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汤洪敏  虞泓  吴刚  崔光芬 《菌物学报》2008,27(2):230-236
以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子实体为外类群,对大白口蘑T.giganteum野生子实体及其组织分离菌丝进行ITS序列测序,通过DNAStar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白口蘑ITS序列长度为589bp,松口蘑ITS序列长度为601bp,ITS1和ITS2呈现不同程度的种间多态性;ITS序列测定证实了大白口蘑野生子实体及其组织分离菌丝的同质性,并且ITS区序列在大白口蘑种内不同菌株间的变异程度很小,表明使用通用引物ITS4和ITS5,通过PCR扩增测序即可用于大白口蘑的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2.
汤洪敏  虞泓  吴刚  崔光芬 《菌物系统》2008,27(2):230-236
以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子实体为外类群,对大白口蘑T.giganteum野生子实体及其组织分离菌丝进行ITS序列测序,通过DNAStar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白口蘑ITS序列长度为589bp,松口蘑ITS序列长度为601bp,ITS1和ITS2呈现不同程度的种间多态性;ITS序列测定证实了大白口蘑野生子实体及其组织分离菌丝的同质性,并且ITS区序列在大白口蘑种内不同菌株间的变异程度很小,表明使用通用引物ITS4和ITS5,通过PCR扩增测序即可用于大白口蘑的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3.
以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子实体为外类群,对大白口蘑T. giganteum 野生子实体及其组织分离菌丝进行ITS序列测序,通过DNAStar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白口蘑ITS序列长度为589bp,松口蘑ITS序列长度为601bp,ITS1和ITS2呈现不同程度的种间多态性;ITS序列测定证实了大白口蘑野生子实体及其组织分离菌丝的同质性,并且ITS区序列在大白口蘑种内不同菌株间的变异程度很小,表明使用通用引物ITS4和ITS5,通过PCR扩增测序即可用于大白口蘑的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4.
松口蘑复合种形态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口蘑复合种含有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 (也称松茸)、北欧口蘑T. nauseosum、喜栎口蘑T. zangii和美洲口蘑T. magnivelare等4个分类单元。在对来自中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瑞典、芬兰和美国的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松口蘑、北欧口蘑、喜栎口蘑形态十分接近,它们的分类地位应该重新考虑。美洲口蘑和它们的差别也不大。对松口蘑复合种的寄主和地理分布也进行了总结,发现松口蘑和美洲口蘑的寄主范围较广,寄主专化性不强,而北欧口蘑和喜栎口蘑的寄主比较专一。在地理分布上,松口蘑和美洲口蘑形成亚洲—北美地理替代种的分布格局;松口蘑和北欧口蘑形成欧亚间断分布的分布格局;喜栎口蘑的地理分布范围完全包含在松口蘑的分布范围中。松口蘑复合种种类的分布区和它们各自寄主的分布不一定完全相同。在松口蘑复合种内,北欧口蘑和松口蘑已被认为是同一个种,而其余两个分类单元的分类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珍稀共生食用菌松口蘑的人工驯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口蘑是与松树共生的一种外生菌根真菌 ,被国内外誉为“蘑菇之王” ,极其珍稀昂贵。松口蘑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与近缘种的进化关系 ,与松树共生的生态环境 ,菌丝体的分离 ,纯化 ,培养方法及其真伪鉴定 ,纯培养的菌根建成 ,以及松口蘑半人工栽培试验等方面。讨论了目前人工驯化栽培松口蘑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松口蘑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活性成分(如松茸多糖、多肽、松茸醇、萜类和甾类等)已被证实在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抗菌和皮肤护理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在膳食营养补充剂、化妆品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然而,目前松口蘑在国内的消费方式仍以鲜食和初加工产品为主,存在精加工程度低等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松口蘑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在商业化应用的建议,旨在为松口蘑的国内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松口蘑菌丝体的分离和RAPD-PCR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针对松口蘑 [Tricholomamatsutake(S .ItoetImai)Sing .]菌丝体分离培养困难和各种相关分离物目前难以用出菇试验鉴定的现实 ,采用 8种培养基配方 ,对 9个不同来源的松口蘑子实体的不同部位及菌根、菌土进行组织分离 ,计接种试管 81 0多支 ,结果从菌褶部位获得 94支慢生型的菌丝体分离菌株 ,从菌柄部位仅获得 1支快生型的菌丝体分离菌株。以马铃薯葡萄糖土壤滤液培养基 (PDAS)、马铃薯葡萄糖麦麸滤液培养基 (PDAW )、BM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对菌褶进行组织分离 ,获慢生型菌丝体的成功率依次为 74.4%、35.5%、156%和 8.9%。以各分离菌株的来源松口蘑子实体和中日两国松口蘑研究者提供的分离菌株作为DNA参照样品 ,对从供试子实体、菌根、菌土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的各种相关纯培养物进行亲菌鉴定。采用筛选的 1 7个随机引物介导 2 5个供试松口蘑子实体及其分离菌体的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PCR反应 ,全部获得了清晰而稳定的DNA指纹图谱 ,结果一致表明 :每个松口蘑子实体的菌盖 (含菌褶…  相似文献   

8.
以改进的CTAB法对何首乌总基因组DNA进行提取,采用通用引物对不同来源的何首乌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rDNA完全序列片段长度共约652 bp,其中ITS1的长度为202 bp,5.8S的长度为161 bp,ITS2长度为232 bp,与其近缘种ITS序列间存在明显差异.其rDNA ITS序列在分子水平上为鉴别何首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云南、安徽的乌头及其近缘种植物的ITS区碱基序列测定。表明核糖体DNA中ITS区的完整序列(包括ITS1,ITS2和5.8s),4种乌头属植物的ITS1序列长度为249bp,云南鸟头和安徽乌头及黄山鸟头ITS2序列长度为189bp,赣皖乌头ITS2序列长度为217bp。运用Mega2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得到系统进化树。ITS序列特征是乌头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松口蘑人工菌塘诱导形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土壤筛选找到适合松口蘑菌丝体生长的土壤,并在其土壤中添加适当浓度的橄榄油(0.5%-2.0%),有效地促进了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生长,菌丝生长状况酷似野外的松口蘑菌塘,且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菌丝体生物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当土壤中橄榄油浓度为0.5%和1.0%时,松口蘑共生植物赤松苗的生长不但没有受到抑制,而且还能与菌丝体在这种“菌塘”中形成菌根。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中国松口蘑人工菌塘诱导体系,同时也为其人工子实体的诱导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松茸ITS特异性引物对松茸分离物进行鉴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一对ITS通用引物(YIS4-ITS5)和一对松茸物ITS特异性引物(TMF-TMR)对来源于云南省不同地区的6个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子实体及其6株分离物,3个假松茸(Tricholoma bakamatsutake)子实体及其3株分离物、侧耳(Pleurotus astreatu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子实体进行了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ITS4-ITS5能将所有的样品扩增,并得到600bp左右的DNA扩增条带,TMFTMR扩增时,只有松茸子实体及其对应分离物有扩增条带,DNA片段大小在500bp左右。进一步对松茸子实体(TG25)及其分离物(TM25112.2)进行WS序列测定表明两者的DNA同源性为100%,从而证明所分离到的6个菌株确为松茸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12.
松茸组织分离物的rDNA-ITS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云南丽江的松茸子实体为材料,进行组织分离后,利用一对ITS引物(ITS1-ITS4)对子实体(SR176B,SR172B)和分离物(SR176H,SR172H)进行了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得到了700bp左右的扩增条带,进一步对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检索比对,结果表明SR176H与SR176B,SR172H与SR172B序列同源性均为100%,鉴定出该分离物就是松茸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13.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Tm1 and Tm4) were designed to amplify a 447–448 base pair fragment, comprising sections of the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 and the entire 5.8S rDNA, ofTricholoma matsutake. PCR products of predicted size were produced for six of eight isolates ofT. matsutake from across its natural range in Asia, and for isolates of some closely related fungi includingT. bakamatsutake, T. magnivelare, andT. caligatum. The closely relatedT. robustum could be discriminated fromT. matsutake by PCR fragment size. No PCR products were produced where the primers were tested against 16 species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associated withPinus spp.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he specific primers were also used successfully to produce PCR products from matsutake infected roots collected in natural forests in China and Japan, and from pure culture synthesisedPinus radiata-T. matsutake material. These primers will be useful in research directed at establishing matsutake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also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matsutake within its natural range.  相似文献   

14.
松口蘑对纤维二糖的利用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对六个松口蘑菌种的碳素营养生理及培养液中的-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二糖能很好的支持所有菌株的生长,其效果不逊色于葡萄糖;木聚糖能够一定程度地维持各个菌种的生长,但效果不及葡萄糖和纤维二糖。这些数据为松口蘑具有一定的利用天然有机碳源的潜在能力提供了间接的证据,也为松口蘑人工栽培基质的调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雅江松茸菌的分离与系统发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外生菌根真菌-松茸的纯培养条件进行了探讨,并从采集自四川省雅江县的松茸子实体中获得了10株松茸菌的纯培养物;分别以NS1和NS6 ,NS1和NS8,ITS4和ITS5为引物,对分离获得的松茸菌进行了18S r DNA PCR- RFL P和ITS PCR-RFL P分析,结果显示,用Alu I,H ae III,H inf I和Msp I四种限制性内切酶,这些松茸菌株的18S r DNA、ITS片段的酶切图谱完全相同;代表菌E7的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松茸菌与Tricholoma matsutake的菌株在系统发育上高度同源,在分类上应属于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