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白蛾是我国重大外来入侵害虫,寄主范围十分广泛。酚类物质是最广泛的植物次生代谢物之一,在植物抵御昆虫取食的化学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人工饲料添加没食子酸的方法,探究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酸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营养效应及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1.0%、1.5%、2.0%、2.5%、3.0%)没食子酸对美国白蛾4龄幼虫的近似消化率、食物利用率、相对取食量和相对生长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近似消化率和相对取食量不同程度下降,食物利用率和相对生长率则不同程度上升。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酸处理对美国白蛾幼虫的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1.0%没食子酸作用时间不同,美国白蛾4龄幼虫的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差异显著(P<0.05)。没食子酸能够始终诱导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而羧酸酯酶的活性却受到抑制。不同浓度的没食子酸对乙酰胆碱酯酶作用总体上不明显,但较低浓度时(1.0%)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却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抑制作用加强。较低浓度(1.0%~1.5%)的没食子酸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有一定诱导作用,但随着没食子酸浓度提高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却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没食子酸能抑制美国白蛾幼虫的取食,并且对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表明美国白蛾幼虫可能通过调节食物利用和解毒代谢等多种途径降低没食子酸的毒害作用,从而对含没食子酸的寄主植物产生适应。  相似文献   

2.
潘忠玉  莫夏娜  孟香  陈敏 《昆虫学报》1950,63(9):1081-1090
【目的】明确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绿原酸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幼虫生长发育和解毒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含不同浓度绿原酸(0, 0.125%, 0.250%, 0.500%, 1.000%和2.000%)的人工饲料饲养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各组中5龄幼虫6 d内的死亡率, 各组中5龄幼虫在取食48 h时的营养效应指标,0.500%绿原酸处理组中幼虫(3龄幼虫开始)的生长发育,以及在取食36 h时各组中5龄幼虫肠道中的解毒相关蛋白活性。【结果】绿原酸处理组中美国白蛾5龄幼虫6 d内的死亡率随着人工饲料中绿原酸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取食含10% DMSO人工饲料的)。绿原酸对美国白蛾5龄幼虫的营养效应指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组幼虫的相对取食量和近似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食物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除0.125%绿原酸处理组外,其余处理组幼虫的食物利用率和相对生长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0.500%绿原酸处理使美国白蛾3-5龄幼虫发育历期比对照组显著延长28.24%(3.7 d),老熟幼虫(6-7龄幼虫)的发育历期缩短8.97%(0.7 d),且幼虫总成活率、化蛹率、羽化率、雌雄性比及产卵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浓度绿原酸处理对美国白蛾幼虫肠道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和ABC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s)的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但对羧酸酯酶(CarE)活性未见显著影响。【结论】绿原酸可影响美国白蛾幼虫的存活率、食物利用效率、生长发育和繁殖,而美国白蛾幼虫可能通过调节食物利用率和诱导其解毒相关蛋白活性从而对食物中绿原酸产生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究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在寄主转换过程中的消化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筛选美国白蛾cDNA文库,克隆美国白蛾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美国白蛾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特性;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该基因在美国白蛾5龄幼虫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特性;荧光定量PCR检测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 var.lannesiana,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和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叶片后美国白蛾4龄幼虫中该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克隆获得美国白蛾丝氨酸蛋白酶基因HcSP1(GenBank登录号:MH663425),开放阅读框长882 bp,编码29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0.5 kD,理论等电点预测为9.86。编码蛋白N末端疏水区包含15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丝氨酸蛋白酶的典型特征,即氨基酸序列中具有组氨酸(His)、天门冬氨酸(Asp)以及丝氨酸(Ser)残基组成的酶活性催化中心三元件;具有明显的胰蛋白酶前体的特征,即具有信号肽、激活肽以及胰蛋白酶N末端保守的起始氨基酸序列(IVGG)。NCBI BLAST比对结果表明美国白蛾HcSP1与其他鳞翅目昆虫丝氨酸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50%~70%之间。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cSP1在美国白蛾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动态的变化,并随着幼虫虫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半定量RT-PCR及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cSP1在美国白蛾5龄幼虫头部、唾液腺、中肠、脂肪体、表皮、马氏管和血淋巴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幼虫中肠中表达量极高。与取食其他寄主植物叶片相比,美国白蛾取食喜树叶片后HcSP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并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植物。【结论】本研究克隆获得美国白蛾丝氨酸蛋白酶基因HcSP1,检测了其在美国白蛾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以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后的表达量,为探究美国白蛾在寄主转换过程中消化生理的机制奠定基础,也为美国白蛾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寿银  陈聪  李慧  樊斌琦  王焱  郝德君 《昆虫学报》2019,62(11):1286-1296
【目的】明确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饲料对香樟齿喙象Pagiophloeus tsushimanus幼虫生长发育以及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以探究寄主植物对香樟齿喙象食性与抗性的作用。【方法】以3种樟科植物(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is和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枝条粉末为植物源成分,配制成半人工饲料。以半人工饲料进行室内饲养后,分别测定取食半人工饲料后香樟齿喙象幼虫的发育历期、体重、死亡率和化蛹率,以及饥饿12 h后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4龄幼虫体内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时序变化。【结果】香樟齿喙象幼虫的发育历期在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半人工饲料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发育历期最短(100.13 d),取食含浙江楠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发育历期最长 (123.33 d);整个幼虫期的死亡率以取食含浙江桂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最高(41.67%),以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最低(10.00%);化蛹率以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最高(87.32%);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体重增长速率也明显高于取食含浙江桂或浙江楠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饥饿12 h后取食含不同植物源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香樟齿喙象4龄幼虫体内GST和 AChE活性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取食含香樟成分的半人工饲料的幼虫CarE活性在60 h时大幅度上升。【结论】说明香樟齿喙象对天然寄主香樟具有较强的生理适应性,这可能与其专食性密切相关;同时,也表明香樟齿喙象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生长发育和解毒代谢功能来适应不同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schler)老熟幼虫抗寒性的影响。【方法】室内分别用棉花、花生、大豆、甘薯及玉米的幼嫩叶片饲养二点委夜蛾4龄幼虫6 d至老熟,测定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过冷却点、结冰点、鲜重、含水量、脂肪、糖原和山梨醇含量。【结果】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后结冰点、鲜重、脂肪含量、糖原含量有显著差异。取食大豆叶片后结冰点最高(-2.80℃),鲜重最低(0.056 g),脂肪含量最低(12.47%);取食棉花叶片后结冰点最低(-5.45℃),脂肪含量最高(32.12%),糖原含量最高(54.07 mg/g);取食玉米叶片后鲜重最高(0.118 g)。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叶片的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过冷却点、含水量、山梨醇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寄主植物对二点委夜蛾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没有显著影响,而影响到其体重及脂肪和糖原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明确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生长发育、繁殖及雄蛾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温度为(25±5)℃、湿度为75%±5%、光照周期为L∶D=16∶8的恒定条件下,研究了7科12种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蛹期、成虫期、羽化率、雌蛾繁殖力及雄蛾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结果】亚洲玉米螟能够在12种寄主植物上完成生长发育。取食苍耳的幼虫历期较短(17.4 d),蛹期较短(5.9 d);成虫寿命较长(9.0 d),蛹重较大(50.7 mg);取食油菜的幼虫单雌产卵量较大(210粒/雌),取食油菜和油麦菜的幼虫成活率和蛹羽化率较高,均在80.0%以上。幼虫取食不同植物后,雄蛾体内保护酶的活性差异显著,幼虫取食酸模叶蓼后,雄蛾体内SOD活性较高,幼虫取食苍耳后,雄蛾体内POD和CAT活性较高。【结论】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繁殖及雄蛾保护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取食苍耳和酸模叶蓼有利于亚洲玉米螟的生长发育。玉米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保护酶活性呈现正相关性。亚洲玉米螟在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时,能调节自身保护酶的活性,来适应寄主,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寄主植物对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甜菜夜蛾Spodostera exigua (Hübner)幼虫体内参与黑化反应的关键酶的影响。【方法】借助紫外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测定了取食不同食物(蕹菜、甘蓝、黄豆和人工饲料)的感毒与未感毒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中多酚氧化酶、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含量。【结果】两因素分析显示,感毒和食物两个因子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幼虫血淋巴中这3种酶的活性;进一步比较发现,取食蕹菜的感毒幼虫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取食甘蓝的次之,而以黄豆和人工饲料为食物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感毒幼虫血淋巴中其他两种酶活性也表现相同的趋势。【结论】寄主植物能够调控感毒甜菜夜蛾幼虫体内参与黑化反应的关键酶活性,而这些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寄主植物调控甜菜夜蛾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寄主对豆野螟的药剂敏感性和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豆野螟MarucatestulalisGeyer幼虫对3种药剂敏感性的差异,及其体内4种解毒酶活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豆野螟对高效顺反氯氰菊酯和灭多威的敏感性差异显著,豇豆>四季豆>扁豆;对茚虫威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豆野螟体内4种酶活性都发生了变化,乙酰胆碱酯酶(AChE)羧酸酯酶(CarE)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豇豆>四季豆>扁豆;但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之间不具有显著差异。推测:取食扁豆的豆野螟体内产生对高效顺反氯氰菊酯和灭多威具有一定解毒作用的物质;而取食豇豆的豆野螟产生的某种物质对茚虫威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4种酶在其对茚虫威的解毒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明确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侵染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的影响是否因幼虫的龄期而异。【方法】采用被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和未被侵染的乌桕叶片饲喂斜纹夜蛾幼虫,并测定不同龄期幼虫的生长(幼虫体重、发育历期、相对生长率)和营养利用(取食量、近似消化率、食物转化率)情况。【结果】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量及发育历期呈上升趋势,幼虫体重、相对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先上升后下降,而近似消化率则先下降后上升。与饲喂未侵染南方根结线虫的乌桕叶片相比,取食线虫侵染的乌桕叶片的斜纹夜蛾2龄幼虫近似消化率(0.78±0.07)%显著增加了约30%,但斜纹夜蛾的4龄幼虫体重(0.12±0.04)g、相对生长率(0.20±0.06)g·g(-1)·d(-1)·d(-1)和食物转化率(0.54±0.18)%分别降低了61%、36%和73%。线虫侵染处理与龄期互作对斜纹夜蛾的发育历期和取食量无显著影响。【结论】根结线虫侵染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及其营养利用的影响因龄期而异,线虫侵染处理虽显著增加了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近似消化率,但却抑制了其4龄幼虫的生长及其营养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寄主植物对三条橙灯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超  景军  王猛猛  方燕  李恺 《昆虫知识》2013,(6):1614-1621
在室内条件(温度(26±1)℃,相对湿度80%,光周期12L∶12D)下研究了天仙果(Ficus erecta Thunb.var.beecheyana(Hook.et Arn.)King)、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华东油柿(Diospyros oleiera Cheng)、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 Decne)和杨梅(Myrica rubra(Lour.)Sieb.et Zucc)5种不同科的寄主植物对三条橙灯蛾Lemyra alikangensis(Strand)取食偏好、生长发育、繁殖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条橙灯蛾对不同寄主植物表现出明显的取食选择差异;不同寄主植物对三条橙灯蛾的幼虫发育历期、累计存活率、产卵量及营养效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三条橙灯蛾4龄幼虫偏好取食大青,对杨梅和喜树的选择率很低。幼虫历期以大青饲喂组最短为(39.20±1.79)d,杨梅饲喂组最长为(48.25±2.22)d;累计存活率以大青饲喂组最高(45.71%),杨梅饲喂组最低(28.57%);大青饲喂组产卵量最多为(553.75±61.69)粒/雌,杨梅饲喂组最少为(386.25±51.05)粒/雌。大青饲喂组三条橙灯蛾的相对生长率(0.30±0.03)mg·mg-1·d-1、食物利用率(13.46±1.84)%、近似消化率(62.04±6.29)%在各组中均最高,但食物转化率(21.65±0.95)%很低;杨梅饲喂组三条橙灯蛾的相对生长率(0.12±0.03)mg·mg-1·d-1、近似消化率(14.75±1.48)%很低,但是食物利用率(5.41±0.61)%较高,食物转化率(36.79±4.07)%最高。综合各指标认为:在5种供试植物中大青是三条橙灯蛾的最适寄主植物,杨梅则最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和种群繁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桕黄毒蛾Euproctis bipunctapex(Hampson)对5种不同科寄主植物(天仙果Ficus erecta var.beecheyana、拐枣Hovenia acerb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杨梅Myrica rubra和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叶片的取食量以及不同寄主植物对乌桕黄毒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恒定条件[温度(26±1)℃,相对湿度80%,光周期12L︰12D]下,设置5个处理组,每处理分别投喂不同寄主植物叶片,测定取食量、幼虫历期、存活率、繁殖力等指标。【结果】乌桕黄毒蛾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量差异显著,苦槠饲喂组最高(2 588.15 mg),杜英饲喂组最低(1 971.33 mg);但对不同植物的日取食量总体趋势相同,随时间呈指数增长,4龄起进入暴食期,4龄、5龄和6龄幼虫取食量占总取食量的80.68%~85.91%。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乌桕黄毒蛾生长发育差异显著,天仙果饲喂组的个体幼虫历期(34.35 d)最短,存活率(60.20%)最高,产卵量(281.33粒/雌)最多,而杜英饲喂组的个体幼虫历期(41.36d)最长,存活率(38.78%)最低,产卵量(215.83粒/雌)较少。【结论】乌桕黄毒蛾虫害防治适期是4龄之前,苦槠和杨梅受乌桕黄毒蛾取食最多,天仙果是乌桕黄毒蛾生长发育的最适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寄主植物水稻和玉米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与适合度,进而分析草地贪夜蛾对水稻的为害风险。【方法】采用自由选择法,测定草地贪夜蛾对水稻和玉米的取食、产卵选择性。调查取食水稻和玉米苗的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存活率、繁殖力的差异,用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评价水稻对草地贪夜蛾的适合度。【结果】草地贪夜蛾对水稻和玉米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性存在显著差异。接虫后2-48 h,幼虫对玉米的取食选择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而幼虫对水稻的取食选择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接虫后48 h,2龄幼虫和4龄幼虫对玉米的取食选择率分别为93.06%和59.72%,分别是对水稻的取食选择率的66.95倍和21.48倍。自由产卵6 d,在玉米上的产卵量是在水稻上的8.64倍。与取食玉米苗的相比,取食水稻苗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历期延长,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均显著降低,雌性比率下降,雌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单雌产卵量显著减少。取食玉米苗的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为165.93,其在水稻上的相对适合度为0.21。【结论】相较于水稻,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表现出更高的适合度,其偏好在玉米上取食和产卵。水稻不是目前侵入我国的草地贪夜蛾的嗜食寄主,但其可以通过取食水稻幼苗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生活史,在其种群密度较大、嗜食寄主植物缺乏时存在转移为害水稻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重要生态因素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幼虫种群的影响,从而为预测预报其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自动控制温度、人工控制湿度的方法,观察温度、湿度和食物对暗黑鳃金龟幼虫存活率及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20~28℃适宜暗黑鳃金龟1-2龄幼虫的存活,其中24℃时存活率最高,达到74.9%±3.1%;12℃时发育历期最长,32℃时发育历期最短,20℃和24℃下发育历期适中。土壤含水量为7%~19%时暗黑鳃金龟1-2龄幼虫均能存活;其中在7%和19%时,幼虫存活率低于50%,在25%时幼虫全部死亡;在土壤含水量为16%时存活率最高,达到76.4%±2.5%。在供试的6种食物(小麦根、玉米根、棉花根、花生根、大豆根和马铃薯块)中,喂饲花生根的暗黑鳃金龟幼虫存活率最高,达到68.7%±3.2%。取食不同食物的幼虫发育历期差异显著,其中取食花生根的暗黑鳃金龟幼虫期最短,整个幼虫期仅为259 d(3龄幼虫期为227 d);而取食棉花根的幼虫期最长,整个幼虫期为346 d(3龄幼虫期为303 d)。【结论】温度、土壤含水量和食物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均具有显著影响;在幼虫期调控温湿度及改变其寄主植物结构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测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飞行能力,为该虫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海棠、苹果和杏)的桃小食心虫雌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比较了取食同一寄主植物的雌雄成虫间和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同一性别个体间平均飞行距离、平均飞行时间、平均飞行速度和最大飞行速度4个飞行参数。【结果】在12 h的飞行测试中,桃食心虫成虫最长飞行距离为24.54 km,最长飞行时间接近12 h,最大飞行速度为5.88 km/h,飞行11~12h的个体占比最高(36.98%)。取食同一寄主的雌成虫各飞行参数值均大于雄成虫。取食苹果和海棠的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在雌雄间存在显著差异,取食苹果的雌成虫的平均飞行距离显著大于取食杏的个体,取食苹果的雌成虫平均飞行速度和最大飞行速度显著大于取食另外两种寄主的个体;但是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雄成虫间各飞行参数值差异不显著。【结论】桃小食心虫成虫飞行能力较强,取食同一寄主植物的雌雄成虫间以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雌成虫间飞行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美国白蛾危害前后树木蛋白质含量与抗虫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廊坊市主要园林绿化树种白蜡(Fraxinus chinensis Rosb.)、法国梧桐(Platanus orientalis L.)、桑树(Morus alba L.)、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和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为目标树种,于2014年9月在其3年生林地中进行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人工接种试验,并用目标树种的离体叶片饲喂美国白蛾的幼虫,统计其食叶量,同时测定目标树种非自然侵染前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对目标树种取食量的高低顺序为桑树法国梧桐臭椿白蜡毛白杨香椿;美国白蛾取食2、4、6、8、10 d后,对美国白蛾抗性低的桑树、法国梧桐、臭椿、白蜡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对美国白蛾抗性高的毛白杨体内蛋白质含量首先表现出降低趋势,但二者均表现为被持续取食10 d后体内蛋白质含量低于取食前和对照;表明不同树种(耐虫和感虫)受美国白蛾侵害后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不同,抗虫性高低与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没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植物次生代谢物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生长发育及解毒酶的影响,探索利用植物次生物质防控甜菜夜蛾的潜在途径。【方法】本研究选用3种含量(0.01%、0.1%和1.0%)的槲皮素、山奈酚和香豆素,分别与人工饲料混合均匀后饲养甜菜夜蛾3龄初幼虫,观察植物次生代谢物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测定幼虫取食添加0.1%的槲皮素、山奈酚和香豆素的人工饲料24、48和72 h后,幼虫羧酸酯酶(Caboxylesterase,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s)和P450解毒酶活性。【结果】添加不同次生物质的人工饲料显著影响甜菜夜蛾幼虫生长和解毒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3种次生代谢物均显著提高了幼虫死亡率。幼虫取食添加1%槲皮素的人工饲料后,蛹重显著降低,发育历期明显延长。而取食添加0.1%山奈酚的人工饲料后,可诱导幼虫CarE活性显著增强,0.1%槲皮素和0.1%香豆素对幼虫CarE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添加槲皮素对幼虫GSTs活性无显著性影响,添加0.1%山奈酚和0.1%香豆素可诱导幼虫GSTs活性显著升高。0.1%槲皮素和0.1%香豆素可促进幼虫P450活性增强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但0.1%山奈酚处理48h后,幼虫P450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植物次生代谢物种类与含量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及解毒酶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寄主植物对松墨天牛幼虫体内酶系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采用在马尾松、黑松、火炬松、湿地松和雪松皮下接入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幼虫的方法,探明5种寄主植物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存活、钻蛀取食及纤维素酶、酯酶、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寄主植物对松墨天牛幼虫存活和钻蛀取食有显著影响,接种于马尾松的天牛幼虫存活率100%;接种于雪松的松墨天牛幼虫存活率仅55.56%。松墨天牛取食不同寄主后,其体内纤维素酶、酯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取食火炬松的Cx酶活性最高,为(4.5754±0.1975)μmol·g-1(FW)·min-1,C1酶和β-l,4-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取食马尾松的松墨天牛幼虫消化道中最高,分别为(2.8199±0.0510)μmol·g-1(FW)·min-1与(3.0793±0.1733)μmol·g-1(FW)·min-1;而以取食黑松和马尾松的酯酶、羧酸酯酶活性最高,分别为1372.74mmoD/min·μg和744.82mmoD/min·μg。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用转Bt基因棉和亲本常规棉饲养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幼虫,测定了不同取食时间后甜菜夜蛾4龄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酶、保护酶、解毒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分别取食Bt棉和常规棉,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的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酶、保护酶、解毒酶活力差异显著.与取食常规棉相应时间的个体相比,取食Bt棉1,6,24h后,幼虫体内的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含量显著提高;取食Bt棉1,4,6,24h后,幼虫体内胰蛋白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显著增高,脂肪酶、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则显著降低.取食相同品种棉花,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酶、保护酶、解毒酶活力受甜菜夜蛾危害时间的显著影响.取食Bt棉24h的幼虫,其体内游离脂肪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取食1h的个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取食1和4h的个体,但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酶活力显著高于取食1,4,6h的个体.棉花品种和甜菜夜蛾为害时间的交互作用可显著影响甜菜夜蛾体内脂肪酶、胰蛋白酶、乙酰胆碱酯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通过测定甜菜夜蛾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力对Bt棉响应的时间动态,对于评价植食性昆虫在毒素蛋白持续选择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和抗性变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是一种新型杀虫剂,为深入了解其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本研究测定了我国不同地区田间棉铃虫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的敏感基线,并比较了不同剂量(LC15、LC40、LC60和LC80)处理后棉铃虫体内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药膜法,对采自不同地区的田间棉铃虫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采用酶标板动力学方法测定了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对棉铃虫幼虫4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乙基多杀菌素对棉铃虫有很好的胃毒效果,与阿维菌素相比,乙基多杀菌素杀虫活性高、见效快、不同地区间差异小;乙基多杀菌素处理后棉铃虫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降低,且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活性下降明显,各剂量处理后棉铃虫两种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52.14%~89.46%和8.09%~49.81%;而棉铃虫在取食含乙基多杀菌素的饲料后,各处理组棉铃虫多功能氧化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LC15剂量处理时活性最高,比对照增加147.75%;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随处理剂量增加逐渐升高,活性最高比对照增加96.69%。【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对棉铃虫的杀虫效果明显优于阿维菌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乙基多杀菌素处理棉铃虫引起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降低、乙酰胆碱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施硅水稻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幼虫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影响,为探明硅增强水稻抗稻纵卷叶螟的机理和稻纵卷叶螟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感虫水稻品种TN1,设置2种施硅水平,即0.32 g Si/kg土壤(Si+)和不施硅(Si-),测定取食水稻24、48、72、96 h后3龄幼虫体内CAT、POD、SOD、GST、ACh E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幼虫取食Si+水稻前期(24~48 h),CAT、POD、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并在48 h时达到最高值;取食后期(48~96 h),CAT、POD、SOD活性下降并在96 h时显著低于Si-处理。在Si-处理中,幼虫CAT和POD活性"先降低、再升高",SOD活性呈一直增大的趋势。取食Si+水稻幼虫GST活性始终显著高于Si-处理,而ACh E活性均低于Si-水稻,并在72 h和96 h时显著低于Si-水稻。处理间幼虫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Si+水稻上1龄和3龄幼虫的存活率显著低于Si-水稻。这些结果说明,硅处理可能使稻纵卷叶螟幼虫产生应激反应引起保护酶活性在短时间内增大,但取食一段时间后保护酶活性下降。ACh E活性受到抑制,会引起昆虫神经传导的异常反应,造成昆虫死亡。【结论】硅可能通过参与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诱导植物增加次生代谢物的合成和积累,引起稻纵卷叶螟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变化,可能会影响稻纵卷叶螟的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