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锦蛇Elaphe carinata(G櫣enther)分布于我国19个省市(赵尔宓等,1998),分布区的南缘可达广东和广西,以及台湾岛,北缘是北京和天津一带。其垂直分布的范围在海拔100(浙江)~2200(贵州)之间。以往,在山东东南部日照和中部泰山,曾报道有王锦蛇的分布(贾振绪等,1997;张守富和张守贵,2002)。2004年10~11月,在山东半岛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先后发现了4条长在2m左右的大蛇,经鉴定为王锦蛇(E.carinata)。本文对其中存活的2条进行了测量和观察,并与山东日照和泰山的报道做了对比,现报道如下,供研究山东两栖爬行动物区系和资源及王锦蛇生物学参考。雄…  相似文献   

2.
王锦蛇的人工养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惠平 《蛇志》2001,13(4):79-80
王锦蛇是一种比较适合人工养殖的无毒蛇。王锦蛇体大、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饲养周期短、易孵化 ,很多蛇场或养蛇户多以王锦蛇作为蛇类的养殖品种 ;王锦蛇特别适合在我国北方各省区养殖。作者以北方地区为例 ,浅述王锦蛇的养殖方法。1 王锦蛇的生长习性  王锦蛇又名菜花蛇、大王蛇、臭薰领等 ,无毒 ,常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 ,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它近水域的地方。王锦蛇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树 ,属广食性蛇 ,常以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为食。食物缺乏时 ,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和同类。2 王锦蛇…  相似文献   

3.
刘军  钟福生  何华西  宾冬梅  黄鹤 《蛇志》2005,17(2):72-75
目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王锦蛇的自然资源。方法利用“仿生态自然养蛇单元”建造蛇房来饲养王锦蛇。在饲养过程中,观察王锦蛇的生物学特性,探讨王锦蛇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疾病防治技术。结果解决了王锦蛇“仿生态自然养蛇单元”的建造技术、解决了饲料来源、降低了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4.
王锦蛇的人工养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学玲  顾孝银 《蛇志》1999,11(4):75-77
王锦蛇,又称为菜花蛇、大王蛇、蛇王、臭黄颌等,它是无毒蛇中(除蟒蛇外)长势最快、形体较大的蛇类。由于王锦蛇体大、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容易饲养和孵化等诸多优点,很多蛇场或养蛇户,特别是北方诸省区,多以它作为无毒蛇的饲养对象。1 王锦蛇的饲养管理  王锦蛇栖息在山地,平原及丘陵地带,活动于河边、水塘边、库区及其它近水域的地方。王锦蛇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它系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为主,食物缺乏时,它甚至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类。因此,养殖中尤其要注意,必须保…  相似文献   

5.
6.
山东日照发现王锦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9月8日,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店子集镇范家石槽村发现一条王锦蛇Elaphe carinata(Guenther),其特征为:长约2 m,重约3 kg,粗在体中段的直径约5cm.  相似文献   

7.
吴卯斌  吴国理 《蛇志》2003,15(2):77-78
急性肺炎是蛇类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其主要症状特点是肺部感染所致呼吸困难 ,3天内可引发大批蛇类死亡 [1]。本所自 2 0 0 1年 4月 2 0日至2 0 0 3年 4月 2 0日对该病的治疗进行研究 ,用三联浸泡法治疗王锦蛇急性肺炎 60例 ,疗效满意。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观察资料1 .1 一般资料 诊断根据呼吸痰鸣音 ,张口不闭 ,活动异常为标准。 60条王锦蛇有雄性 2 4条 ,雌性36条 ,体重 5 0 0~ 1 5 0 0 g,均达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条 ,对照组 1 0条。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三联浸泡法 :每公斤体重给予青霉素钠 32 0万单位 ,…  相似文献   

8.
黄松  黄接棠 《蛇志》2005,17(4):237-240
目的 探讨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抑制作用。方法 王锦蛇血清与不同剂量的尖吻蝮蛇毒分别混合后,注射到小鼠背皮下,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抗出血活力;腹腔注射此混合物后,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的抗毒效价;先后注射尖吻蝮蛇毒和王锦蛇血清,测定王锦蛇血清对尖吻蝮蛇毒引起的死亡、组织损伤和炎症的抑制、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 1ml王锦蛇血清可完全抑制10mg(干重)的尖吻蝮蛇毒的出血活力;1ml王锦蛇血清可中和11mg(干重)尖吻蝮蛇毒的致死活力;王锦蛇血清对由尖吻蝮蛇毒引起的致死、组织损伤和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保护和治疗作用。结论 王锦蛇血清是尖吻蝮蛇毒的强抑制剂,可能成为未来新的蛇伤治疗药物的原料。  相似文献   

9.
王锦蛇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王锦蛇(Elaphe carinata)消化道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细胞的分布密度进行了观察。5-HT细胞在胃幽门部最高,胃体和十二指肠其次,食道、空肠和直肠最低。王锦蛇5-HT细胞的分布特点可能与其食性和生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心的位置、组织学参数和胶原纤维含量的发育可塑性,采用形态测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方法,测定了1龄、2龄以及50日龄内王锦蛇个体身体大小和心位置,同时测定并分析了50日龄内个体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的厚度,以及胶原纤维含量的增龄变化。王锦蛇的体重、体全长和体重与体全长的比值都在2龄组最高,1龄组其次,2和1龄组均显著高于50日龄内各组(P<0.05)。肥满度3日龄组和7~10日龄组都显著高于1和2龄组(P<0.05)。心与吻端的距离,1和2龄组都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组(P<0.05),但心与吻端的距离与体全长的比值未见组间差异(P>0.05)。心肌层厚度50日龄组显著高于3日龄组、20日龄组和30日龄组(P<0.05),心外膜和心内膜厚度未见日龄差异(P>0.05)。心肌层和心壁胶原纤维含量50日龄组都显著高于3日龄组和20日龄组(P<0.05)。王锦蛇心与吻端的距离与体全长的比值随发育进程无明显变化,在首次蜕皮和主动摄食后,心肌层厚度增厚、胶原纤维含量增多,提示心肌功能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1.
孵化温度所驱动的爬行动物的表型变异是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王锦蛇(Elaphe carinata)为实验动物,检验了24℃和28℃孵化温度对王锦蛇胚胎代谢速率、孵化过程中的卵重量、孵出幼体代谢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卵重和胚胎的呼吸代谢均与孵化时间呈正相关;28℃下胚胎代谢速率大于24℃;幼蛇孵出15 d内体重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减小,24℃孵出幼体的代谢速率大于28℃孵出幼体,两温度下孵出幼体的呼吸代谢速率和生长时间无显著关系;28℃孵出幼体的疾游速和吐信频次均大于24℃;两孵化温度孵出幼体的选择体温无显著差异,但在消耗完体内的剩余卵黄后28℃孵出幼体有60%的个体摄食,而24℃孵出幼体无摄食个体。总体而言,王锦蛇28℃孵出幼体适合度优于24℃孵出幼体。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境内发现黑头剑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晓煜  雷隽  丁利 《动物学杂志》2013,48(1):139-140
2012年7月22日,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密兴路获得黑头剑蛇(Sibynophis chinensis)成年标本1例,黑头剑蛇首次于河北省境内发现.标本现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3.
2021年9月,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采集到一雌一雄2号白环蛇属(Lycodon)物种个体,两个体具有以下形态学特征:背鳞17-17-15行,光滑;上唇鳞8枚,下唇鳞10枚;颊鳞1枚,入眶;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8枚,2 + 3 + 3排列;腹鳞209 ~ 213枚(+ 1或2枚前腹鳞),雄性尾下鳞90对,雌性标本尾末端缺损,肛鳞完整。活体背面棕黑色,雄性体背部具29条浅色环,尾背部具12条浅色环,雌性体背部具30条浅色环,尾背部具10条浅色环。2号标本与锦白环蛇(L. pictus)原始描述中提供的形态学鉴定依据相符。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本次采集的标本与已知锦白环蛇样本的遗传距离在0.3% ~ 0.8%之间。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比较,鉴定此次采集的白环蛇属标本为锦白环蛇,为贵州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26 13和2006年11月6日,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水渠沟护林点附近和滚苏公路苏峪口至贺兰口公路旁采集到蛇类标本2条,经鉴定为王锦蛇Elaphe carinata,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爬行动物新纪录种(于有志等,1990;王香亭,1990;刘晓红等,2004;代金霞等,2007).前者为王锦蛇活体和该蛇的蛇蜕标本,拍照和记录后活休放生;后者王锦蛇标本存放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标本室,标本号:HLS-R104(图版,封3).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发现灰腹绿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和2017年,在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采集到3条蛇类标本(2♀,1♂),经鉴定为灰腹绿蛇(Rhadinophis frenatus),为湖北省蛇类分布新记录种。标本均保存在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云南老君山发现福建华珊瑚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4月20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君山的季风常绿阔叶林(22°57′0.97″N,104°36′17.27″E,海拔1 218 m)采集到蛇类标本1号,经鉴定为福建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kelloggi,图1)。该物种国内已知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海南、广东、广西、贵州和重庆,国外分布于越南和老挝。本次发现为云南省首次发现。标本现保存在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云开脊蛇(Achalinus yunkaiensis)之前仅在广东和广西有分布报道。本文基于形态比较及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子系统关系分析结果,确定采集于湖南省新宁县的1号雌性脊蛇标本(CIB 119041)为云开脊蛇,为湖南省新记录种。该标本鼻间鳞沟约等于前额鳞沟,上颔齿24枚;背鳞通身23行,腹鳞150枚,尾下鳞55枚;尾长与体长之比为0.203。至此共有4种脊蛇分布于湖南省。此外,本文还报道了棕脊蛇(A. rufescens)1号雄性地模标本(CIB 119042),该标本鼻间鳞沟长于前额鳞沟;背鳞通身23行,腹鳞153枚,尾下鳞62枚;尾长与体长之比0.201。分子系统发育结果显示,棕脊蛇种组各支系的系统地位还需进一步研究厘定。  相似文献   

18.
喻敏  李科  刘芹  杨孔  吴亚勇  郭鹏 《动物学杂志》2020,55(6):793-796
云开脊蛇(Achalinus yunkaiensis)系2019年描述的新物种,目前仅知其分布于广东西南地区。2014年8月,本文作者在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1号脊蛇标本,因故未详细定种,2019年12月经形态学检视和线粒体COI基因序列重建分子系统关系,确定该标本为云开脊蛇,这是广西蛇类新分布记录种。  相似文献   

19.
福建邵武发现一例白化王锦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珊瑚到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有白化现象,国内不少地方发现过白化动物,尤其以神农架地区最多(沈军,1994);蛇类中,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玉斑锦蛇(E.mandarina)等都有过白化个体的报道(陈强等,1995).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蛇在养殖状态下的血液学参数,对人工孵化繁育的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赤峰锦蛇E.anomala和王锦蛇E.carinata进行了比较研究。观测的参数包括血细胞形态和大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血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3种蛇血细胞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各有不同,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王锦蛇的红细胞表面积和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均为最高;除王锦蛇为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仅次于淋巴细胞外,其余2种蛇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在白细胞总数中所占比例仅次于淋巴细胞。特别的是王锦蛇的嗜酸性颗粒细胞和血栓细胞均高于其他2种锦蛇的2倍以上,而嗜中性颗粒细胞却只有其他2种锦蛇的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