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昆虫激素用来作为杀虫剂以及增加蚕丝产量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又发现,昆虫激素对高等动物和人体甚至高等植物也具有明显的生理作用。这些发现将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昆虫激素的应用范围。对作物栽培、畜牧业和医学都具有很大的意义。由于对昆虫激素作用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生物界激素演化历程,可为生物进化提供新的研究线索。高等动物激素、植物激素与昆虫激素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是关于客观事物相互联系(而不是相互孤立)的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例证。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将有助于进一步批判片面的、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  相似文献   

2.
蚕丝生产在我国有悠久历史,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蚕丝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同时对桑蚕科学技术的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在蚕业上应用的研究,就是探讨增产蚕丝的新途径。昆虫激素的研究,自1967年查明了大柏天蚕(Platysamia cecropia)天然保幼激素的化学结构后,国外对保幼激素类似物的人工合成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较快。如美国加强保幼激素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创  相似文献   

3.
昆虫中存在一类含量少而生理作用极为显著的活性物质,其中包括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和昆虫毒素等。昆虫激素又称变态激素,一般包括脑激素、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等。昆虫的胚胎后发育与成熟过程是受体内这些激素控制的。若破坏激素系统的平衡,如外加过量的这种激素或对抗这种激素的物质,就会阻碍昆虫的正常生长、分化和变态的程  相似文献   

4.
昆虫激素的深入研究大约有30年了。在研究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作为第三代杀虫剂大约10年以后,知道了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有强烈控制昆虫发育的效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只有在昆虫发育变态的短暂过程中,外来保幼激素才能起到干扰发育的作用。因此,对于野外昆虫龄期混杂的情况下,外来保幼激素只能控制一部分昆虫,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是保幼激素作为一种杀虫剂应用的主要缺点。因为昆虫一生的各个发育阶段,保幼激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种激素的颌颃(对抗)作用或者抗激素作用即成为有效的杀虫剂。自从有了这个概念之后,就有人开展寻找抗保幼激素的工作。鲍威尔斯(Wil-  相似文献   

5.
昆虫体内分泌脱皮激素能引起细胞的染色体膨大,致使昆虫蜕皮;可是在植物体内也含有这种激素。目前已从约40种植物中分泌出蜕皮激素。云南露水草的蜕皮激素含量也很高。为什么在植物体内产生蜕皮激素呢?一般认为它有防治昆虫的作用。但除此之外,对植物本身的生理活动起什么作用呢?有人认为它对植物的作用类似生长素。也有人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经过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的诱发而分泌的蛋白质激素,通过细胞的信号转导控制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从而影响生殖以及衰老等生长发育过程。近年来研究陆续证实该途径在昆虫中也普遍存在。本文综述了昆虫胰岛素信号途径,胰岛素在调控昆虫生长发育、生殖和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胰岛素可以通过对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影响间接作用于昆虫,对了解胰岛素在昆虫生理功能中的作用及害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抑制靶基因的翻译过程或降解靶基因的mRNA,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在昆虫中已报道了大量的miRNA,其中部分miRNA的功能得到了解析。在昆虫变态过程中,let-7, miR-100, miR-125, miR-34, miR-14, miR-8, miR-281和 miR-252-3p能够作用于保幼激素或蜕皮激素信号通路,影响昆虫蜕皮、化蛹或翅、足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在昆虫生殖阶段,bantam, miR-184和miR-275影响生殖干细胞的分化或卵子发生。本文在介绍miRNA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对昆虫变态与生殖过程中miRNA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昆虫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很快,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已成为先进技术之一。我国在1973年合成了第一批昆虫保幼激素,填补了在这方面的空白。保幼激素类似物首先在蚕丝增产上得到成功,它的应用为广大贫下中农所欢迎。 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革命群众运动中,必须搞好植物保护工作。探索害虫防治的一些新途径、新方法,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根据过去的初步试验,保幼激素类似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饲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36  
植食性昆虫的人工饲养,近年来日益引起重视,根据 Singh(1977)的总结,约有 754种重要害虫可用人工饲料饲养,而有些种类已达到大量生产应用的水平。人工饲养主要根据两方面的需要:一是用来研究基础理论课题,如研究昆虫的营养生理、昆虫生态、昆虫毒理等;二是用来研究害虫的防治与益虫的利用,如研究杀虫剂、不孕剂、昆虫激素、性诱剂、辐射不育,或培养害虫的天敌等;都需要不受地区或季节的限制而获得大量标准化的试虫。  相似文献   

10.
吴振廷 Isaa.  RE 《昆虫学报》1993,36(3):277-281
激脂激素和高血糖激素已在某些昆虫种类中发现,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涉及到同翅目昆虫。本研究中,从同翅目昆虫长管蚜Mcrosiphum sp.体内分离了激脂激素提取物,并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证明,这种提取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注射20毫克蚜虫重的提取物,能使试虫沙漠蝗与美洲蜚蠊体液中脂肪含量和糖含量分别增加131.03%和60.43%。 试验结果还展示出长管蚜激脂激素提取物激脂效应要比高血糖效应高得多,它们的生物活性能被内肽酶24∶11,焦谷氨酰胺基肽酶和沸水浴抑制或破坏。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昆虫内分泌中心的存在,已为科学工作者所承认。前胸腺激素控制昆虫的蜕皮,已在鳞翅目、半翅目和直翅目等目中证实。近年来,对昆虫脑激素作用的重要性,尤其是它在内分泌系统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已逐渐明确。 Kope(1922)除去舞毒蛾(Lymantria)末龄第2天幼虫的脑,幼虫不能化蛹;如在末龄10天后去脑,则对化蛹并无影响。Kope认为脑是控制化蛹的中心。一些作者在其它鳞翅目昆虫中也获得同样的结果。 后来福田(1940)在家蚕中发现前胸腺对化蛹起重要的作用,并认为前胸腺分泌的激素对化蛹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昆虫级型和行为分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刘倩  黄晓磊 《生物多样性》2021,29(4):507-4231
社会性的出现是生物演化过程中的重要革新, 理解社会性的演化和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社会性昆虫的个体间有着明显的级型分化和劳动分工, 这有利于它们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理解社会性昆虫如何产生不同的形态、行为和生活史特性, 一直是进化和发育生物学的重要目标。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更新及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 已经有众多关于社会性昆虫级型和行为分化机制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整理社会性昆虫研究的已有成果, 从环境因素、生理调控和分子机制等方面对社会性昆虫级型和行为分化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根据现有证据, 社会性昆虫所生活的生物环境(食物营养、信息素、表皮碳氢化合物)和非生物环境(温度、气候等)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性昆虫级型和行为的分化; 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类胰岛素及生物胺等内分泌激素和神经激素对社会性昆虫的级型和行为分化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此外, 遗传因素、新基因等DNA序列或基因组结构上的变化以及表观遗传修饰、基因的差异表达等基因调控机制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性昆虫的行为分化。本文建议加强昆虫纲其他社会性类群如半翅目蚜虫和缨翅目蓟马等的社会性行为及其演化机制的研究, 以加深对社会性昆虫起源及其行为演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Lewis等1973年报道以九种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Shigemi等1976年报道以一种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和一种天然保幼激素对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Hub.)幼虫的活性测定。目的在于明确对幼虫生长发育和变态的抑制效应。1978年在玉米螟人工饲养中,我们用另外五种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进行了试验:供试的五种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对玉米螟幼虫均有活性。高浓度可以阻止正常变态和导致异常变态。低浓度的734-Ⅱ能使玉米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力获得有益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昆虫表皮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欣  陈斌  乔梁 《昆虫学报》2014,57(9):1084-1093
在昆虫表皮的发生、分化和昆虫躯体外部重要部位及器官的构建中,表皮蛋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本文在简要总结了目前昆虫表皮蛋白鉴定与分类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近10年来昆虫表皮蛋白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激素及转录因子对表皮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表皮蛋白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其在害虫防治中可能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昆虫表皮蛋白基因及其潜在利用价值提供参考。目前报道的昆虫表皮蛋白序列已超过1 400条,分为12个家族,如CPR, CPF, CPFL和Tweedle等。经由蜕皮激素激活的相关转录因子(如βFTZ-F1和BR-C等)作用于表皮蛋白基因上游的顺式作用元件,开启或关闭基因,以调控表皮蛋白基因的表达。表皮蛋白基因在昆虫表皮整合,体形塑造,活动能力,抗逆与抗药性,以及先天免疫等生理现象和生理过程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够通过抑制关键表皮蛋白基因的表达,或将其从基因组中删除,以阻碍昆虫的发育或扰乱昆虫的繁殖能力,或可为害虫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最近20 年左右的时间内 大家已经认识到 昆虫是研究各种生理问题的良好材料。对于这些问题的阐明,不仅在理论上有很大的意义,即使在昆虫学的应用上也有巨大的价值。由于研究技术的提高,昆虫生理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特别在昆虫产物的化学、中间代谢、细胞和组织的微细结构、神经和肌肉的电生理、对离子和渗透压的调节、遗传和发育的机制、激素的作用、感觉机制以及行为的生理基础等方面最为突出。资料的积累和新事实的发现,使过去数年中出现了不少综述性文章。但为了更有系统地介绍目前进展最快的某些研究课题,国外最近又创办了“昆虫生理学进展”这种新的丛书,它由英国剑桥大学Beament,Trehere和Wiggllsworth三人主编。 昆虫生理学进展第一册是1963年出版的,其中包括7篇论文。Colhoun的“畏虫乙酰胆碱的生理意义和  相似文献   

16.
粘虫咽侧体对卵巢发育与成熟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吴秋雁  郭郛 《昆虫学报》1963,(4):402-411
内分泌控制昆虫卵巢的发育与成熟已为大家所承认;特别是在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革翅目、双翅目等昆虫中卵巢的发育已证实由内分泌中心之一——咽侧体所调节。但在某些鳞翅目昆虫中所得的试验结果与上述结论不一致, 它们的卵巢发育似与咽侧体激素无关;这一事实已有分别用家蚕、天蚕蛾、蓖麻蚕等昆虫为材料的试验结果证明。我们分析了这些资料, 发现这些昆虫的卵巢皆在蛹期发育成熟, 成虫期均不取食。而在有些鳞翅目昆虫如粘虫等中, 它们的卵巢需要在成虫期获得补充营养后方能成熟, 我们怀疑粘虫卵巢发育成熟与内分泌的关系可能与上述几种昆虫不一样。 本试验用移植和结扎的方法证明了:(1)粘虫雌蛾卵粒中卵黄的沉积与咽侧体体积的变化相关, 交配后咽侧体体积增大时卵黄沉积最快;(2)粘虫卵巢的发育与成熟是受咽侧体激素的控制, 而与脑无直接关系;(3)激素控制粘虫卵巢发育与成熟的临界期为羽化取食后24小时;(4)粘虫成虫期雌雄两性咽侧体的体积均有明显变化, 雄性的比雌性的大1—3倍。 因此, 通过本工作说明了在鳞翅目昆虫中, 由于生殖腺在蛹期或成虫期发育的不同, 在生殖腺发育的内分泌控制机制上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7.
昆虫激素不仅能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而且也是昆虫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因此当虫生真菌入侵昆虫寄主体腔并定殖时可能会受其影响。但定殖过程中虫生真菌与昆虫激素之间的直接作用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模拟鳞翅目昆虫家蚕体内的主要激素水平,对虫生真菌鹿儿岛被毛孢Hirsutella satumaensis进行培养,观察其表观形态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昆虫激素对鹿儿岛被毛孢的表观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添加20E和JH培养后,鹿儿岛被毛孢菌落直径和菌丝生物量的变化差异不大;孢子的萌发率稍有下降;而菌落产生的色素和产孢量与对照组相比则呈现显著性变化。菌落色素圈和分生孢子的粘液厚度会随两种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产孢量随激素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说明鹿儿岛被毛孢定殖昆虫血体腔的过程中两种昆虫激素会抑制真菌的生长,而虫生真菌会适应性地做出应答反应,这对于进一步理解虫生真菌在昆虫血体腔中的定殖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藻糖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中。它不仅作为能量储备物质,在外界环境胁迫或内部代谢紊乱时,也可作为保护因子,保护其生命体度过逆境。昆虫海藻糖合成酶与海藻糖酶分别是海藻糖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合成的海藻糖在海藻糖转运蛋白的帮助下由胞内进入胞外。胰岛素与脂动激素直接参与昆虫糖代谢,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通过和胰岛素与脂动激素通路偶联,间接参与调控昆虫海藻糖代谢。海藻糖代谢途径和昆虫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昆虫海藻糖代谢信号通路为开发害虫控制的新靶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冷欣夫 《昆虫知识》1994,31(1):48-51
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growthregulator)是一类影响昆虫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化学物质,由于它对昆虫生长发育中生理过程的破坏而使昆虫死亡。按其作用方式主要分为苯申酰基本基豚类、保幼激素类似物和抗保幼激素类等。这些称为第三代的杀虫药剂,由于具有和常规杀虫剂不同的独特作用方式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它们具有选择毒性,只对昆虫有效,对人畜比较安全,因而有很大的发展前途。但就其应用价值来说,苯甲酸基苯基胸类更有实际应用意义。本文仅就近年来苯甲酸基苯基际类及其它新出现的一些昆虫生长调节剂的一研究进展简述如下。!李…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近40年来的不断实验和研究,已证实昆虫体内具有控制个体生长、发育、蜕皮、变态以及生殖等生理过程的内分泌系统,内分泌器官分泌出来的激素(内激素),借体液运送,作用于体内某些器宫,引起相应的生理变化过程。本文首先扼要地介绍一下关于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在调节控制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然后进一步概述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是如何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