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荆Vitex negundo提取物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生物活性,并明确其中的有效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杀虫植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不同有机溶剂、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3种提取方法,分别从黄荆的种子和叶片中提取活性物质。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各提取物对棉蚜无翅成蚜的杀虫活性;并采用酸水提取法提取了其中的生物碱,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黄荆生物碱对棉蚜生长发育及蜜露产生的影响。【结果】二氯甲烷种子提取物、甲醇种子提取物和水蒸气蒸馏得到的叶片精油对棉蚜无翅成蚜杀虫活性高,1 200 mg/L处理24 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6.98%,65.01%和85.27%。黄荆生物碱对棉蚜无翅成蚜有一定的忌避活性,20~40 mg/m L处理12 h时,忌避率在50%以上;对棉蚜无翅成蚜毒杀活性略低于黄荆种子二氯甲烷提取物,LD30浓度处理存活成蚜的产仔量和蜜露分泌量均较对照明显降低,处理到第10天棉蚜已经全部死亡,而对照组棉蚜第10天的存活率却为70%,生物碱处理后的9 d平均单雌棉蚜累计产仔量比对照减少了57.66%。排蜜频率、总排蜜量及单滴蜜露重量较对照处理组分别降低了13.18%,20.00%和8.79%。【结论】黄荆种子二氯甲烷提取物杀棉蚜活性最高,其中的生物碱是主要的杀蚜活性成分且对棉蚜生长发育及产仔和蜜露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薇甘菊为危险性入侵植物;同时椰子坚蚜为椰子上的重要害虫,对其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薇甘菊次生物质对椰子坚蚜的生物活性可为薇甘菊的综合利用及椰子坚蚜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薇甘菊4种溶剂提取物对椰子坚蚜的胃毒和触杀活性。【结果】供试的4种提取物中,正丁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椰子坚蚜的胃毒水平较高,LC50分别为12.93和12.48 mg·m L-1,显著高于环己烷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而4种提取物对椰子坚蚜的触杀毒力差异不显著,环己烷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椰子坚蚜的LC50分别为15.28、12.28、11.40和16.62 mg·m L-1。【结论与意义】薇甘菊提取物在椰子坚蚜防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亮叶中南鱼藤的杀虫活性及有效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亮叶中南鱼藤Derris fordii var. lucida的杀虫活性及有效成分。通过生物测定确定了该植物提取物对几种害虫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方式,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薄层制备、重结晶、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亮叶中南鱼藤不同部位甲醇提取物中仅根部提取物表现出杀虫活性。根甲醇提取物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4龄幼虫、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 无翅成蚜、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无翅成蚜、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无翅成蚜、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 2龄幼虫、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初孵幼虫、菜青虫Pieris rapae (L.) 2龄幼虫和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成虫都有毒杀效果,其LC50值分别是260.3 mg/L、234.6 mg/L、141.3 mg/L、16.4 mg/L、233.4 mg/L、20.8 mg/L、11.7 mg/L和148.4 mg/L。根甲醇提取物对甘薯天蛾3龄幼虫24 h的触杀和胃毒毒力LC50值分别为101.6 mg/L和234.9 mg/L。此外,亚致死剂量的根甲醇提取物对甘薯天蛾3龄幼虫还有拒食和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从根中分离和鉴定了3个化合物,即鱼藤酮、6a,12a-脱氢鱼藤素和β-谷甾醇。鱼藤酮和6a,12a-脱氢鱼藤素对三化螟初孵幼虫表现出毒杀活性,24 h的LC50值分别是2.6 mg/L和5.3 mg/L。结论为:亮叶中南鱼藤仅根为活性部位,该甲醇提取物对棉蚜等多种害虫有活性,其主要作用方式为触杀和胃毒,鱼藤酮和6a,12a-脱氢鱼藤素是根中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灰毛豆Tephrosia purpurea树皮甲醇提取物中的杀虫成分,以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4龄幼虫为靶标昆虫,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利用色谱技术分离其活性成分,然后根据各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网谱和质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利用玻片载蚜法和点滴法测定了各化合物对桃蚜Myzus persicae无翅蚜...  相似文献   

5.
大尺度生态景观对麦长管蚜迁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析不同生态景观对于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迁飞和降落的影响,为预测预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在麦长管蚜迁入期,选取了多个山脉、河流、湖泊等典型的大生态景观,抽样调查其周围麦田中麦长管蚜有翅成蚜的百株蚜量。【结果】调查显示,有翅成蚜量山的南侧比北侧多,而湖泊和河流附近的有翅成蚜量一般少于远处。山脉对麦长管蚜有翅成蚜迁入有明显阻挡作用,高海拔地区有利于有翅成蚜的迁入,孤山也对有翅成蚜迁入降落存在影响,虽然河流和湖泊对有翅成蚜的迁飞不会产生生态阻隔,但河流和湖泊景观附近不利于有翅成蚜的降落。【结论】大尺度生态景观对麦长管蚜的迁入具有明显影响,不同的生态景观类型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茶蚜Toxoptera aurantia虫龄鉴别特征,为准确、快速识别茶蚜龄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体式显微镜分别对两翅型茶蚜各龄期若蚜和成蚜的体长、体宽、头壳宽、触角长度、腹管长度、尾片长度和后足胫节长度7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无翅型和有翅型茶蚜的7个指标在各虫龄中均存在差异。不同龄期无翅型茶蚜体长、后足胫节长度和有翅型茶蚜后足胫节长度在不同龄期若蚜和成蚜间存在部分重叠或无,可用于鉴定茶蚜虫龄。此外,翅基发育程度可用于区分3和4龄若蚜,触角节数可用于区分1和2龄若蚜与其他龄期蚜虫,尾片的外部形态特征可用于区分若蚜和成蚜。【结论】无翅型茶蚜的龄期鉴定主要依据其体长和后足胫节长度,而有翅型茶蚜的龄期鉴定主要依据其后足胫节长度,同时结合胸部翅基发育、不同龄期触角节数及尾片形态等,可准确识别两翅型不同龄期的茶蚜。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天然产物尤其是植物中寻找杀虫活性物质是杀虫剂创制的重要途径。【方法】采用生物活性追踪、分离等方法,研究了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l.) Hutch对6种鳞翅目昆虫的杀虫活性及有效成分。【结果】昆明山海棠根皮石油醚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粘虫3龄幼虫均具有拒食活性,24 h的拒食毒力AFC50值分别为1 165.7 μg/mL、104.3 μg/mL和 47.3 μg/mL。昆明山海棠根皮甲醇提取物对粘虫4龄幼虫具有触杀活性,其LD50值为100.4 μg/头。从昆明山海棠根皮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雷公藤春碱、雷公藤吉碱、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榕碱 4个杀虫活性化合物,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吉碱对粘虫具有胃毒麻醉活性,对粘虫3龄幼虫8 h的麻醉中量(ND50)分别是18.1 μg/头和7.4 μg/头。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榕碱对粘虫具有触杀麻醉活性,对粘虫4龄幼虫24 h的ND50分别是0.33 μg/头和0.06 μg/头;对3龄小地老虎具有胃毒麻醉活性,24 h的麻醉中量ND50分别是5.62 μg/头和1.24 μg/头。【结论】昆明山海棠对所测试的6种鳞翅目昆虫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为雷公藤春碱、雷公藤吉碱、雷公藤定碱和雷公藤榕碱4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桃蚜Myzus persicae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作物害虫,近年来已对多种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本研究旨在筛选对桃蚜具有高毒力且培养性状优良的蜡蚧菌菌株。【方法】选用蜡蚧菌属Lecanicillium 2个种的7个菌株,即刀孢蜡蚧菌L.psalliotae 3个菌株(HFLP006, HFLP021和HFLP025)和渐狭蜡蚧菌L.attenuatum 4个菌株(HFLA032, HFLA041, HFLA064和HFLA066),接种在SDAY平板上培养并观察菌落生长与产孢性状;以2.0×10~7孢子/mL悬浮液用浸渍法测定对桃蚜无翅成蚜的致死率和致死中时(LT_(50));进而用系列浓度(1.0×10~4-1.0×10~8孢子/mL) HFLP006和HFLA032菌株孢子悬浮液测定其对桃蚜无翅成蚜的致死中浓度(LC_(50));利用体视显微镜逐日观察1.0×10~8孢子/mL HFLP006菌株孢子悬浮液侵染后无翅成蚜的染病症状变化。【结果】在SDAY平板上7个蜡蚧菌菌株的菌落形态基本相似,其中HFLP006和HFLA032菌株的生长与产孢性状较好,接种后15 d的菌落直径分别为50.75 mm和51.13 mm,产孢量分别为13.90×10~7和11.50×10~7孢子/cm~2;各菌株的孢子萌发率均超过了96.00%,其中HFLP006菌株的萌发率达到99.28%。对桃蚜无翅成蚜致病力最高的是HFLP006菌株,处理后7 d引起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3.56%,显著高于其他菌株,LT_(50)为3.74 d,小于其他菌株;其次为HFLA032,处理后7 d引起的桃蚜无翅成蚜累计校正死亡率为63.01%,LT_(50)为5.75 d。毒力测定发现,处理后7 d菌株HFLP006和HFLA032对桃蚜无翅成蚜的LC_(50)值分别为0.21×10~6和1.86×10~6孢子/mL。在接种1.0×10~8孢子/mL HFLP006菌株孢子悬浮液后,第2天桃蚜成蚜活力减弱,虫体腹部开始出现褐斑,之后胸腹部逐渐变褐,足和触角变白,全身干瘪,体表长出大量白色丝状菌丝。【结论】HFLP006菌株对桃蚜无翅成蚜的致死率远高于其他菌株且致死时间最短,因此具有应用于桃蚜生物防治的潜力。此外,HFLP006菌株在SDAY培养基上表现出良好的培养性状。研究结果为该菌株的进一步规模化发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筛选对桃蚜Myzus persicae有致死作用的安全微波频率和照射时长,以为探究新型物理防蚜技术,弥补化学防治上的缺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暗箱中,应用微波发射仪分别发射1375, 2 750, 5 500和11 000 MHz 4个不同频率的微波照射桃蚜1日龄无翅成蚜,每个频率的照射时长分别为15, 30, 60和120 s;照射后在人工气候箱中饲养,分别于照射后8, 24, 48和72 h观察其生长发育及繁殖状况,统计桃蚜死亡率、繁殖力(累计产蚜量)及子代有翅蚜率。【结果】4个不同频率的微波分别在4个不同照射时长下,对桃蚜1日龄无翅成蚜的死亡率、繁殖力和子代翅型分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照射后72 h, 5 500 MHz微波照射时间为15 s时对桃蚜1日龄无翅成蚜的致死作用最强,死亡率达到55.00%,在照射时间为30和120 s时可抑制子代桃蚜向有翅蚜的分化。2 750 MHz微波照射30和60 s时促进桃蚜1日龄成蚜繁殖,照射30 s时繁殖力最强,而照射15和120 s时却表现为抑制繁殖,且2 750 MHz微波照射30 s能抑制子代桃蚜向有翅蚜分化。【结论】微波辐射能够影响桃蚜1日龄成蚜的存活、繁殖和子代翅型分化。本研究初步筛选出了对桃蚜1日龄无翅成蚜有致死作用的微波频率和照射时长。  相似文献   

10.
郭鑫  彭雄  杨卓霖  陈茂华 《昆虫学报》2019,62(11):1271-1278
【目的】通过比较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两种生活史(全周期型和不全周期型)及5种蚜型(有翅孤雌蚜、无翅孤雌蚜、雄蚜、雌性蚜和产雌性母)成蚜复眼外部形态,分析了其视觉能力差异,为进一步探索禾谷缢管蚜生殖转换及寄主搜寻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全周期型和不全周期型禾谷缢管蚜无翅孤雌蚜及其低温短日照(12℃, 光周期8L∶16D)诱导条件下全周期型所产5种蚜型成蚜的复眼外部形态。【结果】禾谷缢管蚜成蚜复眼着生于头部触角基部,呈卵圆形,小眼间无感觉毛。全周期型和不全周期型禾谷缢管蚜无翅孤雌蚜的复眼大小(长轴直径及短轴直径)、复眼弧高、小眼数量和小眼直径均没有显著差异。而这5个复眼指标在低温短日照诱导全周期型禾谷缢管蚜产生的5种蚜型的成蚜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雄蚜、有翅孤雌蚜和产雌性母的复眼区域较大,小眼数量较多;雌性蚜的复眼区域最小,小眼数量也最少。【结论】综合以上指标结果,推测5种蚜型的视觉能力由大到小是:雄蚜>有翅孤雌蚜>产雌性母>无翅孤雌蚜>雌性蚜。复眼和小眼的这些差异可能与禾谷缢管蚜生殖转换及寄主搜寻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植物精油4种成分丁香酚(eugenol)、α-松油醇(α-terpineol)、肉桂油(cinnamon oil)和香茅油(citronella oil)对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的生物活性以及马来酸二乙酯和水杨酸乙酯对这些化合物对枸杞棉蚜毒力的影响,为无公害防治枸杞(Lycium spp.)害虫奠定科学基础。【方法】采用二项选择法测定上述4种精油成分(1%)对枸杞棉蚜无翅成蚜的驱避作用;玻璃管药膜法进行生物测定,评估这4种化合物及其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的混合液对枸杞棉蚜成蚜的毒力;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析这些化合物处理后枸杞棉蚜成蚜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的离体活性。【结果】α-松油醇(1%)对枸杞棉蚜无翅成蚜的驱避作用明显,1, 2和3 h的驱避率分别为58.1%, 58.6%和55.7%; 3 h时测试的4种化合物对枸杞棉蚜成蚜的驱避率由大到小依次为α-松油醇>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丁香酚对枸杞棉蚜成蚜的毒杀作用最强,处理4 h时的LC50值为0.48 mL/L,肉桂油、α-松油醇、香茅油对枸杞棉蚜成蚜的LC50值分别为1.23, 6.24和11.97 mL/L。对枸杞棉蚜成蚜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马来酸二乙酯对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和α-松油醇的增效比分别为2.75, 2.86, 1.78和1.56;水杨酸乙酯对香茅油、肉桂油、丁香酚和α-松油醇的增效比分别为3.41, 2.67, 2.00和1.89。毒力比结果表明,所测定的4种化合物对枸杞棉蚜的毒力相差49.9倍,丁香酚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的混合液对枸杞棉蚜的触杀毒力最高。4种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成蚜AChE和ATPase活性有不同的作用,丁香酚对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对ATPase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结论】α-松油醇对枸杞棉蚜驱避作用最好;丁香酚、α-松油醇、肉桂油和香茅油这4种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的毒力相差很大;丁香酚与马来酸二乙酯或水杨酸乙酯混合后对枸杞棉蚜的毒力提高,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力;所测精油成分对枸杞棉蚜离体AChE和ATPase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了解烟蚜Myzus persicae不同翅型(有翅和无翅)的转录组特征,丰富烟蚜转录组数据信息,为探明烟蚜翅型分化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TM)2000分别检测烟蚜若蚜、无翅成蚜和有翅成蚜转录组表达差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析翅型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结果】经过测序获得质量值高于20的碱基比例(Q20)均不低于94%的数据(GenBank登录号:SRR6112438,SRR6112436和SRR6112437);所有reads组装成128 065个unigenes,平均长度607.08 bp;将所得序列注释到NR,NT,KOG,GO和KEGG等数据库进行比对,共有128 065个unigenes被注释。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与无翅成蚜和若蚜两者相比,有翅成蚜翅形成、肽类激素和受体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烟蚜生长发育过程中和烟蚜翅的形成有关。qPCR分析结果显示,在有翅成蚜与无翅成蚜中,Bursicon(bur-α和bur-β),flightin(Fln),Wntless(Wnt),Distal-less(Dll),Decapentaplegic(Dpp),Juvenile hormone epoxide hydrolase基因(JHEH)和Ecdysone receptor基因(EcR)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这些基因可能与翅型发育有关。【结论】烟蚜翅形成的过程中体内bur-α和bur-β,Fln,Wnt,Dll,Dpp,JHEH和EcR基因表达发生了变化。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烟蚜翅形成相关基因的总体表达特征,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烟蚜翅形成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大害虫之一,其唾液中存在许多功能各异的效应蛋白,在取食过程中参与蚜虫-植物互作。本研究旨在探索荻草谷网蚜唾液蛋白SmHMp1在该蚜虫取食和繁殖过程中的功能,探索其作为沉默靶标用于防治荻草谷网蚜的可行性。【方法】基于荻草谷网蚜唾液腺转录组数据,克隆荻草谷网蚜SmHMp1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RT-qPCR技术测定荻草谷网蚜不同发育阶段(1-4龄若虫以及无翅成蚜)、无翅成蚜不同组织(唾液腺、头、胸、腹、胚胎以及整虫)、不同翅型成蚜(有翅成蚜和无翅成蚜)以及取食不同饲料(人工饲料和小麦苗)的无翅成蚜中SmHMp1基因表达量;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确定SmHMp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构建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 BSMV)重组病毒载体,利用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 HIGS)沉默荻草谷网蚜SmHMp1基因后,通过解剖、生命表和刺探电位(ele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烟草挥发物和蚜虫报警信息素对桃蚜Myzuspersicae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桃蚜的化学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了有翅蚜与无翅蚜对蚜虫报警信息素(E)-β-法尼烯与4种烟草挥发物(6-甲基-5-庚烯-2-酮、壬醛、反-β-罗勒烯、乙酸正丁酯)的电生理反应,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桃蚜对这些化合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蚜虫报警信息素和4种烟草挥发物均能引起有翅蚜和无翅蚜的触角电位反应,有翅蚜的嗅觉感器对报警信息素更为敏感,而无翅蚜对烟草挥发物乙酸正丁酯和反-β-罗勒烯更为敏感。在1、10和100 ng 3个测试剂量范围内,报警信息素在剂量为10 ng和100 ng时对有翅蚜和无翅蚜的驱避作用显著,而1 ng时仅对无翅蚜有驱避作用。烟草挥发物乙酸正丁酯、6-甲基-5-庚烯-2-酮和反-β-罗勒烯在剂量为100 ng时,对无翅蚜和有翅蚜具有引诱作用;当剂量10 ng时,乙酸正丁酯对有翅蚜和无翅蚜均有引诱作用,6-甲基-5-庚烯-2-酮仅对无翅蚜有引诱作用。【结论】报警信息素对无翅蚜的驱避作用强于有翅蚜,烟草挥发物组分6-甲基-5-庚烯-2-酮、乙酸正丁酯、反-β-罗勒烯对桃蚜的无翅蚜和有翅蚜均具有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孤雌蚜虫龄的鉴别特征,实现快速和准确识别虫龄的目的。【方法】采用显微成像技术,测量胡萝卜微管蚜孤雌世代无翅型与有翅型不同虫龄的体长、体宽、头壳宽、触角长、中胸宽、腹管长、尾片长和后足胫节长8项指标,采用LSD多重比较方法对8项指标的测量值进行虫龄间方差分析,并将测量值与虫龄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胡萝卜微管蚜的8个形态特征指标在虫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1),触角长和后足胫节长在无翅型和有翅型的各龄间均无重叠,可作为该种虫龄识别的主要指标;尾片长在无翅型3龄与4龄若蚜间、有翅型4龄若蚜与成蚜间有部分重叠,可作为识别虫龄的的次要指标。根据触角节数可以区分1龄和其它虫龄,尾片发达程度可以区分若蚜和成蚜,中胸膨大具翅芽是有翅型3-4龄若蚜的典型特征。【结论】利用外部形态可以对胡萝卜微管蚜进行龄期鉴别,以触角长和后足胫节长为主要指标,结合尾片长、触角节数、翅芽有无及尾片发达程度等指标可实现对胡萝卜微管蚜孤雌蚜不同翅型虫龄的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16.
广西野生楝科植物提取物对萝卜蚜的杀虫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曾宪儒  陈海珊  刘演  曾涛 《广西植物》2005,25(5):494-496
针对广西12种野生楝科植物提取物进行了对萝卜蚜的触杀活性筛选。结果显示:红楝子(树皮)、香椿(树皮)、地黄连(全株)和老虎楝(枝叶)的提取物在10mg/mL的浓度下有较高的杀虫活性,24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73.89%、79.47%、74.55%和72.19%,与其它的相比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提取法浸提核桃楸叶的杀虫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氯仿萃取相对舞毒蛾幼虫和甘蓝夜蛾幼虫具有杀虫活性.施药5 d,药液浓度≥10g.L-1时,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和氯仿萃取相对舞毒蛾幼虫和甘蓝夜蛾幼虫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的校正死亡率均超过50%.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对舞毒蛾幼虫和甘蓝夜蛾幼虫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强于氯仿萃取相.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氯仿萃取相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核桃楸叶乙醇提取物中氯仿萃取相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为相对含量最高的胡桃醌,即5-羟基-1,4-萘醌;其他杀虫活性成分可能为对称2,2’-亚甲基6-(1,1-二甲乙基)4-甲基双酚和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有翅成蚜饥饿胁迫下的母性效应,为迁飞性有翅蚜在新栖息地的成功定殖和种群延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正常取食个体为对照,观察麦长管蚜有翅成蚜饥饿24, 48, 72, 96, 120和144 h后的存活率以及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数、个体大小和随后生长发育与繁殖情况,评价母代饥饿胁迫对后代的潜在影响。【结果】在同一处理时间,饥饿组麦长管蚜有翅成蚜的存活率均低于正常取食对照,且在饥饿胁迫期间很少产仔,但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数高于正常取食对照。随母代饥饿时间延长,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的个体大小随饥饿时间延长而减小,当饥饿时间≥96 h,有翅成蚜初产后代的个体大小显著小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的初产后代。将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的初产后代在正常取食条件下单头饲养,发现随母代饥饿胁迫时间延长,其后代的若虫历期显著延长,其中母代经120 h和144 h饥饿胁迫后,相比于同一时间取食有翅成蚜的后代若虫历期,分别延长了15.1%和15.8%,差异达显著水平。但母代饥饿时间并不影响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所产后代的若虫存活率、无翅蚜率以及成虫寿命和产仔量。【结论】麦长管蚜有翅成蚜母代饥饿可使其存活率降低,但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数高于同一时间正常取食个体;母代饥饿时间延长,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的个体大小减小,若虫历期延长,而对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所产后代的若虫存活率、无翅蚜率以及成虫寿命和产仔量并无影响,这种适应性反应可能是迁飞性有翅蚜在新栖息地成功定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柑桔提取物中主要杀螨活性成分,为柑桔提取物作为杀螨剂的使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4种溶剂对北碚447的果皮与种子进行平行提取,对4种提取物进行杀螨活性评价。对北碚447的果皮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就其中主要成分进行杀螨活性评价,确定主要杀螨活性成分。【结果】发现柑桔乙醇提取物的杀螨活性最高;果皮提取物的杀螨活性高于种子;果皮和种子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35种成分,其中柠檬烯含量最高,和柠檬醛、4-松油醇、芳樟醇占提取物含量的85%以上;柠檬烯杀螨活性高于柠檬醛、松油醇、芳樟醇、?-蒎烯。【结论】柑桔提取物中主要的杀螨成分是柠檬烯、柠檬醛、4-松油醇、芳樟醇、?-蒎烯,以这些物质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柑桔提取物类杀螨剂的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对不同品种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取食行为,探明抗蚜因子和抗虫位点,筛选抗蚜苜蓿品种。【方法】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记录苜蓿斑蚜成蚜在10个苜蓿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并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合适的EPG参数进行抗蚜性评价。【结果】苜蓿斑蚜成蚜在取食苜蓿过程中呈现np波、pd波、A波、B波、C波、E波、F波和G波8种波形,其中E波、F波和G波的总时间在不同品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在5 h测试期间,E波持续时间在敖汉上最长,金皇后和中苜3号上次之,草原2号和阿尔冈金上最短;F波总时间以准格尔、阿尔冈金和金皇后上最长,敖汉、德宝和草原2号上最短,说明前者具有较强的机械抗性而后者机械抗性较弱。以第1次刺探持续时间、总刺探时间、F波总时间、C波总时间、E波总时间作为聚类分析的指标,10个苜蓿品种被聚成3类:阿尔冈金、草原2号、WL168HQ、德宝、中苜2号和新牧2号为第Ⅰ类,金皇后、中苜3号和准格尔为第Ⅱ类,敖汉为第Ⅲ类。【结论】苜蓿斑蚜成蚜在不同苜蓿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存在差异,草原2号、阿尔冈金和WL168HQ在叶表皮、叶肉和韧皮部层次对苜蓿斑蚜成蚜存在抗性,金皇后在叶表皮和叶肉部位表现出抗性;苜蓿斑蚜成蚜在敖汉上能够长时间刺吸取食,因此敖汉抗性最弱。本研究为深入探讨苜蓿抗虫机理和蚜虫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