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用扫描、负染、超薄切片等电镜技术对三株国外引进的艰难梭菌参考菌株作了超微结构的观察。在电镜下,艰难梭菌表现为长短不.的粗大杆菌,表面平整,未见鞭毛和菌毛。菌细胞壁两侧平行,有两个电子致密层和中间透明区结构,与细胞膜之间呈典型的双层单位膜。胞质中充满核糖体和散在的核区,并可见到与细胞膜相连的侧中膜小体。此外还观察到典型的芽胞以及存在于细胞壁外的荚膜结构。本实险结果为深入研究艰难梭菌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细菌是原核细胞,通常认为它无细胞的复杂分化。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已报道的细菌超微结构有细胞壁、胞浆膜、鞭毛、纤毛、荚膜、核糖核蛋白颗粒、中膜小体、核区、芽胞等。可是最近我们通过电子显微镜在细菌细胞中还观察到一些真核细胞才有的细胞器,如微管、微丝、板层样结构等,现分述如下: 1.细胞壁是一个围绕菌体的致密结构,与保持细菌的固有形态及通透性有关。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类型的细菌其细胞壁有明显差别。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层次不清,厚150A左右。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通常由2—3个电子致密层组成,厚100A左右。而我们在牛型布鲁氏菌A_4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TA100株、酵米面黄杆菌Co33株观察到细胞壁有3—4个电子致密层组成。(图6)(本文图均见封三)  相似文献   

3.
木姜子油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油细胞的发育过程。油细胞3层细胞壁的发育可分为4个阶段,阶段1:油细胞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 泡化两个时期。此阶段质体具透明小泡和黑色嗜锇物质,并与液泡融合。阶段2:木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木栓质不断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其细胞结构与前期相似,阶段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叠加在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在内纤维素壁层中可见黑色嗜锇物质,胞间连丝成为被阻塞的特化结构,此时大液泡被嗜锇油脂充满,成为油囊。阶段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油囊由液泡膜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上,油呈浅灰色嗜锇状态,其细胞质和细胞器解体,变得电子不透明或呈杂乱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银耳(Tremellafuciformis)原基分化前期.在双核菌丝的幼细胞、成熟细胞和分生孢子中,与质膜相关联的两类膜结构──边缘体和质膜体的形成与功能。根据相似结构的存在.支持小泡或多泡体排出质膜之外附在细胞壁上成为边缘体和参于细胞壁合成的假定。银耳原基分化前期.双核菌丝迅速分裂的幼细胞.其质膜内陷产生泡状质膜体,内含数个小泡,或产生膜状质膜体;在成熟细胞中.质膜内陷通常形成回旋的膜结构──膜状质膜体.内含1—2个电子致密小泡.当这两类质膜体脱离质膜进入细胞质后,有的膜层和小泡局部被消化.因此,推断质膜体具有内吞和输送养料的作用。另外.在桶孔隔膜闭塞一侧电子致密度高的细胞质中.还观察到一种罕见的只有单个膜层的质膜体.其内充满3个电子致密小泡.估计它的形成与功能同膜状质膜体相似。作者认为.桶孔闭塞和质膜体的出现是与银耳原基细胞分化有关联的两个重要特征。最后,在成熟细胞中,尚可以观察到质膜体的膜层能够散开形成内质网.因此.内质网也可以来源于质膜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从根管中分离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的部分菌株:牙髓类杆菌、牙龈类杆菌、中间型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观察发现牙髓类杆菌、牙龈类杆菌表面有放射状排列的菌毛样结构;牙龈类杆菌表面有荚膜;多数细菌的细胞膜外有多个小泡状结构;这些结构可能在细菌吸附于组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HOG1基因对白念珠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OG1基因对白念珠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设置实验组、HOG21组(hog1/hog1双等位基因缺陷株);对照组、WT组(标准株),分别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两组菌株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均呈圆形或椭圆形,呈多边出芽繁殖的生长方式。但HOG1基因缺陷株细胞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出芽数目比标准株少;标准株细胞表面光滑,出芽数量较多,可见"花瓣样"结构的芽痕;透射电镜下HOG1基因缺陷株细胞壁结构不完整,电子透明层厚薄不一,部分细胞可见棉絮状电子致密外层局灶性缺失、细胞膜外凸、不连续以及细胞膜周围见囊泡聚集等现象。标准株细胞壁各层结构完整。结论HOG1基因对白念珠菌细胞壁结构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栉孔扇贝血液细胞的免疫功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ferreri)血细胞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血细胞的数量和不同功能细胞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健康血淋巴中血细胞的平均密度为3.03±0.11×107cell/ml,其中颗粒细胞占42.6%,透明细胞占57.4%;病贝血淋巴中血细胞的平均密度为2.78±0.34×107cell/ml,其中颗粒细胞占40.2%,透明细胞占59.8%。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血细胞的表面结构主要有表面光滑型,表面松果型和表面褶皱阿米巴型3类。透射电镜观察表明,颗粒细胞吞噬外源性颗粒(Ⅰ型颗粒)通过溶酶体(Ⅱ型颗粒)进行降解。并观察到同心片层结构出现在吞噬泡的降解过程中。利用APIZYM试剂盒对栉孔扇贝血细胞及血清中的19种酶进行检测,结果在血清中检测到了13种酶,在血细胞中检测到10种酶,健康血淋巴中酶的含量高于病贝。对血细胞吞噬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细胞对大肠杆菌和对类立克次体(RLO)的吞噬率分别为25.4%和21.7%。颗粒细胞的吞噬活性(30%-40%)远远大于透明细胞(4.8%-14%)。环境胁迫对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感染和温度、盐度等环境胁迫因素对血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温因素影响较大,但未发现贝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ting类旋壁超微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表明,除史塔夫ting类外,ting类旋壁有8种类型,各分层的超微构造是由开头不同、粒径不一及排列方式各异的方解石晶粒组成。旋壁基本结构包括致密层、透明层、内疏松层、原蜂巢层(?原始层)、蜂巢层及后透明层。ting类标本受后期次生作用,可改变组成旋壁的方解石晶粒原有的形状,晶粒被重结晶,但其旋壁的分层结构仍保留原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自交亲和植物拟南芥授粉前后花粉和乳突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花粉和柱头乳突细胞一些未经报道的超微结构特征,可能与拟南芥花粉和乳突细胞的识别及花粉管生长相关:(1)成熟花粉中,电子透明的、体积较大的小液泡(直径200~1000nm)呈均匀分布。部分小液泡内含有多层膜状结构物质,推测可能是膜的一种储存形式,与花粉萌发时大量出现的小囊泡有关。(2)花粉萌发时,小液泡由均匀分布变为不均匀分布。(3)授粉前后的乳突细胞顶端和侧端的内壁上有明显的壁内突结构,粘附的花粉开始萌发时的乳突细胞壁内突处可观察到直径50~100nm的小泡存在,表明拟南芥乳突细胞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大珠母贝外套膜表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晓东 《动物学报》1999,45(3):246-251
利用透射电系统地观察大珠母贝的外套有皮细胞,结果表明,细胞可分为5种,即柱状表皮细胞、凸细胞、电子透明大粒细胞、电子稠密粒细胞和电子透明小粒细胞。它们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与外套膜的功能分化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贝壳组分的分泌有关。结缔组织中也分布着许多闰细胞和电子稠密粒细胞,它们可作变形运动进入表皮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