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1年第4期《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刊载甄朔南同志《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古脊椎动物的一些记載》一文(以下简称甄文——笔者),引用古代文献,覈证现代科学知识,中西对比,古为今用,对研究我国古代化石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所引古代典籍十八种中,多为转引第二手资料(见本文后所列参考文献),并有脫文、衍文,而且割裂时代,误以后出为原始资料。茲就上文所涉及的古文献资料问题,提出讨论,就正甄朔南同志,及研究我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展争鸣,总结经验,更好地促进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本刊拟开辟《植物生理学如何为四个现代化服务?》讨论专栏。我们希望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广大植物生理工作者,勇跃参加,积极投稿,利用这块园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明自己的观点。现提出以下提纲供参考。当然可以完全不受提纲的限制。文章不求面面俱到,最好一文只涉及到一、两个问题。文字短小精悍,观点明确。每篇最多不能超过5000字,短文尤其欢迎。1.植物生理和农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图象表达是植物形态学中很重要的部分,植物的图形是说明植物形态特征的最好方式,也被称为植物形态学的最好“语言”。一般不论从外形、显微结构或超微结构上,都需要有不同尺度的图形来说明,也就是说,植物形态学的研究与教学,都需要利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在植物形态学的发展史中,线图一直受到重视,许多经典著作中的线图,至今仍被引用,例如1874年萨克斯(Sachs)的“植物学教科书”(Textbook of Botany),距今已  相似文献   

4.
南红梅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0):2146-2146
对期刊采用文献计量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即对期刊的论文来源指标和引用指标逐项进行实际数据统计,以客观、全面地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地位.在用期刊来源指标分析[1]的基础上,本文就我国植物学类期刊2005年的论文引用指标数据(表1)进行分析,以明确《西北植物学报》在植物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水平.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6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展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0.;*.表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西北植物学报》,2007,27(3).从表1期刊论文引用指标中各项数据可以看出:(1)从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其排序看,200…  相似文献   

5.
从 2 0 0 5年开始《植物生态学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调整为如下标准规范 :一、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的标准规范1.文献著录格式为著者年代制。2 .文后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时应在相应位置与文后文献一一对应引用 ,文献的对应引用请作者仔细核实 ,准确性请作者自负。3.中英文文献中独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2005,17(2):131-131
《植物生物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科技出版中心)即将于2005年5月与读者见面。本书酝酿了四年之久,是作者在多年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权威的植物生物技术论文和书籍等文献做了大量的分析综合之后的心血结晶,其中引用的最新资料来自2004年,反映了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领域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7):748-748
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6月18日公布的《期刊引用报告》(JCR),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IPPE)与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CSPP)主办,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期刊社承办的学术期刊MolecularPlant(《分子植物》)的2009年度影响因子(IF)为2.784。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研究员?杨小菊研究员?吴向午研究员等耗费十余年时间编著的《银杏植物》专著(图1)于2020年在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中国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主编的一系列分册中的一册, 这是第一本编著完成并出版的古植物志书。 中国的古植物研究始自十九世纪后半叶,早期的论著都是由西方国家的学者发表, 直到二十世纪20年代以后才有中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植物化石, 迄今为止也已过去近一个世纪。在过去的百余年里, 中国的古植物学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关于中生代银杏目化石的系统研究被誉为是该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值世纪之交的时刻 ,由山东科技出版社推出了一本我国晚新生代的著作———《山旺植物化石》(孙博主编 ,陶君容、王宪曾、李佳英等撰写 ,这是我国古生物研究中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这一重要中新世陆相沉积盆地的古植物研究成果 ,成为今后这一时期对山旺盆地乃至中国中新世植物化石研究的一本有指导性的著作。该书是在对前人工作的总结基础上 ,更系统全面地研究了产自山旺组的大植物化石、及所组成的古植物区系和古植被面貌 ;细致分析了山旺组孢粉植物区系的特点 ,并利用这些资料探讨地层时代 ,古气候特征等问题 ,运用硅藻土纹层中孢粉组合特…  相似文献   

10.
征稿简则     
《云南植物研究》是综合性的植物学学术刊物。主要报道:1.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学、植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形态学、植物生态及地植物学、植物引种驯化等研究论文、简报;2.有关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3.植物学研究中的新方法、新技术和现代植物学知识;4.国内外植物学研究动态及有关评述。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合理开发利用我国植物资源,发展植物科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最近由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古生物学家麦克鲁教授(Prof. W. S. McKerrow)和美国著名古地理学家史科提斯博士(Dr. C. R. Scotese)主编的《古生代古地理与生物地理》(《Paleozoic Palaeogeography and Biogeography》)一书由伦敦地质学会出版。这是1988年牛津国际古生代生物地理和古地理学术讨论会的一本论文集,收编了英、美、澳、中、法、比、加等国著名专家学者撰写的40篇高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文字流畅、图文并茂、见解新颖、内容丰富。该书引用了古地磁测量的最新资料,探讨了古气候变迁、海平面升降与生物演化辐射及其迁移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古生代每个时期动植物各个门类的生物地理分区及亲缘关系。是一本  相似文献   

12.
分散孢粉与植物大化石地质记录的不一致是常见现象,基本上是受孢粉的高产量及其外壁的较强抗腐蚀性,以及沉积环境的影响所致。主要根据我国古、中生代孢粉及植物化石资料,举例说明其地质记录的差异和其导致的不同解析和结论,及其古植物学意义。涉及的问题包括:1.新疆北部石炭二叠纪和塔里木盆地二叠纪的植物区系性质,2.我国古、中生代的主要成煤植物,3.古植代/中植代界线和植物在二叠纪末有无群体灭绝,4.某些植物类群的最早化石记录或起源,5.某些地层的地质时代问题。本文对此等问题提出的与古植物学家不甚一致的结论,如塔里木自早二叠世已属亚安加拉区,我国古、中生代主要成煤植物是真蕨类尤其是树蕨,而非鳞木类、科达类,或中生代裸子植物;如果将盾籽类作为中植代植物,则古植代/中植代界线在亚安加拉区要下降到Bashkirian之内或Bashkirian—Moscovian之交,等等,是否正确,有待检验。  相似文献   

13.
为编《中国植物志》,整理并研究中国爵床科植物标本,做为《中国爵床科植物志资料》陆续发表。发表并没有一定次序,内容可以是几个属,也可以是几个新种或可是某些问题的讨论。下面是为编写《横断山植物志》而发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应作者和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将陆续选登植物细胞超微结构、植物形态学、植物胚胎学、孢粉学英文常用名词缩写(分别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朱至清、胡玉熹、陈祖铿、母锡金、张金谈写稿),供植物学工作者在科研和教学中引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植物学、古植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的工作者期待着有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古植物学专著问世。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本是60年代早期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苏联古植物学家A.H.克里什托弗维奇的《古植物学》译著。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科研和教学的需要,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俄亥俄大学泰勒教授80年代的古植物学新著《古植物学——化石植物生物学导论》。古植物学和植物学工作者对泰勒教授并不陌生。他现任俄亥俄大学生物系主任,任教于该校生物系、地  相似文献   

16.
古植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植物的形态、构造、分类、分布和进化关系的科学,它不仅是植物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古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古植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植物化石,植物化石是确定陆相地层的地质年代、推断古气候、古地理的良好标志。古植物学资料对解决地层问题,尤其对研究晚古生代以来的含煤、含油地层特别重要。此外,植物界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方面的研究,完全依赖于古植物学。植物学家研究现代植物,以丰富的根、茎、叶、花、果、实为依据。而古植物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器官,根本无法与完善的现代植物材料相比,因此,最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宽城长城系页岩层位中微体古植物群的新资料,在所见35属85种中有5新属、15新种和1新组合,对不同层位微古植物组合特征进行了论述和比较,也进一步与邻区已知资料进行了对比,其中试用了相似系数换算和聚类分析微机处理等方法。计算结果定量地显示了宽城与邻区在横向与纵向上对比的亲疏关系,宽城长城系微体古植物群新资料可作为我国北方中元古代早期微古植物组合内容的补充,宽城剖面本身也应视为我国中元古代重要化石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18.
<华夏植物区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达 《生态科学》1999,18(1):44-50
记述了《华夏植物区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根据中国为主体的古华夏植物区的种子植物的发展,尤其是以它的有花植物区系的发展为依据,来论证中生代华夏植物区系里的有花植物是当地起源的;而不是传统上所说的从泛北极区或古热带区传播来的.并否定了有花植物第三纪或晚白垩纪起源的说法.肯定了有花植物在侏罗纪或三叠纪就已经出现.经过20多年的争论.最终证实《华夏植物区系》的论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韦发南   《广西植物》1988,(4):301-308
<正> 作者近年来在编写《广西植物志》工作中,对本所收藏的樟科植物标本作了清理,同时也把编写《中国植物志》时搁下的一些疑难标本作了进一步研究,现将结果在本文中报道。所引用的标本,均存本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一 1988年召开的中国植物学会55周年年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已经印出。16开本,全书120余万字,包括国际植物学会议传达报告12篇,我国植物科学研究成果,包括真菌、植物分类、形态、生殖生理、古植物和孢粉、细胞、植物生态与地植物、植物生理、植物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