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州市湿地公园植物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提高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能力、加强湿地公园的物种保育功能并促进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质量,对广州地区20个湿地公园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有205种湿地植物;对其物种组成、生活型、生态习性、优势科属及应用频度等的分析表明,湿地公园的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植物种类同质化现象很严重,保护和珍稀植物种类应用较少等。基于此,推荐了55种本土植物作为广州市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改造和景观配置的候选物种,同时还提出了对未来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构建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外来园林植物生态风险评价体系,推进外来园林植物的有效判定、有利运用和有别管控,探讨国家湿地公园前期建设中存在外来植物科学防控问题,为各类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园林植物物种组成和外来植物入侵现状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构建南滇池国家湿...  相似文献   

3.
据调查,广西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有野生维管植物493种,隶属于132科357属;湿地植物有165种,隶属于54科118属。在科、属水平上对种子植物区系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性质均强于温带性质,属的成分以泛热带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为主。对湿地植物进行生态型划分和统计,并根据现状提出植物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经济效益能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丽燕  吴次芳  岳文泽 《生态学报》2009,29(3):1285-1291
应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了西溪湿地公园建立前后生态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并通过建立新的能值指标从生态环境和经济角度评价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出效率,以期为湿地公园保护模式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公园建立以后,每年能值总投入增加到原来的1.6倍,能值总产出是原来的1.9倍;能值总产出中经济收入减少,但环境产出大幅度增加,其中有机物质产出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值产出分别是原来的1.5倍和2.3倍.能值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建立以后系统净环境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经济产出率有所降低.研究结果证明,建立湿地公园增加经济投入,改善生态环境,并适当发展湿地旅游增加经济收入,保障系统反馈,能够提高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咏红 《水生生物学报》2022,46(10):1535-1545
以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湿地公园为例, 针对该区水质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及景观单一等问题, 统筹考虑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及历史文化底蕴, 以水质改善、水生态健康稳定、水景观协调为目标, 基于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三位一体+”的生态综合治理理念, 采用水系廊道连通、人工湿地及构建水生态系统等一系列适合区域环境特点的关键技术, 逐步实现河流湿地水系连通、河湖水质提升、恢复水生态、打造水景观, 建设成集水文调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 协同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战略需求。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方案可为北方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重庆合川三江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保护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其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今后湿地公园内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郝晟  王春连  林浩文 《生态学报》2019,39(16):5967-5977
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湿地公园中的生物多样性也随之受到影响,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评估生物多样性对城市中同类型的湿地公园建设或维护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选取基于人工设计的贵州省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从生境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两个方面对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公园生境单元类型较丰富,公园中面状、现状要素饱和度指数都超50%,生境多样性状况良好。(2)公园建成5年后场地内乔灌木植物的种类明显增多,其中丁香、香樟、蜡梅、榆树等植物成为新的优势种群,表现在园区的西部、南部与东部;草本水生植物种类也明显增多,优势种群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集中表现在园区的西南部、南部与中部。(3)影响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两大因素一是优势群落的自然演替恢复速度效果明显,二是人为干扰严重的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8.
张振煜  汤镇霖  张朝晖  张绪良 《生态学报》2023,43(22):9555-9563
分析国家湿地公园研究的主要内容、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提供理论依据。作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软件对从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检索到的发表于2004-2022年的1285篇国家湿地公园研究中文文献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关系、关键词聚类、关键词时间线图、关键词突现分析,以及作者合作网络、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国家湿地公园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湿地植被、水生植物和植物区系、植物和鸟类物种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景观格局分析与评价、可持续发展模式、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湿地保护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人类活动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湿地保护的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促进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科普宣教、自然教育措施等。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景观格局分析、景观规划与管理优化、植物区系、鸟类多样性及动态变化等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田大江  陶慧  李玏  朱鹤 《生态科学》2016,35(3):153-160
湿地生态旅游既是生态旅游的一种专项形式, 也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银川湿地资源丰富, 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通过对银川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 分析得出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 运用内、外部环境分析矩阵法对这些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以探讨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以“生态安全为底线、生态文化为核心、生态文明为目标”的开发理念, 以社区参与、政策、资金等为保障机制, 以完善生态旅游服务设施、升级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为开发方式的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模型, 以期实现银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立龙  晋秀龙  陆林 《生态科学》2015,34(6):177-181
湿地公园的生态脆弱区特性与保存湿地原生境矛盾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 使其未来可能成为人类扰动下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模式基地。植物是湿地公园承受旅游活动等干扰的积极响应者, 已有研究多关注旅游对园内植物物种多样性等层面上的单一尺度影响, 忽视了其多尺度性, 使得植物在公园关键生态过程及整体功能发挥中的作用存争议。未来的工作中, 应注重开展多重时空格局下旅游扰动对自然湿地公园植物的物种、群落及景观等尺度多样性的独立和耦合影响研究, 筛选出驱动湿地公园不同尺度植物多样性变化响应的关键环境因子, 阐明其关键生态过程,探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对旅游扰动的多尺度响应机理, 构建湿地公园不同尺度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也将丰富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江西遂川五斗江国家湿地公园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08科286属450种,以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等为优势科,悬钩子属Rubus为优势属。共有13个植物区系类型,以泛热带分布、世界广布和温带分布的比例最大,属的热温比(R/T值)为1.10,区系性质表现为隐域性和地带性共存的特点。有珍稀濒危植物21种,尤其是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和闽楠Phoebe bournei分布广泛,并有大量古树。植被类型可分为5个植被型组12个植被型58个群系,为典型的河岸带湿地植被。  相似文献   

12.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睿  戎良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0):2301-2307
综合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旅游心理容量5个因素,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其旅游环境容量为4145~6450人次.d-1.本研究首次将人鸟间的合理距离应用于湿地生态容量的确定,有效地解决了在充分保证鸟类活动与栖息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湿地旅游的问题.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旅游心理容量的估算较客观地反映了旅游区(点)在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满足旅游者需求的程度.这种基于人鸟距离和游客满意度的综合测算方法对于湿地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具有较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湿地公园具有与湿地类似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对城市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不同地区的城市湿地公园进行研究,包括不同气候类型、使用年份和面积大小等不同方面,并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特别是鸟类栖息地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类分析。通过文献研究、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探索城市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体系的基本组成及其相关性。本文写作目的是建立适当的城市湿地公园栖息地评估标准,支持生态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玉凤  刘红玉  郑囡  曹晓 《生态学报》2011,31(4):1021-1028
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案例,从景观功能分类入手,揭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与功能特征。结果表明:(1)西溪湿地公园是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合理利用为基本功能特征,其生态保护功能区面积占整个公园的53.7%,旅游休闲区面积占46.3%;(2)西溪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功能斑块在整个公园中所占面积为42.08%,且面积大、形状复杂、多样性较低;旅游休闲斑块面积占25.41%,并且表现为斑块面积小、形状规则、多样性高等特点;(3)西溪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廊道面积是旅游休闲廊道面积的一半左右,其网络结构比旅游休闲廊道复杂,有利于生态保护功能的发挥;(4)生态保护廊道缓冲区内主要由生态保护斑块组成,旅游休闲廊道的缓冲区内生态功能斑块和旅游休闲斑块所占面积相差不大。基于功能分类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有利于识别景观功能的空间特征,能够有效揭示景观生态保护与利用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16年9月-2017年2月、2018年4-8月对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位分析了园内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麻雀Passer montanus和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 3种优势鸟类的共存机制。结果表明:3种鸟类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整体相近,分别为0.862 1、0.793 7和0.866 7,从季节来看,黄臀鹎较平稳,麻雀夏季最宽、冬季最窄,白颊噪鹛夏季最窄、秋季最宽。空间生态位宽度为:黄臀鹎(0.604 9)>白颊噪鹛(0.387 6)>麻雀(0.215 8),它们在人工生境中的生态位宽度均最大;3种鸟类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高,在时间上,白颊噪鹛和麻雀重叠度最高,达到了0.985 3,在空间上,黄臀鹎和麻雀重叠度最高(0.873 2),其次为黄臀鹎和白颊噪鹛(0.831 6),最低的为麻雀和白颊噪鹛(0.481 1)。3种鸟类均为城市适应种,在不同维度的生态位上通过行为空间、食性、巢址选择、生境垂直和水平分布分离等多种方式形成系统的生态位分离,增强群落的稳定性以达到共存目的。  相似文献   

16.
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8月和2006年10月,对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39种,东洋界种类10种,古北界26种,广布种3种;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有我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特有兽类15种.总体上看,保护区兽类资源比较贫乏、种类少.大型兽类藏原羚、藏狐和鼬科动物常见;小型兽类黑唇鼠兔、鼢鼠等种群数量大,已对高寒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建议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7.
邓晔也  王春连 《生态学报》2019,39(16):5988-6000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水环境保护和市民活动的共同载体。如何达到保护城市水环境和满足使用者社会需求的平衡是本研究的关键问题。以景观绩效评价为基础,对宜昌运河公园的社会绩效进行了详细量化,并在调查结果上分析研究了影响城市湿地公园使用者评价的原因,以及在城市湿地公园内使用者的行为偏好和季节变化下使用者满意度和行为模式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设计建议。结果表明,城市湿地公园的水环境治理目标与城市居民的公园服务需求是统一的。但是在公园生态和社会效益之间还是存在着冲突关系,如湿地面积和活动空间面积的权衡,消减河流污染物和维持公园水景质量的权衡以及湿地生境冬季景观效果不佳降低使用者满意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