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陆一新入侵种:七角星蜡蚧(半翅目:蚧总科:蚧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七角星蜡蚧Ceroplastes stellifera(Westwood)是一种多食、热带广布害虫,2007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该虫在我国以前仅记录于台湾省,2013年10月下旬,发现该虫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危害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和芒果(Mangifera indica),为我国大陆的新入侵害虫。本文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2.
介壳虫作为大田农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是近年生产上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珠绵蚧”在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部分地区曾严重危害棉花、豆类、玉米等作物,造成大片植株枯萎、死苗,轻则大量减产,重则全部毁种。由于这种害虫是幼虫期为  相似文献   

3.
藤壶蜡蚧Ceroplastes cirripediformis Comstock可能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加勒比海地区,在我国发现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浙江、江西、四川7省多地假连翘Duranta repens(Verbenaceae)等植物上,是我国一种新入侵害虫。本文介绍了该蜡蚧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4.
榆树隐毡蚧 Cryptococcus ulmi Tang et Hao是近年来在北京和山西中部发现的一种榆树新害虫。本文首次详细记述和图示了该虫幼期各虫态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 ;简要报道了其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 1代 ,以受精雌成虫在树干裂缝内越冬 ,卵胎生 ,每雌产仔 2 3~ 2 5头 ,平均值 35.2头。  相似文献   

5.
热带拂粉蚧Ferrisia malvastra(McDaniel),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多食性害虫,可取食30科58种植物,分布29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6月于云南省大理市一未知植物上发现该虫,这是该虫在我国的首次报道.本文重新描述了热带拂粉蚧雌成虫形态特征并附特征图,并介绍其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生物学及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热带拂粉蚧Ferrisia malvastra(Mc Daniel),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多食性害虫,可取食30科58种植物,分布29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6月于云南省大理市一未知植物上发现该虫,这是该虫在我国的首次报道。本文重新描述了热带拂粉蚧雌成虫形态特征并附特征图,并介绍其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生物学及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豆杉科皆美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杉科在裸子植物中较为特殊,主要是它的种子像核果或呈坚果状,包于杯状或囊状假种皮中,与松、杉、柏等科的种子生于球果中的情况大不相同。另外,该科几乎所有的种都为雌雄异株。红豆杉科共有5个属:红豆杉属、白豆杉属、穗花杉属、榧树属和澳洲红豆杉属,除后者外,其它4属中国均有分布红豆杉——树皮抗癌需保护红豆杉属(Taxus)植物又通称紫杉,共11种,中国产4种1变种。在不久前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产的红豆杉属树种均位居一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红豆杉”这个中文名称颇有诗意,这不禁使人…  相似文献   

8.
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 (Douglas)与捷氏吹绵蚧I. jacobsoni Green隶属半翅目绵蚧科Monophlebidae吹绵蚧属Icerya,是我国南方常见害虫。因二者在各发育阶段均覆盖蜡质分泌物,形态上难以区分,常被混淆。本文通过对这2种蚧虫的寄主植物、活虫体形态特征、玻片标本的显微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以期为这2种害虫的准确鉴定和监测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子清 《昆虫学报》1974,(3):329-333
绒蚧属(Eriococcus)是粉蚧科(Pseudococcidae)中的一个较大的属。目前全世界已知约254种,其中若干种类是栽培植物和森林树种的重要害虫。关于该属的种类我国正式记录过的只有以下8种:E.kaki Kuw.;E.gramlnis Mask.;E.onukii Kuw.;E.lagerstroemiae Kuw.;E.siakwanensis(Borbs.);E.transversus Green;E.corniculatus Ferris和E.exiguus Mask.。 近年来有些蚧虫学工作者多趋向于把该属的材料列入绒蚧科(Eriococcidae)内,而另有一些蚧虫学工作者把绒蚧科的材料常作为粉蚧科(Pseudococcidae)的一个亚科来处理。该属形态变异很大,过去曾为它们建立过4个属:Eriococcus Targioni—Tozzett,1869;Acanthococcus Signoret,1875;Rhizococcus Signoret,1875;和Thekes Maskell,1892。Hoy,  相似文献   

10.
粉蚧是农林经济作物的一类重要害虫,由于体表覆盖一层蜡粉,化学防治常需要大剂量反复用药该虫才能得以控制,易造成环境污染及害虫再猖獗。本文从昆虫化学生态学的角度综述了粉蚧类害虫的寄主植物范围、天敌应用以及三重营养关系研究进展,归纳已鉴定粉蚧性信息素化学结构特点及其在综合防治中应用概况,探讨粉蚧类害虫化学生态学未来研究方向,为其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裸子植物中的红豆杉科植物,全世界现存有五个属,即穗花杉属(Amentotaxus)、澳洲红豆杉属(Austrotaxus)、白豆杉属(Psu-dotaxus)、红豆杉属(Taxus)和榧树属(Torreya),共23种,其中除澳洲红豆杉属(一属一种)产于南半球的新喀里多尼亚以外,其余四个属都分布在北半球,我国就有4属12种1变种和1栽培种。 近年来,由于人们从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出了一种抗癌活性物质——紫杉醇,从而使这类植物的名声大振、身价倍增。尽管如此,人们对红豆杉以及同科其它成员树皮的构造却了解甚少,特别是对树皮中的含晶韧皮纤维更是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藜蒴木珠蚧Xylococcus castanopsis Wu Huang是2016年在我国首次发现的藜蒴新害虫。本文介绍该虫的分布、寄主、危害、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该虫仅发现在广州为害藜蒴,定居在主干和裸根树皮内。1年发生1代,无明显越冬现象。营两性生殖。每雌平均产卵183粒。  相似文献   

13.
【背景】芒果蛎蚧属于盾蚧类昆虫,食性杂,分布广,是危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和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主要随水果、苗木和交通工具等介质进行远距离传播。该虫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惠州口岸于2014年12月从芬兰进境的货物中截获该虫,属于我国口岸首次截获。【方法】在收集整理芒果蛎蚧的生物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芒果蛎蚧的主要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植物和生物学特性,并分析了该有害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结果】芒果蛎蚧雌成虫为椭圆形,长约1.2 mm,触角每侧有1根长毛,每侧前气门有3个盘状腺,形态特征与近似种Lepidosaphes camelliae和Lepidosaphes pallida非常相似。风险分析表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以及四川等省非常适合芒果蛎蚧生存和危害。芒果蛎蚧入侵我国会给芒果等果树造成危害,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影响从业人员收入,还影响生态环境,可能导致生态灾难。【结论与意义】芒果蛎蚧有入侵我国的可能,加强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的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子清 《昆虫学报》1979,(4):460-461
本新种初发现于野生枯死之地黄根部。此虫主要在须根上寄生,当被检查的植株离土时,此虫便和残留在土壤里的须根一起仍留在土壤内,所以不易发现。因此,在检查植株时需注意在须根处寻找。由于该害虫的为害,常使被寄生植物枯萎而死,因此是药材生产中值得注意的害虫。 新种的正模标本和副模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记述美盾蚧属Formosaspis 1新种:桂林美盾蚧F.guilinensis sp.nov.,模式标本采自广西桂林市七星岩的一种观赏竹(Bambus sp.)的竹杆和分枝上。其鉴别特征是中臀叶发达,突出体末端,两叶间距宽于臀叶基部宽度的1.5倍,其间有2根刚毛;第二对臀叶骨化程度低:第三臀叶可见,末端有齿列。缘管腺2-3个,背管腺特别少且小,腹管腺小而多。二龄若虫中臀叶发达,第二对臀叶顶端双分,第三臀叶缺乏。  相似文献   

16.
汤祊德 《昆虫学报》1980,(2):202-206
在参加全国昆虫志盾蚧志的编写和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三新种,这三个新种都是我国东部沿海林木(竹类、松类、栎类)上的重要害虫,在分类地位上属于同翅目(Homoptera)的蚧总科(Coccoidea)中的后蚧科(Diaspididae)。 所有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山西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蚁粉蚧属一新种记述(同翅目:粉蚧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清 《昆虫学报》1985,(4):444-446
蚁粉蚧属(Formicococcus)于1928年为高桥良一(R.Takahashi)所建立。我国已知二种,其一是该属的模式种樟蚁粉蚧(Formicococcus cinnamomi Takahashi),此种产自我国台湾省,寄生在樟树的茎、枝缝隙以及根上为害,另一种也是高桥良一于1929年在我国台湾省发现的,名为木荷蚁粉蚧(Formicococcus schimae Takahashi),该种寄生在木荷枝上为害。本属还包括产自马达加斯加岛的第3种,名为格林蚁粉蚧(Formicococcus greeni(Vayssiere)),此种为害咖啡。1982年在我国福建省发现第4种,此种寄生在枇杷树根上为害,经鉴定后它是一个新种,订名为枇杷蚁粉蚧,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扫描电镜和光镜下的叶表皮特征以及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结果,支持在红豆杉科内建立白豆杉属的处理方式;赞同在三尖杉属内建立篦子三尖杉组,叶片解剖结构方面,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的穗花杉属的相似之处颇多。而叶表皮形态特征方面又表现为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更加接近。反映了出了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之间的密切而又复杂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和整理了中国绵粉蚧属Phenacoccus Cockerell的种类和分布。截至目前,我国该属计有20种,其中包括本文3新种:无管绵粉蚧P.atubulatus sp.nov.,内蒙粉蚧P.neimengulicus sp.nov.和山西绵粉蚧P.shanxiensis sp.nov.及6个中国新纪录种:盐木绵粉蚧P.arthrophyti Archangelskaya,时麦绵粉蚧P.prei  相似文献   

20.
红豆杉科次生韧皮部的比较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比较观察了红豆杉科Taxaceae5属即红豆杉属Taxus,白豆杉属Pseudotaxus、穗花杉属Amentotaxus,榧树属Torreya和澳洲红豆杉属8种植物茎次生韧皮部的结构。其主要结果为:红豆杉科植物茎次生皮部由轴向系统和径向系统两部分构成。轴向系统由筛胞,韧皮薄壁组织细胞,蛋白细胞及韧皮纤维组成;径向系统由韧皮射线构成,但是,在横切面上,各个组成分子的层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