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弹性纤维系统与痔关系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例内痔、17例正常肛管的组织学、细胞化学及形态定量检查显示痔组织中弹性纤维粗于对照组;弹性纤维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病程与求诊原因的多少是影响弹性纤维数量的主要因素,前者呈负相关,后者呈正相关。弹性纤维系统中耐酸纤维、前弹性纤维及弹性纤维的出现及变化与肛垫的脱出下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与Max-Planck-Gesellschaft公司(吉森,西德)合作的Behringwerke公司(马尔堡,西德)又研制出一种可检测血纤维蛋白(可用于辨别患有动脉血块的病人和血块造影)的单克隆抗体(Mab)。这种抗体通过辨别纤维蛋白的α链的氨基末端氨基酸区别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据本研究报道,以前,只是间接或定性地测定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差异。但是,用这种 Mab 可确定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的数量,这是血管内血凝固的一个中间阶段。此法的进一步改进可增加其简单性和检测动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血浆中少量可溶性纤维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发生后通常会累及人全身各个系统,该类疾病的发生与构成结缔组织的纤维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蛋白异构有关。原纤维蛋白-2 (fibrillin-2, FBN2)是微纤维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全身结缔组织中弹性纤维的形成。FBN2基因突变与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先天性挛缩性蜘蛛指样症(congenital contractural arachnodactyly,CCA),黄斑变性(macular degeneration,MD),肌病等密切相关。研究发现FBN2基因是目前唯一已知的CCA致病基因,且不同位点的突变与CCA患者一系列临床表症的关系密切。该基因也是MD的致病基因,是肌病的风险基因,并与其他结缔组织病的发生有关。本文对FBN2基因突变引起的CCA、黄斑变性以及肌病等其他遗传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表症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探究FBN2基因突变致病的具体分子机制提供基础,为研究针对FBN2基因突变造成的难治性疾病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纤溶酶在溶栓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溶解血凝块的主要成分纤维蛋白。采用RACE方法从海蚯蚓消化道组织中扩增出海蚯蚓纤溶酶编码序列,构建该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进一步构建工程菌表达融合蛋白,经Ni2+树脂柱纯化后通过平板法检测该融合蛋白纤维蛋白酶原激活活性。结果获得海蚯蚓纤溶酶的c 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并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1a-AFE,表达纯化出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够激活纤维蛋白酶原而溶解纤维蛋白。总之,本研究获得了海蚯蚓纤溶酶的c 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并初步证明其具有纤维蛋白酶原激活活性,为临床新型溶栓药物的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纤溶酶在溶栓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溶解血凝块的主要成分纤维蛋白。采用RACE方法从海蚯蚓消化道组织中扩增出海蚯蚓纤溶酶编码序列,构建该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进一步构建工程菌表达融合蛋白,经Ni2+树脂柱纯化后通过平板法检测该融合蛋白纤维蛋白酶原激活活性。结果获得海蚯蚓纤溶酶的c 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并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1a-AFE,表达纯化出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够激活纤维蛋白酶原而溶解纤维蛋白。总之,本研究获得了海蚯蚓纤溶酶的c 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并初步证明其具有纤维蛋白酶原激活活性,为临床新型溶栓药物的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蛇毒纤维蛋白原水解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建  平孙  志贤 《动物学杂志》1997,32(2):50-55
蛇毒纤维蛋白原水解酶毛建平孙志贤(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0)关键词蛇毒纤维蛋白质凝血酶样酶纤溶酶许多蛇毒中含有降解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酶类,它们作用于高等动物血液循环系统,防止中毒动物血液凝固以利于其它毒素迅速扩散和生效。人类于...  相似文献   

7.
纤维结合蛋白的作用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是近15年中被人们重视的一种蛋白质。早在1948年Morrison等发现,血液在低温条件下有一种与纤维蛋白原组分相仿,但又不同于纤维蛋白原的蛋白质析出,称为冷非溶性球蛋白。1957年Smith等发现,正常人或病人的血浆中,加肝素后,在较低温度下,都可获得该冷沉淀物。直到1970年Mosesson等才分离和提纯了这种蛋白质。近十余年,国外许多学者对这一种蛋白质的结构、性质、生物学活性和临床意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它是一种多功能的蛋白质,对它的命名不下十余种。目前,倾向用纤维结合蛋白的名称。一、Fn的生化性质和分子结构Rennard等通过鼠-人细胞杂交试验,应用特异的酶免疫法定位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中间纤维与细胞核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火鸡红细胞作为研究材料,首先用细胞分级抽提结合免疫印迹反应显示火鸡红细胞中间纤维蛋白为波形纤维蛋白。然后,我们采用细胞分级抽提结合包埋前免疫胶体金标记的方法显示胞质中间纤维被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蛋白A-胶体金特异标记。同时,我们显示结合于核孔复合体上的胞质纤维被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蛋白A-胶体金所特异标记。本文结果表明,结合于核孔复合体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与大鼠肝细胞分离的核孔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实验,以分析波形纤维与核孔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在体外能组装成10 nm纤维,在体外反应体系中加入核孔蛋白后,室温反应30 min,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180 kD核孔蛋白(Nup 180)与波形纤维蛋白有亲和反应。结合免疫胶体金标记与电镜负染色方法显示,核孔蛋白结合于体外装配的10 nm波形纤维上。本文结果提示在细胞内波形纤维可能通过与Nup 180的结合锚定于核孔复合体上。  相似文献   

10.
波形纤维蛋白与Nup180的体外结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作者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与大鼠肝细胞分离的核孔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实验,以分析波形纤维与核孔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细菌表达的波形纤维蛋白在体外能组装成10nm纤维,在体外反应体系中加入核孔蛋白后,室温反应30min,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迷法检测,结果表明180kD核孔蛋白(Nup180)与波形纤维蛋白有亲和反应。结合免疫胶体金标记与电镜负染色方法显示,核孔蛋白结合于体外装与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联合血清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24例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36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和30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并选择同期30例来我院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以上4组患者发病时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3个冠心病组的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急性心梗的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3组病患的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52,P<0.05)。结论: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较健康成人含量高,提示尿微量蛋白及血清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助于对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诊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中间纤维与细胞核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火鸡红细胞作为研究材料,首先用细胞分级抽提结合免疫印迹反应显示火鸡红细胞中间纤维蛋白为波形纤维蛋白。然后,我们采用细胞分级抽提结合包埋前免疫胶体金标记的方法显示胞质中间纤维被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蛋白A-胶体金特异标记。同时,我们显示结合于核孔复合体上的胞质纤维被抗波形纤维蛋白抗体-蛋白A-胶体金所特异标记。本文结果表明,结合于核孔复合体上的胞质纤维是波形纤维,并且提示波形纤维可能通过与Nup 180的结合附着在核孔复合体上,为进一步探讨中间纤维与核孔运输的关系提供了初步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新的生化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对中等纤维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它普遍存在于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纤维母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在已研究过的肿瘤细胞和培养细胞中均有发现。有五种较重要的中等纤维类型即:角质蛋白(Keratin)纤维、结蛋白(desmin)纤维、波形纤维蛋白(Vimen-tin)纤维、神经原纤维和神经胶质纤维,其蛋白质亚单位结构彼此不同。  相似文献   

14.
应用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IF 5 3,观察当纤维蛋白的“A”位点与另一纤维蛋白D区域的“a”位点结合后纤维蛋白E区的变化 .纤维蛋白原Aα链经赖氨酰肽链内切酶消化后 ,应用反相HPLC分离纯化 ;通过ELISA法检测单克隆抗体IF 5 3与纤维蛋白原及其衍生物的反应情况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RGD合成肽抑制纤维蛋白单体与IF 5 3反应的情况 .发现IF 5 3能与纤维蛋白原Aα链的一个片段反应 ,该片段经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为纤维蛋白原Aα链氨基末端 (1~ 2 9) .该抗体能与酸溶解的纤维蛋白单体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及XDP反应 ,但不能与酸化纤维蛋白原或GPRP反应 ,因此IF 5 3的抗原决定簇在Aα 2 0~ 2 9,与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肽A ,暴露出的聚合位点“A”(Aα17~19)紧邻 .当GPRP存在于纤维蛋白原溶液时 ,经凝血酶作用产生这种纤维蛋白单体不能与IF 5 3反应 .Aα(93~ 99) (ILRGDFS)合成肽部分抑制纤维蛋白单体与IF 5 3的反应 .实验结果提示 ,当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 ,或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原聚合时 ,纤维蛋白单体结构会发生变化 ,其中Aα2 0~ 2 9片段成为新抗原暴露于E区表面 ,并且Aα2 0~ 2 9与纤维蛋白原细胞粘附区域RGD1片段邻近  相似文献   

15.
从头到脚,我们的身体是由富含称为中间纤维(IF)的胞内纤维蛋白的细胞组成的。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的证据表明在各种组织中组成IF的蛋白有五种:上皮内30种左右、分子量40—70 kd的角蛋白复杂群;肌肉內单一的52kd的结蛋白(desmin);间充质起源的细胞内单一的53kd的波形蛋白(vimentin),星形胶质细胞内单一的50kd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细胞内神经纤维蛋白三联体:NF-L(约65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细胞中的前纤维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动蛋白组成的微丝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的重要结构,在体内处于高度动态变化之中,受多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ctin-binding proteins)的调节。前纤维蛋白(profilin)是一种单体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在植物细胞中也得到较多的研究。前纤维蛋白除可以结合单体肌动蛋白之外,还可以与磷脂酰肌醇及富含多聚脯氨酸的蛋白质等多种分子结合,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行使着重要的功能。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概述了前纤维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细胞运动对指导原肠期胚胎细胞的时空定位并决定其发育命运具有核心作用, 然而活体状态下原肠化过程中细胞运动的调控机制目前并不清楚. 微丝结合蛋白皮层蛋白(cortactin)是微丝核化过程的重要调控分子, 它通过激活微丝相关蛋白2/3复合物(Arp2/3 complex)促进微丝在细胞前导缘区域迅速组装, 从而直接作用于细胞运动. 为阐明斑马鱼(Danio rerio)原肠化细胞运动的分子调控机制, 本研究首先检测了皮层蛋白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的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ting分析证明皮层蛋白在斑马鱼原肠期胚胎中大量表达; 整装胚胎抗体染色结果表明在斑马鱼原肠化过程中, 皮层蛋白主要分布于胚胎背侧胚盾区域的细胞中, 在发生活跃运动的上皮层细胞和下皮层细胞中含量较高;在亚细胞水平, 皮层蛋白和Arp2/3复合物共同定位于运动的皮层区域, 并在细胞连接处也有大量分布. 此外, 研究还发现皮层蛋白在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量较高. 本研究结果首次表明皮层蛋白和Arp2/3复合物介导的微丝聚合参予了斑马鱼原肠化细胞运动, 并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血浆蛋白之一,它是由三对不同的多肽链以二硫键连接而成为纤维状蛋白质。分子量为340.0000,在人体血浆中浓度为200—400mg/100ml血浆。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三部分。 研究止血、血管内栓塞和溶解栓塞的药物,常以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为指标。因此了解常用实验动物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正常含量,对生理和药理学工作者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据我所查资料,蟾蜍和家鸡的血浆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19.
鲁宁  黄秉仁 《生命的化学》2001,21(5):386-389
细胞骨架由微丝、微管及中等纤维组成受不同蛋白因子调控以不同方式组装成不同直径的纤维 ,遍布于一切细胞 ,决定细胞的形状 ,赋予其抗压强度 ,对细胞器及大分子进行空间组织 ,实现胞内的能量转换。在肌动蛋白 (actin)组装成张力纤维和张力纤维解离成肌动蛋白单体过程中有多种蛋白因子参与调控 ,从而使细胞骨架处于一个生理的动态平衡中 ,执行和完成不同的生化反应。在众多的调控蛋白中 ,肌动蛋白集束调控蛋白因子 (actinbundlingprotein)不仅参与肌动蛋白结构调节 ,还与细胞内信号传导有密切关系。已发现的肌动蛋…  相似文献   

20.
微丝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微丝与其相关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几乎在所有的生物学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了细胞形态维持、细胞运动、信号转导等细胞基本生物学行为的调控。同时,微丝及其相关蛋白还在个体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异常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该文就微丝相关蛋白、微丝相关信号通路、微丝功能及其与疾病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小结,并对微丝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