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淋巴细胞浸润唾液腺和泪腺,表现为眼干和口干等外分泌腺功能障碍。T细胞是浸润唾液腺的主要淋巴细胞,其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在舍格伦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IgG4相关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如胰腺、唾液腺、泪腺、胆管、肾及肺等,表现为受累组织内有大量IgG4~+浆细胞浸润合并炎性纤维化。目前,对IgG4-RD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CD4~+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型T细胞2等T细胞上,而IgG4-RD患者使用B淋巴细胞清除剂利妥昔单抗后症状得到改善,提示B细胞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生,但迄今尚未有证据表明B细胞是否可以直接引起受累组织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紧密连接存在于所有上皮或内皮细胞间连接的最顶端,是物质经过旁细胞途径进行物质转运的结构基础,具有"屏障"和"栅栏"的作用。在炎症及免疫因素介导的多种疾病中,如炎症性肠病、囊肿性纤维化、舍格伦综合征和神经系统炎症等,患者血清及疾病累及的上皮或内皮组织均出现多种促炎因子含量升高。促炎因子作用于相关的上皮或内皮组织,通过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构和功能从而调控上皮或内皮的旁细胞途径通透性,是炎症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本文重点综述了促炎因子对肠道、呼吸道、唾液腺上皮以及脑微血管内皮紧密连接的调控及其相关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累及外分泌腺(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口干和眼干为主要症状。已有文献报道,SS患者及小鼠模型体内唾液腺以及血清中IL-17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然而,作为调控Th17细胞分化及IL-17合成的必需核受体--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etinoic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γt,RORγt)在SS发病中的作用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在过表达RORγt的转基因(RORγt Tg)小鼠中探讨RORγt  相似文献   

5.
洪贤慷  邱信芳 《遗传》1990,12(1):45-48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主要防御系统。免疫系统由许多来自不同克隆的淋巴细胞所组成。淋巴细胞可分为两种类型:B细胞和T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制造抗体。抗体是在外来抗原作用于B细胞后所产生的,它可以专一性地识别相应的特定抗原。T细胞是由胸腺产生的,它在免疫系统中起细胞介导的作用。T细胞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产生T细胞受体。丁细胞受体是一类蛋白质,它能为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提供直接的模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浸润在肥厚性扁平苔藓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肥厚性扁平苔藓患者皮损、20例非肥厚性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及10例正常人皮肤中CD3、CD4、CD8、CD20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患者皮损均以CD3^+’T、CD4^+T、CD8^+T细胞浸润为主,散在CD20^+B细胞浸润。肥厚性皮损中浸润T淋巴细胞数少于非肥厚性皮损(P〈0.01),CD20^+B细胞占浸润淋巴细胞百分率高于非肥厚性皮损(P〈0.05)。正常人皮肤仅在真皮偶见CD3^+T细胞。结论肥厚性扁平苔藓皮损T淋巴细胞的减少,B淋巴细胞的增多表达可能与疾病的持续存在及局部过度增殖性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式细胞术、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了喜树碱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蛋白激酶Cδ(protein kinase Cδ,PKCδ)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tal kinase,JNK)的作用。结果发现,50 nmol/L喜树碱诱导处理U937细胞24、36或48 h后,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并且PKCδ和JNK均被激活。用化学抑制剂rottlerin抑制PKCδ的活化可以降低喜树碱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JNK的磷酸化,进而抑制细胞凋亡;而用化学抑制剂SP600125抑制JNK的磷酸化也会降低PKCδ的剪切活化,进而一定程度地阻断细胞凋亡;同时,JNK抑制剂SP600125也可以阻断过表达PKCδ活性片段诱导的细胞凋亡。这些结果提示,PKCδ和JNK介导的信号通路可以相互调控,共同促进细胞凋亡。该研究对理解细胞凋亡的精细调控机制以及肿瘤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樑  张红锋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2):300-304
蛋白激酶C家族是一类磷脂酰丝氨酸依赖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PKCδ(蛋白激酶Cδ)是蛋白激酶C家族成员。PKCδ的异常激活将会导致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的发生 ,因此 ,PKCδ的特异性抑制剂能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潜在药物 ,如能以PKCδ为分子靶点来筛选特异性抑制剂 ,就可以建立癌症及糖尿病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模型。通过RT-PCR的方法 ,克隆了鼠源的PKCδ,并构建了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 ,获得了可稳定表达PKCδ的COS1细胞株。通过亲和吸附的方法获得了较为纯净的PKCδ ,并对酶学活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建立了以PKCδ为靶点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9.
1型糖尿病发病及防治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型糖尿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B细胞受到自身免疫破坏而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临床症状较严重。大量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自身抗原、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有关,并且免疫学防治近年来成为1型糖尿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此对1型糖尿病的免疫学相关发病因素和防治做一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0.
11.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是新发现的属肿瘤坏死因子族的细胞因子。它是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持续合成、分泌的,具有特异的激活B淋巴细胞,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母细胞、分泌抗体,以及促进成熟B淋巴细胞在体内的存活等功能。在缺少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情况下,可导致成熟B淋巴细胞缺乏。而异常过高表达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症状。  相似文献   

12.
《生命科学研究》2014,(5):418-422
采用流式细胞术双标法检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A组)、非免疫相关性恶性血液病患者(B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B组、确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C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CD5+B淋巴细胞比率;A组中16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88.88%;B组1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9.09%。C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率显著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显著高于B组(P均<0.05);IRP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自身抗体表达显著增高,B淋巴细胞总数及CD5+B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高可能是IR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及B淋巴细胞数可以为IRP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优于骨髓Coomb’s实验。  相似文献   

13.
PKCδ是nPKC家族成员,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其激活机制与特异性位点的磷酸化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剪切密切联系.PKCδ激活后可通过多种途径介导细胞凋亡:激活多种蛋白激酶级联启动细胞凋亡信号,转位至线粒体诱导细胞色素C等凋亡因子的释放,核转位启动核内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PKCδ的分子结构、激活机制以及调控细胞凋亡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蛋白激酶C蛋白质抑制剂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体内许多不同组织细胞中陆续发现存在有蛋白激酶C(PKC)的内源性蛋白质类抑制剂.应用某些PKC抑制剂所作的研究结果表明,PKC抑制剂能够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分化,促进脑损伤后轴突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抑制细胞的生长,特别是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细胞毒性尤为明显,而在精子中发现的PKC抑制剂可能在受精或受精卵发育过程中起某种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已从使用激素和常规免疫抑制药物转向使用生物制剂。B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成熟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及其受体通过调控信号通路介导B淋巴细胞存活,因此BAFF及其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文中阐述了BAFF及其受体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同时介绍了BAFF通路的过度活化如何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和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发展的最新观点。针对以上3种疾病,文中以3种主要的靶向BAFF抗体药物Belimumab、Tabalumab和Atacicept为例,介绍和讨论了其最新的临床试验及临床应用现状。最后提出靶向BAFF通路开发新型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方案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白质脱髓鞘、胶质细胞增殖、轴突损伤和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脱髓鞘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既往在对MS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研究中发现了细胞自噬也参与了其发病,涉及到的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元。因此,本文将对以上细胞自噬在M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M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慢性进行性免疫炎性疾病,伴随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元和轴索的破坏。近年来研究发现,外周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及其亚群)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浸润作为MS的早期标志之一,在其发病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中许多细胞亚群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综述通过总结最新研究结果,探讨外周适应性免疫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关系以及不同种类适应性免疫细胞在MS中行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正常免疫耐受功能受损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并出现一定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调节性T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负向免疫调节功能的淋巴细胞亚群在免疫自稳和免疫耐受中起关键作用,既能抑制不恰当的免疫反应,又能限制免疫应答的范围、程度及作用时间,对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及免疫活性的发挥产生抑制,因此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可以通过细胞接触、分泌细胞因子、基因调控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在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内环境因素作用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转录因子Foxp3作为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标志是其分化成熟及功能维持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多糖调控T/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淋巴细胞是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多糖对其刺激作用在生物医药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大部分的相关研究仅限于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或抗体表达水平的调控,系统的分子机制解析少见报道。综合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活性多糖可同时刺激T/B细胞、也可选择性刺激T细胞或选择性刺激B细胞;多糖刺激T细胞免疫应答的信号通道主要为TCR/CD3→PTK→PI3-K→PKC/PLCγ→Ca2+→calcineurin→NFAT和TCR/CD3→PTK→MAPKs→AP-1;而刺激B细胞的信号通道主要包括TLR2/4→TRAF6→IKKc→NF-κB、TLR2/4→PTK→MAPKs→AP-1和IgM/CD79→PTK→MAPKs→AP-1。同时,归纳多糖刺激淋巴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一群具有抑制其它免疫细胞功能的起负性调控的细胞群. Treg细胞能抑制多种免疫细胞,如CD4+T和CD8+T淋巴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体内维持免疫系统稳定,防止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重要因素.最新研究表明,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通过扩增或招募Treg细胞,抑制机体对肿瘤的免疫作用,由此可知,Treg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抑制Treg细胞的活性和数量是包括胶质瘤在内的肿瘤免疫治疗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