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溶与临床常用的8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临床常用浓度配制配伍液,将8种药物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溶解或稀释,将配伍后药液在室温下放置,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分别在0h、1h、2h、3h和4h测定配伍液的微粒、pH值及紫外吸收度的变化。结果:穿琥宁与阿米卡星、奈替来星及氧氟沙星配伍后有沉淀生成,与维生素B6针、辅酶A、地塞来松磷酸钠针、头孢唑啉钠、甲硝唑针配伍后外观颜色澄清无变化,无气泡生成。4h内微粒符合药典规定。结论:穿琥宁与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及氧氟沙星配伍后有沉淀生成,不宜配伍,与维生素B6钟、辅酶A、地塞米松磷酸钠针、头孢唑啉钠、甲硝唑针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
2004年9月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发生多例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是一起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登革热爆发疫情。现将本院收治的34例登革热从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登革热媒介昆虫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登革热在全球的流行迅速增长,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L.)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Skuse)是登革热传播的主要媒介。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蚊虫的主要手段,每年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其产生了抗药性。关于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研究,主要集中于DDT、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导致的抗药性,并已深入到抗药性分子机理的研究。文章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对杀虫剂诱导的抗药性现状及抗性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吴强  徐祥  梁华平  张明 《生命的化学》2005,25(4):304-306
穿膜肽(penetratin)是果蝇的触角足同源异形域的DNA结合结构域第三个片段的商品名,由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它可以介导多种疏水大分子进入活体细胞质内而不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介导多种大分子进入细胞内,并且无需外源能量,分子作为整体插入细胞内,穿膜过程不需解折叠。该发现开辟了药物进入细胞的新的介导途径。该文介绍穿膜肽的结构特点、穿膜机制、应用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穿龙薯蓣     
穿龙薯蓣,主产于东北和华北,华中及四川、陕西、甘肃、山东等地也有分布,常生于山野林下,在各地,又有穿山龙、地龙骨、野山药等俗称,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圆柱形,皮层纸状剥脱,内黄色,骨质坚硬,在地下约10厘米深模走;茎有纵纹,左旋缠绕。叶互生,卵形或宽卵形,掌状浅裂,基部心形,具长柄。花序腋生,疏穗状倒悬,7-8月份开花;花小,黄绿色。葫果具三宽翅,8——9份成熟。在笔者家乡,东北长白山系,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相衔接的林间谷地,穿龙薯清常生长在柞、榨。锻、杨、榆等乔木组成的阔叶林中,野生…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界存在两种登革热传播模式:人-伊蚊-人循环,蚊媒是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猴-伊蚊-猴循环,蚊媒是白纹伊蚊与白雪伊蚊群。我国学者首先于1975年从无输入性病例的我国西南边疆山林地区的白纹伊蚊体内分离到登革热病毒4型,白纹伊蚊承担两种传播模式的中介。本研究介绍了埃及伊蚊与白纹伊蚊的生态习性与全球及在中国的分布。认为在我国厦门地区迄今为止还未曾发现过埃及伊蚊的存在,也简介了沃尔巴克体新技术防控蚊媒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以细胞内物质为靶标的药物(大分子、蛋白质、多肽及核酸)只有穿透细胞膜才能进一步发挥其药效。细胞穿透多肽(穿膜肽)是由少于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肽,它们能够通过与细胞膜相互作用而穿透细胞膜这一天然屏障。穿膜肽大致分为宿主防御肽、基于信号序列的穿膜肽和富含精氨酸的穿膜肽;穿膜肽进入细胞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存在倒置微团模型、地毯式模型及打孔模型等假说。穿膜肽能够携带各种物质进入细胞的特性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就穿膜肽的种类、穿膜机制,及其在生物影像学和生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从穿鞘菝葜(Smilax perfoliata Lour.)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有一个新化合物smilglaside F(1).经过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及化学手段鉴定了它们的结构.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芦丁(2)、3′-甲醚芦丁(3)、cassiamin A(4)、cassiamin B(5)和1,2,3-trimethoxy-5-hydroxyphenol-1-O-β-D-glucopyranoside(6).其中化合物2、4~6是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登革热患者和健康人群转录组数据,识别差异基因,构建失调ceRNA网络,筛选关键基因富集分析,解析潜在生物学功能,助力登革热诊断标志物的研究。从GEO数据库下载登革热外周血芯片数据,识别差异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结合miRNA-mRNA互作数据,利用超几何算法和皮尔森相关性计算方法识别登革热失调ceRNA互作对,使用Cytoscape软件可视化ceRNA网络与模块挖掘,对网络模块进行功能富集及外部数据验证表达模式。筛选出251个差异基因,发现其富集在细胞周期等生物学通路中。经外部数据验证,网络模块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训练集数据大致相同,表明模块基因在登革热疾病中的潜在诊断效能。本研究可为确定有效的疾病诊断分子标志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穿膜肽是一类具有特殊穿膜功能的多肽分子,能携带其它分子甚至超分子颗粒穿膜进入细胞内部.早期研究认为,其进胞是一种无需受体、也不存在饱和状态的非经典胞吞行为.近年研究表明,其穿膜机制可能与其含有的氨基酸种类有很大关系.现在,穿膜肽的穿膜过程称为巨型胞饮行为,它与传统的胞吞形式很相似.当然,还可能存在着其它的进胞方式而没有被证明或发现.关于穿膜肽的应用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在很多领域的研究都在进行并不断取得进展.不论是生物界还是医学界,穿膜肽都被认为将是一类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多肽分子.  相似文献   

11.
细胞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CPPs)是一种小分子多肽,能够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这类分子,尤其是具有靶向功能的CPPs为高效率投送药物到靶细胞带来希望.因此,对其展开研究对于生物医学有着一定的意义.本工作主要从序列水平对具有不同穿膜活性的CPPs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影响CPPs穿膜活性的因素,以及不同活性CPPs与非穿膜肽(Non CPPs)序列上的差异,并引入一种分析生物序列的方法.我们基于CPPsite数据库和不同的文献获取CPPs和Non CPPs序列,并进一步从CPPs序列中提取具有高、中、低穿膜活性的穿膜肽(HCPPs、MCPPs、LCPPs)用于构建数据集.基于这些数据集,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活性的CPPs以及Non CPPs的氨基酸及二级结构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氨基酸的静电与疏水相互作用对CPPs的穿膜活性起到了重要影响,同时螺旋结构和无规卷曲也会影响CPPs的穿膜活性;其次,使用理化性质与长度将不同活性的CPPs展示在二维平面上,发现在某些特殊的性质下不同活性的CPPs与Non CPPs可以产生聚簇现象,HCPPs、MCPPs以及LCPPs和Non CPPs被分成了三簇,这种现象显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最后,本文引入了生物序列理化质心的概念,将组成序列的残基看作质点,进而把序列抽象成质点系进行研究,并将此方法应用到CPPs的分析中,通过PCA方法将不同活性的CPPs投射到三维平面上,结果发现绝大部分CPPs聚在一起,部分LCPPs与Non CPPs聚在一起.此工作对于CPPs的设计,以及理解不同活性CPPs序列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另外,本文引入的生物序列理化质心的分析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生物问题的分析,同时它们可以作为某些生物分类问题的输入参数,在模式识别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穿膜问题是高中生物学习中常见的一类题目,也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这类题目不仅考察学生对生物体基本结构的掌握情况,还渗透了对学生读题、审题、思维等能力的考察。训练此类习题时,配以形象的图示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下面就高中阶段遇到的穿膜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登革热Ⅳ型病毒Ban18株通过原代地鼠肾细胞连续传代后的适应和减毒过程。 Ban18原株对原代地鼠肾细胞无病变或仅有极轻微病变,对乳小白鼠及断乳鼠的脑内毒力高达LD_(50)为Log6—7。通过连续传20—70代后,病变逐渐加重,出现时间缩短,二天即可达到细胞完全破坏。培养液内的病毒含量也随之提高达10~6—10~7/ml TCID_(50)。但随着传代代数增加,病毒对乳小白鼠的嗜神经毒力逐渐降低,脑内接种后仅个别发病或完全不致死。脑组织病理变化也较原株明显减轻,接种树鼩不产生病毒血症。以上结果符合弱毒株的减毒指标,是一株有希望的活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15.
韦炜 《蛇志》2004,16(3):25-26
为了观察脑组织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0月用脑组织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103例,并与单纯综合治疗的91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胡祝英 《蛇志》2004,16(3):23-24
为探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选择本院住院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55例进行治疗,并与维脑路通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两种常用穿膜肽TAT和R9的体外穿膜效率、对细胞影响以及小鼠活体内不同器官的穿膜效率。非特异性穿膜肽TAT和R9分别为11个氨基酸和9个氨基酸的短肽,能够有效地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本研究纯化制备出融合蛋白TAT-EGFP及R9-EGFP多肽,用相同浓度的活性TAT-EGFP和R9-EGFP处理肺癌细胞,观察比较二者的穿膜活性及效率;设置不同浓度梯度检测两种穿膜肽是否对细胞产生影响;通过小鼠腹腔注射TAT-EGFP和R9-EGFP活性肽段,研究二者在活体能够穿膜到达的靶位置,并比较分析二者穿膜的效果器官分布。结果显示制备获得的两种融合蛋白TAT-EGFP和R9-EGFP均能有效穿过实现穿膜功能,两种穿膜肽对乳腺癌细胞影响较小。活体试验证明两种穿膜肽在心、肝、脾、肺、肾器官均有分布,R9主要富集在小鼠的肾和肝脏中,TAT在6种被研究的器官都有富集,两种细胞穿膜肽都能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相对来说,TAT在小鼠活体中的穿膜效果更好,荧光富集多,R9整体穿膜效果较弱。本研究分析比较了两种穿膜肽的细胞安全性浓度和活体的穿膜能力,为TAT和R9两种穿膜肽在后续试验中的合理有效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如何将生物活性分子高效投递到靶标的细胞和组织仍然是生物治疗领域研究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直到细胞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s, CPPs)的出现,其可介导多种外源性功能分子(核酸、多肽、蛋白质和化学药物)进入细胞,而且不影响外源活性分子的功能发挥。另外,CPPs在传递外源活性成分进入肿瘤组织和细胞方面表现出更具应用前景的优势。因此,通过对CPPs的分类、鉴定方法、穿膜机制、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最新应用以及尚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CPPs的鉴定和其抗肿瘤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细胞穿膜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s,CPP)在生物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它为生物分子的胞内递送提供了有效的策略。关注CPP在肿瘤治疗及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并重点介绍其在肿瘤靶向治疗和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及优势。同时,根据CPP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特点,改进CPP存在的不足,扩大其联合用药的可能性,这也成为CPP研究的热点。对CPP及其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简述其优化及改进策略,以期促进CPP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从穿鞘菝葜(SmilaxperfoliataLour.)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有一个新化合物smilglasideF(1)。经过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及化学手段鉴定了它们的结构。5个已知化合物分别是:芦丁(2)、3'-甲醚芦丁(3)、cassiaminA(4)、cassiaminB(5)和1,2,3-trimethoxy-5-hydroxyphenol-1-O-b-D-glucopyranoside(6)。其中化合物2、4~6是首次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