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第1第3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细胞核的知识,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面学习细胞分裂、个体发育,遗传和变异等内容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了细胞膜、细胞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4个实验资料的分析、探究,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进而在探讨细胞核结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并通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留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合作学习、发挥创造性的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是现行高中《生物》(人教版)第7章“生物的进化”的中心内容。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综合运用并与后续一章“生物与环境”有一定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对这一节的要求是识记。在我们所见到的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上,多数教师都是通过以讲授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1 教材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的知识,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面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物质出入细胞、物质代谢、生物膜系统等内容的重要基础。按照新的课程标准,高中《生物》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本节教材的设计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所以在整个教学设计上也应充分体现该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汪忠 《生物学通报》2006,41(4):22-24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确定的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苏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正是通过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紧扣课标的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特色达到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光合作用”(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节是新陈代谢部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内容,常有教师由于知识本身的抽象和枯燥感到教学上困难很大。从教材本身内容来看,基本思路是先给光合作用的概念,再给出反应式,然后直接揭示反应过程和实质,是一个封闭的演绎过程;从教学实践来看,这节课的重点往往就完全落在如何落实知识,让学生掌握反应过程上,成为一个单一的“特殊认识过程”。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修正单一的知识教学目标,把科学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载体;此外,在教学模式上,更应注重认识的一般规律的体现,使学生完成由现象到…  相似文献   

6.
陈维 《生物学通报》2006,41(9):48-49
“渗透现象”是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在讲述“水分的跨膜运输”这部分知识点时,设立的演示实验。对这一实验,各个版本的新教材安排的演示内容有所不同。人教版新教材基本延用了原先教材的图式,安排了“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蔗糖溶液”的演示实验(见图1)。笔者经过此部分内容的多次教学实践发现,这一实验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中生物课标教材已经陆续在全国实验区开始实验了。为了使广东省的高中生物学教师尽快进入课改角色,我院针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的选修模块之一:“生物技术实践”中的实验内容举办了多次培训,因此笔者有机会对高中生物学新课标实验教科书有所了解和接触。现就该书中“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实验谈谈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陈月艳 《生物学通报》2006,41(10):23-26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细胞的代谢”是必修部分中“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3学习单元,笔者将从知识内容、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谈谈对本学习单元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高中《生物》和《生理卫生》“细胞”部分的教学,选择了四张细胞及部分细胞器的电镜图像(见封三)供教师参考。图Ⅰ细胞冷冻蚀刻电镜图像:图为兔胃贲门腺细胞的劈裂面(立体图像)。N为细胞核,可见其表面有许多散在的圆形核孔((?));核周围有大量粗面内质网(RER),核左侧有一线粒体(M);在核上方的细胞质中,含有密集的分泌颗粒(SG),其中有的已被断开,有的则为颗粒表面。图的左下方,可见该细胞的界限((?))。×9,600 图Ⅱ细胞表面冷冻蚀刻电镜图像:图为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表面,其PF面有比较密集的膜内微粒,EF  相似文献   

10.
吴成军 《生物学通报》2006,41(12):30-33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4学习单元是“细胞的增殖”,第5学习单元是“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同细胞代谢一样,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笔者根据这两个学习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对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构思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是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在辅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只看到叶绿体,难以观察到细胞质流动,这里面有学生自身操作的原因,也与材料和实验方法有关。如何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实验室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现象,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2.
张涛 《生物学通报》2006,41(7):34-36
在本市举办的一次初中生物学教师新教材培训会上,一位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两个知识性目标动词——‘描述’与‘概述’的区别是什么?”《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性目标动词共计37个,“描述”与“概述”只是其中的两个。但在《课程标  相似文献   

13.
霍湘 《生物学通报》2011,46(3):36-38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和细胞》的一个重要实验。从实验原理、教学组织方式、检测方法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对这一实验的教学进行了分析,为高中生物学教学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4.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使知识和能力均衡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节教学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材处理高中《生物》第三节细胞分裂,介绍了三种细胞分裂方式,细胞的有丝分裂是重点,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学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基础,在教学安排上,把“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学生的求知欲是提高科学素质的前提。因此,生物教师的首要责任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部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获得能力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科学素质的关键。1 形式新颖的设问,引导学生入境高中《生物》第七章中“生态系统的功能”一节,以往的教学容易平铺直叙地引出新课:“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回忆结构),今天我们来研究生态系统的功能。”这样的新课不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不知道学习这部分内容有什么用,也不能产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愿望和…  相似文献   

16.
“细胞分裂”部分主要包括细胞的有丝分裂与细胞的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前者是高中《生物》第一章的重点,后者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第五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这两部分知识和复习中,感到它们既很相似又各不相同,难以区分和掌握,因此,常出现理解困难、记忆混乱、解题失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安军 《生物学通报》2007,42(7):26-27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1册第3章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许多疑问,教师如果对这些内容的生化机理认识不够,往往不能准确解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生化》内容的学习,分析回答几个疑问。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植物的激素调节”是必修部分中“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1学习单元。该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阐述植物激素对其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本文从单元知识内容、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谈谈对本单元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19.
“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的重点和难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改变了以往直接传授知识的做法,将探究实验放在前面,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和概念,为以后学习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本活动耗材多、用时长、操作繁琐。本文主要阐述该如何改进该实验、组织学生有效探究,以发挥其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1问题的提出模拟实验及其教学和学习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作为一种体现《生物课程标准》思想精髓,其倡导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鼓励批判性思维,更利于实践和知识创新。无论是国外教材,还是正在实验的高中新课程教材,都加大了其在总体教学内容中占的权重,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