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细菌生物被膜引发的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耐药性和难治性的特点,引起了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极大关注。但是细菌生物被膜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对近年来生物被膜怎样和为什么会对抗生素如此耐药形成了几种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特定的条件下,细菌可以形成生物被膜,包被有生物被膜的细菌称为被膜菌.被膜菌无论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还是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等都与浮游细菌有显著的不同,尤其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问题,引起许多慢性和难治性感染疾病的反复发作.细菌生物被膜粘附在各种医疗器械及导管上极难清除,以至引发大量的医源性感染.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细菌致病机制认识的逐步深入,控制细菌生物被膜的方法已有较大发展.本文拟探讨被膜菌的耐药机制并着重综述细菌生物被膜控制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靳曼玉  李金朋  易力  汪洋 《微生物学报》2021,61(7):1829-1838
猪链球菌病(Streptococcus suis)是一种严重影响各国养猪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以引起败血症、关节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导致其致病性和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预防和治疗猪链球菌病以及解析其耐药的可能机制,深入了解和掌握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耐药...  相似文献   

4.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F)是细菌黏附于接触物表面,由细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包裹形成的多细胞微生物群体,是微生物界细菌普遍的生存状态。基于生物被膜的物理屏障作用和膜内特殊微环境,其具有多重耐药性以及较强的黏附性、抗吞噬性等特性,导致所致疾病迁延不愈,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早期、快速、准确检测生物被膜形成对及时有效防治其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现从表型和基因型检测两个方面对细菌生物被膜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细菌生物被膜与食品生物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源性病原菌生物被膜是威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大隐患。生物被膜一旦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易引起相当严重的交叉污染和加工后污染,产生极大危害,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本文就食源性病原菌生物被膜的分布、形成机制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生物被膜分散(Biofilm Dispersal)是生物被膜发展后期细菌响应营养物、低浓度的一氧化氮、D-氨基酸、自诱导肽(Autoinducing Peptide,AIP)、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 Homoserine Lactones,AHL)、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等信号变化而做出的一种程序性反应,有利于细菌从恶劣的生物被膜内部环境中脱离出来寻找新的定殖位点。此外,由生物被膜引起的细菌短暂的抗生素耐受性在分散过程中会恢复正常水平,这有助于治疗由致病菌引起的难治愈的生物被膜相关疾病。目前生物被膜分散的相关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希望通过综述生物被膜分散现象、信号分子及调控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菌生物被膜分散对于防控病原微生物和应用有益微生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噬菌体及其裂解酶对细菌生物被膜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形成的生物被膜,可保护细菌不易被抗生素杀死,这给临床上相应疾病的治疗及医疗器械的消毒带来极大困难。研究表明,噬菌体及其裂解酶对生物被膜有降解作用。噬菌体能清除细菌在有生物活性或无生物活性的介质表面形成的生物被膜。此外,噬菌体裂解酶比如LySMP、肽酶CHAPk、细胞壁溶解酶CWHs等能清除特定的生物被膜,这可能与裂解酶直接溶菌和裂解细菌细胞外基质有关。同时,与抗生素、钴离子、氯等物质联合使用时,噬菌体对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会更强。本文从噬菌体、噬菌体编码的裂解酶、以及它们联合其他物质对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实际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细菌生物被膜由物体表面集聚生长的细菌群落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植入性医用器械表面较多见 ,其结构包括主体生物被膜层、连接层、条件层和基质层。细菌之间的信号传导影响着生物被膜的异化形成。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治疗较难 ,易慢性化及反复发作。抗生素或其他化学杀菌剂及金银包裹导管等医用材料表面是常用的预防方法。已形成的生物被膜可用物理方法或某些抗生素清除 ,而生物学控制是另一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物被膜是介导微生物耐药与多重耐药的一大热点机制,涉及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耐药基因等基因表型改变、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及药物外排泵等多重因素。耐药基因、药物外排泵与生物被膜在微生物耐药机制中,具有复杂而密切的相互影响。分别从生物被膜对药物外排泵、耐药基因的影响,药物外排泵对生物被膜的影响,以及药物外排泵和微生物生物被膜共同的调节因素,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李瑞莲  王倬  杜昱光 《微生物学报》2017,57(8):1206-1218
难治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发现,病灶感染病原常以生物被膜的形态存在。生物被膜的形成可帮助真菌躲避宿主细胞免疫系统清除和药物的攻击,所造成的持续性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认识研究真菌生物被膜及其耐药机理对于防治临床真菌感染有着重大意义。白色念珠菌是一种临床感染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也是目前真菌生物被膜研究的主要研究模型。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主要由多糖、蛋白质和DNA构成,其形成由微生物间的群体感应调控,并受到环境中营养成分及其附着物表面性质影响。研究发现,胞外基质的屏障作用、耐药基因的表达等机制与生物被膜耐药性的产生密切相关。本文就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结构组成、形成的影响因素、现有研究模型、耐药机制和治疗策略等几个方面介绍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史巧  王红宁  刘立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0):1633-1637
细菌生物膜是一种包裹于细胞外多聚物基质中不可逆的黏附于非生物或生物表面的微生物细胞菌落.生物膜状态下的细菌相对其浮游状态具有显著增强的耐药性,对人及动物细菌性感染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然而尽管动物细菌耐药性被广泛报道,却很少涉及细菌生物膜与其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综述了细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并探讨了细菌生物膜与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的关系,可作为研究细菌耐药性及控制动物产品安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86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Highlights
  • •Quantitative (phospho)proteome analysis of antibiotic treatment in E. coli.
  • •Largest bacterial phosphorylation catalogue.
  • •Specific phosphorylation motifs changes during resistance development.
  • •Phosphorylation mediated signaling could be a potential target for drug design.
  相似文献   

13.
14.
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分子耐药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喹诺酮类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抗菌药。然而,喹诺酮类耐药菌时有出现。就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耐药机制从分子水平作一综述。(1)一般认为,喹诺酮类抗菌药通过结合细菌Ⅱ类拓扑异构酶,干扰细菌复制,而发挥抑菌作用。Ⅱ类拓扑异构酶变异时,细菌可逃脱喹诺酮类的抑菌作用。高水平的耐药由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同时发生变异造成。(2)细菌细胞壁是抗菌药进入的屏障。细胞壁组分脂多糖和孔蛋白的改变,可减少喹诺酮类的通透。(3)有些细菌可利用“外排泵”主动将喹诺酮类排出,降低喹诺酮类在菌体内的积累浓度。(4)细菌的其他一些代谢因素也可影响喹诺酮类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细菌遗传元件水平转移与抗生素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可移动遗传元件包括噬菌体、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基因组岛(genomic island and genomic islet)等,其中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子及基因组岛等是与抗生素抗性有关的元件,可以在向种甚至于不同种菌株间水平转移,加速了临床上耐药及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综述了细菌与抗生素抗性有关的可移动遗传元件的种类、特征及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噬菌体广泛存在于生态环境中。细菌在与噬菌体长期的共进化过程中,衍化出了多种针对噬茵体感染的抗性机制。我们从宿主菌的抑制吸附、阻止噬菌体DNA注入、切断噬菌体DNA和影响其功能及流产感染等方面,对宿主菌抵抗噬菌体感染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细菌非编码RNA是一类新发现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通过与靶mRNA配对,导致mRNA翻译和稳定性的变化,从而影响细胞的各种生理功能,如个体发育、翻译激活与抑制、细菌毒性等,而且一个单独的非编码RNA就能调控大量基因并对细胞生理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诸多研究证实,非编码RNA与细菌耐药性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我们对此进行简要综述,为细菌耐药性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RobA is a member of the XylS/AraC subfamily of DNA binding proteins, and when overexpressed, it induces 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Escherichia coli. In this study, we introduced a multicopy robA plasmid (pMEP1) and its derivative into OmpF mutants and an AcrAB-deficient mutant. We found that a decrease in susceptibility to multiple antibiotics in these OmpF mutants when pMEP1 was introduced did not depend on OmpF porin expression. Interestingly, a ΔompF mutant (TK007) became more sensitive when pMEP1 was introduced. Moreover, no effect of RobA on the induction of 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an acrA1? mutant was observed. Therefore, we conclude that the 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duced by the overexpression of RobA largely depends on the activation of the AcrAB efflux, as well as the activation of mic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