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染色体是生物细胞核中最重要而稳定的成分,它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一定的数目,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积极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能出现连续而有规律的变化,是决定物种繁衍的遗传物质的载体。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染色体的观察和鉴定方法。从早期的涂片法.到经典的常规压片法,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显带技术,以及90年代迅速发展的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作者长期从事植物染色体的研究,并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细胞遗传学理论和实验课,结合科研对染色体的制片技术进行了改进.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988年以来,小麦原生质体培养取得了重要进展[1—7],但成功还仅限于少数基因型,因此,为了建立和不断完善小麦及其他禾谷类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技术体系,还有待在更多的基因型中进行探索。在小麦远缘杂种系统中,1990年王铁邦等[8]培养小-偃麦原生质体获得成功。本文报道由普通小麦-簇毛麦杂种悬浮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结果。材料和方法起始材料取自本实验室继代保存近2年的小-簇麦杂种(2n=4x=28)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是由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农大146”)×簇毛麦… 相似文献
3.
柯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5,5(4):69-70
据《生物工程新闻》一九八五年五卷二期报道,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科学家建立了利用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om tumefaciens)的遗传物质直接插入完整植物细胞(而不是原生质体)中的方法,认为用完整细胞比其原生质体有它的优点,因为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可能遇到再生产的困难,另外,许多植物种不能从原生质体再生植 。 相似文献
4.
范云六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5,5(4):67-68
对植物基因工程的要求,除外源DNA体外重组及重组DNA分子引入植物受体细胞,并使其正确表达外,受体细胞还应分化成植株,使外源基因遗传至植物的后代,使其获得外源基因的性状。 相似文献
5.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进展.李子银@胡会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进展李子银胡会庆(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和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是两种寄主非常广泛的土壤细菌,在自然状态下它们能通过伤口侵染植物,分别导致冠瘿瘤和毛... 相似文献
6.
<正> 植物遗传操作是在整株、细胞和分子上对植物遗传性状进行改造,使之更符合人类需要的一门新兴学科和技术,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这种新技术育种,不仅育种期短,而且能够将理想的异源遗传物质,包括基因、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转移到栽培品种中,从而按照人们的要求改造植物。本文将按照下述三方面:单倍体研究,细胞和组织培养在农业上的应用,以及植物遗传操作等,来讨论植物遗传操作技术在中国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正>胡含,曾用名胡笃融,湖南湘潭人,1924年4月3日生于北平。1938~1942年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1945年就读于重庆中央大学农艺系。1945~1946年赴鄂豫皖边区参加新四军,任第五师工作队队员、连队文化教员。1946年夏中原突围后在鄂豫陕边区打游击,任陨商县县委秘书等职。 相似文献
8.
应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次级代谢物的最初尝试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初期,三十年之后,用植物细胞工业化生产的酶类和精细化学制品仍然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9.
10.
在植物分子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研究中,根癌农杆菌的Ti质粒是个重要的载体。实验已经证明,它可将外源的功能基因插入到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核的基因组中。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细胞再生成植株,而插入的基因可以通过减数分裂转给种子遗传下来。 相似文献
11.
<正>理论Ⅰ整套试题总分:93.8分,时间:180 min。可能是多选题,答题纸上每个空格都需要填写。例如:注意:一些问题可能标记为"忽略"或"删除",不要回答这些内容。细胞生物学1.下表显示氨基酸的遗传密码。一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TMV)具有包含有"泄露的"终止密码子的RNA序列。在TMV中95%的时间宿主核糖体将在终止密码子终止合成多肽,但其余时间将跨过终止密码子继续合成。下列序列显示来自TMV的一个m RNA的部分序列。用对号(√)或错号(菖)分别标明能或不 相似文献
12.
13.
<正> 应用微量注射使一部分染色体转入矮牵牛的细胞中。此间,一位农业生物学者报道了用此技术把 DNA 片段形式的基因组稳定地整合到植物体中的情况。由于这种基因组太大,采用病毒或质粒载体进行转移是难以进行的。1980年以来科学家们很成功地把基因注入到动物 相似文献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