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泰南五味子( Kadsura ananosma Kerr )为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南五味子属( Kadsura Kaempf. ex Juss.)攀缘植物[1]14,其根、藤茎、果实是珍贵的傣药,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对中泰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泰南五味子体内含有较多的木脂素类和三萜类成分,其中20多个成分为其特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HIV病毒等药理活性[2-5]。中泰南五味子果实具有果大、肉多、酸甜可口等特点,还可作为野生水果食用,但目前对中泰南五味子果实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相关志书[1]15,[6]234对其果实的基本描述也不完整,甚至空缺。为此,作者对野生中泰南五味子果实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完善中泰南五味子果实的基础研究数据,为其深入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诱导北五味子腋芽丛生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的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混交林及灌木丛中。其果实和种子为著名中药,茎皮可作调料香料,果汁可作饮料果酒等,国内外需求量一直都很大。但近年来由于森林资源的减少,适合北五味子生长的环境被破坏,其储量急骤下降。组织培养技术能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五味子果实中的甲素和乙素含量是否存在产地闻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中草药生产、加工企业选择五味子果实药效显著、品质优良的产地提供依据。收集了16个产地的五味子果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五味子甲素、乙素含量。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乙素含量在产地间差异显著,二者含量最高的产地分别是最低产地的2.14倍和3.3倍。将各产地的五味子甲素、乙素含量与原产地的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表明,甲素含量与主要气候因子中的温度、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乙素与温湿度相关不显著。根据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初步选择黑龙江省的苇河、吉林省的柳河为五味子品质优良产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对北五味子总木脂素提取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方法。研究五味子木脂素抗微波辐射损伤作用。方法:以干燥北五味子果实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加热回流法、超声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微波—超声提取法提取北五味子总木脂素,对这四种提取方法分别进行正交试验分析,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通过结果比较分析,以微波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在微波提取功率为200W,乙醇体积分数为80%,提取时间为40min,料液比为1:12的提取条件下,北五味子总木脂素的产量达到了16.44mg/g,使得木脂素的提取产量较传统加热回流法、超声提取法、微波—超声提取法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与五味子果实颜色相关的分子标记为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SRAP技术对五味子不同果实颜色(白果、黄果与红果)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引物对120个组合,获得2个与果实颜色基因有关的特异条带ME1-EM15-129bp、ME3-EM12-420bp,其中ME3-EM12-420bp成功转化成SCAR标记。[结论]2个标记可对五味子不同果实颜色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稳定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及其保健品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 ,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 ,为黑龙江省珍贵的地道药材。产于中国北部的五味子习称“北五味子” ,所以黑龙江省产五味子即北五味子。是中国五味子生药中药用质量最佳的一种。黑龙江五味子主要分布于本省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 ,大兴安岭南部也有零星分布。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在日益减少 ,所以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是当务之急。五味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药效成份。五味子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肝脏、衰老、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功能的作用。对五味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制药 ,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工业和饮料行业的重要原料。现已开发的有五味子原汁、五味子果汁、五味子果冻、五味子果酒等。保护五味子野生资源 ,建立人工培育基地 ,完善建立加工型企业 ,一定会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大力推动产业化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稳定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分析了辽宁省五味子果实、果梗、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随生长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果实δ13C值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不同器官δ13C值差异显著(P0.01),表现为果实(-26.356‰)果梗(-26.620‰)叶片(-28.327‰),说明光合产物由光合作用器官到非光合作用器官存在明显的碳同位素分馏,非光合作用器官之间也存在差异。随着时间变化,五味子果实δ13C值相对稳定,果梗δ13C值降低,叶片δ13C值显著降低(P0.001)。五味子果实δ13C值随纬度的升高略有升高(R=0.101),与大气δ13C值呈弱负相关(R=-0.204)。果实δ13C值随纬度的变化为利用同位素技术进行五味子产地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为五味子科植物,原多用于医药,最近发现其有较高经济价值,由于其具有高抗性,无污染及果实营养丰富,已成为第三代果树,是一种极有开发前景,具多种用途的野生资源植物。形态特征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可长达8米,顺时针缠绕于其它植物上。茎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褐色,稍具棱角。叶互生,柄细长,叶片薄而带膜质,卵形、阔倒卵形以至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乙素含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裴毅  聂江力 《植物研究》2005,25(3):373-37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五味子果实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54 nm,标准曲线线性关系R2为0.9907,相对标准偏差为0.4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4%。结果表明,此方法准确度较高,为五味子生药及成品药中五味子乙素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资源调查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收集到的资源为依据,对五味子果实颜色遗传规律进行探讨;认为五味子果色深浅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果色分布受另一对基因控制;果色与果梗颜色受不同基因控制,其组合具有不完全自由性.  相似文献   

11.
华中五味子抗氧化和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研究了华中五味子的根、茎、叶、果实乙醇提取物对脂性自由基DPPH及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同时观察了四种不同提取物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我们发现,华中五味子根的乙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和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比茎、叶和果实的提取物都强,研究结果提示华中五味子的根可以作为抗氧化剂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2.
秦巴山区共有五味子(KadsuraJuss.和SchisandraMichx.)10种1变种,分布广,资源丰富。五味子果实营养物质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苹果、梨、柑桔。尤其是果实中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木脂素,具有保健作用,颇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便于五味子资源产量和蕴藏量统计估算的新方法,并准确得出五味子果实可利用生物量回归方程。方法:采用实地样方调查、相关生物量数据测定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单一果穗重量与果穗长度、宽度和小浆果数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2.66+0.1X1+0.489X2+0.265X3。结论:所得回归方程理论上可准确估算五味子果实可利用生物量,这一方法也可应用于其它聚合果和小浆果类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中。  相似文献   

14.
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为我国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 在秦岭地区分布较广。采集秦岭地区19个样地307个采样点的华中五味子样本, 使用HPLC方法检测果实中五味子甲素和乙素含量, 基于模糊数学原理建立其与气候、土壤和地形三大类15个评价因子之间的隶属函数, 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 使用加权平均法并参照GIS空间分析确定基于五味子甲素和乙素的秦岭地区野生华中五味子的潜在空间分布。研究结果显示, 秦岭地区华中五味子不适宜生境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40%; 适宜生境面积占50.63%; 高适宜生境面积占37.97%, 主要集中在陕西南部、甘肃东部、河南西部、湖北神农架林区及其周边海拔800–2 000 m的山区。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GIS与模糊数学构建的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可以准确地对秦岭地区华中五味子生境适宜性作出科学且综合性评价, 并可量化适宜生境面积和空间分布, 为华中五味子野生抚育GAP基地选址和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华中五味子野生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北五味子果实中的果胶成份,咔唑-浓硫酸显色法测果胶得率,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北五味子果胶提取的影响顺序依次为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200 W,提取温度为65℃,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50 min,果胶提取率为6.32%。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北五味子果实中的果胶成份,咔唑-浓硫酸显色法测果胶得率,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北五味子果胶提取的影响顺序依次为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200 W,提取温度为65℃,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50 min,果胶提取率为6.32%。  相似文献   

17.
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又称五味子,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果实入药,有收敛、滋养、镇咳功效。产于我国华北、东北及河南、山东等地的山林中,多生于沟谷溪旁及林下和林缘,常攀援在小乔木或灌木上。性喜排水良好、疏松的肥沃土壤,耐荫、耐寒。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相似文献   

18.
检测五味子不同组分对H2O2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筛选得到其活性组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五味子果实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的组分段。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ABTS法)为考察指标,对五味子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采用MTT法筛选五味子各组分对H2O2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获得活性组分。结果显示,50%乙醇洗脱物抗氧化活性最强,能提高H2O2处理后的HaCaT细胞存活率,减少MDA的生成,上调SOD酶和GSH酶活性。研究结果证实,50%乙醇洗脱物是五味子保护皮肤细胞免受H2O2诱导氧化应激的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9.
一、有关五味子的分类学常识及形态特征五味子〔Schisandra chincnsis(Turcz.)Baill.〕,亦称北五味子、辽五味子等。由于其分布区特征及历史原因,作者主张采用“北五味子”这一中名作为该种的正式名称。它隶属于五味子属(Schisandra),亦称北五味子属。在较早的一些以假花说为理论基础的分类系统中,该属隶属于术兰科(magnoliaceae),如恩格勒系统。而在本世纪问世的若干以真花说为理论基础的分类系统中,该属隶属于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如哈钦松系统、胡先  相似文献   

20.
南五味子属(五味子科)的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南五味子属Kadsura 11种植物36个样品的种子宏观形态及种皮微 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种子形状为肾形、椭球形、心形或肾状扁球形。在扫描电镜下种子表 面特征有种间差异,其纹饰可分为3种类型,即近平滑型、负网纹型和网纹型。短梗南五味子K. borneensis和披针叶南五味子K.lanceolata为近平滑型,其种子表面近平滑;黑老虎K.coccinea和柄果 南五味子K.verrucosa 为负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负网纹,网眼凸起,网脊凹陷;异形南五味子K.hetero- clita、毛南五味子K.induta、南五味子K.japonica、冷饭藤K.oblongifloia、狭叶南五味子K. angustifolia、 南洋南五味子K.scandens 和大叶南五味子K.marmorata为网纹型,其种子表面具网纹,网眼凹陷,网脊 凸起,此类型在南五味子属中最为普遍。种皮微形态特征在种内相当稳定,在一些种的划分上具有较重 要的意义。南五味子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多子南五味子K.polysperma和凤庆南五味子 K. interior 归并入异形南五味子以及将长梗南五味子K.longipedunculata归并入南五味子的分类学处理。本文还对南五味子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的各种类型的演化趋势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