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褐天牛的交配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试验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交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松褐天牛一次完整的交配包括相遇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3个阶段,在交配过程中雄虫有多次插入输精现象发生。室内试验中共观察到松褐天牛的交配123次,松褐天牛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平均需时63.49 min,其中输精前的抱对时间平均为1.68 min,交配过程中每次输精插入时间平均为57.60 s,配后保护时间为15.18 min。松褐天牛在开始交配的4天内平均交配5.15次,不同雄性个体所获得的交配机会差异很大。松褐天牛的交配行为表现出强烈的雄性竞争现象,雄虫能根据雌虫或自身的交配经历调整交配投入,当雌虫或者雄虫是初次交配时,总输精时间和插入输精的次数显著大于与有交配经历的雌虫或雄虫交配时的输精时间和插入输精次数。田间松褐天牛的交配行为与室内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栎旋木柄天牛Aphrodisium sauteri Matsushita生殖行为的方式和特点,寻找有效的防治手段,本试验观察了栎旋木柄天牛的生殖行为,并在林间尝试了成虫诱集。结果表明:雌雄成虫之间表现出较强的吸引作用,近距离时雌雄虫可相互吸引,而远距离时雌虫引诱力更强。室内试验中求偶时间会随着成虫的衰弱而增加。成虫交配主要发生于白天。羽化出孔后1~14日龄雌虫和2~13日龄雄虫均可多次交配。成虫一次完整交配平均需时70.12min,交配后保护平均仅用时3.86min。一次完整交配过程中,不同日龄成虫的交配历时、交配间隔历时及交配次数都存在差异,各日龄成虫的交配间隔历时均大于交配历时。交配或产卵经历对雄虫交配行为的影响明显大于雌虫。雌虫产卵前期平均为30.71h。雌虫每产1粒卵平均需时99.58s,并随日龄增长显著加长。每头雌虫平均每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分别为7.89和26.20粒。雌虫多在白天产卵,用产卵器触探树皮表面寻找合适的产卵部位。卵主要产于树皮裂缝和枝条疤痕内,一般每次产卵1粒,卵表面无覆盖物。  相似文献   

3.
松墨天牛成虫交配与产卵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永慧  郝德君  王焱  戴华国 《昆虫知识》2006,43(1):47-49,F0004
观察了养虫笼中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的交配和产卵行为。描述了雌、雄虫在交配过程中的多种行为,雌、雄虫间的交配时间可持续23~540 min,平均约200 min;有重复交配现象,重复交配次数可达2~18次;每次交配持续时间为2~100 s。雌虫背负雄虫,边取食边产卵;也可脱离雄虫单独产卵。雌虫在寄主枝条上咬槽产卵,通常日产卵1~2粒,最多3粒。产卵期的长短和产卵量的多少取决于雌虫个体寿命的长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蔷薇科果树和观赏树木为寄主。本研究旨在搞清楚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产卵行为及其对不同寄主植物的栖落和产卵选择性。【方法】选择苹果Malus pumila、山樱花Prunus serrulata var. spontanea、桃Prunus persic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杏Prunus armeniaca和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 atropurea 8种寄主植物木段,构建为成虫的活动场所,观察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并测定桃红颈天牛成虫在不同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和产卵量。【结果】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行为分为避让、打斗和交配3种行为。交配过程可分为相遇抱对、插入输精、交配后陪护3个阶段。桃红颈天牛雌虫产卵时无刻槽行为,喜欢将卵产于较为狭窄的缝隙中。雌虫偏好在桃树木段上栖落,雄虫则偏好在毛樱桃木段上栖落。李亚科李属的桃是桃红颈天牛最喜欢的产卵寄主木段,而雌虫在苹果亚科的苹果、海棠和秋子梨木段上产卵极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雌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与产卵量占比间存在正相关性,雄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与雌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桃红颈天牛雌成虫最喜欢桃树木段,雄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与雌虫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蔷薇科果树和观赏树木为寄主。本研究旨在搞清楚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产卵行为及其对不同寄主植物的栖落和产卵选择性。【方法】选择苹果Malus pumila、山樱花Prunus serrulata var.spontanea、桃Prunus persic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杏Prunus armeniaca和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atropurea 8种寄主植物木段,构建为成虫的活动场所,观察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并测定桃红颈天牛成虫在不同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和产卵量。【结果】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行为分为避让、打斗和交配3种行为。交配过程可分为相遇抱对、插入输精、交配后陪护3个阶段。桃红颈天牛雌虫产卵时无刻槽行为,喜欢将卵产于较为狭窄的缝隙中。雌虫偏好在桃树木段上栖落,雄虫则偏好在毛樱桃木段上栖落。李亚科李属的桃是桃红颈天牛最喜欢的产卵寄主木段,而雌虫在苹果亚科的苹果、海棠和秋子梨木段上产卵极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雌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与产卵量占比间存在正相关性,雄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与雌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桃红颈天牛雌成虫最喜欢桃树木段,雄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与雌虫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栗山天牛成虫的活动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成虫的日活动节律,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成虫的取食、交配、产卵、爬行和飞翔等行为的昼夜节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其取食的高峰期是在晚上18时至20时;交配高峰期为17时至22时;产卵和爬行的高峰期均为19时至22时;飞翔的高峰期为19时至21时.提出了昆虫活跃值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诱杀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Blessig)成虫的新技术,本文研究了糖醋酒液对栗山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糖醋酒液对栗山天牛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天牛羽化期内共诱捕到成虫6427头,平均每个引诱点引诱到107头,是林间寄主树单株虫口密度的5.15倍。诱捕到的雌雄成虫数量基本一致,且诱捕到的雌虫怀卵量只比处女虫略低,表明诱捕到的雌虫尚未产卵或者产卵较少。糖醋酒液引诱剂最佳配比为糖∶醋∶乙醇∶蒸馏水=30∶20∶10∶100,最佳引诱时间是19∶00-21∶00。添加了菊酯类杀虫剂的引诱剂对栗山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明显下降,且成虫对该引诱剂的取食时间明显缩短,取食该引诱剂的成虫80%在2 h内即死亡,24 h后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519-523
本文研究了油棕最有效的授粉昆虫油棕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 Faust的成虫交配、产卵行为,并对交配和产卵过程中发生的多种行为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油棕象甲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可以划分为交配前、交配、交配后三个阶段,在交配过程中雄虫会发生多次插入授精。油棕象甲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平均需要43733 s,其中授精前的抱对时间平均为2233 s,交配过程中每次授精插入时间平均为533 s,配后保护时间平均为8567 s。油棕象甲的卵为单产,在一朵油棕雄花内一般只产1粒卵,产卵前雌虫用喙在雄花上制造产卵孔,同时用触角辅助完成。观察油棕象甲幼虫取食和蜕皮等行为。  相似文献   

9.
南美斑潜蝇成虫的生物学特性与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立  魏佳宁 《动物学研究》1998,19(5):384-388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野外调查,研究了昆明地区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成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羽化、日活动规律、寿命、求偶与交配、取食和产卵。通过观察成虫的行为,发现雄虫在求偶过程中用腿节摩擦腹部摩擦器以吸引雌虫交配。在较高的种群密度下,雄虫之间在交配过程中表现出强较的攻击性。雌虫在搜索寄主时利用跗节、产卵器和喙上的感受器对寄主植物进行探查和评估。本研究的结果为斑潜蝇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解剖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研究了单次和多次交配对云斑天牛雌虫精子数鼍的消耗、产卵量、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虫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一受精腔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80万个左右,而单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一受精腔内...  相似文献   

11.
室内条件下云斑天牛成虫相遇行为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雌雄成虫的交配机制, 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视频轨迹捕捉系统(EthoVision 3.1)自动记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云斑天牛的两性相遇行为进行了研究。行为仪分析结果表明, 雌雌、 雄雄与雌雄相遇过程中, 雌雄在轨迹相交时间和净相对运动上显著长于雌雌和雄雄(P<0.05), 而在反应前时间上显著短于雌雌和雄雄相遇情况(P<0.05)。室内试验观察表明, 云斑天牛成虫相遇包括避让、 打斗和交配3种行为。雌雌相遇发生避让的频率最高为80.98%(P<0.05)。雄雄相遇发生避让的频率为78.03%, 显著高于发生打斗的频率21.96%(P<0.05); 雌、 雄成虫与正在交配的一对成虫相遇发生避让的频率显著高于另外3种行为[打斗(继续交配)、 打斗(结束交配)、 打斗(与后来者交配)](P<0.05), 雌、 雄成虫发生避让、 打斗(继续交配)和打斗(结束交配)3种行为的发生频率存在性别差异(P<0.05); 当雄雄相遇中成虫是初次相遇时, 在发生打斗的频率上显著高于再次相遇(P<0.05), 成虫在雄雄相遇发生避让的频率上, 再次相遇显著高于初次相遇(P<0.05), 雌雄成虫初次相遇发生交配的频率显著高于再次相遇的频率(P<0.05)。云斑天牛成虫相遇行为的研究为研究云斑天牛召唤机制、 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及成虫繁殖行为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解剖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多次交配对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精子数量消耗、产卵量、卵孵化率、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松褐天牛雌性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12万个左右,而只交配一次的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精子数量不断消耗,交配16天后降到5万个以下。多次交配的雌虫产卵量(167·0870粒)和卵孵化率(94·38%)都显著大于单次交配雌虫的产卵量(113·5217粒)和卵孵化率(83·79%);但是多次交配的雌虫与单次交配的雌虫相比较,产卵历期和寿命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豚草条纹萤叶甲的交配和产卵行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孟玲  李保平 《昆虫知识》2006,43(6):806-809
在我国大陆发现的豚草条纹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LeSage原产于北美洲,取食入侵生物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L.)。通过观察该叶甲的交配和产卵行为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豚草条纹萤叶甲一生多次交配,室内观察1次交配时间平均为38.2min,产卵历期平均13.2d,每雌平均产卵312.1粒;但野外产卵量高于室内,平均为553.8粒;卵多聚产在植株幼嫩叶片的背面。雌成虫平均寿命为16.0d。雌成虫随交配次数的增多,产卵量增大、产卵历期和成虫寿命延长,存在显著的直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解剖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多次交配对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精子数量消耗、产卵量、卵孵化率、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松褐天牛雌性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12万个左右,而只交配一次的松褐天牛雌虫受精囊内精子数量不断消耗,交配16天后降到5万个以下。多次交配的雌虫产卵量(167.087 0粒)和卵孵化率(94.38%)都显著大于单次交配雌虫的产卵量(113.521 7粒)和卵孵化率(83.79%);但是多次交配的雌虫与单次交配的雌虫相比较,产卵历期和寿命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成虫的交配行为规律。【方法】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完整的交配过程,比较了不同寄主及虫体大小间交配行为的差异。【结果】长足大竹象一次完整的交配包括示爱、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4个阶段,雌雄都有多次交配行为。室内试验证明,长足大足象完整交配时间为21.71±1.84 min,其中示爱时间为0.46±0.05 min,抱对时间为6.18±0.38 min,插入输精时间为8.36±0.62 min,配后保护时间为6.71±0.79 min。雄虫初次交配时,在示爱、抱对和插入输精时间上均显著长于有交配经历的雄虫(P0.05)。长足大竹象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交配时间存在差异,在慈竹上的示爱时间(0.46±0.05 min)和插入输精时间(8.36±0.62 min)显著长于在唐竹、撑×绿杂交竹、孝顺竹和芦竹上的时间(P0.05);在孝顺竹上的配后保护时间显著长于在其他植物上的时间(P0.05)。长足大竹象成虫会选择最适体长的配偶进行交配,当雌虫体长≥3.3 cm和3.0~3.2 cm时,与不同体长的雄虫在示爱、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时间上都显著长于其他体长的雌虫(P0.05)。林间长足大竹象的交配行为与室内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长足大竹象交配过程,也对研究该虫的繁殖行为学及行为控制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细纹豆芫菁交配与繁殖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采自野外的细纹豆芫菁EpicautamannerhimiMkl的雌雄成虫各50头在室内进行人工随机配对,共发生75次交配,平均交配1.5次。雄虫1生可交配0~4次,雌虫0~2次。交配持续时间为(188±55)min,交配持续时间与交配次数之间、交配持续时间与繁殖力之间均无相关性。交配次数与两性的繁殖力呈负相关。交配后有36头雌虫43次产卵,其中有35次产卵发生在本次交配后,有8次产卵发生在连续2次交配后。作者认为雌虫在性感受性上的差异,与不育雄虫参与雌虫的前次交配有关。雄虫能否产生足够数量的交配因子来抑制雌虫的性感受性,是决定雌虫在产卵前交配次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水菖蒲Acorus calamus活性物质β-细辛醚对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es成虫行为、产卵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β-细辛醚接触处理后的四纹豆象成虫行为主要表现为兴奋→失去平衡→击倒→死亡,接触药剂64 h后,试虫成虫全部死亡。β-细辛醚处理可显著的降低四纹豆象成虫的交配次数,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成虫的交配次数减少,且处理雄虫比处理雌虫对交配竞争能力的影响更大。处理雌虫与未处理雄虫配对后以及处理雄虫与未处理雌虫配对后,雌虫的产卵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雌虫的产卵数显著减少,但两种配对处理之间雌虫的产卵数无显著差异。处理雌虫与未处理雄虫配对后以及处理雄虫与未处理雌虫配对后,雌虫产卵的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不同处理时间后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 两种配对处理所产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据此得出结论:水菖蒲根茎提取物β-细辛醚为神经毒剂,可以减少四纹豆象的种群数量,具有开发为储粮害虫四纹豆象防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杨树粒肩天牛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树粒肩天牛在福建省2a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第2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成虫出现期始于5月底6月初,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为盛发期,9月上旬只见个别成虫;产卵期始于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幼虫孵化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为盛发期;幼虫不越冬。杨树粒肩天牛成虫为补充营养所取食的树种较集中,主要是构树与桑树。杨树粒肩天牛幼虫对杨树危害严重,但成虫却不喜欢取食杨树,用杨树饲养的粒肩天牛成虫寿命很短,仅3-19d,不产卵;而以桑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55d、雄26.5d;以构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78d、雄45.5d,补充桑树与构树的粒肩天牛成虫均可正常产卵。雌雄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雌虫有多次产卵现象,单雌每天产卵数量1-12粒不等。  相似文献   

19.
白背飞虱生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新  顾忠盈 《昆虫知识》1990,27(5):260-263
本文测定了白背飞虱羽化、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结果表明,雄成虫较雌成虫羽化早;羽化高峰雄虫在中午前后,雌虫为午夜前后和早晨;交配日节律高峰在下午和后半夜;产卵日节律高峰在中午前后;雌成虫一生只交配1次,雄成虫可交配1~3次;交配前期长翅型显著长于短翅型,交配成功率为41.33%(实验种群);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91.87~92.80秒;未交配雌成虫的产卵前期显著长于交配过的雌成虫;交配前期、交配持续时间、产卵前期的遗传力h~2分别为0.1581、0.2661和0.2421。  相似文献   

20.
沙棘象甲成虫取食及产卵行为观察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中华 《昆虫知识》2001,38(6):464-464
沙棘象CurculiohippophesZhang是危害沙棘果实和种子的重要钻蛀性害虫[1,2 ] 。过去有关该虫的报道 ,对其成虫取食部位及产卵行为描述不甚确切 ,本文综述了作者数年来的观察结果。该虫成虫以取食沙棘幼果的种仁补充营养 ,并非取食果汁补充营养。取食时 ,成虫以喙管穿入果皮 ,身体前倾 ,进而使喙管全部插入果内、直达种胚 ,并以喙管插入点为中心 ,不断转动身体方向 ,以啮食幼嫩种仁。每粒果实只取食 1次 ,每只约 1 0~ 2 0min。每头成虫每天取食4~ 9粒果实 ,平均 5 6粒。雌虫取食次数明显多于雄虫。雌虫产卵于种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