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生产的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艺的特点是以人工饲料饲养油桐尺蠖幼虫,用昆虫细胞系增殖病毒作为毒源,感染4龄幼虫,收集病死虫,提取多角体,加工制成杀虫剂,产品经安全性检测,并进行田间试验,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上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进行了空斑测定。用此方法测定了BsNPV的感染力,并将所得的结果与其TCID_(50)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在测定病毒感染力时敏感性相似。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利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处于不同培养基及不同培养时间的Bs484细胞的部分感染效果和特征。结果表明,细胞培养基的类型和细胞传代后的时间对病毒感染率和多角体产量以及其它感染特征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经过比较,处于Grace培养基组的传你后三天的Bs484细胞是一个理想BsNPV感染受试系统。同时发现,健康的油桐尺蠖血淋巴具有提高细胞活性及病毒感染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BaNPV感染油酮尺蠖及Bs484细胞的酯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胺电脉及薄层扫描技术测定了油桐尺蠖Bunura suppressaria和Bs484细胞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的酶酶(EST)含量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油桐尺蠖中肠EST的含量和类型在病毒感染8小时后就有明显的改变,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这二项指标都有较大的变化。而Bs484细胞的EST含量变化开始于病毒感染后3小时,细胞EST的类型则无改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幼虫实际蜕皮次数的观察和头壳宽度的测量,确定幼虫龄期为7龄。1~7龄幼虫头壳宽(mm)分别为:0.2905±0.0101,0.4627±0.0213,0.6884±0.03,1.124±0.0407,1.7826±0.0457,2.6772±0.078,3.8401±0.0567。经统计分析得到其龄期y与幼虫头壳宽度x的关系式为y=0.1917e0.436x。  相似文献   

6.
通过有限稀释法由Bs—484细胞系中成功地分离出四个克隆株(Bs—484B,E,F,G)。克隆细胞侏的生长特性不同于原细胞株Bs—484,各克隆株之间的形态特征、细胞倍增时间、以及在维持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复制能力等方面均有差异。用三种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和酯酶)比较了各克隆株与原细胞株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莫建初  周丽君 《昆虫知识》1995,32(2):100-102
用上年受害树和未受害树的当年新发叶在室内饲养油桐尺蠖幼虫,并用Folin-Denis分析方法测定了当年受害叶,受害后新发叶和未受害叶的总单宁含量。结果表明,取食受害叶的幼虫比取食未受害叶者存活率低20.5%,发有速度慢2天,体长短5.0mm,蛹重轻25.3%。叶内总单宁含量不因受害而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说明叶内成分中影响幼虫生长发育的是非单宁物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用油桐尺蠖核型乡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ri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感染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分别置于0℃、15℃、20℃、26℃、28℃、30℃、37℃下静止培养,观察细胞病理变化,测定细胞的感染百分率和多角体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病毒的感染率及其在细胞中复制有明显的影响。26℃是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卵巢细胞并形成多角体的最适培养温度,感染率最高,多角体含量也最多。培养温度过低或过高,多角体都不能在细胞内复制。  相似文献   

9.
用一种快速简便的测定细胞染色体是否被损伤的方法(即微核试验)测定茶毛虫NPV、油茶尺蠖NPV及油桐尺蠖NPV对小白鼠的安全性,通过测定其骨髓中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出现频率,证明无论是单独或是混合感染方式均不能测出这些病毒对骨髓细胞染色体有特定的损伤,而阳性对照环磷酰胺所诱发的微核率与其相比极为显著。此法可作为评价昆虫病毒对哺乳动物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定位与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2)P]-dATP标记含AcNPV DNA的EcoRI-I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探针,在35℃条件下对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sNPV)多角体蛋白基因进行了定位,将其分别定位在BamH Ⅰ-A,Bgl Ⅰ-A,Bgl Ⅱ-F,EocR Ⅰ-R,Hind Ⅲ-A,Kpn Ⅰ-Ⅰ,Pst Ⅰ-D,Xba Ⅰ-A(或B),Xho Ⅰ-F和G片段上,并以M13mp18为载体,克隆了Kpn Ⅰ-Ⅰ片段。  相似文献   

11.
12.
有关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同源性的研究报道不多,结果也不甚一致。目前,国内外普遍用SDS-PAGE法分析昆虫杆状病毒结构多肽,以限制性内切酶谱法测定基因组大小,借此区分来自不同宿主的病毒株,和基因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羊楼洞株)基因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单酶切、双酶切分析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羊楼洞株)基因组DNA,同时用[α-32p)-dATP对几种酶的酶切产物进行末端标记。结果表明,此株病毒基因组约129kb,组成比较单一。与国内其它分离株基因组大小及酶切电泳图谱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15.
大尺蠖核多角体病毒DNA的限制性消化和物理图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大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sNPV)基因组DNA,所得片段数分别是:BamH Ⅰ,9;Bgl Ⅱ,7;Xho Ⅰ,10;HindⅢ 13;EcoR Ⅰ,12,从各个片段的累加测出BsNPV基因组的平均大小约为91,75kb;分子量约为59.60×10~6d。在单酶消化的基础上,用BamH Ⅰ/Bgl Ⅱ双酶消化得到16个片段(即9+7);大小为91,27kb,用、Bgl Ⅱ/Xho Ⅰ双酶消化产生7+10=17个片段,大小为90.04kb,由此组建了这三个酶在BsNPV基因组上的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16.
17.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DNA聚合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PCR方法从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suNPV)中扩增出DNA聚合酶基因片段,经pGEM-T载体克隆到大肠杆菌DH5α菌株中。经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出DNA聚合酶基因2379bp长的核苷酸序列,推导出793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同源性比较显示,BusuNPV与HzSNPV的同源性最高,达57%;与OpMNPV的同源性最低,为3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