而逐渐降低的时候,肝脏中的糖原又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以供各种组织的需要;而肌肉中的糖原(叫肌糖原侧是作为能源物质,为肌肉活动提供能量。”学生学后往往认为肝糖原对维持血液血糖浓度稳定有重要作用,而肌糖元对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肌糖原虽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但却能通…  相似文献   

3.
胰高血糖素是一种脑-肠肽,但它在脑中的生理作用尚不清楚。本工作在家兔侧脑室埋藏慢性套管,并通过注射20μl含0.5—5μg的胰高血糖素溶液,在注射后的15、45、75、105分钟各取血样测定血糖、血浆自由脂肪酸(FFA)和胰岛素的浓度。结果发现:(1)对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浓度无明显影响;(2)能引起血浆 FFA 浓度降低,且与剂量有依赖关系,在注射后的45分钟,FFA 降低最明显,以后逐渐恢复;(3)皮下注射阿托品(0.2mg/kg)或静脉注射酚妥拉明(5mg/kg)均不能消除侧脑室注射胰高血糖素降低 FFA 的作用;(4)静脉注射心得安(5mg/kg)能阻断侧脑室注射胰高血糖素的降低 FFA 的作用。这似表明脑中的胰高血糖素可能参与脂代谢的调节,并可能是通过肾上腺素β-受体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额尔齐斯河野生丁(鐬)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温度、pH、金属离子对新疆额尔齐斯河野生丁(鐬)消化道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酶学和生化法.结果:丁(鐬)蛋白酶活性,后肠>前肠>中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后肠>中肠>前肠>肝胰脏.肠道、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40℃,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淀粉酶的体外最适pH为7.5.在试验的离子浓度范围,高浓度Ag 、Cu2 抑制酶活力;高浓度Fe3 、Mg2 、Ca2 促进酶活力;Pb 、Ba2 对消化道酶活力影响依浓度和部位而变.结论:消化酶最适温度均高于所处环境温度,最适pH值变化范围偏碱性;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丁(鐬)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淀粉酶活力高低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兰州鲇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了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在不同温度(15℃、20℃、25℃、30℃、37℃4、2℃、47℃)条件下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各种酶活性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增高后下降直至不能检出。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2℃;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除胃和肝胰脏为37℃外,其他部位均为30℃;脂肪酶的最适温度除后肠为30℃外,其他部位均为25℃。消化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其生活水域的水温,反映出消化酶作为酶蛋白的耐热性。最适温度下,蛋白酶活性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胃;淀粉酶活性前肠>中肠>肝胰脏>胃>后肠;脂肪酶活性中肠>后肠>前肠≈肝胰脏>胃。研究结果还表明,前肠和中肠是兰州鲇消化蛋白的主要部位,中肠是其消化脂肪的主要部位,而前肠是其消化淀粉的主要部位。在消化酶表现出活性的温度范围内,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淀粉酶活性。实验还表明脂肪酶具有活性的温度范围较蛋白酶和淀粉酶窄。  相似文献   

6.
人胎肝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胎肝细胞裂解液经膜超滤,在分子量10~30kD组分中可检测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活性。hHGF为一热稳定的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它可特异地刺激肝来源细胞~3H-TdR掺入的增加,并且存在量效依赖关系,而对非肝来源细胞的DNA合成无刺激作用。hHGF的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与某些已知因子,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小板来源的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及增殖刺激因子等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消化酶在条石鲷成鱼体内的分布及pH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消化酶在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成鱼体内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和pH对其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蛋白酶活力为胃>后肠>中肠>前肠>肝,淀粉酶活力为前肠>中肠>后肠>胃>肝,脂肪酶活力为前肠>中肠>胃>后肠>肝,表明胃是消化蛋白类物质的主要场所,肠道在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中起重要作用,而肝中3种酶活力很低,可能在食物的消化中作用较小。(2)条石鲷胃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宜pH值分别为3.2和5.6,胃蛋白酶在强酸性条件下活力较高,而胃淀粉酶在弱酸性条件下活力较高;肝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是7.6,在中性条件下活性较高;肠的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为6.6,在弱酸性条件下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8.
血糖浓度对糖尿病大鼠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链佐霉素诱导大鼠产生尿病,其胰腺组织淀粉的含量降低,胆囊收缩素(CCK-8)刺激所引起的胰淀粉酶分泌也明显降低。用一种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但不影响其血清胰岛素水平的药物--钒酸钠灌胃,可翻转上述变化。体外实验分析表明,高糖可抑制胰腺泡蛋白质的合成,还可以引起胰腺泡膜丙二醛含量增加,从而提示,糖尿病大鼠胰外分泌功能障碍与血液葡萄浓度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激酶分布在体内多个脏器中,可感应葡萄糖和调节糖代谢激素,在稳定血糖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系 针对这一靶点而开发,能够通过葡萄糖浓度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浓度和肝糖输出、促进肝糖原合成以及调控肠促胰素释 放等机制来稳定体内血糖水平,近年来已成为2 型糖尿病新型药物研发的热点。介绍现有葡萄糖激酶激活剂药物的开发策略、作用特点 及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无创伤血糖测量的组织光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血糖浓度无创伤测量是当今学术界和医学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在分析了血糖浓度无创伤测量的意义、现有的测量方法及其进展后,从组织光学角度分析血糖浓度无创伤测量中包含的研究内容,并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血糖浓度无创伤测量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组织光学角度对血糖浓度无创伤测量方法的剖析,更加明确血糖测量的研究任务,有望促使其更进一步的发展以及血液中其他成分的无创测量。  相似文献   

11.
温度和pH对洞庭鲇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洞庭鲇鱼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鲇鱼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5℃;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5℃;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5℃,其他部位均为30℃。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蛋白酶的适宜pH分别为2.0、8.5、7.5、8.0和8.0;脂肪酶的适宜pH均为7.5;淀粉酶肝胰脏的适宜pH为7.5,其余部位均为7.0。鲇鱼各消化酶活力存在器官特异性。在最适温度下,蛋白酶活力顺序为前肠>肝胰脏>胃>中肠>后肠,脂肪酶的活力顺序均为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的活力顺序为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胃,各部位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一种新蛋白——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emangiopoietin,HAPO)的单克隆抗体,检测其在胎肝中的表达。方法:杂交瘤方法制备抗HAP0的单克隆抗体;非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抗体的相对亲和力;蛋白G亲和层析纯化腹水中的抗体,免疫印记方法检测胎肝中天然HAPO的表达:结果:所获单抗分别为IgG1及IgM,其轻链均为κ。三株IgG1亚类单抗的相对亲和力分别为3.06×10^9mol/L,6.07×10^8mol/L和1.71×10^10 mol/L。亲和纯化后抗体的纯度达99%以上:胎肝中在蛋白水平上可以检测到HAP0的表达,天然HAPO的分子量接近于重组HAPO的分子量。结论:人胚胎肝组织中在蛋白水平上可以检测到HAPO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人血液中克隆过氧化氢酶基因。方法以新鲜的人血液为材料,提取全血RNA,运用RT—PCR方法扩增过氧化氢酶基因,构建pMDl8T/CAT克隆载体,并进行了不同来源过氧化氢酶的氨基酸序列同源分析。结果从人血液中成功扩增出过氧化氢酶基因,获得了重组载体PMD-18T/CAT,氨基酸序列分析的同源性达80%以上。结论从人血液中可以很方便地克隆出过氧化氢酶基因。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红鳍笛鲷的胃、幽门盲囊、肠等消化组织中淀粉酶在不同pH值下的活力及在最适pH值下底物浓度、暂养盐度对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胃、幽门盲囊、前中肠、后肠的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5.4、6.0、6.0、7.6和6.2;最适底物浓度分别为0.032%、0.032%、0.040%、0.040%和0.040%;最适暂养盐度为25‰。  相似文献   

15.
张耀光 《四川动物》1993,12(2):16-18
消化道源于一团未分化的卵黄细胞,先形成前肠、中肠和后肠,再分化出食道、胃、小肠和直肠等。肝和胰是前肠的衍生物。蝌蚪全长8.0—12.5mm,消化道增长最快。蝌蚪全长尚未达到最大程度,消化道已开始缩短,消化道缩短是胃和直肠体积的增加及部分肠道被自身吸收的结果。变态结束,体长亦随颌及肠、肝、胰缩小而缩短3.0—4.0mm。  相似文献   

16.
草鱼摄食两种蛋白质饲料后消化酶活性变动比较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用鱼粉和黄豆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试验饲料饲养草鱼两周,测定摄食前、后肠组织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以及不同时间前、中、后肠组织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随摄食后时间的推移,鱼粉组肠组织蛋白酶活性迅速增高,到10h 达最大值,黄豆饼组则在15h 以后。两组肠组织淀粉酶活性均在10h 达到最大值。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均在摄食后立即下降,到5h 降到最低值,随后缓缓升高,淀粉酶活性变化较平缓。肝胰脏蛋白酶与肠组织蛋白酶活性之间存在一种消长关系。总的看来,鱼粉组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均高于黄豆饼组。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最高,中肠次之,后肠最低。    相似文献   

17.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2):304-311
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初始体重为(42.800.32) g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饲喂菲(PHE)含量为0、429.17、861.38和1289.87 g PHE/g的人工配合饲料16周,测定鱼体的血液学指标以及肝胰脏指数的变化,以检验中华倒刺鲃受到含PHE食物暴露胁迫后的毒理学反应。结果显示:血清中的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和总蛋白在各实验处理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血糖含量随PHE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各染毒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球蛋白含量在500 g PHE/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含量则在500 g PHE/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这两个指标在其余含毒饲料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谷丙转氨酶活力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仅在最高浓度组(1500 g PHE/g组)时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谷草转氨酶活力也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1000和1500 g PHE/g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肝糖原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各组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各实验处理组的肌糖原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个染毒饲料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肝胰脏指数随饲料中PHE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各染毒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讨论我们认为:中华倒刺鲃受到含PHE食物胁迫后血糖升高,而糖原含量和血清蛋白降低的现象应当是动物受到胁迫后能量需求升高的适应性反应,肝胰脏指数的升高是鱼体对PHE食物暴露胁迫在器官水平上的代偿性反应,而两种转氨酶在有毒饲料处理组鱼体的升高则表明PHE对肝脏造成了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郑天珍  张经济 《生理学报》1991,43(6):584-588
在狗的十二指肠浆膜面埋植银-氯化银双极电极,记录空腹时的肌电活动,观察血糖浓度变化与消化间期综合肌电(IDMEC)周期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血糖浓度随 IDMEC周期的不同时相而变动,Ⅰ相最高,Ⅱ相次之,Ⅲ相最低(P<0.01)。(2)静脉注射酚妥拉明或心得安后。血糖浓度随 IDMEC 周期的波动均消失。(3)切除双侧迷走神经干后,血糖浓度略有升高,随 IDMEC 的周期性波动依然存在。(4)分别阻断肾上腺素α、β受体及切除迷走神经后,不影响 IDMEC 的周期性活动,但可使周期延长,各相所占时程百分比发生变化。以上结果证明,空腹情况下血糖浓度随 IDMEC 周期的不同时相而变动,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用饥餓4日的兎,观察进食对血浆自由脂肪酸和血糖濃度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結果如下: (一)饥餓4日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比饥餓前明显升高,而血糖濃度則基本未变。 (二)在上述饥餓的背景上,进食麸皮和蔬菜10分钟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卽表現明显降低,而血糖則显著升高。这說明在食物尚未吸收的情况下,进食活动本身(包括食物进入口腔和胃)即可引起这种反应。 (三)切断两侧膈下迷走神經或注射阿托品后并不能消除这一反应。 (四)切断两侧大內脏神經或注射苄胺唑啉后,这一反应便消失或变为不明显。注射氯化鈷以破坏胰島α細胞后,由进食所引起的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降低的反应亦不再出現。总結以上結果,可以认为,进食可使饥餓兎的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在10分钟內产生明显下降,而使血糖濃度产生明显升高。这种作用不是由于食物吸收入血所致,而极可能是由于进食兴奋了交感神經系統,且或可能与胰島α細胞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云斑尖塘鳢在正常摄食状态与饥饿的状态下胃、肠及肝胰脏组织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在30℃的条件下,正常摄食组样本在酸性条件下的蛋白酶活力表现为:胃后肠肝胰脏前肠,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后肠肝胰脏前肠及胃;饥饿组样本仅有胃表现出较高的酸性蛋白酶活性,其他器官的蛋白酶活性均很低。在正常和饥饿实验组中肝胰脏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器官,胃肠的淀粉酶活性均较低。正常摄食组中脂肪酶活力后肠肝胰脏;而在饥饿组中仅有肝胰脏检测到脂肪酶活性。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适度饥饿组较正常摄食组消化酶活性大幅降低;其高蛋白酶活力及中等脂肪酶活力与其肉食性相一致;此外云斑尖塘鳢也具备少量的淀粉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