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资阳人遗址因人类头骨化石的发现而备受关注,但该遗址1951年出土的唯一一件有机质工具——骨锥却鲜被提及。该骨锥长度约为10 cm,距今超过7500年。本文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和激光元素仪等技术手段,对这件骨锥的形态、原料选择、制作技术、使用与废弃过程及锥尖部的红色残留物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骨锥的制作原料取自大型鹿类胫骨骨干;主要采用刮削技术制作而成,但刮削痕迹并不规整,推测制作者更侧重器型的规整和对称;锥尖部的磨圆、抛光和横向擦痕可能是穿孔过程中产生的,其工作对象主要应为兽皮等软性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锥尖部还发现有赭石粉末残余,表明当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利用赭石处理皮毛及缝制衣物的技术。资阳骨锥应是中国史前规范骨器中一器多用的典型例证,也是中国首次发现的沾染赭石的有机质工具。  相似文献   

2.
河北兴隆县地处燕山中段,地质构造复杂,石灰岩广布,洞穴发育。当地在开采石灰岩时,经常发现洞穴堆积物中的脊椎动物化石。不久前笔者在某地炸出的一批化石中,拣选到一件残断的刻纹角器。初步研究证明,与角器伴生的哺乳类化石有最后鬣狗、梅氏犀和斑鹿等,因此这件角器的时代亦应为更新世晚期。有关专家认为,这一角器是由赤鹿的眉枝做成的。其表呈浅黄褐色,断面椭圆形,下宽上窄,残存总长13厘米;中部直径3.7厘米。角器似为一器物的柄部,大部分表面刻有纹饰。纹饰为阴刻,分成三个组合:中部(即眉枝的下侧)的刻纹由直线、斜线和连弧组成;内、外侧的  相似文献   

3.
1982年7月,成都市西城区方池街省总工会基建工程中,在地面以下5米的含砾石沙层内发现了两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用卵石作原坯打磨成的。其中大的一件长22厘米,宽18厘米,刃厚1厘米,似为手握的砍砸器具;小的一件长18厘米,宽11.2厘米,厚2.8厘米,且有一宽7厘米的柄,似为捆接木把的部分,这显然是一件石斧,其刃部较平滑,有磨制痕迹。据有关部门鉴定,这些石器与川西南礼州文化  相似文献   

4.
两种竹大象虫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省为害青皮竹和粉单竹笋的象虫有两种: 1.竹直锥大象虫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Fairmaire俗称直锥、直嘴、笋尾蠄。(以下简称直锥)。 2.竹横锥大象虫Cyrtotrachelus buquctiGuer俗称横锥、横嘴、流尿虫、夜锥虫。(以下简称横锥)。  相似文献   

5.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玻地似血矛线虫,捻转血予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哥伦比亚食道一虫的生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似血矛线虫的生殖锥的生殖附器只有一对乳突,而捻转血矛线虫的生殖附器有2对乳突。  相似文献   

6.
泥河湾盆地霍家地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家地旧石器地点发现于泥河湾盆地“泥河湾层”中,经试掘出土了60件石制品,包括4件石核、12件石片、24件石器和20件有人工痕迹的石块,石器中包括刮削器20件,尖状器2件,石锥、雕刻器各1件。含石制品地层位于东谷坨文化层之上,推测其年龄约为距今100万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南京东郊江宁县淳化公社的南京石灰石矿,在一次爆破采石中,偶然发现一件动物化石。经南京地质陈列馆初步鉴定为一犀牛牙床化石。该矿地势平坦,小山标高不过百米上下。化石产在灰岩“人”字型裂隙中,时代可能属中更新世。这具化石为一不完整的左下颌骨牙床,有前臼齿三枚;下颔骨长30厘米,高13.5厘米。从臼齿磨蚀深度和牙周萎缩等来看,表明为一老年个体,初步研究确定到属:Rhinoceros SP.  相似文献   

8.
哈民忙哈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中旗,根据碳十四测年结果,其年代为距今5500—5000年前,共出骨、角、牙制品近百件,种类包括骨柄石刃刀、骨鱼镖、骨镞、骨针筒、骨针、骨匕、骨锥、骨簪、号角、角锥、角钻、牙饰等,还发现20余件骨角料。本次研究将从几种骨、角、牙制品的选料取材、加工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并对具有代表性的骨、角、牙制品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其痕迹来源、制作工艺。通过以上研究,了解原始居民所使用骨、角、牙制品的特点,推测原始居民的工具加工水平,加深对当地生产生活状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FLUTAX直接荧光标记和抗α-微管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显示了土壤纤毛虫草丛土毛虫(Territricha stramenticola)的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其中纤毛器基部微管按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背触毛等纤毛器图式分布和定位,口围带和波动膜基部含小膜微管托架、小膜附属微管和波动膜微管骨架网;额腹横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和横微管束:左、右缘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横微管束及后微管芽;背触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柬。横棘毛基部含有较发达的横微管束,缘棘毛基部含后微管芽及其横微管束的定位可能具有本种纤毛虫细胞的特异性。纤毛器微管胞器在细胞表膜下分化形成的基部微管及其微管层使细胞的运动纤毛器与强固的微管骨架结构网相联系.其微管胞器的建构可能是细胞对土壤生存环境的一种适应.是细胞运动胞器的功能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态发生中,老口围带微管是逐步进行更新的:老棘毛微管胞器对新结构的发生和形成具有定位和物质贡献的作用.并且老结构在新结构分化和成熟期间也经历了行使相应的生理功能及逐渐退化和失去功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化石》2016,(2):77-79
正最近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考古科学》(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所带领的的研究团队与法国波尔多大学Francesco d'Errico教授以及南非金山大学Lucinda R.Backwell等学者对贵州马鞍山遗址中17件骨角器的研究成果。骨角器是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工具类型。早期的骨角制品大多是古人类经简单打击修理或直接使用破裂的动物骨骼或鹿角等有机质材料的结果;而相对晚近期的同类产品则是古人类适应于骨、角等有机质材料的特定属性,通过刮削、磨制、抛光等技术手  相似文献   

11.
(一)刀具制作方法 1.材料 旧的552丙型喷雾器喷杆金属管一根。 2.方法 将一根金属管锯成四段,每段长14厘米左右。 从离管子断端4厘米处,横锯到管子的轴心。再将管子竖起来由轴心一分为二的锯下,锯到横锯口即成半圆刀形,离断端6—7厘米处,将断端磨成月牙形,然后将月牙端磨成刀刃,刀的锐端不能太长,否则会磨  相似文献   

12.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骨制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不仅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而且也含有较为丰富的骨制品。骨制品可分为骨核、人工骨块、骨片、骨屑和骨器五大类;骨片约占骨制品总数一半;骨器包括刮削器、尖头器、雕刻器和骨铲四类。观察发现:79件骨制品和骨骼可以拼合成33组,45件上有古人类砍砸、切割或刻划的痕迹。丰富的骨制品进一步反映了王府井古人类文化的进步性;同华北地区类似制品比较,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遗物分布特征表明,东方广场遗址是一处古人类的临时居住地。出土的石器、骨器遗物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表明,王府井古人类不仅能够制作石器与骨器用来宰杀与支解猎物,而且具有用火、控火进行烹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玻璃微电极是进行电生理研究工作最常用的一种工具。近年来,应用多管微电极开展的微电泳技术,更促进了细胞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的发展。为了拉制合格率高的各种玻璃微电极,我们设制成功了立式自控微电极拉制器。一、一般介绍单管微电极拉制器在国内外已有多种设计,但由于微电极多为一次拉成,电极的锥部一般较短,不适于深部组织用。拉制长锥部单管及多管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徐家城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城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出土石制品5500余件、动物化石近600件,并筛选出大量碎屑(石/骨)等。遗址共有分4个文化层,包括第5,第4C,第4B和第4A文化层; 各文化层石制品类型与技术相近, 反映了中国北方石片石器技术传统的特征。石制品以中、小型为主,包括搬入石材(7.1%)、石核(2.6%)、石片(24.6%)、断块(12.6%)、碎块/片(49.4%)、石器(3.2%)和无法分类者(0.4%); 石器类型以边刮器、尖状器为主, 石锥、砍砸器为重要类型,凹缺器、端刮器、锯齿刃器等较少且不典型。石器毛坯选择以片状为主, 绝大多数为单面加工,加工程度较低。主要文化层第4B、第4C层为原地埋藏,据地貌、地层分析和AMS-14C年龄测定,推断其年龄在约36ka-43ka BP(未校正)之间。  相似文献   

15.
翟楠  郭键  林钦  倪兵 《生物学杂志》2012,29(5):19-21,24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显示腹毛类纤毛虫阔口尖毛虫(Oxytricha platystoma)无性生殖过程中,新的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微管先后分化,老纤毛器微管去分化,细胞分裂产生各含一套纤毛器微管的前、后两仔虫;生理改组过程中,口围带、波动膜、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微管发生去分化和再分化,细胞皮层微管胞器更新形成含一套纤毛器微管的新细胞。结果表明阔口尖毛虫在无性生殖和生理改组这两种不同的生理条件下,其纤毛器微管结构的形成或更新可能具有相同的细胞调控机制,形态发生中老纤毛器结构可能对新结构的发生和发育具有诱导定位和物质贡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报道中国横脊叶蝉亚科1新属2新种,即锥茎叶蝉属Subulatus,gen.n.,二点锥茎叶蝉Subulatus bipunctatus,sp.n.和三斑锥茎叶蝉Subulatus trimaculatus,sp.n.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AS)。  相似文献   

17.
重新描述了湖南中泥盆世的锥石Changshaconus carinata Zhu,1985。通过比较,笔者认为Changshaconus与产自南非泥盆系和南、北美洲下泥盆统中的Reticulaconularia Babcock et Feldmann,1986非常相似。Changshaconus和Reticulaconularia两属由于锥管表面横肋间具有纵向脊状构造,与横肋构造一起构成了网状的表  相似文献   

18.
锦香草     
金花树Blastusdunnianus又名巨萼柏拉木,属野牡丹科常绿灌木,高04—1米。它因花色艳丽、叶形奇特而迷人可爱。其红色圆锥花序顶生于枝端,花朵错落有序,尽展美丽姿态。一个群落一大片,把整个山沟,路旁都染红了。这热烈动人场面,使人百看不厌,留连忘返。同时花期长达半年,以6—7月最盛;以后每长一次新梢就开一次花,新梢不断地长,花就不断地开。叶对生,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3—7厘米,基部浅心形,先端渐尖,有5条纵主脉及许多并行的、在下面凸起的横支脉;这一纵一横,构…  相似文献   

19.
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园艺场都罗生产大队的白面山山腰,距市中心西南约12公里,离发现柳江人化石的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洞东北约2公里,1953年发现该洞,洞口向南,离地面约高20米。洞内堆积坚硬,呈淡黄色,内含大量软体动物的外壳和少数鹿牙等化石。195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室华南调查队在该洞堆积内发现了一些用砾石打制的石器、一件扁尖的骨锥和一件粗制的骨针。并确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1961年审定为柳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3年8月22日,柳州市博物馆在白莲洞又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发掘,又有新的发现。现报告如下: 文化遗物这次发掘发现了一件用灰黑色石英岩砾石打制的石器。制法系向单方直接打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里,建立一个一池多用的小型动物饲养池(图3,见封三),将有助于动物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对培养学生自幼热爱生物科学大有好处。一、饲养池的建造饲养池位置的选择,应与生物园组成一个整体。池的大小可根据生物园场地条件进行设计。我校建造的动物饲养池长650厘米,宽300厘米(图1),蓄水部位深120厘米,水平面以上高120厘米,陆地部位高于水平面20厘米,其斜坡为15度左右。贮水池用水泥和碎石铺底约10厘米厚,从池底向上用水泥沙浆砌砖墙,并用水泥沙浆涂面,严防漏水。在100厘米高处,池內侧留10厘米宽的平板道(图2),平板道内设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