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吉林省典型湿地生态评价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51
湿地生态评价是湿地景观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以湿地功能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湿地生态评价目标系统(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和湿地资源等3个综合指标,其中还包括15个生态评价因子),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生态评价因子的等级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计算出各生态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数(CEI),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将吉林省典型湿地划分为3种不同湿地生态现状类型,即当CEI>0.7时,表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依次是莫莫格湿地,长白山湿地,三湖湿地和向海湿地;当0.7>CDI>0.5时,表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一般,依次是敬信湿地和查干湖湿地,当CEI<0.5时,表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较差,依次是大布苏湿地,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湿地的有序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分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洋淀湿地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生态安全保障作用。开展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分区研究,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是当前普遍关切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面向白洋淀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的需求,在明确白洋淀自然环境特征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外业调查、遥感、综合评价等方法,从水产品供给功能、水生植物供给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水质改善功能5个方面评价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从水污染敏感性、湿地变化敏感性、重要自然与文化价值敏感性3个方面评价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敏感性。基于评价结果,将白洋淀湿地初步划分为7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和19个二级生态功能区。在分区方法方面体现了白洋淀湿地人地关系动态特征,分区结果注重现状与历史相结合,有助于服务未来淀区生态保护规划决策实施。建议在实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过程中,依据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分区特征,实行分区管制,制定对应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中国海湿地是中国各类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范围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等5个行政区。该区海岸湿地总面积约为1.54×104km2。海岸湿地处于海陆的交错地带,是脆弱的生态敏感区。由于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中国南中国海湿地破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本文在对中国南中国海地区海岸湿地的现状、类型及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南中国海地区海岸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建议,以便切实保护中国南中国海沿海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持续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5.
生态伦理与湿地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伦理对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促进人类对湿地及其价值的正确认识、加强人类保护湿地的自我约束与社会舆论监督、提供制定和实施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伦理基础。生态伦理对于湿地保护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人地伦理方面要求人类应当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反对掠夺性的湿地开发、要特别保护湿地濒危野生动植物;代内伦理方面认为当代人在利用湿地资源、满足自身利益上的机会平等,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与义务,要求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共同协作保护湿地;代际伦理方面要求当代人在对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时,应遵循责任原则、节约原则与慎行原则,防止给后代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湿地保护伦理的培育途径主要有与湿地科学研究相结合、与湿地法律法规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典型湿地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评价是湿地景观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以湿地功能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湿地生态评价目标系统(包括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湿地生态保护功能和湿地资源等3个综合指标,其中还包括15个生态评价因子).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生态评价因子的等级化处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计算出各生态评价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数(CEI).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将吉林省典型湿地划分为3种不同湿地生态现状类型,即当CEI>0.7时,表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依次是莫莫格湿地、长白山湿地、三湖湿地和向海湿地;当0.7>CEI>0.5时,表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一般,依次是敬信湿地和查干湖湿地;当CEI<0.5时,表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较差,依次是大布苏湿地.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湿地的有序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湿地土壤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湿地土壤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在湿地特殊的水文条件和植被条件下 ,湿地土壤有着自身独特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表现出不同于一般陆地土壤的特殊的理化性质和生态功能 ,这些性质和功能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的维持和演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在湿地的诸多定义中有很多都将湿地土壤作为划分湿地的一条重要标准[2 ,4 ] 。近年来 ,湿地研究中较多地涉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因子 ,但对湿地土壤的研究则鲜见报道。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湿地土壤的类型特点及其生态功能 ,以期引起湿地工作者对湿地土壤的关注。1 湿地土壤的基本类型湿… 相似文献
8.
三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温州三垟湿地是由古海涂演变成的城市近郊河网湿地 ,随着城市化及温州的经济发展 ,人类活动干扰越来越强烈 ,水质恶化 ,生物多样性低下 ,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了分类 ,提出了理论服务价值与现实服务价值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三湿地可计算的核心服务功能。计算出水质净化的理论服务价值为 2 380 0元 / (hm2· a) ,现实服务价值为 - 70 38元 / (hm2 · a) ;大气调节的理论服务价值为 6 6 0 8元 / (hm2 · a) ,现实服务价值为 398.2元 / (hm2 · a) ,现实服务价值都远远低于理论上可以达到的价值 ,并由此得出提高初级生产和增强水质净化能力是三湿地生态恢复的首要目标 ,而理论价值的估算值 ,可作为区域生态恢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生物多样性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格局之间的空间耦合效应,探讨以生物多样性保育为核心目标的自然保护体系同时能多大程度满足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护和支撑,已成为自然保护领域新的热点关注问题。目前研究多限于陆域生态系统,其方法难以适用于湿地生态系统。以黄淮海湿地——这一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区域为研究区,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横向连接度、纵向连接度(2D)以及结合地下水的垂向连接度(3D),对黄淮海地区湿地具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空间评估和分析,识别出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域,结合现有保护区分布情况进行空间分析,评价现有保护区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持程度,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点区域的空间耦合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湿地保护区并未有效覆盖湿地生态系统关键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关键格局也存在大量明显的保护空缺。同时,随着2D到3D延伸,保护区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持程度也稍有提高,这与系统保护规划中选择不同保护目标后保护规划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类似,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热点地区"(重要区域)与保护生物学中所指的物种保护的热点地区类似,这表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规划和保护也可以借鉴保护生物学中系统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在生态红线政策保护成效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是中国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宏观政策,其保护成效评估是国内外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在分析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内涵、划定进程及管控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红线政策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关联及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在红线政策保护成效评估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红线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技术框架和基本思路。开展生态红线政策保护成效评估,能从科学上明确生态红线政策实施对多尺度利益相关者成本、效益的影响,为生态红线政策的综合研究提供框架和科学方法;从政策设计上,为生态红线布局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从制度建设上,提出符合生态红线政策实施的制度框架,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设由理论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城市森林为城市居民提供诸多生态服务.而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能够有效指导城市森林建设,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在阐明城市森林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对比分析了各类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并根据其发展历程将其归纳为3类:单株树木经济价值评估法;城市森林生态服务综合价值评估法;空间显式景观模型评估法.最后指出现有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中的不足及今后发展方向,以期丰富城市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理论,并为城市森林的合理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态区划研究进展:从格局、功能到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国内外生态区域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现有的生态区划方案,总结出生态特征和类型区划、生态地理和格局区划、生态功能和服务区划三大类,分别对每个区划的指标、技术、方案、特点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各自存在的问题。现有研究缺少面向服务供需的生态系统区划,生态制图和更新的标准化技术也存在不足。为此,提出明确不同生态区划的科学或管理目标、强调人类需求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现实作用和未来影响、加强现代制图技术在生态区划的作用、整合现有多原则和多目标的生态分区方案等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湿地生态状况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湿地生态状况评价定义、国际重要湿地和全国重点湿地生态状况和主要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综述了我国湿地生态状况评价。对全国1413处湿地生态状况的研究显示,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较好,重点湿地生态状况较差,生态状况差有341处,占24.85%,并系统分析了各类湿地生态状况评价的方法、内容和结果。认为湿地生态状况评价是满足湿地保护管理需求的一项基本技术研究工作,开展湿地生态状况评价可以从不同空间、时间尺度反映湿地生态变化趋势,满足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管理要求,并揭示各生态因子的内在关系,是提高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最后分析了当前湿地生态状况评价所面临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态资本概念与属性界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洋生态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资本化界定是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和资本化管理的前提。基于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两大理论,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自然资本"、"生态资本"等概念的界定和认识,考虑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性,提出了海洋生态资本的概念,认为海洋生态资本是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产、提供有用的产品流或服务流的海洋生态资源。海洋生态资本的价值是指海洋生态资本的存量价值及其产生的收益流价值,包括各类海洋生态资源的现存量价值及其组成海洋生态系统整体而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较了海洋生态资本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资产、自然资本、海洋资源等概念的异同,进而探讨了海洋生态资本的一般属性及其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以洞庭湖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的重要目标是维护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以维护和提升人类福祉所需的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为目标,提出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框架,以实现流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质量提升和格局优化。基于该框架,以洞庭湖流域为例,通过流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分析、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和生态问题识别,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为实现可持续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出系统保护与修复布局建议。通过洞庭湖流域的分析案例为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重要区域的识别提供了可借鉴的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为流域尺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Lucas E. Castelli Raquel M. Gleiser Moira Battán-Horenstein 《Ecological Entomology》2020,45(3):718-726
1. Direct consumption of organic matter by the saprophagous larvae provides the ecosystem with a fundamental service by recycling nutrients and reducing exposure to decomposing matter.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functional role of saprophagous flies in the mass loss of different types of decomposing organic matter. 2. Two types of common urban waste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role of flies in reducing organic matter: chicken viscera (chicken) and a mixture of flour and uncooked eggs (flour and eggs), representing leftover food. Ten traps baited with each substrate, under field conditions, allowed fly access (exposed to flies) and three traps from each substrate did not (unexposed controls); adult flies entering the traps or emerging from the substrates and substrate mass loss were recorded. 3. Species from Calliphoridae, Sarcophagidae, Muscidae, and Fanniidae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mainly in traps baited with chicken, with Phoridae being the most abundant in traps with flour and eggs as bait. A significantly richer (P < 0.05) assemblage of fly species accessed the traps baited with chicken viscera (21 species) compared with those emerging (11 species), whereas similar numbers of species accessed (n = 5) or emerged (n = 1) from traps baited with flour and eggs (average richness accessing 7.97, emerging 2.83). Chicken substrate mass loss and species richness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r = 0.56, P = 0.001). In traps where richness was larger than 10 species, the substrates were reduced by more than 85% of their initial weight compared with unexposed controls, which lost 30%. Substrate mass los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the abundance of flies (r = 0.73, P < 0.0001). 4.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pport the functional role of saprophagous species diversity on the decomposition rates of organic matter, reinforcing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loss or gain of species in modified landscapes and for ecosystem function.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有效的理论基础是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应用,以“压力-状态-响应”为主线构建了不同时空尺度上山水林田湖草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认知框架,分析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中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关键问题:(1)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2)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区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3)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区生态系统服务集成与生态系统管理策略;(4)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调控及其尺度效应;(5)探索优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中的现实意义,以期有效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从科学到实践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从避免重复计算的角度出发,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分为最终服务和中间服务两部分,以最终服务的价值作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以扎龙湿地为例,其最终服务包括物质生产、土壤保持、水质净化、气候调节、固碳、调蓄洪水、大气调节、休闲旅游、科研教育和授粉服务,中间服务包括净初级生产力、营养循环、涵养水源、地下水补给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旅行费用法等生态经济学方法对扎龙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79.4亿元,中间服务价值为471.5亿元,各项最终服务的价值大小为气候调节调蓄洪水大气调节固碳休闲旅游授粉服务物质生产水质净化科研教育土壤保持。扎龙湿地不仅是重要的蓄洪区和泥碳储存地,在区域气候调节方面也起着巨大的作用。针对扎龙湿地的管理,应该保护和恢复湿地面积,同时注意适当的增加旅游。 相似文献
20.
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政策的农民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三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边缘6个村屯和实验区内5个村屯的310家农户家庭就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探讨了农民对湿地保护和退耕还湿政策的响应.调查发现:湿地保护与退耕还湿的农民响应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同年龄结构,认知水平和区域位置,决定了他们对湿地保护和退耕还湿支持意愿的不同,表现在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和居住在实验区的人更倾向于湿地保护和退耕还湿.在退耕还湿问题上,农民反对退耕还湿的原因和农民接受退耕还湿的补偿方式选择都反映出农民对现有耕地及补偿制度的思考.研究表明:湿地重要性已经被广大农民所认可,农民对湿地保护和退耕还湿政策的支持主要取决于能否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缺乏明确的退耕还湿补偿制度和替代生计引导是湿地保护和退耕还湿实施的制度障碍和政策缺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