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基于不同林龄胡杨天然林样地活立木枯枝(DBST)生物量调查,探讨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活立木枯枝化学计量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胡杨林活立木枯枝生物量随着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成熟林活立木枯枝生物量最大(10.93 t/hm~2),占地上生物量的17.79%。对于单株胡杨而言,随林龄增加活立木枯枝生物量增大,年平均活立木枯枝生物量为0.22 kg/株。同时胡杨枝径级越大越易形成枯枝,生物量也随枯枝径级的增加而增加。(2)胡杨活立木枯枝C、N、P、K平均含量分别为491.01、4.13、2.75、1.83 g/kg,活立木枯枝C、N、P元素含量高于活体枝,而活体枝K元素含量高于活立木枯枝。胡杨群落活立木枯枝平均C∶N、C∶P、N∶P比分别为:128.58、232.79、1.95,其活立木枯枝化学计量比均高于活体枝。林龄对化学元素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影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了胡杨活立木枯枝的元素含量随龄级变化不大,具有稳定的特点。(3)活立木枯枝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中成熟林碳密度最大;胡杨群落平均碳密度为2.63 t/hm~2,占地上活立木碳密度的20.74%。研究认为胡杨群落枯枝生物量和碳密度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胡杨活立木枯枝在荒漠森林生态系统中是不可忽略的C库。  相似文献   

2.
森林枯枝落叶分解过程的微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森林枯枝落叶是补亢森林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枯枝落叶的分解过程,对于恢复和增进土壤肥力、改善林木营养和提高森林生产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文献中,对森林枯枝落叶分解过程的研究有过不少的报道。其中不仅有关于枯枝落叶的特性、土壤有机质的积累、矿化过程中元素循环等研究资料(等,1954,1959;等,1961;Fcnton,1958)而且有某些关于森林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氮的转化与微生  相似文献   

3.
对羊草草地枯枝落叶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过程分析表明,每年因植物枯死输入到枯枝落叶的能量为3769.42kJ/m2/a;储存在枯枝落叶中的能量为:3424.10kJ/m2;每年被分解者所消耗的能量为1141.67kJ/m2/a,其中71.87%的能量用于呼吸作用。目前在羊草草地上,枯枝落叶和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输入大于输出,能量处于积累阶段。当达到稳定状态时,储存在枯枝落叶中的能量为11305.61kJ/m2,分解者中的能量为1475.20kJ/m2。  相似文献   

4.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碳库及养分库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 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与季节动态、C库及养分库的研究表明 ,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分别为 8.99t· hm- 2 、7.5 6t· hm- 2 和 4 .81t· hm- 2 ;枯枝落叶层中叶占现存量的比例分别为 6 4 .96 %、6 1.38%和 38.0 5 % ,枝占比例分别为 31.5 9%、37.83%和 4 2 .6 2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最大值均出现在春季 ,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格氏栲天然林枯枝落叶层 C贮量为 4 .0 2 t· hm- 2 ,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 1.2 2倍和 1.77倍 ;格氏栲天然林和人工林枯枝落叶层 C库与杉木人工林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0 .0 5 )。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养分贮量分别为 138.4 2 kg· hm- 2 、113.5 6 kg· hm- 2 和 72 .39kg· hm- 2 ;除 Mg外 ,格氏栲天然林枯枝落叶层中各种养分贮量均最高。与人工林相比 ,天然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C和养分贮量均最大。枯枝落叶层对林地长期生产力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枯枝落叶层对森林天然更新的障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探讨枯枝落叶层对树种天然更新的障碍机制,对于实现天然次生林的科学管理以及采取适当营林措施促进目的树种天然更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枯枝落叶层的物理阻断影响 (物理因子)、枯枝落叶层的化感作用(化学因子)、动物侵害和微生物致病(生物因子)等方面,论述了枯枝落叶层对天然更新方面的障碍作用,揭示枯枝落叶层物理阻断对天然更新影响规律,以及主要林型的化感作用与天然更新关系的作用机制.建议今后应加强对不同林型枯枝落叶层的结构、枯枝落叶层下光量子流密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红光与远红光比值的变化规律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6.
枯枝落叶是森林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枯枝落叶的分解对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树木的生产力是极其重要的。关于枯枝落叶的特性,有机质的积累和元素循环,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学特性,死地被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和活动,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动态与物质转化的关系,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此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7.
帽儿山森林落叶分解消耗与土壤动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引言森林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枯枝落叶分解是由多种因素作用的复杂过程.研究枯枝落叶在自然环境下的分解消耗及其与土壤动物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4],并对林业生产、营造人工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枯枝落叶分解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农田土壤枯枝落叶分解代谢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农田土壤枯枝落叶分解速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分解速率的高峰值主要是在 7,8月份。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 ,影响土壤枯枝落叶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弹尾类动物、线虫类动物、无机磷转化作用和土壤含水量。建立了灰色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郭继勋  祝廷成 《生态学报》1993,13(3):214-220
枯枝落叶的分解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枯枝落叶置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其分解速率不同。例如,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6种不同生境中的分解存在着明显差异。枯枝落叶位于地表和地下,其分解速率则不同,埋入地下的分解比位于地表的迅速。分解速率与土壤水分、地表温度和土壤pH呈指数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线性正相关,它们对分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生态因子对分解影响的综合分析表明,在羊草草原上,诸生态因子对枯枝落叶分解的重要性依次为:土壤水分、土壤pH、地表温度、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0.
以科尔沁沙丘-草甸相间地区为研究区,运用LI-6400土壤呼吸配套系统对沙丘-草甸过渡带人工杨树林和固定沙丘小叶锦鸡儿群落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生长期和生长末期人工杨树林保留和去除枯枝落叶土壤呼吸的日变化表现为"多峰型"。(2)人工杨树林和小叶锦鸡儿群落保留和去除枯枝落叶土壤呼吸的季变化峰值均出现在8月份,人工杨树林的土壤呼吸明显大于小叶锦鸡儿群落的土壤呼吸。(3)人工杨树林土壤呼吸的季变化与0—10cm土壤温度相关显著(P0.01),保留枯枝落叶土壤呼吸小于去除枯枝落叶。(4)小叶锦鸡儿群落土壤呼吸的季变化与0—10cm土壤含水量相关显著(P0.01),与人工杨树林不同,保留枯枝落叶土壤呼吸大于去除枯枝落叶。(5)人工杨树林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显著呈指数关系,小叶锦鸡儿群落土壤呼吸与土壤含水量显著呈幂函数关系,并运用归一化法,通过建立土壤呼吸LnRs与土壤温度T、土壤含水量Lnθ的双因子回归模型,得出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对保留和去除枯枝落叶土壤呼吸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1.
王娓  郭继勋 《生态学报》2002,22(5):655-660
根据静态气室法的测量结果 ,分析了羊草群落土壤呼吸量和枯枝落叶分解释放 CO2 量的季节动态 ,及其与地上生物量 ,枯枝落叶分解量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在整个观测期内 ,羊草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呈现单峰曲线 ,8月中旬达到最大值 1 3.2 7g C/( m2 · d)。 ( 2 )羊草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规律与地上绿色体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同步。( 3)羊草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与枯枝落叶分解量的季节动态同步。 ( 4 )羊草群落土壤呼吸量与土壤 0~ 1 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 5 )地表枯枝落叶层直接排放 CO2 量的季节动态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释放量平均为 -0 .87g C/( m2·d)。有减缓土壤向大气排放 CO2 的作用。 ( 6 )枯枝落叶分解释放 CO2 量同地表枯枝落叶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阔叶林红松内枯枝落叶层的生态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阔叶红松林的枯枝落叶层重平均12.7吨/公顷(干物重),年变化在8.10—12.70吨/公顷。未分解层3.6吨/公顷,半分解层9.1吨/公顷。 枯枝落叶层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含量为(公斤/公顷):Ca 185.45,N 124.65。Mg 26.00,P 15.18,K 14.35,Mn 4.86,Fe 4.50,Zn 0.84,Cu 0.22,其主要的生态意义是为生态系统提供营养。 枯枝落叶层对森林更新有一定意义,能为红松种子萌发提供良好条件,但在枯枝落叶层厚度较大时,使萌发幼苗得不到必要的生长条件,过分延伸幼茎钻出枯落层时因过量消耗养分于茎生长而抑制了根的发育。根发育不良的幼苗当年多死亡。 枯技落叶层还有截持降水减少迳流的意义。 一个有效的生态系统应该是枯枝落叶迅速分解而不是大量积累,经营管理应于注意。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羊草草场中羊草枯枝落叶形成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枯枝落叶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净第一性产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大部分以枯枝落叶的形式贮存在地面,是一个巨大的物质库。它对调节物质循环,维持草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天然云南松林采取去除与保留林地枯枝落叶层(即土壤的A0层)的对比试验观测,得到如下结果:去枯与留枯相比较,前者较后者,年平均地表固体径流量高13倍,液体径流量高3.3倍,地表径流系数大3.4倍,云南松林枯枝落叶层的蓄积量及其最大吸水量分别为28.9t/ha和58.7m3/ha.在干季具有枯枝落叶层覆盖的林地土壤含水量始终高于地表裸露的林地,  相似文献   

15.
郭继勋  祝廷成 《生态学报》1992,12(4):295-301
分解速率和损失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枯枝落叶分解动态,羊草草原主要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jos),减蓬(Suaeda glauca),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五脉山黎豆(Lathyrus quinqueneruivs),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分解速率的季节变化动态近似倒“V”字型,损失率的季节变化呈S型,反了枯枝落叶的失重情况,枯枝落叶的化学组成成分是造成不同种植物间分解差异的主要原因,特别是C/N比与分解快慢有密切关系,分解初期,枯枝落叶的损失符合指数衰减模型,枯枝落叶损失95%所需时间,羊草群落约为8.8a,杂类草群落约为9.7a,碱茅群落约为7.1a,碱蓬群落约为4.7a。  相似文献   

16.
阔叶红松林枯枝落叶滞蓄地表径流作用的一维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森林水文模拟实验室中,做了不同坡度、不同含水量的枯枝落叶滞蓄地表径流的单因子模拟实验,并从水流机理出发,构造了枯枝落叶滞蓄地表径流的两个方程,根据实验数据拟合了参数,采用“辗转迭代法”求出数值解,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状态下,羊草草原枯枝落叶积累季节动态是积累量从5月出现,随着时间推移呈指数形式递增,10月末出现最大值。当枯枝落叶输入量和分解速率保持恒定时,积累量的年变化,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断增加,最后达到稳定状态,量大积累量为572g/m ̄2,达95%稳定状态时间约为7─8a。放牧对枯枝落叶积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放牧强度达7.58羊(只)/hm ̄2时,积累量比非放牧区减少近74%。割草对枯枝落叶积累的影响也是显著的,随着割草频度增加,积累量明显减少,当一年内刈割3次,积累量减少83%。刈割时间对积累量的影响表现在割草期的早晚,伴随刈割时间推迟,积累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8.
在抚州专署的花园里的两株葡萄上,有很多枯死的干枝,这些枯枝上散布着直径约3毫米左右的圆孔,通入枝条内部,将枯枝折断,即发现是一种好象谷蠹但比其大的鞘翅目小甲虫。此虫经江西省植物检疫站初步鉴定为柿二刺长心口食虫,这种虫在我省还是第一次看见。  相似文献   

19.
羊草草甸枯枝落叶的分解、积累与营养物质含量动态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数理统计,建立了枯枝落叶的分解和积累模型。枯枝落叶的消失率为0.4065g/g·a,消失量比率的季节变化符合于logisitic曲线,分解活动在5—9月份最活跃,这段时间的消失量约占全年消失量的90%。 分解作用冬季基本停止。羊草草甸在现有情况下,积累量达95%稳定状态大约需要8年。最大积累量约为572g/m2,在分解过程中,枯枝落叶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分解初期相比不断下降。氮、磷、钾较其它化学元素损失得快。纤维素分解较慢。各种化学成份损失的顺序是:K>P>N>Na>Ca>Mg>Fe>纤维素。  相似文献   

20.
人工沙棘林水文水土保持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冠层、枯枝落叶层、根系土壤层的水文水保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7~10龄沙棘林冠平均年截留率为8.5%;5~10龄沙棘林地枯枝落叶层单次可截留0.89mm的降水。和农地相比,沙棘成林、幼林分别可减小50cm、25cm土层深度的容重。沙棘枯枝落叶层自身和覆盖土壤具有增强土壤抗冲刷的能力,林地覆盖2cm以上厚度的枯枝落叶层可保护表层土壤免受降水侵蚀}沙棘林具有增强土壤抗冲刷和侵蚀的性能,其中:抗冲性能的强弱与同土层中毛根数量呈显著的幂相关,抗蚀性能的强弱与土层中腐殖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