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剑  张浩辉  钱程  常学科  袁玉川  罗增阳 《动物学杂志》2022,57(2):299-299,315
2020年10月10日6:40时,在云南省大理州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护局凤凰山鸟类环志站环志点(100°19′47″E,24°53′58"N,海拔2360m)网捕到1只鸠鸽.该鸠鸽体型、形态与针尾绿鸠(Treron apicauda)雄鸟相似,但颈背部羽毛为灰绿色,翼上腕部具紫红色小斑块,腹部白色,尾下覆羽鲜黄...  相似文献   

2.
<正>楔尾绿鸠Treron sphenurus隶属鸽形目Columbiformes鸠鸽科Columbidae,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见于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南、东南亚、苏门答腊、爪哇及龙目岛(马敬能等,2000)。国内明确记载的分布有西藏南部、云南、四川中部和西南部及湖北西部(郑光美,2011),为罕见留鸟。楔尾绿鸠的繁殖资料极为匮乏,迄今国内仅有一个繁殖巢的简略描述(杨岚等,1995)。2013年和2014年夏季,笔者在四川老君山  相似文献   

3.
浙江龙泉发现斑尾鹃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7月11日,在浙江省西南部龙泉市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梁岙村(27°54′19.30″N,119°11′6.90″E)利用红外相机(Ltl 6210)拍摄到2只斑尾鹃鸠(Macropygia unchall)(图1)。尽管斑尾鹃鸠在《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一书中的分布图覆盖了部分浙江省(约翰·马敬能等2000),但《浙江动物志·鸟类》(诸葛阳1990)、《中国鸟类分类与分  相似文献   

4.
5.
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绿翅金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6月23日,通过红外相机(猎科LTL6210)在湖南永州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县月岩分局的空树岩村拍摄到一只斑鸠(位点坐标:111°34′97″E,25°56′72″N,海拔596 m),经鉴定为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图1),隶属于鸽形目(Columbiformes)鸠鸽科(Columbidae),是湖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种(郑光美2017)。  相似文献   

6.
在编写《秦岭鸟类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秦岭的红翅绿鸠与已知的亚种有所不同,认为是一个新亚种,命名为: 红翅绿鸠佛坪亚种Treron sieboldii fopingensis新亚种 正模标本:雄性成鸟(采集号:6400340)由宋世英于1964年6月6日采自佛坪龙草坪(东经107°55′,北纬33°40′;海拔1,500米)。 配模标本:雌性成鸟(采集号:6400545)由赵建初于1964年9月19日采自太白大涧沟(东经107°20′,北纬34°10′;海拔1,700米)。  相似文献   

7.
程彩云  谭玉洁 《动物学研究》1993,14(4):354-354,360,366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人工孵化研究,国内未见有专题论述。1989年至今我们承担了国家科委和林业部下达的“绿尾虹雉繁殖研究”科研课题。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绿尾虹雉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ti生态和生物学研究是中国科学院重点科研课题——“中国珍稀濒危难类生态生物学”——部分工作。 本文为作者对绿尾虹雉所作的生态和生物学系统研究首次报道。绿尾虹雉主要牺息于海拔3,500—4,000米亚高山灌丛和草甸。杂食性鸟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亦食昆虫。营巢于岩洞或灌丛地面上,每窝产3—4,多达11枚卵。种群密度1.32—1.58只/km~2。目前数量急剧下降,处于濒危,急待保护。  相似文献   

9.
何彬  谭晓庆 《昆虫知识》1991,28(6):353-354
<正> 绿尾大蚕蛾 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是重庆地区多种阔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1987~1989年,作者在海拔300~450m的重庆市部分地区对该虫进行了饲养观察和林间调查。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一、寄主植物 绿尾大蚕蛾的寄主植物,在重庆市共计22种,隶属于15科。主要为害桤木、喜树、乌桕、香樟、刺槐、枫香树、苹果、杏、枣、魁栗、木槿、薄  相似文献   

10.
在尾大蚕蛾属的分类中,当前关于绿尾大蚕蛾与宁波尾大蚕蛾的分类问题还存在着相关争议.根据近5年的研究,从生殖隔离的角度探究二者的分类问题.结果 表明,宁波尾大蚕蛾和绿尾大蚕蛾不存在生殖隔离,二者并非2个物种,宁波尾大蚕蛾是绿尾大蚕蛾的一个亚种.  相似文献   

11.
12.
邓梦先  梁丹  罗旭 《动物学杂志》2021,56(2):171-179
鸣声在鸟类通讯、配偶吸引和领域保卫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雀形目火尾绿鹛(Myzornis pyrrhoura)繁殖期的鸣声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于2013和2014年的3至7月在云南高黎贡山片马垭口、独龙江垭口录制了成鸟(n = 30)、3个家庭的幼鸟(n = 6)和1巢雏鸟(n = 2)的鸣声.依据鸣声发出...  相似文献   

13.
绿尾虹雉叫声的声谱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笔者于1983年5—8月,11月至翌年1月在四川省宝兴县和小金县交界的夹金山(海拔3,800—4,200米)和1984年4—8月在夹金山和四川省北川县和茂汶县交界的茶坪山(海拔3,500—4,700米)进行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生态生物学考察中首次且多次录得了它的召唤声和惊叫声,并在室内借助于语图仪做成声谱图象进行声谱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绿尾虹雉的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珍禽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ll)的栖息地类型,繁殖期的活动规律、巢和卵、种群密度,及天敌等做了报道,为在原产地列野生种群繁殖习性的首次记述;并对绿尾虹雉野生群体的繁殖比率、配偶方式及该物种的濒危程度问题做了理论性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绿尾虹雉的冬季生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属雉科(Phasianidae)虹雉属(Lophophorus),是我国特有珍稀雉类,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我们于1983年起对绿尾虹雉的生态进行专题研究,现根据对绿尾虹雉的野外考察所得,整理成本文。 野外考察的时间、地点、及路线 我们于1983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四川省宝兴县跷碛公社对绿尾虹雉的生态做了四次考察,前后为期近十个月,其中冬季考察时间为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  相似文献   

16.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又称贝母鸡、鹰鸡、火炭鸡,隶属于鸡形目、雉科、虹雉属的鸟类,是珍稀濒危种类,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四川省境内见于岷山、邛崃山、相岭、大雪山和沙鲁里山等山系的林带以上,海拔3,400—4,300米的多岩石高山、亚高山的杜鹃灌丛,草甸带。其主要特征,雄鸟羽冠覆颈项,上体大都呈金属蓝绿色,下背纯白,尾蓝绿,下体黑色。体型大,重达3—4公斤。绿尾虹雉常发出委婉悦耳的多音节鸣声,迥然不同于雉科的其它种类。在大雾或阴雨天,几乎整天发出叫声,而在晴天的白昼则消声匿迹。这现象可能与它的天敌(猛禽)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7.
1974—1976和1980—1986年间曾对绿尾虹雉(Lophophoruslhuysii)在甘肃的分布和习性进行初步调查,现将有关材料汇总于后:分布据调查,绿尾虹雉在甘肃的具体分布北起迭部县达拉乡虎头山梁,沿岷山山脉向东南至文县店坝乡摩天岭一带,包括迭部县的达拉(那盖、巴热)、多儿(洋布、尼藏)、阿夏(涯畦、大坂)、洛大(厓路);舟曲县的除瓦(大沟、溪藏)、大峪(少下)、武坪(沙滩、桥子、大海沟)、插岗、博峪、铁坝;文县的马营、石鸡坝、石坊(岷堡沟)、铁楼(迭布寨、秋家坝)、上丹堡(窝窝地、茨尕坪、邵家梁)、刘家坪、店坝、范坝、碧口(李子坝)。也有认为康…  相似文献   

18.
2020年2月—2021年2月,采用直接观察与红外相机陷阱结合的方法,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草坪和大草堂区域,对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的繁殖周期及群体活动模式等进行了研究。共获取绿尾虹雉有效探测316次。研究结果表明:1)绿尾虹雉具有季节性群体活动的习性,群体在繁殖期前逐步解散,繁殖期后又逐步聚集,非繁殖期的越冬期会结成大群活动;2)绿尾虹雉的繁殖期为3月下旬—6月中下旬,雌性独自营巢繁殖,雄性多单独活动,也表现为集单性小群体活动;3)繁殖期群体大小为2.58只±0.94只,以单性群为主;非繁殖期群体大小为3.37只±2.30只,以单性群和雌雄混群为主,且两者的遇见率差异不明显;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群体活动方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绿尾虹雉的基础资料,为其保护管理策略的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9年至2012年期间,在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共发现91个白腹短翅鸲(Hodgsonius phaenicuroides)巢,其中15巢被大杜鹃(Cuculus canorus)寄生,寄生率为16.48%。根据对13枚寄生的大杜鹃卵的观察,其中12枚卵色为浅蓝色,与白腹短翅鸲的深蓝绿色卵差异明显,仅1枚与白腹短翅鸲卵色一致。大杜鹃与白腹短翅鸲的卵重(t =11.208, df=38, P<0.001)和卵短径(t=0.970,df=38, P<0.001)差异极显著。白腹短翅鸲具有识别大杜鹃卵的能力,15巢中只有4巢接受寄生卵并继续孵化,7巢成功识别,剩余4巢无法确定是否识别。白腹短翅鸲为雌鸟单独孵卵,推测识别大杜鹃卵可能只与雌鸟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假单胞菌产生的色素已有报道。我们从我国东北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假单胞菌,经鉴定定名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在斜面上培养,它能产生色素结晶(见图1),本文报道这种结晶的分离方法、物理化学特性、抗菌性能和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