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常绿攀援灌木,小枝圆柱形,具细纵棱纹,被黄褐色短柔毛,嫩枝密被银白色短柔毛。叶纸质至近革质;叶片卵形,少为圆形,长5-8cm,宽3.5-5.5cm,先端钝尖或圆钝,基部圆形,幼叶上面沿中脉和侧脉及下面密被银白色短柔毛,成熟时两面毛均变黄褐色;侧脉4-5对,弧曲上升,在离边缘3-7mm处弯拱彼此连结,最下一对基出或近基出,连同中脉在叶面凹陷,在叶背明显突起,网脉密集;叶柄长6-10mm,稍粗壮,密被黄  相似文献   

2.
应用植物形态学和AFLP分子标记鉴别陕西漆树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形态学和AFLP分子标记,对陕西8个漆树栽培品种和6个野生居群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从26个形态性状中筛选出3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指标7个(第5小叶长/宽、花瓣长、花瓣宽、花丝长、花丝直径、花药长和宽)贡献率为30.383%;第2主成分指标5个(小叶数、复叶长、复叶柄长、第5小叶叶柄长、顶端小叶叶柄长)贡献率为19.321%;第3主成分指标2个(第5小叶顶角角度、顶端小叶顶角角度)贡献率为13.777%.筛选的8对AFLP引物组合,均可将漆树14个样品完全区分开.植物形态学和AFLP分子标记相结合,不仅可用于漆树不同品种及野生居群间的鉴别,而且可反映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四川马兜铃属新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质藤本,根茎及根膨大呈长圆状不规则瘤块状,内部有朱砂色点。叶纸质,三角状心形,长5—14 cm,宽4—10 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深心形,叶面深绿色,具白色斑块,叶背淡绿色或浅紫色,掌状主脉7—9条,在叶背,其叶脉均凸起形成明显的脉网;叶柄长4—15 cm。总状花序腋生,具2—6小花,稀为单花;苞片1,叶状心形,小苞片1,较小;小花梗长8—15 mm;花被长1.5—2.5 cm,管部下端稍膨大呈圆球状,向上呈管状,管口被柔毛并有紫色晕斑,至上部向一侧平展成一舌片,长1.2—2cm,  相似文献   

4.
山茶属一新种及其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泽乾   《广西植物》1989,9(4):323-326
<正> 灌木,高5米;嫩枝无毛,红色。叶互生,叶柄长6—12mm,叶片厚革质,椭圆形,长10—16cm,宽4—6cm,先端渐尖,叶基部一般阔契形或略钝,无毛,有微小黑腺点,边缘有细齿或只上半部有细齿,齿刻相隔3—8mm,侧脉7—9对,干时主脉上下突起。花1—2朵,顶生或腋生,直径可达9cm;无梗。苞片和萼片不分化,共15片,革质,背被绒毛,由外至内渐变大,最外1片长2mm,宽3mm,最内2片各长1.5—2cm,宽1.5  相似文献   

5.
多年生小草本;根状茎伸长.圆柱形.粗0.8—1.5cm,分枝长4—11cm.密被贴伏短柔毛。叶6—12.密生于根状茎顶端,叶片干时厚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5cm.宽1.3—3.5cm.顶端近圆形或钝形,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两侧稍不对称.边缘近全缘.两面密被伏贴白色柔毛.侧脉每侧3—4条.下面明显;叶柄长1—3.5cm.宽约3mm.密被白色柔毛.花葶1—5条.高4—7cm,聚伞花序有1—4朵花;连同苞片和花柄密被腺状柔毛;苞片2,对生,线状披针形,长3—4mm.宽约1.2mm。  相似文献   

6.
乐昌含笑     
<正>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 Dandy)为木兰科(Magnoliaceae)含笑属植物。乔木,高15~30 m。叶薄革质,倒卵形、狭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6.5~16 cm,宽3.5~7 cm,先端骤狭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侧脉每边9~12条,网脉稀疏;叶柄长1.5~2.5 cm,无托叶痕,嫩时被微柔毛,后脱落无毛。花梗长4~10 mm,被平伏灰色微柔毛,具2~5  相似文献   

7.
粉叶羊蹄甲     
正粉叶羊蹄甲[Bauhinia glauca(Benth.)Benth.]为云实科(Caesalpiniaceae)羊蹄甲属植物。木质藤本;无毛,卷须稍扁,旋卷。叶纸质,近圆形,长5~7(~9)cm,2裂至叶长1/2或更深裂,裂片卵形,先端圆钝,基部阔心形至截形,叶面无毛,背面粉白色,疏被柔毛,脉上毛较密,基出脉9~11条;叶柄纤细。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密集,总花梗长2.5~6 cm,被疏  相似文献   

8.
正九翅豆蔻(Amomum maximum Roxburgh)隶属于姜科(Zingiberaceae)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株高2~3m,茎丛生。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30~90cm,宽10~20cm,顶端尾尖,基部渐狭,下延,叶面无毛,叶背及叶柄均被白绿色柔毛;植株下部叶无柄或近于无柄,中部和上部叶的叶柄长1~8cm;叶舌2裂,长圆形,长约1.2~2cm,被稀疏的白色柔毛,叶舌边缘干膜质,淡黄绿色。穗状花序近圆球形,直径约5cm,鳞片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野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具有较好观赏价值的种类繁多,合理地开发利用,对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中心大力开展长白山野生花卉栽培研究工作,其中水芋就是开发的品种之一。水芋(Calla palustris )隶属于天南星科,水芋属。多年生水生草本,高达30cm。根状茎匍匐,圆柱形,粗壮,长可达50cm,径1-2cm,节上具多数须根。叶基生,叶柄长圆柱形,长12-30cm,下部具鞘,鞘长7-8cm,上部1/2处与叶柄分离;叶片心形,长6-14cm,宽与长近相等,侧脉呈弧形。花生于叶间,花序长10-20cm,具长15-30cm的梗;肉穗花序短圆…  相似文献   

10.
陕西漆树新变种图1 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var.shaanxienseJ.Z.Zhang et.Z.Y.Shang.var.nov. A typo differt foliolis majibus,crassiusculis,latoovatis vel latoellipticis.8-18cm longis,6-10cm latis,petiolis foliolorum 2-4mm longis;pistillis sterilbus(3x=45). Shaanxi(陕西):Pingli(平利);Langao(岚皋),alt.sub 1000m.,Zhang Jizu 82009(Typus,Herb.Xi′an h.bot.),69006,85004。本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它的小叶片大而厚,阔卵形或阔椭园形,长8—18厘  相似文献   

11.
【背景】OpaR是副溶血弧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核心调控因子;QsvR是AraC家族转录调控因子,与OpaR之间具有相互调控作用;此外,QsvR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受OpaR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并未完全阐明。【目的】探究在野生株(wild-type,WT)和opaR基因突变株(ΔopaR)的遗传背景下QsvR的转录调控元,分析Opa R对QsvR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WT和ΔopaR为参照,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比较转录组学研究,分析生物膜形成条件下qsv R基因突变株(Δqsv R)和Δqsv RΔopaR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WT遗传背景下,QsvR共调控1735个基因的转录(调控元1),其中被激活的基因有855个,被抑制的基因有880个;在ΔopaR遗传背景下,QsvR共调控1 187个基因的转录(调控元2),其中被激活的基因有533个,被抑制的基因有654个。调控元1和调控元2之间共有517个重叠基因,且QsvR对绝大多数重叠基因的调控关系相反。基因属性分类(gene ontology, GO)数据库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调控元1和调控元2中分别有4...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姜状三七(Panax zingiberensis)根茎的皂苷类化学成分,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色谱方法从其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9个皂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SL1 (1)、人参皂苷Rh1 (2)、三七皂苷R8 (3)、竹节参皂苷IVa (4)、越南人参皂苷R10 (5)、人参皂苷Rg1 (6)、菠菜皂苷A 28-O-β-d-葡萄糖苷 (7)、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苷 (8)和姜状三七苷R1 (9)。化合物135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中化合物5为奥克梯隆醇型皂苷,此类皂苷在该植物中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背景】猪殃殃为作物田的主要恶性杂草之一,目前的防除仍以化学方法为主,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微生物除草剂具有靶标性强、对环境安全等优点,对发展新型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筛选无污染、无危害、强除草的生防菌株,为微生物除草剂提供新的菌种资源。【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采用孢子悬浮液测定菌株除草活性和安全性,运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EF-1/EF-2)基因鉴定,并通过MEGA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最后通过菌落直径和菌丝干重结合血球记数法分析菌株适宜生长和产孢的环境条件。【结果】经分离纯化筛选获得一株菌,命名为DT-08C。经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分离菌株DT-08C鉴定为芍药镰刀菌(Fusariumpaeoniae),命名为Fusarium paeoniae DT-08C。该分离菌株对猪殃殃的致病率达到47.22%-93.93%,对蚕豆、豌豆、玉米、白菜、番茄、黄瓜和辣椒安全。最适菌落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分别为PSA和燕麦片培养基。【结论】菌株DT-08C对猪...  相似文献   

14.
【背景】海洋沉积物真菌富含生物活性天然产物,但珊瑚礁泥砂真菌及其天然产物的研究较少。【目的】分离珊瑚礁泥砂真菌及其天然产物,探究珊瑚礁泥砂来源真菌多样性,为海洋真菌天然产物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马来西亚热浪岛珊瑚礁泥砂真菌并基于ITSrDNA序列分析鉴定真菌;综合运用硅胶柱、反相柱和制备HPLC色谱技术分离枝孢属真菌(Cladosporium sp.) GXIMD02067的天然产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和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19株真菌被分离,隶属1纲4目4科6属,包括7株曲霉属(Aspergillus)、6株青霉属(Penicillium)、2株枝孢属(Cladosporium)、1株蜡蚧菌属(Lecanicillium)、2株路霉属(Lulworthia)和1株Parengyodontium。GXIMD02065和GXIMD02066 ITS rDNA序列的相似度小于87%,是潜在新菌种。7个化合物从Cladosporium sp. GXIMD02067中分离并鉴定为pyrenocine A (1)、pyrenocine B (2)、胸腺嘧啶脱...  相似文献   

15.
拟诺卡氏菌属放线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拟诺卡氏菌属是一个经典的丝状放线菌类群,在近十余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合格发表42个种、2个亚种。该菌群在土壤环境,尤其是天然高盐碱土样生境中广泛分布,同时从海洋、人居环境、临床样本、堆肥等生境中也能分离到。拟诺卡氏菌不仅能合成抗生素、酶抑制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多种结构新颖的活性物质,而且还能产生多种具有潜在工业用途的酶,因此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拟诺卡氏菌分类学、生态分布与适应机制、代谢产物及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3株罗伊氏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比较,为后期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对实验室保藏的3株罗伊氏乳杆菌的生长曲线、pH曲线、耐受人工胃液能力、耐受猪胆盐能力、黏附能力、抑菌能力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等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3株菌生长趋势大致相同;3株菌对人工胃液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菌株L0和L2对高胆盐的环境耐受性较差,菌株L1则对高胆盐环境具有极强的耐受性;菌株L1和L2具有很强的黏附能力;3株菌对20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结论】菌株L1的生物学特性明显优于其他两株菌株,有利于后期的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7.
林可霉素(lincomycin)是由林可链霉菌(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产生的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鉴于其具有高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林可霉素生物合成和分子调控备受关注,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林可霉素的特征结构和生物合成,并重点介绍了林可链霉菌中林可霉素的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深入认识林可链霉菌次级代谢调控网络,为在林可霉素高产菌中改造调控因子或其靶点元件提高产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一株来自新疆盐碱湖的中度嗜盐菌(Bacillus sp.BZ-SZ-XJ39)的微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阐明该菌独特的盐适应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G+C mol%含量测定、细胞形态和菌落观察、培养条件确定、营养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及细胞化学组分分析等描述该菌的生物特性。【结果】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BZ-SZ-XJ39与Bacillus saliphilus 6AGT(序列相似性为97.5%),Bacillus daliensis DLS13T(96.5%),Bacillus luteus JC167T(96.2%),Bacillus chagannorensis CG-15T(95.5%)和Bacillus agaradhaerens DSM8721T(95.3%)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基因组DNA G+C含量为44.4 mol%±1.2 mol%(Tm)。菌株BZ-SZ-XJ39为好氧、短杆状、革兰氏阳性菌。菌落呈黄色、圆形凸起、表面光滑且边缘整齐。菌株生长盐度范围为0.5%–28%(最适8%),pH范围为5.5–9.5(最适pH 8.0),温度范围为4–41oC(最适33oC)。菌株BZ-SZ-XJ39合成的主要脂肪酸包括anteiso-C15:0(50.2%)和anteiso-C17:0(16.3%)。合成极性脂为磷脂(PL)、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二磷脂酰甘油(DPG)和磺酸基异鼠李糖基二脂酰基甘油(SQDG)。呼吸醌类型为甲基萘醌(MK-7)。菌株BZ-SZ-XJ39已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1.12936)和日本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JCM30194)冻干保藏,在Gen Bank中的序列注册号为KP456019。【结论】基于BZ-SZ-XJ39菌株的遗传型、表型、生理生化以及化学组成特征,初步确定该菌为Bacillus属中的一个新成员。研究将为探索生命在高盐环境中存在的本质提供新素材,也可为生物技术的潜在应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油茶低效林面积较大,根际土壤微生物影响林木抗性和生长,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广东省本地油茶和引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油茶根际土壤细菌有26门77纲201目377科593属676种,真菌有14门50纲121目266科502属631种。油茶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细菌为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两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差异显著,本地油茶根际土壤的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引种油茶。在门水平上,脱硫杆菌门细菌和罗兹菌门、被孢霉门真菌的相对丰度在两种油茶间差异显著,Amorphotheca在本地油茶根际土壤中特异性富集。两种油茶根际土壤细菌碳代谢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真菌以腐生营养型为主,其次为病理营养型和共生营养型。本地油茶根际土壤中显著富集土壤腐生菌,而共生营养型真菌(尤其是丛枝菌根真菌)相对丰度(6.43%)显著低于引种油茶中(21.83%)。此外,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关键因子。【结论】本地油茶和引种油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显著,Amorp...  相似文献   

20.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是近年来北部湾常见的有害藻华原因种,涠洲岛海域作为广西沿海藻华的高发区之一,目前仍缺乏关于该海域球形棕囊藻藻华过程的相关研究。为探究涠洲岛海域球形棕囊藻藻华过程中营养盐的状况及藻华的发生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2017年3月下旬涠洲岛周边发生的球形棕囊藻藻华区域进行取样调查。结果表明,藻华期间水体中溶解有机磷含量与细胞及囊体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本次藻华主要受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含量影响,多个调查站点的无机氮/无机磷(DIN/DIP)<10,且硅酸盐/无机氮(SiO32–/DIN)>1,表明这些站点存在氮限制现象,而氮限制可能是本次藻华消亡的主要因素。调查区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58种,球形棕囊藻细胞密度最高可达1.04×108 cells/L,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98.28%。球形棕囊藻细胞密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营养缺乏条件下,有利于球形棕囊藻成囊的链状硅藻种类具有相对较大的细胞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