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化螟盘绒茧蜂及稻虱缨小蜂对挥发物的嗅觉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二化螟盘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 Munakata与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对单一水稻挥发物组分的选择行为,了解水稻挥发物在其寄主搜寻过程中的作用,为水稻害虫寄生蜂引诱剂的研发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二化螟盘绒茧蜂与稻虱缨小蜂对11种水稻挥发物组分(反-2-己烯醛、α-蒎烯、乙酸叶醇酯、芳樟醇、β-石竹烯、反-3-己烯醛、水杨酸甲酯、罗勒烯、苯甲醛、2-壬酮、柠檬烯)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β-石竹烯(10、50μg/kg)、罗勒烯(0.1、1、10μg/kg)、2-壬酮(10μg/kg)及反-2-己烯醛(50μg/kg)对二化螟盘绒茧蜂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稻虱缨小蜂对反-2-己烯醛(50μg/kg)、反-3-己烯醛(1、10、50μg/kg)、芳樟醇(0.1、1、10μg/kg)、β-石竹烯(0.1、50μg/kg)、罗勒烯(1μg/kg)、α-蒎烯(1μg/kg)和水杨酸甲酯(0.1、1、10、50μg/kg)有显著的嗅觉反应。【结论】寄生蜂对水稻挥发性气味的识别与挥发物的种类和浓度有很大关系,研发水稻害虫寄生蜂的引诱剂时需考虑挥发物的种类与浓度。  相似文献   

2.
稻虱缨小蜂对水稻品种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四臂嗅觉仪的行为试验表明、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eatae Pang et Wang)对不同水稻品种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存在显差异。在测试的6个未受害水稻品种中。浙852和TN1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显强于Nabeshi。受褐飞虱[Nitapareata lugens(Stal)]为害后.品种间引诱作用的差异更趋明显。在同一品种内,稻虱缨小蜂对受橱飞虱为害后的稻椿挥发物比未受害的稻株挥发物具更强的行为反应。然而.在稻椿、褐飞虱若虫复合体与稻株、褐飞虱卵,雌成虫复合体的挥发物间不存在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的识别机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室内条件下信息化合物及稻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2种卵寄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无显著差异,各自的引诱比例(头数)分别为57.50%(23头)和42.50%(17头)。稻虱缨小蜂对2种飞虱4组材料,完整卵、磨碎卵、带卵叶鞘和若虫为害叶鞘的行为反应,除了在褐飞虱完整卵上的搜索时间极显著地长于在白背飞虱完整卵上的以外,其余的均不存在差异。挥发物捕集结果表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雌成虫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成相非常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水稻挥发物、稻飞虱利它素及飞虱卵的形态特征在稻虱缨小蜂识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卵中的作用不明显。文中就稻虱缨小蜂识别2种寄主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为害水稻的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明确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抗性水稻品种(IR64, ASD7和IR56)挥发物对感性品种TN1抗虫性的影响,为褐飞虱的绿色生态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方法】以水稻-褐飞虱-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为研究对象,利用未被为害和经褐飞虱雌成虫为害(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水稻(IR64, ASD7, IR56和TN1)挥发物处理TN1植株,测定TN1植株上褐飞虱单雌产卵量和单雌蜜露分泌量、若虫存活率和卵孵化率;分别利用H型嗅觉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褐飞虱雌成虫和稻虱缨小蜂对上述不同处理TN1植株的选择性。【结果】褐飞虱为害诱导的抗性水稻挥发物处理TN1植株后均可降低褐飞虱单雌产卵量,而未被为害的抗性水稻挥发物处理后不影响褐飞虱单雌产卵量。健康TN1植株经褐飞虱为害诱导的IR64挥发物处理后可降低单雌蜜露分泌量,但对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无影响;同时还降低对褐飞虱的引诱作用,而增强对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且健康TN1植株经褐飞虱为害IR64和TN1诱导的挥发物处理后,其挥发物组分中仅2-庚酮的相对含量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试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对水稻特异性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研究水稻特异性挥发物对褐飞虱选择行为的影响,寻找出对褐飞虱有驱避或引诱功效的水稻挥发物成分,为稻田褐飞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水稻十一烷、十六烷、十七烷、芳樟醇、植醇、2-乙基-1-葵醇、柠檬烯、月桂烯、壬醛、葵醛、2-十二酮、水杨酸甲酯12种挥发物,以正己烷作为溶剂分别配置1、10和100μL/mL 3种浓度处理,采用四臂嗅觉仪测试3种浓度的12种水稻挥发物对褐飞虱行为反应。【结果】发现6种水稻挥发物包括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植醇、壬醛、葵醛及2-十二酮显著驱避褐飞虱,仅发现月桂烯1种水稻挥发物成分可显著引诱褐飞虱。其中,芳樟醇和水杨酸甲酯在测试的3个浓度中均显著驱避褐飞虱,依照由低到高浓度,褐飞虱对化合物的选择率相较于对照分别下降92.3%、122.2%、242.9%(芳樟醇),57.1%、70.6%、188.9%(水杨酸甲酯),而其它4种驱避剂和1种引诱剂都在浓度达到100μL/mL时才显著影响褐飞虱行为反应。【结论】水稻中存在对褐飞虱具有较好驱避或引诱作用的特异性植物挥发物,可用于生产中开发有效植物源驱避剂或引诱剂用于水稻褐飞虱生态防控。  相似文献   

6.
植食性昆虫的天敌能够利用虫害诱导的挥发物进行有效的寄主或猎物定位。为了开发稻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引诱剂,分别在室内和室外检测了多种褐飞虱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组分对褐飞虱卵期天敌稻虱缨小蜂的引诱作用。Y型嗅觉仪实验结果表明,5种单一化合物,Z-3-己烯乙酸酯,1-戊烯基-3-醇,Z-3-己烯醛,芳樟醇和水杨酸甲酯,以及3种混合物,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对稻虱缨小蜂具有明显引诱作用。田间试验表明,3种单一化合物,Z-3-己烯乙酸酯,Z-3-己烯醛和芳樟醇,以及一种混合物,水杨酸甲酯+Z-3-己烯醛+Z-3-己烯乙酸酯+芳樟醇,能明显提高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的寄生作用。这些结果对于改善褐飞虱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雌雄蜂对水稻挥发物的电生理响应,明确寄生蜂嗅觉感受能力的性别差异,为提高寄生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微小触角电位检测方法,测量雌雄蜂对不同类别的9种水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对具有差异反应的挥发物进行梯度浓度刺激实验.[结果]电生理测试中,雄蜂对反-2-己烯醛的反应最强,对反-石竹烯的反应最弱,反应顺序从大到小为醛、酯、醇、萜;雌蜂对顺-茉莉酮的反应最强,对芳樟醇的反应最弱.测试的9种水稻挥发物中,6种挥发物在雌雄间存在显著的响应差异.在梯度浓度测试中,雄蜂对顺-柠檬烯、芳樟醇和顺茉莉酮3种挥发物的浓度变化没有明显的电生理响应差异,而对反-石竹烯、橙花叔醇和反-2-己烯醇产生明显电生理反应;雌蜂对6种挥发物的浓度变化都产生明显的电生理响应,其中,萜烯类物质芳樟醇、反-石竹烯和橙花叔醇在测试的最低浓度(0.01 g/L)时的电生理反应最强.[结论]稻虱缨小蜂的嗅觉感受能力在雌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且雌蜂对水稻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较雄蜂灵敏.挥发物浓度在范围0.01-100 g/L内,通过稻虱缨小蜂对不同浓度下EAG值的差异,可以初步判断不同浓度的挥发物存在不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水稻品种对稻虱缨小蜂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水稻品种既能直接地经物理结构,亦能间接地通过改变褐飞虱Niladarvatalugens(Stal)卵的适宜性,影响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发育、存活和繁殖。稻虱缨小蜂的羽化率、怀卵量分别与其寄主褐飞虱卵所处水稻品种叶鞘鞘脊的硅细胞密度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同时,怀卵量和虫体大小还与受水稻品种影响的褐飞虱卵粒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稻虱缨小蜂种群增长能力指数的组分分析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影响稻虱缨小蜂种群增长能力的主要因子不同,显示了水稻品种对稻虱缨小蜂影响的多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雌蜂对茉莉酸诱导的桑Morus alba枝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嗅觉反应,有利于揭示茉莉酸诱导桑枝产生间接抗性的化学机制。【方法】采用动态顶空气体法收集茉莉酸处理后的桑枝挥发物,分别通过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筛选和鉴定对桑天牛卵啮小蜂雌蜂有EAD活性的化合物,并比较这些活性组分的释放速率在茉莉酸处理桑枝与蒸馏水处理的对照桑枝间的差异,最后利用Y-型嗅觉测定仪明确对该寄生蜂有引诱活性的组分。【结果】桑枝经茉莉酸处理后,其挥发物中的Z-3-己烯醇、γ-萜品烯、β-水芹烯、紫苏烯、水杨酸甲酯及3种未知化合物使桑天牛卵啮小蜂雌蜂产生明显的EAD反应,并且β-水芹烯、紫苏烯和水杨酸甲酯的释放量明显高于对照,其中β-水芹烯和紫苏烯仅存在于茉莉酸处理后桑枝的挥发物中,而Z-3-己烯醇的释放速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0.1%β-水芹烯、0.1%紫苏烯以及0.01%和0.001%水杨酸甲酯对该蜂雌蜂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结论】结果提示,茉莉酸促进桑枝大量释放β-水芹烯、紫苏烯和水杨酸甲酯,是茉莉酸诱导桑树对桑天牛产生间接抗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两种稻虱缨小蜂种群生态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程遐年  徐国民 《昆虫学报》1991,34(4):405-412
在南京市郊和我国南方稻区,寄生稻飞虱卵的缨小蜂主要是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和拟稻虱缨小蜂A.paranilaprvatae Pang et Wang两个种.这两个种在田间的种群消长,呈明显“此起彼落”的季节性交替.作者以比较生态学方法探讨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夏季30℃以上高温对稻虱缨小蜂未成熟期的存活和雌虫产卵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拟稻虱缨小蜂具有耐高温能力.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种群增长的理论最适温度分别为27.41℃和31.87℃,最适温度下的种群内禀增长力以稻虱缨小蜂为高.当供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卵时,拟稻虱缨小蜂只寄生褐飞虱卵,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也有明显的喜好.两种缨小蜂对褐飞虱卵密度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  相似文献   

11.
扑虱灵和吡虫啉对稻虱缨小蜂寄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农药扑虱灵和吡虫啉处理2个不同水稻品种(秀水63、镇稻2号),观察其对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et Wang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寄生蜂的密度为50头/10盆苗时,经农药处理后的稻株上稻虱缨小蜂的寄生率无显著变化;药剂处理后的秀水63(1d、3d)上稻虱缨小蜂的寄生率高于相应药剂处理的镇稻2号上的。当寄生蜂的密度为100头/10盆苗时,经扑虱灵2种浓度(25.0g/667m2、12.5g/667m2)处理3d的秀水63、扑虱灵高浓度(25.0g/667m2)处理1d的镇稻2号上稻虱缨小蜂寄生率较对照有显著下降;经吡虫啉高浓度(15.0g/667m2)处理3d的秀水63上寄生率较对照明显下降;低浓度药剂处理(1d、3d)稻株上的稻虱缨小蜂寄生率高于相应高浓度药剂的处理。这表明药剂处理会导致稻虱缨小蜂的寄生率下降,稻虱缨小蜂寄生率的变化受稻虱缨小蜂的密度、药剂种类和浓度以及水稻品种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筛选对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Fabricius)有引诱作用的植物挥发性物质。【方法】采用顶空气体采样法收集5个甘薯品种的植物挥发物,通过气相-质谱联用系统(GC-MS)进行物质鉴定及定量分析,测定甘薯蚁象成虫对候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趋向选择行为。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甘薯蚁象成虫对5个甘薯品种茎叶的嗅觉反应。【结果】5种甘薯品种的植物挥发物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7种候选挥发物(罗勒烯、柠檬烯、壬醛、β-石竹烯、葎草烯、法尼烯和乙酸-顺-3-己烯酯)均引起甘薯蚁象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其中,雌虫对柠檬烯、壬醛和β-石竹烯的反应相对值较大;而引起雄虫反应相对值较大的挥发物为罗勒烯、柠檬烯、葎草烯。在趋向行为反应中,柠檬烯和壬醛对甘薯蚁象雄虫的吸引作用高于对照,而雌虫对葎草烯、柠檬烯有极显著的趋向选择。甘薯蚁象成虫对5种茎叶的反应率为40.90%~65.21%,且5个甘薯品种的茎叶挥发物均没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结论】甘薯蚁象雌、雄成虫对甘薯植物挥发物具有不同的EAG及趋向行为反应,气味化合物柠檬烯与甘薯蚁象偏爱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槐绿虎天牛Chlorophorus diadema(Motschulsky)对主要寄主植物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roshinskii(Kom.)挥发物中醇类、醛类、烷类、酯类和萜烯类共5类6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EAG和嗅觉行为生测技术,测定槐绿虎天牛雌雄虫对1-癸醇、正壬醛、正十六烷、乙酸-2-乙基丁酯、1-十六烯和1-辛烯6种化合物单一组分8个浓度梯度及其20种组合配方的电生理和嗅觉行为反应。【结果】结果表明,槐绿虎天牛雌雄虫对单一化合物和组合配方的EAG反应值与嗅觉行为反应选择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组合配方中,雌雄虫均对S、P、Q、H、I和B 6种配方的引诱活性与对照的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1)组合配方明显较单一组分配方对槐绿虎天牛的引诱效果好;(2)由1-癸醇、正十六烷和正壬醛组成的S配方引诱效果最好;(3)1-癸醇、正十六烷、正壬醛和1-十六烯4种化合物的最适浓度可以作为槐绿虎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成分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引诱物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行为及触角电生理影响,以揭示白纹伊蚊吸血与传病的行为机制。【方法】采用行为学和触角电位学的方法分别测定了L-乳酸、氨、1-辛烯-3-醇对白纹伊蚊的行为反应和触角电位强度变化,并分析了几种引诱物对白纹伊蚊活性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氨、L-乳酸和1-辛烯-3-醇3种引诱物的引诱效果和触角电位变化趋势相同,随着引诱物浓度的增加,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和触角电位强度也相应增强。同等浓度下氨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较另外两种引诱化合物更显著,且1-辛烯-3-醇的引诱效果相比L-乳酸要更强。当引诱化合物浓度在1 mg/L以上时,白纹伊蚊触角电位反应增幅随着浓度增大也逐渐增大;在引诱化合物浓度达1 000 mg/L时,白纹伊蚊对氨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烈。【结论】行为学和触角电位的研究手段相结合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和评价不同引诱物对蚊虫的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2种寄主植物和1种非寄主植物共有和特有活性挥发物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成虫嗅觉行为的作用,为开发防控美国白蛾植物源引诱剂和驱避剂提供线索。【方法】通过动态顶空法收集3种幼树植物挥发物,使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筛选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活性挥发物组分,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美国白蛾成虫对不同浓度标准化合物的嗅觉反应。【结果】3种幼树共有活性挥发物为α-蒎烯、1,3-二乙基苯、1,4-二乙基苯、对异丙基甲苯、3′-乙基苯乙酮和4′-乙基苯乙酮,水曲柳和长白落叶松特有活性挥发物为β-水芹烯和3-蒈烯。其中0.1、1和100μg/μL β-水芹烯和0.1μg/μL 4′-乙基苯乙酮对未交尾雌蛾具有显著引诱作用,而0.01和100μg/μL α-蒎烯及0.1μg/μL对异丙基甲苯具有显著驱避作用;0.1、1和10μg/μL β-水芹烯,1和100μg/μL 3’-乙基苯乙酮及1,3-二乙基苯、10μg/μL 1,4-二乙基苯对未交尾雄蛾具有显著引诱作用,而100μg/μL α-蒎烯和0.01μg/μL 1,4-二乙基苯具有显著驱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在稻苗间传播的一种持久性病毒。本研究旨在调查SRBSDV是否诱导水稻挥发物的含量及成分发生变化,并探究变化的组分是否对白背飞虱具引诱或驱避作用。【方法】采用动态顶空法收集3个水稻品种病/健植株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病/健株挥发物的组分,使用嗅觉测定仪测定了白背飞虱对病株特有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从健株检测到11大类化合物共36种;从病株检测到12大类化合物共37种。病株特有挥发物12种,即正十六烷、癸醚、butyl octyl phthalate、正十八烷、己二酸二异丁酯、正十五碳醛、十六烷酸甲酯、2-methylhexacosane、二苯甲酮、雪松醇、正二十烷和叶绿醇;病/健株中共有但含量差异显著的挥发物6种,即1-tricosene、octadecanal、萘、植酮、正十二烷醇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嗅觉选择实验表明,在50μL/L浓度下,仅叶绿醇对白背飞虱成虫(健康与饲毒)表现出显著的驱避活性。【结论】SRBSDV的侵染改变了水稻挥发物的组分,且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挥发物组分均具差异。叶绿醇为孕穗期荣优华占病株特有挥发物,对健康与饲毒白背飞虱均有驱避活性,是否有助于促进该病毒传播,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研究西藏簇角缨象天牛Cacia cretifera thibetana雌雄成虫对寄主核桃树释放的7种挥发性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和嗅觉行为反应。【方法】选取寄主三台核桃Juglans sigillata var Santai树释放的7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对西藏簇角缨象天牛进行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行为反应测定。【结果】EAG测试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均能引起西藏簇角缨象天牛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当化合物的浓度为0.000 4 mol×L~(-1)时,天牛成虫的EAG反应最弱,当化合物浓度为0.4 mol×L~(-1)时,天牛的EAG反应最强,其中对壬醛的EAG反应相对值最大,分别为1.84和1.74。"Y"型嗅觉行为反应测试表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α-蒎烯、β-蒎烯、1-石竹烯、壬醛、桉叶油醇和反式-2-己烯醛6种化合物对天牛雌雄成虫具有引诱作用,正己醛对天牛雌雄成虫具有趋避作用;当浓度为2 mol×L~(-1)时,壬醛对雌性天牛成虫、β-蒎烯对雄性天牛成虫的引诱率最高,分别为95%和87%,正己醛对天牛雌雄成虫的趋避率最高为87%和78%。【结论】核桃树释放的7种化合物均能引起西藏簇角缨象天牛雌、雄成虫的EAG反应,且α-蒎烯、β-蒎烯、1-石竹烯、壬醛、桉叶油醇和反式-2-己烯醛对天牛雌雄成虫具有引诱作用,正己醛有趋避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西藏簇角缨象天牛林间引诱剂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营养源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及寄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蜂蜜、玉米花粉、大豆花、褐飞虱蜜露和黄脊飞虱蜜露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寄生能力以及寄生行为对稻虱缨小蜂寿命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蜜、玉米花粉、褐飞虱蜜露和大豆花均能明显延长稻虱缨小蜂的寿命。并且显著地提高了对褐飞虱卵的寄生能力,其中蜂蜜最有效,大豆花次之,玉米花粉和褐飞虱蜜露这两种营养源以玉米花粉(水和褐飞虱蜜露+水的形式)对提高稻虱缨小蜂寿命最有效,而单一玉米花粉、花粉液、褐飞虱蜜露稀释液和纯褐飞虱蜜露均不能延长稻虱缨小蜂寿命,黄脊飞虱蜜露对稻虱缨小蜂的寿命和寄生能力均无影响。寄生行为对稻虱缨小蜂的寿命基本无影响。但致使其40~48h内的存活率提高,此后的存活率降低较快,在稻田周围的作物和植被上调查到约10种飞虱,非稻田生境能为稻田寄生性天敌提供寄主和食物,是理想的庇护所,对保护和提高稻田天敌种群数量,提高稻田天敌的生物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对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及刺吸式昆虫为害柑桔叶片释放的挥发物的行为反应,揭示巴氏新小绥螨的嗅觉反应特点。【方法】采用GC-MS顶空进样法对枳橙叶片常见挥发性化合物、针刺枳橙叶片及其柑桔全爪螨雌成螨取食枳橙叶片挥发物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每类化合物的相对保留指数,构建枳橙叶片常见及受害挥发性化合物特征谱库。利用嗅觉测定技术分析巴氏新小绥螨对枳橙叶片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针刺处理和柑桔全爪螨取食影响枳橙叶片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两种方法处理时枳橙叶片释放的主要物质为α-蒎烯、水芹烯、4-异丙基甲苯。随着处理加重,增量释放的物质为:cis-π-罗勒烯、月桂烯、柠檬烯、异松油烯,减量表达的物质为2-乙基-1-乙醇和十一烷。在10~(-2)、10~(-4)、10~(-6)和10~(-8)g/m L浓度下,正己醛、正壬醛、乙酸辛酯和正庚醛对巴氏新小绥螨有强烈的引诱作用(P>0.05);月桂烯在10~(-2)、10~(-4)和10~(-6)g/m L浓度下对巴氏新小绥螨有强烈的引诱作用(P>0.05);正壬醇和正辛醇随着浓度增加,对巴氏新小绥螨的引诱作用降低;苯甲醛对巴氏新小绥螨的引诱作用较弱。【结论】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桔全爪螨及刺吸式口器昆虫为害柑桔叶片释放出的挥发物各组分具有不同的行为反应,柑桔及其刺吸式害虫生境中的嗅觉线索在巴氏新小绥螨的寄主定位和生境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茭白害虫长绿飞虱与稻田缨小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俞晓平  胡继承 《昆虫学报》1999,42(4):387-393
茭白害虫长绿飞虱 Saccharosydne procerus是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在稻田外的主要寄主之一。茭白田可为稻田提供大量的稻虱缨小蜂,从而提高对稻田稻飞虱的控制能力。从褐飞虱和长绿飞虱卵中羽化的稻虱缨小蜂均明显地选择寄生褐飞虱卵,对长绿飞虱卵的寄生率也较高。长绿飞虱在水稻上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因此,稻田和茭白田的合理布局可有效地提高稻田缨小蜂的数量,从而提高该寄生蜂对有关害虫的生防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