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P2X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P2X受体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属于P2受体家族。P2X受体的配体是ATP,胞外ATP结合时P2X受体通道打开,允许阳离子(Na 、Ca2 等)通过。目前已克隆了7个哺乳动物的P2X(P2X1-7)受体,并阐明了它们的药理学特性。天然P2X受体可以组装成同型或异型聚合体,形成功能性离子通道。对有关P2X受体的结构、分布、功能、生物物理学特性等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克隆的P2受体亚型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一红  赵志奇 《生命科学》2001,13(4):170-173,166
细胞外嘌呤(腺苷,ADP,ATP)及嘧啶(UDP,UTP)为重要的信使分子,通过细胞表面P2受体介导产生不同的生物效应,P2嘌吟受体的概念于1978年被提出,随后根据药理学特征又被分为P2X及P2X嘌呤受体,90年代,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一系列配体门控的P2X受体及G蛋白耦联的P2Y受体被克隆及功能表达,迄今为止,已有七型P2X受体亚型(P2X1-7)及六型P2Y受体亚型被克隆(P2Y1,2,4,6,11,12),各型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药理学特征及组织分布,本文还讨论了目前可用于区分各亚型激动剂及拮抗剂。  相似文献   

3.
P2X4受体是P2X受体家族的成员。目前,已从人、大鼠、小鼠、鸡胚和非洲爪蟾的组织中获得了全长cDNA。P2X4受体分布广泛,在被ATP及其同系物激活后,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升高,将信号传递给下游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4.
李彬  卢向阳  于烨  田云 《生命科学》2015,(2):203-207
嘌呤能受体P2X4是三磷酸腺苷(ATP)-门控的阳离子通道,对生物体内多种重要生命活动起一定的调节作用。二次跨膜的三聚体通道P2X4受体的三维空间组成是由胞外结构域、跨膜域及胞内N-、C-端组成。ATP的三磷酸基团能被位于亚基界面的ATP结合口袋的带正电氨基酸特异性识别,嘌呤环则被疏水氨基酸和部分氨基酸的主链氧所识别。P2X4受体激活后,胞外阳离子更多是通过侧窗路径进入细胞内。就P2X4受体的空间结构、配体的识别、离子通透途径及门控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Chen ZH  Xu K  Zhao WT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4):329-331
包含P2X3亚基的受体为三磷酸腺苷 (ATP)门控的阳离子通道 ,包括P2X3亚基的同源多聚体(P2X3受体 )和异源多聚体 (P2X2 /3受体 )。大量研究表明包含P2X3亚基的受体在介导多种类型痛觉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ATP激活的配体门控阳离子通道P2X受体参与多种生理病理功能,是一类重要的新药靶标。目前发现的多种靶向P2X受体的小分子药物多数因结果未达到预期或存在明显的副作用而止步于临床研究。明确的调节机制可为靶向P2X受体的理性药物设计提供新的方向,从而提高药物发现概率和有效性。本文就P2X受体调节剂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靶向P2X受体的小分子药物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旨在制备与鉴定鼠抗P2X7受体的蛋白单克隆抗体.以人P2X7受体的胞外段制备短肽作为抗原,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分离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并培养,挑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制备和鉴定P2X7其生物学效应.结果显示,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人P2X7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单抗类型重链为IgG1,轻链为κ;该株杂交瘤细胞腹水效价为1∶6.4×104;传30代及液氮中保存6个月,抗体效价稳定;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明该单抗与人细胞表面的P2X7受体蛋白特异地结合.所制备的抗人P2X7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稳定性,为针对P2X7受体为靶点的抗体药物的开发应用、疾病的辅助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ATP门控离子通道P2X受体家族中,P2X7受体由于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其他(P2X1-P2X6)受体的显著差别而备受关注.P2X7受体是由3个同源亚基组成的多聚体,其C端为P2X受体家族中最长的,与其他已知蛋白没有同源性.P2X7受体具有独特的双功能性,被ATP激活后形成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允许钾、钠、钙等阳离子跨膜流动,而对二价阳离子表现出相对较强的选择性,在低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及ATP的持续刺激下,激活的P2X7受体能形成大的孔通道.P2X7受体广泛分布在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骨组织等多种组织器官中,通过信号转导参与细胞增殖、蛋白合成和细胞凋亡等事件.近年来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发现,P2X7受体参与神经突触传递等生理过程,并在神经性退变等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多种假说支持它与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鼠初级感觉神经元P2X3受体的表达及其与SP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大鼠初级感觉神经元细胞上P2X3受体的表达情况及其与P物质的关系。方法取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和三叉神经节(TG)固定后切片;用抗P2X3受体抗体和抗SP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并通过两种不同的显色方法同时进行P2X3受体和SP的双标。结果P2X3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小细胞和中等细胞(其中在TG,P2X3-ir阳性神经元约占整个细胞的24.8%;在DRG约31.7%的神经元是P2X3-ir阳性),并且在DRG和TG细胞上均存在有P2X3受体和SP共存(TG上的双标细胞占P2X3-ir阳性细胞总数的36.26%,DRG上占46.81%)。结论由于ATP门控阳离子通道受体P2X3本身就与伤害性感受的初级传入有关,而它与SP的共存可提示当组织中的ATP释放时可以通过P2X3受体作用于含SP的伤害性感觉神经末梢上,促使SP释放引起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半定量RT-PCR和流式细胞术,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了白血病细胞系U937、HL60和Ramos细胞P2X7受体的表达。荧光染料Fura-2/AM负载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P2X7受体激动剂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5′-triphosphate,ATP)和苯甲酰苯甲酸ATP(2′,3′-O-(4-benzoyl)benzoyl-ATP,BzATP)刺激前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以确认其功能。结果表明:U937和HL60细胞系表达P2X7受体的mRNA和蛋白,Ramos不表达;在激动剂的刺激下,可引发U937和HL60细胞胞内钙浓度的显著升高,但对Ramos没有作用。当去除胞外钙离子时,ATP和BzATP刺激均不能引起U937和HL60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提示U937和HL60细胞表达P2X7受体的基因和功能蛋白,Ramos细胞则不表达该受体。  相似文献   

11.
P2Y 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ei L  Fang WG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2):155-158
P2受体作为一类核苷酸受体,可分为门控离子通道P2X受体和G蛋白偶联P2Y受体。P2Y受体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功能复杂,迄今为止已从人体组织细胞克隆出9种P2Y受体,分别为P2Y1,2,4,6,11,1,13,14,15受体。本文对P2Y受体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P2z/P2x7嘌呤能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受体是许多种类细胞共有的一类膜受体,能选择性地与胞外ATP(ATPe)结合,产生多种生物效应。P2受体不同于P1受体,因后者也是一类嘌呤能受体,但仅选择性识别腺嘌呤,现称为A1、A2受体。包括ATP在内的多种天然或合成的核苷酸对不同亚型的P2受体有着不同的激活能力,因此根据药理学性质将P2受体分为五类:P2x、P2y、P2u、P2z和P2t,其中前四种是ATP受体,而P2t则是血小板(PLT)表达的ADP受体。P2z受体有一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D1中除有P2Y受体介导的成分外,可能还有P2X受体介导的电流参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证实D1电流中是否有P2X受体介导电流的存在。方法:采用双电极电压钳记录方法。结果:Zn^2+对不依赖于G蛋白之IATP(D1)具有增强作用;重复施加ATP Dl电流逐步减小,而D2电流则逐步增大。在仅有D12之IATP(D2)情况下,重复加ATP后D2电流不但不增大反而有所下降。结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上存在P2X受体。  相似文献   

14.
不同诱导因子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2X7受体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XJ  Zheng GG  Ma XT  Lin YM  Song YH  Wu KF 《生理学报》2005,57(2):193-198
ATP激活P2X7受体可产生一系列的白细胞功能反应,因此P2X7受体的表达调控引起我们的兴趣。然而P2X7受体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单核细胞中的表达调控机制尚未阐明。本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多种细胞因子、细菌抗原、丝裂原对P2X7受体表达的诱导作用,探索P2X7受体的诱导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单个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可检出P2X7受体的表达;白细胞介素2、4、6(interleukin-2、-4、-6,IL-2、IL-4、IL-6)、肿瘤坏死因子仪(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细胞因子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Ⅰ株(Staphylococcus aureus Cowan strainⅠ,SAC)、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能上调PBMC的P2X7受体表达,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m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M,PHA-M)等则没有作用;LPS和M-CSF可以提高单核细胞的P2X7受体表达,IFN-γ、TNF-α、GM-CSF作用较弱,但是这些因子的预处理并不能增强LPS对P2X7受体表达的诱导。炎症因子促进P2X7受体的表达,提示P2X7受体可能在对抗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中起一定作用,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P2X受体是一类离子型配体门控通道,分为7个不同的亚型(P2X1~7)。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urinergic ligand-gated ion channel 7 receptor, P2X7R)是ATP门控的,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属于嘌呤受体P2X家族。P2X7受体广泛表达于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和免疫系统。在胞外ATP作用下,P2X7受体偶联多种胞内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及炎症因子的释放等多种生理功能。研究发现,P2X7受体与诸多疾病有着密切联系,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慢性疼痛、情绪障碍和癌症等。P2X7受体异常表达会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生,增加疾病的易感性与病变程度。现就P2X7受体的生物学特征、P2X7受体与疾病的关系及其特异性阻断剂和激动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P2X嘌呤受体及其调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 ZW  Li CY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4):349-352
嘌呤受体可分为P1(腺苷)和P2(ATP)受体,在后者的诸亚型中仅P2X受体属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超家族成员,P2Y受体及其它亚型均为G蛋白偶联受体。本文介绍有关P2X嘌呤受体的特性,功能及其调制,包括变构性和胞内磷酸化调制。  相似文献   

17.
病理性疼痛主要包括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炎症痛、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恶性肿瘤及治疗引起的癌症痛三大类。病理性疼痛对常规的镇痛药物反应不理想,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对病理性疼痛更有效和更特异的治疗手段。P2X7受体作为离子通道型嘌呤能受体,在炎症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症痛中都具有重要作用。靶向P2X7受体的新药物将为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该文综述了P2X7受体在三类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P2X3受体参与大鼠足底慢性炎症痛相关的热痛觉过敏机制。方法 1)用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以大鼠右侧后脚掌注射松节油加石蜡(各占50%)0.1ml建立后脚掌慢性痛模型,用热测痛的方法测量后脚掌皮下注射松节油后的痛阈,每天1次,连续测15d。2)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后脚掌慢性炎症后第2天和第7天,炎症侧脊髓背根神经节(L4—6)神经元中P2X,受体阳性细胞类型的分布变化;以及正常脊髓背根神经节(L4—6)神经元中P2X,受体阳性细胞类型的分布作为对照。结果1)炎症后大鼠后脚掌侧痛阈出现降低,在第2天痛阈达到最低,后逐渐恢复,14d后恢复正常痛阈值。2)正常大鼠P2X,主要表达于DRG的中小神经元上,炎症后DRG(L4—6),中小型P2X,受体阳性细胞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细胞平均面积增大。结论后脚掌慢性炎症痛可以引起大鼠对伤害性热刺激的痛觉过敏,并导致脊髓背根神经节(L4—6)神经元qbP2X3受体阳性细胞数目增加,表明P2X3在DRG的中小神经元的改变可能对松节油引起脚掌炎症痛时热痛觉过敏的形成与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琥珀酸索利那新对女性膀胱活跃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膀胱内P2X3受体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女性膀胱活跃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予托特罗定2 mg,早晚日2次口服;实验组38例,予琥珀酸索利那新5mg,日1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和尿急次数情况,初始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压容量的变化,以及膀胱内P2X3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及最大膀胱压容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尿急次数及排尿次数降低,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压容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2X3受体主要表达于膀胱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染色为棕黄色或金黄色;实验组P2X3表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能够缓解女性膀胱活跃症患者临床症状,其治疗机制可能为抑制了P2X3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研究P2X3受体在背根神经节,三叉神经节和结状神经节的分布。结果显示:1、原位杂交;在三种感觉神经节中,95%左右的神经节细胞为P2X3mRNA阳性,中、小型神经节细胞的杂交信号一般要比大型的神经节细胞强一些,2、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原位杂交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在各神经节内,均显示出许多P2X3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足掌表皮也显示许多P2X3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结果提示:P2X3不仅参与机体的痛觉的形成,还可能参与其它感觉,如本体感觉等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