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查旦乡位于三江源腹地,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但兽类和鸟类本地资源尚未明确。本研究采用样线和样方结合法对该区域夏季兽类与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到大中型兽类9种,隶属于5目5科8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兽类4种。西藏野驴、藏原羚在区内为优势种,分别占兽类个体总数的45.5%和21.6%;鸟类11目26科44属5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种。鸟类中雀形目为优势种,占鸟类个体总数的81.0%。样区内兽类与鸟类物种数在不同海拔间存在显著差异(兽类:P<0.001;鸟类:P<0.001),兽类的垂直分布随海拔增加呈递减趋势,在海拔4800~4849 m段生物多样性水平最高;鸟类垂直分布格局符合向左偏移的“中峰模式”, 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本次研究掌握了查旦乡样区内夏季鸟兽组成情况,丰富了三江源保护区和唐古拉山脉的鸟兽资料,同时为相对较小尺度下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整理西藏鸟类标本中,发现下列种和亚种为国內新纪录,现作扼要报道。 雉科 Phasianidae 1.高原山鹑,Perdix hodgsoniae caraganae R.et Meinertzhage,西藏亚种 亚种新纪录 8(?)(?),5♀♀。吉隆(海拔5,000米),1975 Ⅷ10—16;昂仁(海拔4,500米),1975 Ⅷ 16;扎达(海拔4,300米),1976 Ⅵ 12—18;噶尔(海拔4,350米),1976 Ⅶ 27—30。体重340—457((?)),290—320(♀);翅长146—154((?)),140—150(♀)。  相似文献   

3.
2010年2月12-13日,在西藏日喀则樟木镇海拔2070m及1900m处的公路旁分别观察并拍摄到一种鸟类.根据观察资料及所拍照片,鉴定为黑颏穗鹛(Stachyris pyrrhops)(图1).经查阅文献(Zheng,2002;Zheng,2005)属鹟科(Turdinae)画鹛亚科(Timaliinae)穗鹛属(Stachyris)的中国鸟类新记录,特此报道.  相似文献   

4.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摘要:自2004年5月至2010年11月对江西武夷山保护区鸟类进行跟踪监测和研究的过程中,共记录到鸟类17目51科148属263种,约占中国鸟类种数的19.8%。G-F指数分析表明,保护区鸟类在科一级水平上其多样性更显丰富。研究结果显示,在保护区海拔1 900m林线以下的各类生境中,鸟类多样性差异不甚显著,但海拔800...  相似文献   

5.
正白眉林鸲(Tarsiger indicus)为雀形目鹟科鸲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越南以及我国的四川、云南、西藏、台湾等地,在中国西南部栖息于海拔2 400~4 300 m的高山岩谷间针叶林或落叶林间(约翰·马敬能等2000)。2017年6月20日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三个包营房(33°41′43′′N,107°49′31′′E,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7月5日,笔者在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时,于海拔3135 m的药王殿附近(33°55'37″N,107°46'33″E)观察到一只体型较大的黄黑色鸟类,并拍摄到清晰照片。该鸟嘴为灰蓝色,头、喉、两翼及尾部为具有光泽的黑色,身体其余部分为鲜艳的黄色。根据其外部形态特征,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志(下卷雀  相似文献   

7.
经过7年5次野外系统调查并综合有关文献,贡嘎山东坡分布有鸟类336种,其中,留鸟204种(60.7%),夏候鸟89种(26.5%),冬候鸟18种(5.4%),旅鸟25种(7.4%);东洋界物种205种(61.0%),古北界物种105种(31.3%),广布种26种(7.7%);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245种(72.9%);繁殖鸟类293种(87.2%)。本地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9种;横断山-喜马拉雅地区特有鸟类53种;CITES附录Ⅰ鸟类3种,附录Ⅱ鸟类25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鸟类1种,易危鸟类2种。研究发现,东洋界物种的海拔分布下限平均、上限平均、中点平均和海拔跨度平均都低于古北界物种,但仅海拔分布中点平均和上限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了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对高海拔环境适应能力的不同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物地理演化历史有关;东洋界占优势的特有种(51/53)海拔分布下限平均、中点平均和上限平均显著高于非特有物种,体现出东洋界特有种对高山环境的适应也许与其特有化过程有关。贡嘎山东坡鸟类丰富度在中海拔1 800~2 800 m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最高,在高海拔和低海拔物种丰富度较低,物种丰富度呈中峰模式,鸟类生态群落随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垂直生态替代规律。  相似文献   

8.
西藏马鹿如何适应草枯期高海拔环境是其维持营养摄入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深入研究草枯期植物群落随海拔变化规律以及二者变化如何影响西藏马鹿食物组成是开展高原生态系统野生大型有蹄类营养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西藏山南地区桑日县西藏马鹿种群为对象,于2021年3月和2022年3月青藏高原草枯期,对西藏马鹿种群出现点的海拔、植物群落和采食痕迹开展野外调查,通过去趋势对应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分别研究植物群落随海拔变化的特点和西藏马鹿食物组成随海拔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西藏马鹿草枯期食物组成主要包括褐背柳、腺果大叶蔷薇和小叶金露梅等,其中褐背柳的采食比例超过50%,为草枯期西藏马鹿重要食物来源;在低海拔区域(4100~4300 m),植物群落主要包括变色锦鸡儿、腺果大叶蔷薇和西藏沙棘等,西藏马鹿主要以腺果大叶蔷薇、变色锦鸡儿和藏沙蒿为食物;在高海拔区域(4300~4600 m),植物群落由雪层杜鹃、草莓花杜鹃和窄叶鲜卑花等组成,西藏马鹿主要以褐背柳、毛坡柳、康藏嵩草等为食物。西藏马鹿在不同海拔均以植物群落优势种为主要食物,表明植物群落组成随海拔的变化直接影响西藏马鹿的食物组成,即西藏马鹿随海拔变化具...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4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西安世博园(109°02′57″E,34°19′23″N,海拔389 m)观察和拍摄到1种鸟类,根据野外观察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所拍摄照片(图1),后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确定为乌灰鸫Turdus cardis。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以及相关文献,其在陕西省尚未记述,为陕西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云南白马雪山响古箐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于2013年7月—2014年2月采用样线法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39种,隶属9目36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不同生境中栖居的鸟类种数不同,其中云南松林69种、常绿阔叶林78种、针阔混交林123种、寒温性针叶林45种、高山灌丛草甸24种。从鸟类多样性的结果分析可知,中低海拔的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762、3.777、3.786;高海拔的高山灌丛草甸鸟类多样性指数最低,为2.871。同时针阔混交林及以下地区,东洋界鸟类比例随海拔的上升而增加,古北界和广布种所占比例随海拔上升而下降;寒温性针叶林以上地区,古北界鸟类比例随海拔的上升而增加,而东洋界与广布种鸟类的比例则下降。综上所述,响古箐地区鸟类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呈现出单峰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植物杂志》2010,(12):7-7
由于拥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及大量濒危物种,山区多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中国科学家研究云南中部哀牢山鸟类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发现:鸟类组成的空间异质性极高,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最快,坡向次之;低海拔地区鸟类组成的空间异质性要比高海拔地区高。这些结果表明设计山区保护区时,不能仅保护位于山顶部的成熟林,还要注意保护不同海拔带以及坡向的植被。  相似文献   

12.
猫儿山是华南地区的最高峰,为了了解其鸟类随着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利用网捕法和样线法对猫儿山地区的鸟类组成及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猫儿山地区共有鸟类268种,隶属于16目51科,其中留鸟130种,夏候鸟51种,冬候鸟15种,旅鸟72种。依据不同海拔的典型植被类型把猫儿山地区分成7类生境,其中低海拔的农田生境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有156种。随着海拔的升高,猫儿山鸟类种数逐渐减少,G-F指数也表现相似的规律。猫儿山鸟类在区系组成上主要以东洋界鸟类为主,在181种繁殖鸟中,东洋界鸟类有149种,古北界鸟类有15种,其余为广布种。随着海拔的升高,东洋界的鸟类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而古北界的鸟类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猫儿山鸟类组成的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6月21日,在秦岭太白山地区进行鸟类调查期间,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宝鸡市交界的太白山地区小文公庙(107°47'55″E,33°59'29″N,海拔3 405 m)发现一种鸟类,根据野外观察并结合所拍摄照片,后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确定为棕顶树莺Cettia brunnifrons。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  相似文献   

14.
西藏沙棘(Hippophaetibetana)是青藏高原高寒区特有的低矮灌木和植被演替先锋物种,具有优良的水土保持功效,对高海拔环境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但有关其种群结构及动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少有研究,阻碍了对西藏沙棘适应高寒生境生态策略的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区生态脆弱,乡土物种西藏沙棘常在海拔2 700–3 300 m的高寒退化草地呈斑块状分布,对该区水源涵养林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祁连山区3个海拔(2 868、3 012、3 244 m)的西藏沙棘为研究对象,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及绘制存活曲线,分析西藏沙棘的种群结构特征和种群动态,并利用种群动态量化分析和时间序列模型定量研究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西藏沙棘种群的基径、株高和冠幅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3个海拔种群均呈中龄期个体丰富,老幼龄期个体较少的纺锤型年龄结构,充足的中龄期个体可以维持种群短期稳定。2)种群存活曲线均为Deevey-II型,存活能力为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死亡率和消失率均较高,呈高海拔>低海拔>中海拔的趋势,3个海拔种群均缺乏幼苗,未来均将走向衰退,高海拔种群较...  相似文献   

15.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类15目53科260种,其中,留鸟169种(65.0%),夏候鸟57种(21.9%),冬候鸟18种(6.9%),旅鸟16种(6.2%);东洋界物种161种(61.9%),古北界物种70种(26.9%),广布种29种(11.2%)。保护区分布有IUCN红色名录鸟类6种,其中濒危(EN)1种,易危(VU)2种,近危(NT)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0种;中国特有鸟类14种。分析表明,秋季优势物种4种,春季5种。秋季的鸟类多样性低于春季,但无论秋季还是春季,中低海拔阔叶林的鸟类多样性最高,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次之,河谷灌丛最低。秋季和春季鸟类群落相似性指数以及不同生境之间鸟类物种相似性指数皆低于0.50,说明时间和空间上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在保护区鸟类保护与管理中,建议注重维持多样的生境类型,同时应当重视保护中低海拔阔叶林。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1月12日,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调查时,于三岔河管理站周边(25°17′15.5″N,108°04′30.2″E,海拔490 m)网捕到1只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经检索书籍(郑作新2002,尹琏等2006,Robson 2008),并依据"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分类系统,鉴定为大草莺(Graminicola striatus).该鸟种未记载于《贵州鸟类志》、《贵州鸟类志》补遗和相关文献(冉景丞等2003),且《中国动物志鸟纲》、《中国鸟类志》、《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等专著的分布地区未列入贵州,故确定为贵州省鸟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17.
赤尾噪鹛(Garndax milnei)是全球性近危鸟类,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及福建武夷山海拔1 000~2 400 m的山区,结群栖息在常绿林的稠密林下植被及竹丛(马敬能等.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有关繁殖资料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1月12日,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调查时,于三岔河管理站周边(25°17’15.5”N,108°04’30.2”E,海拔490m)网捕到1只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经检索书籍(郑作新2002,尹琏等2006,Robson2008),并依据“InternationalOrnithologists’Union”分类系统,鉴定为大草莺(Graminicolastriatus)。该鸟种未记载于《贵州鸟类志》、《贵州鸟类志》补遗和相关文献(冉景丞等2003),且《中国动物志鸟纲》、《中国鸟类志》、《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等专著的分布地区未列入贵州,故确定为贵州省鸟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19.
刘阳  危骞  董路  雷进宇 《动物学杂志》2013,48(5):750-758
过去若干年里,在中国记录的野生鸟类物种数一直处于增长之中,特别是在2005年《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一版出版之后到2013年,又有多个中国鸟类新记录被发现。有部分新纪录已经被收录到2011年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之中,但一些新纪录在中国的记录状况、分布等信息还不为广大鸟类学工作者所熟知。本文对这些纪录的分类、分布状况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这些新纪录主要分布于三个热点地区,包括西部边境省区(新疆、西藏、云南、广西),沿海三省市(河北、天津、福建)及台湾。其中,出现在西部的新纪录物种的已知分布区邻近中国,部分种类极可能在中国境内繁殖、越冬和过境;而来自沿海和台湾的新纪录物种原有分布区距离中国较远,在中国多为偶见的迷鸟。未来这些地区仍将是产生中国新纪录的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14日,在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平山林区夫天垭管理站周边(29°47’58.74”N,110°05’10.92”E,海拔1397m)观察到3只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经查阅书籍(约翰·马敬能等2000,Robson2008,Brazil2009),鉴定为红交嘴雀(Loxiacurvirostra)。该鸟种在湖南各地鸟类多样性研究论文中未见报道(郑作新1961,邓学建等1993,1996,1998,1999,李自君等2005,王德良等2005,周毅等2007),且《中国动物志鸟纲》、《中国鸟类志》、《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等专著的分布地区未列入湖南,故确定为湖南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