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植  何芬奇 《动物学杂志》2015,50(3):414-414
<正>2015年3月25日,在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立新村外围(27°56′N,85°58′E)海拔2 860 m处见到2只雄性红眉金翅雀(Callacanthis burtoni)在地面觅食,并拍摄到照片。当地环境为原始针叶林,林下生有高山杜鹃并稀疏灌丛及草本植物。红眉金翅雀(雄鸟)的野外识别特征:体型较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高山金翅雀(C.spinoides)、黑头金翅雀(C.ambigua)等为大;通体红褐色;头近黑;眼周裸出,具粗重的红色肉质眉纹;翅黑而具白色翼斑和点斑;嘴厚重,黄色。  相似文献   

2.
西藏墨脱发现灰头钩嘴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植  何芬奇 《动物学杂志》2016,51(2):336-336
正2015年10月20日08:46和09:33时,于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巴日村仁青崩附近(29°20′N,95°21′E)海拔1 380 m及1 450 m处以SWAROVSKI 8.5×42双筒望远镜分别观察记录到有钩嘴鹛个体(2只)和小群体(4只)在灌丛间活动觅食并拍摄到照片,其羽色明显有别于当地所曾记录到的数种钩嘴鹛,经查阅相关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Robson 2005,Collar et al.2007,Grimmett et al.2011),认定为灰头钩嘴鹛(Pomatorhinus schisticeps)。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4—7月,利用红外相机在西藏自治区亚东县、错那县进行野生动物调查时,拍摄到了细嘴钩嘴鹛Pomatorhinus superciliaris(又称作"剑嘴鹛")、大长嘴地鸫Zoothera monticola和灰翅鸫Turdus boulboul,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并查找以往的观鸟记录,确认为西藏自治区鸟类分布新记录。4月14日,安放在亚东县海拔3 000 m的1台红外相机拍摄到  相似文献   

4.
Song R  Dong F  Liu LM  Wu F  Wang K  Zou FS  Lei FM  Li SH  Yang XJ 《动物学研究》2011,32(3):241-247
棕颈钩嘴鹛(Pomatorhinus ruficollis)各亚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一直存在分歧。该文测定了棕颈钩嘴鹛10个亚种20个样本的完整线粒体Cyt b和ND2基因序列(共2184bp),以棕颈钩嘴鹛(P.ruficollis)和灰头钩嘴鹛(P.schisticeps)为内群;栗背钩嘴鹛(P.montanus)、棕头钩嘴鹛(P.ochraceiceps)、红嘴钩嘴鹛(P.ferruginosus)和剑嘴鹛(Xiphirhynchus superciliaris)为外群,通过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推断法,构建了棕颈钩嘴鹛亚种间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棕颈钩嘴鹛是并系群,灰头钩嘴鹛聚合在其内部;棕颈钩嘴鹛可分为3个地理支序,即中国西南部支序、中国东南部支序和中国中部支序;棕颈钩嘴鹛亚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特征不完全一致,并澄清了一些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用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其中1台红外相机(位置信息:114°14′54″E,31°56′10″N,海拔268m)于2019年3月19日拍摄的一段视频中记录到1只鸫科(Turdidae)鸟类。该鸟头和颈部灰色,背部及腹部栗红色,飞羽及尾羽黑色,喙黄色。经查阅《中国鸟类图鉴》(赵欣如等2019)、《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等文献,确定其为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雄鸟。因从视频中未观察到更多该鸟的形态特征,不能确定其所属亚种。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0月31日在黑龙江省嫩江县高峰林场水库环志点(49°05′31″N,125°15′12″E,海拔297 m)捕到1只眉纹、颊、耳羽、喉和上胸均呈蓝灰色的鹀类小鸟,经查阅相关文献,鉴定为灰眉岩鹀北方亚种(Emberiza godlewskii omissa)雄鸟。该鸟体重28.6 g,全长168 mm,头喙30 mm,嘴峰11 mm,翼长80 mm,尾长80 mm,跗跖20 mm(图1)。经查阅《黑龙江省鸟类志》、《黑龙江省脊椎动物检索》及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6月5日作者在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洞塘乡板寨村(25°13'40.68″N,108°01'22.59″E,海拔528 m)进行定期鸟类监测时拍摄记录到一只灰燕鵙Artamus fuscus,发现的地点在保护区内的实验区,主要生境为水田和旱田,记录到该鸟时其正停栖在水田上方的电线上。作者在茂兰保护区已进行了连续4年的繁殖鸟类监测,该鸟为首次记录。经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1)、《贵州鸟类志》(吴志康,1987)、中国观鸟记录中心(http://birdtalker.net/report/index.,2014-6-16)及《贵州茂兰国家级保护区鸟类调查》(冉景丞,2003),确认该鸟属于燕鵙科Artamidae,为贵州省鸟类科的新纪录。燕鵙科鸟类全世界有1属10种,我国记录1属1种。灰燕鵙全长155~185 mm。头、上体深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胸和腹浅棕灰褐色;尾下覆羽近白色;翅尖长,折合时超过尾端,嘴形宽厚呈蓝灰色。两性相似。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桂  相似文献   

8.
2012~2016年每年的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7种雀形目鸟类的巢共20个,分别为绿翅短脚鹎(Hypsipetes mcclellandii)2巢、斑胸钩嘴鹛(Pomatorhinus erythrocnemis)2巢、灰背燕尾(Enicurus schistaceus)1巢、灰眉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4巢、褐顶雀鹛(Alcippe brunnea)3巢、褐胁雀鹛(A.dubia)7巢和黑颏凤鹛(Yuhina nigrimenta)1巢。对其巢、卵或雏鸟以及巢址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2020年3月27日,笔者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海潮镇红合村进行鸟类调查时,在一水稻田中观察和拍摄到1只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图1).该鸟上体棕色,下体皮黄色,并具有似伯劳的褐色眼罩,喙呈锥形,跗跖偏黑色.现场查看照片后,确认其为中华攀雀Remiz consobrinus,进一步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第一作者与美国康乃尔大学Kraig Adler教授曾报道中国产红尾筒蛇是中国蛇类科的新纪录(参看《四川动物》杂志1989年2期26页)。该文所依据的是福建厦门与香港采到的标本。1989年10月4~14日,本文第一作者应邀到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列宁格勒)访问期间,在该所查到一号红尾筒蛇Cylindrophis ruffus标本,其记录是1888年Herz采自中国海南岛,编号为7509。这是在中国记载的第四号红尾筒蛇标本,亦是中国海南省的新记录种(科与属亦为新纪录)。现依此标本描述如下。7509号,成年雌性。全长430mm,尾长10mm,尾长占全长的0.02。头小,吻较扁,眼小,瞳…  相似文献   

11.
撤稿声明     
正本刊2015年50卷第4期"动态与其他"栏目刊出的短文"福建省发现黑眉拟啄木鸟"(作者:黄清山,郑玉官,周冬良,张楚江;单位:福建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南平市摄影家协会,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厦门大学绿野协会),经读者举报,《福建林业》2015年第1期刊出的《福建省发现鸟类新分布物种——黑眉拟啄木鸟》与本文雷同,经核实确实如此。该文作者存在一稿两投的情况。此种行为严重违背科研诚信,鉴于此,本刊编委会决定撤销此稿,并在2年之内不再接受相关作者的投稿。  相似文献   

12.
1996年秋50天连续环志鸟类28种778只,红胁蓝尾鸲、黄喉、灰头3种占总量80%。5天左右一个迁徙高峰,最高峰在迁徙期后半。今秋山丁子、黄檗树不结实,斑鸫和北朱雀甚少。原地当季重捕率154%。捕到去秋或今春环志鸟9只,全是黄喉。旅鸟停歇最长记录17天。日落后半小时至1小时加一次网,能减少网上死鸟。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于2012年5月5日11∶48,在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51°23'28.2″N,122°03'32.9″E)拍摄到1只长嘴半蹼鹬Limnodromus scolopaceus,经查阅《黑龙江省鸟类志》《东北鸟类》《东北鸟类图鉴》《中国鸟类区系纲要》《吉林省野生动物图鉴(鸟类)》《辽宁省动物志(鸟类)》《中国鸟类分布与分布名录(第2版)》等文献资料后认定,长嘴半蹼鹬为东北地区的鸟类新纪录。拍摄时该鸟正在觅食。该鸟体长约30 cm。嘴长而直,约9 cm,黑色,嘴基部较前端颜色略淡一些。具白色眼圈、黑棕色贯眼纹。背部呈黑、褐色  相似文献   

14.
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在江西吉安地区是夏候鸟.2010 ~2011年对当地灰头麦鸡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灰头麦鸡最早2月20日迁入,最晚9月17日迁离,居留时间约为7个月;3月初开始产卵,平均窝卵数3.8枚(n=14),平均卵大小48.0 mm×34.5 mm,平均卵重28.8 g(n =38);产满窝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孵卵期为28 ~31 d;孵化率为90.15%.  相似文献   

15.
在鸟类迁徙季节,夜间鸟击事故频发是机场鸟击发生的一个显著特点.了解鸟类的夜间迁徙规律对于改进夜间鸟击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综合采用网捕法和声音记录法对沈阳桃仙机场夜间鸟类迁徙物种组成和迁徙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56种鸟类(占比88.9%)具有夜间迁徙习性,且以后半夜迁徙为主;鸟类夜间迁徙具有明显的时间动态和迁徙次序,春季鸟类迁徙较为集中,迁徙高峰在5月中旬,主要鸟类由鹌鹑、红尾伯劳、栗耳鹀、黑喉石鵖、普通夜鹰、黄眉柳莺等组成,秋季迁徙较为分散,迁徙高峰出现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主要由鹌鹑、灰背鸫、红喉鹨、丘鹬、矛斑蝗莺和灰头鵐等组成.对夜间迁徙鸟类的危险等级评估发现,春季严重危险物种是鹌鹑和红尾伯劳,秋季严重危险物种是鹌鹑、纵纹腹小鸮、灰背鸫和丘鹬.分别从夜间迁徙鸟类组成、迁徙动态、时间节律和物种危险等级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鸟击防范对策,为桃仙机场鸟击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2月1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进行鸟类调查期间发现了一种鸟类,并拍摄到了清晰的照片,根据野外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所拍摄照片,后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和《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确定为黑喉潜鸟Gavia arctica。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及相关文献,并检索中国观鸟记录中心2004—2017年关于黑喉潜鸟的64次观测记录,得知其在陕西省尚未记述,为陕西省鸟类新纪录。发现该鸟的具体地点为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泉街办宣孔村(109°09'07″E,34°25'51″N,海拔358 m),生境为渭河边的河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4月10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高新区新河东干渠边绿化带里(39°04′6″N,117°37′50″E,海拔0 m)观察到一只小型雀形目鸟类在树枝上伺机捕捉飞过的昆虫。用尼康P900S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多张,后经鉴定该鸟为灰林(即鸟)(Saxicolaferreus)(图1)。同区域亦有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黄腰柳莺(Phylloscopus proregulus)、斑鸫(Turduseunomus)、棕头鸦雀(Sinosuthorawebbiana)等栖息觅  相似文献   

18.
从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3月 ,用网捕 -环志法和固定样点法研究海南岛尖峰岭几种雀形目鸟的移动和行为。共调查样点 4 89个 ,记录到鸟类 137种。张网 6 4 2 6网小时 ,环志 4 1种 4 2 8只鸟。 8种 2 9只鸟被回收 32次 ,总回收率为 7 5 %。棕颈钩嘴鹛 (Pomatorhinusruficollis)、灰眶雀鹛 (Alcippemorrisonia)等 6种鸟活动高度多在 3m以下 ;白喉冠鹎 (Alophoixuspallidus)在 3 1~ 10 0m活动最频繁 ;银胸丝冠鸟 (Serilophuslu natus)活动高度在 3m以上。灰眶雀鹛的个体移动距离最大 ,为 115 0m ;银胸丝冠鸟平均移动距离最长 ,为6 5 0m。尖峰岭热带森林林下鸟以食虫鸟为主 ,食虫鸟移动的平均距离为 4 4 2 3m (n =2 7) ;而白喉冠鹎等食果鸟大多在环志点附近活动。鸟类移动的平均距离与植被类型有关 :在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中的移动距离最大 ,为 6 86 5m (n =13) ;在热带常绿季雨林中的移动距离最小 ,为 89 6m (n =5 ) ;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3 ,2 8=5 0 5 ,P <0 0 1)。鸟类移动的平均距离与翅长显著相关 (r =0 84 ,P <0 0 5 ) ,但与体重相关不显著(r=0 79,P >0 0 5 )。尖峰岭热带森林林下食虫鸟的活动范围较大 ,要保护好海南岛热带森林林下鸟 ,保存海南岛连片的大面积森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17日,笔者于陕西渭河杨凌段,哑柏一侧河岸(34°14′8.46″N,108°4′16.55′E)观察到1只流苏鹬Philomachus pugnax与数只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在近岸浅水滩涂混群活动,并拍到照片。此处生境主要是浅水滩涂及沙土河岸。该鸟体型比灰头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4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西安世博园(109°02′57″E,34°19′23″N,海拔389 m)观察和拍摄到1种鸟类,根据野外观察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所拍摄照片(图1),后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确定为乌灰鸫Turdus cardis。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以及相关文献,其在陕西省尚未记述,为陕西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