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茶蚜Toxoptera aurantia虫龄鉴别特征,为准确、快速识别茶蚜龄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体式显微镜分别对两翅型茶蚜各龄期若蚜和成蚜的体长、体宽、头壳宽、触角长度、腹管长度、尾片长度和后足胫节长度7项指标进行测量。【结果】无翅型和有翅型茶蚜的7个指标在各虫龄中均存在差异。不同龄期无翅型茶蚜体长、后足胫节长度和有翅型茶蚜后足胫节长度在不同龄期若蚜和成蚜间存在部分重叠或无,可用于鉴定茶蚜虫龄。此外,翅基发育程度可用于区分3和4龄若蚜,触角节数可用于区分1和2龄若蚜与其他龄期蚜虫,尾片的外部形态特征可用于区分若蚜和成蚜。【结论】无翅型茶蚜的龄期鉴定主要依据其体长和后足胫节长度,而有翅型茶蚜的龄期鉴定主要依据其后足胫节长度,同时结合胸部翅基发育、不同龄期触角节数及尾片形态等,可准确识别两翅型不同龄期的茶蚜。  相似文献   

2.
麦长管蚜虫龄鉴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虫龄鉴别特征, 达到快速鉴别的目的。【方法】在成像观察的基础上, 测定无翅型和有翅型个体不同虫龄的体长、 体宽、 头壳宽、 触角长、 腹管长和后足胫节长6项指标。【结果】麦长管蚜不同翅型个体的体长、 体宽、 头壳宽、 触角长、 腹管长和后足胫节长在虫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体长、 体宽、 头壳宽和触角长在相邻虫龄之间重叠程度大, 后足胫节长的重叠百分比极小或无重叠; 除有翅型个体4龄若蚜和成蚜之间存在13.93%的重叠外, 腹管长在不同翅型的其他相邻虫龄之间重叠百分比均极小或无重叠, 说明后足胫节长和腹管长可作为虫龄鉴定的主要特征。翅、 触角和尾片的其他外部形态特征在虫龄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3-4龄有翅型若蚜和成蚜虫个体前胸的膨大程度及其翅的长度明显大于同一龄期的无翅型个体, 可用于蚜虫翅型的分辨以及3-4龄有翅若蚜和成蚜的鉴别; 麦长管蚜1和2龄若蚜触角均为5节, 3-4龄若蚜和成蚜的触角均为6节; 同时, 除了成蚜具有完整的尾片外, 1-4龄若蚜尾片均不发达, 说明触角的节数和尾片的发达程度可作为麦长管蚜不同龄期形态鉴别的辅助特征。【结论】以腹管和后足胫节作为麦长管蚜虫龄鉴别的主要特征, 配合其他辅助特征, 如翅的大小、 触角的节数以及尾片的发达程度等, 可达到快速鉴别不同翅型不同龄期蚜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明确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虫龄的鉴别特征,以期达到准确快速识别豌豆蚜龄期的目的.[方法]采用显微成像技术观察并测定不同翅型、不同虫龄个体的体长、体宽、头宽、腹管长度、尾片长度、触角长度和后足胫节长度7项指标.[结果]不同龄期豌豆蚜形态特征存在差异,无翅型与有翅型个体的腹管长度在各龄期间均无重叠,可作为豌豆蚜龄期鉴定的重要指标.后足胫节和触角长度,可以作为龄期划分的辅助指标.此外,触角节数可以用来区分1龄和2龄若蚜,翅基发育程度可以用来区分有翅型豌豆蚜3龄与4龄,尾片的发育程度可作为区分若蚜与成蚜的典型形态特征.[结论]以个体的腹管长度作为豌豆蚜龄期鉴定的主要指标,配合后足胫节长、触角长度、触角节数、尾片与翅基的发育程度,可达到快速鉴定豌豆蚜各个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 heraclei孤雌蚜虫龄的鉴别特征,实现快速和准确识别虫龄的目的。【方法】采用显微成像技术,测量胡萝卜微管蚜孤雌世代无翅型与有翅型不同虫龄的体长、体宽、头壳宽、触角长、中胸宽、腹管长、尾片长和后足胫节长8项指标,采用LSD多重比较方法对8项指标的测量值进行虫龄间方差分析,并将测量值与虫龄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胡萝卜微管蚜的8个形态特征指标在虫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1),触角长和后足胫节长在无翅型和有翅型的各龄间均无重叠,可作为该种虫龄识别的主要指标;尾片长在无翅型3龄与4龄若蚜间、有翅型4龄若蚜与成蚜间有部分重叠,可作为识别虫龄的的次要指标。根据触角节数可以区分1龄和其它虫龄,尾片发达程度可以区分若蚜和成蚜,中胸膨大具翅芽是有翅型3-4龄若蚜的典型特征。【结论】利用外部形态可以对胡萝卜微管蚜进行龄期鉴别,以触角长和后足胫节长为主要指标,结合尾片长、触角节数、翅芽有无及尾片发达程度等指标可实现对胡萝卜微管蚜孤雌蚜不同翅型虫龄的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5.
张润志  张军  杜秉仁 《昆虫学报》1999,42(-1):26-30
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无翅孤雌蚜的体长、体宽、头宽、腹管宽、上尾片长、尾片长和触角节Ⅲ长等7个形态指标,在各龄期间差异显著。根据麦双尾蚜的翅、翅芽、触角节数、尾片形状、上尾片长与宽比值等特征作为龄期鉴别的主要指标,编制了麦双尾蚜龄期鉴定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明确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虫龄的鉴别特征,以期达到准确快速识别豌豆蚜龄期的目的.[方法]采用显微成像技术观察并测定不同翅型、不同虫龄个体的体长、体宽、头宽、腹管长度、尾片长度、触角长度和后足胫节长度7项指标.[结果]不同龄期豌豆蚜形态特征存在差异,无翅型与有翅型个体的腹管长度在各龄期间均...  相似文献   

7.
钟剑  郭彦宏  许婷  李大伟  张启翔  孙明 《昆虫学报》2019,62(11):1315-1324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各虫龄和翅型的鉴别特征,以及其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从而为鉴别菊小长管蚜虫龄和研究菊小长管蚜感器功能以及气味识别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借助超景深显微镜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各型菊小长管蚜整体形态和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对触角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和大小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翅芽、腹末投影角、以及尾片等定性指标可被用于菊小长管蚜虫龄高效鉴别。尾片形状可用于区分成蚜和若蚜;翅芽有无可用于区分3和4龄若蚜的有翅蚜与无翅蚜;翅芽形状可用于区分3龄与4龄的有翅若蚜;腹末投影角可用于区分3龄和4龄的无翅若蚜;2龄若蚜与3龄若蚜可通过触角节数进行区分。菊小长管蚜触角为丝状,1和2龄若蚜触角分5节,其余龄期为6节。其触角上共有5种形态特异的感器:板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钟形感器。成蚜与若蚜在触角节数、感器类型和感器数量上存在差异;有翅蚜与无翅蚜在感器类型、数量以及分布位置上也存在差异。【结论】通过翅芽、腹末投影角以及尾片发达程度等形态指标可以准确地鉴别各型菊小长管蚜;不同翅型不同虫龄的菊小长管蚜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以及分布位置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直接影响着其在定位寄主植株时的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8.
许向利  仵均祥 《昆虫学报》2020,63(4):433-438
【目的】比较大豆蚜Aphis glycines有翅型和无翅型个体的卵巢发育,为从生理生化角度研究蚜虫翅型分化发生的繁殖适应性提供依据。【方法】在卵巢形态显微镜观察基础上,比较有翅型和无翅型大豆蚜卵巢小管数量、胚胎总数量、成熟胚胎数量以及卵巢小管中最大胚胎体积及其发育速率。【结果】有翅型和无翅型大豆蚜的3龄和4龄若蚜以及成蚜均有2个卵巢/雌,大多数蚜虫每个卵巢包含4条卵巢小管,可见一个卵巢包含5条卵巢小管的现象。有翅型和无翅型个体卵巢中胚胎总数量和成熟胚胎数量以及最大胚胎体积随发育时间增加均显著增大,但有翅型个体胚胎总数量和成熟胚胎数量以及最大胚胎体积均显著小于同一发育阶段无翅型个体。有翅型和无翅型的3龄和4龄若蚜以及成蚜卵巢中胚胎总数量与后足胫节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翅型和无翅型大豆蚜卵巢小管中最大胚胎体积随发育时间均呈指数增长,但有翅型个体最大胚胎体积显著小于无翅型个体。【结论】有翅型大豆蚜相比于无翅型个体存在卵巢发育延迟现象,卵巢发育程度的差异可能与翅的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桃粉大尾蚜Hyalopterus pruni Geoffroy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分布广泛。本文对采自上海地区粘核毛桃Amygdalus persica L.var.scleropersica(Reich.)Yüet Lu、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 f.atropurpurea(Jacq.)Rehd.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3种植物上桃粉大尾蚜的取食偏好和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叶碟法观测桃粉大尾蚜对3种寄主叶片的取食偏好,同时测量体长、体宽、触角各节长、喙末端长和宽、各足节长等30个形态指标,基于对形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研究不同寄主植物上桃粉大尾蚜的形态变异。【结果】饲以3种寄主植物叶片时,来自粘核毛桃和芦苇上的桃粉大尾蚜对各寄主叶片的总体喜食程度依次为芦苇>粘核毛桃>紫叶李,来源于紫叶李上的个体对3种叶片的喜食程度为芦苇>粘核毛桃=紫叶李;形态数据分析发现粘核毛桃和紫叶李上的桃粉大尾蚜各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与芦苇上的个体在触角节Ⅱ、触角末节鞭部长、喙末端长和中足胫节的长度间差异显著(P<0.05),紫叶李与芦苇上的个体前足跗节Ⅰ长这一指标差异显著(P<0.05),此外,主成分分析筛选的体长、头宽、触角各节和各足长度等特征构成的前四个主成分对总体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6.206%,其中贡献率较高的特征为触角和各足节长度,系统聚类和典型判别分析的结果显示采自芦苇上的桃粉大尾蚜区别于粘核毛桃和紫叶李上的,归为一类,同为蔷薇科植物的紫叶李和粘核毛桃上的桃粉大尾蚜克隆有小部分重叠。【结论】禾本科植物上的桃粉大尾蚜种群形态特征与蔷薇科植物上的相比,触角节Ⅱ和末节鞭部、喙末端长、中足胫节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分化,初步推测造成桃粉大尾蚜形态分化的原因主要为寄主植物营养成分及其表面特征,其种内变异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13℃、18℃、23℃、28℃及33℃五个温度下,对大豆蚜取食大豆、野大豆、白三叶和萝藦后的12个形态参数及体型大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温度对大豆蚜的体长、体宽、头宽、触角长、前足腿节长、前足胫节长、中足腿节长、中足胫节长、后足腿节长、后足胫节长、腹管长及尾片长,存在极显著影响;寄主植物对中足腿节长以外的11个形态参数存在显著影响;温度与寄主植物的交互作用,对腹管长度以外的11个形态参数存在极显著影响;(2)温度、寄主植物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大豆蚜的体型均存在极显著影响;(3)在单一温度处理下,大豆蚜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的形态参数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4)在单一温度或寄主植物处理下,蚜虫体型也均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mosanus(Shiraki)幼蚁、工蚁、兵蚁触角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的研究,分析不同龄幼蚁、工蚁和兵蚁的触角感器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触角感器发育特点及不同个体的行为分化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触角形态,分析触角节数、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工蚁、兵蚁、幼蚁个体触角长度差异显著,触角长度顺序:工蚁>兵蚁>3龄幼蚁>2龄幼蚁>1龄幼蚁;触角感器共有9种类型,分别为短毛形感器、长毛形感器、短刺形感器、长刺形感器、锥状B?hm氏鬃毛、球状钟形感器、刺突状钟形感器、球状钟形感器与刺突状钟形感器中间型、长刺具泡状感器。工蚁、兵蚁缺少长刺具泡状感器。幼蚁触角感器种类和数量随龄数而增加,1龄幼蚁具7种感器,缺少球状钟形感器和球状钟形感器与刺突状钟形感器中间型2种类型;2龄幼蚁具有8种感器,缺球状钟形感器;3龄幼蚁具有全部9种类型感器。【结论】黑翅土白蚁幼蚁、工蚁、兵蚁触角节数和感器显著差异,可作为幼蚁龄数以及非生殖品级判别的形态指标,应用于白蚁非生殖品级行为多型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鉴定陕西省蚜虫标本时,发现二中国新纪录种,现报导如下:来木长管蚜Macrosiphum cornifoliae Shinji,1924 无翅蚜体长2.8mm,头背、触角、腹管、尾片、足均淡色。头部额瘤明显,每侧额瘤上具2根尖顶刚毛。触角为体长的1.2-1.3倍,无次生感觉圈,各节长度比例为20,11,110,80,80,31+10,第4节具瓦纹,喙伸达中足基节,末节钝与后跗第2节等长,具6-9根次生刚毛。足胫节无伪感觉,端部稍膨大。第1跗节毛序3:3:3,腹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掌握茶翅蝽Halyomorphahalys(St?l)的发生及为害特性,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测定了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成虫的寿命及其繁殖能力,并研究了茶翅蝽若虫各龄期的形态特征。【方法】本文在温度(25±1)℃,湿度RH 70%±5%,光照周期16 L∶8 D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单头饲养法,测定了茶翅蝽从卵到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1-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并通过新羽化成虫配对饲养测定成虫的寿命及雌虫的繁殖能力。【结果】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44.98±2.54)d,其中卵的发育历期为(6.90±0.05)d,孵化率为96.06%;若虫总发育历期为(38.08±2.49)d,1-5龄历期分别为(5.41±0.17)、(9.17±0.15)、(6.73±0.16)、(7.46±0.49)和(9.28±0.32)d,若虫总存活率为59.97%;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30.80±2.41)d和(36.56±2.82)d;雌成虫产卵前期为11.80 d,持续产卵期为14.08 d,单雌一生平均产卵量为83.80粒。茶翅蝽1龄若虫色彩鲜艳,黄色、褐色或橘红色,体长为(1.93±0.03)mm,宽为(1.43±0.02)mm,足胫节黑色无白斑;2-5龄若虫主体均为黑色,2龄胸部背板黑色、无黄斑,足胫节黑色无白斑,体长为(2.52±0.05)mm,宽为(1.73±0.03)mm;3龄胸部背板黑色且有黄斑、无翅芽,足胫节黑色并带有白斑或白环,体长为(4.29±0.05)mm,宽为(2.93±0.06)mm;4龄翅芽开始显现延伸至后胸后缘,足胫节有白环,体长为(6.46±0.10)mm,宽为(4.46±0.08)mm;5龄翅芽末端近达腹部第2节后缘,足胫节有白环,体长为(9.25±0.19)mm,宽为(6.18±0.16)mm。【结论】在25℃下,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44.98 d,卵到成虫的存活率为57.60%,平均每雌产卵量为83.80粒。翅芽的发育特征及足胫节上是否有白色环纹是辨别若虫各龄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研究了角圆尾蚜属CeruraphisBorner, 1926, 并描述了1新种:食沙棘角圆尾蚜CeruraphishippophaetrophisZhang, sp. nov.,给出了该属所有种类的分种检索表。新种与C. eastopi近似,但尾片有毛9~12根(后者5根),触角末节端部约等于基部(后者4倍)。新种的模式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食沙棘角圆尾蚜CeruraphishippophaetrophisZhang, 新种(图1)有翅孤雌蚜:活时体绿色,体长1.170、体宽0.420m m 。玻片标本头、胸黑色,触角、足和尾片灰色。额具中额瘤,额瘤不存在。触角5节,长0.760m m ,为体长的0.65;节Ⅰ~Ⅴ比例:13,13,100,42,35+ 35。触角次生感觉圈小圆形,节Ⅲ~Ⅵ分别有16~20,1~3个。腹管端部直径大于基部直径。雌性蚜:活时体绿色,体长1.590、体宽0.740m m 。额具中额瘤,额瘤不存在。头顶缘毛相当长,约为触角节Ⅲ直径的4.00~5.00倍。复眼无眼瘤。触角5节,长0.580m m ,为体长的0.37;触角节Ⅰ~Ⅴ长度比例:26,18,100,58,58+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Walker)断触角再生特征及再生临界期。【方法】选取1~10龄健康的初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观察并统计触角的节数。选取生长一致健康的初龄4龄若虫,于第0~19日龄进行断触角处理,蜕皮后观察触角的再生情况和触角的节数。【结果】不同虫龄的初龄若虫断去触角蜕皮后,均能通过再生使触角的节数增加。1~10龄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下一龄的触角节数分别为5、8、12、13~15、15~17、16~19、18~20、13~15、20~23、22~25、24~28节。4龄的初龄若虫一条触角分别除基部0~2、3、5、10、15、20节外剪除,蜕皮后触角的节数分别为11~12、13~15、18~21、19~25、24~27节,其中一条触角除基部20节外剪除蜕皮后基本恢复正常节数。不同日龄的4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0~8日龄的处理若虫蜕皮后触角节数为13~15节,而12日龄及以后的处理若虫蜕皮后触角节数为5~6节。4龄若虫的断触角再生临界期为9~11日龄。【结论】中华真地鳖在再生临界期内断触角后能够再生触角。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形态分类特征显著差异性。【方法】利用SPSS19.0对黑胸散白蚁兵蚁和成虫不同的量度特征进行差异单因素分析(ANOVA)、多重比较Duncan’s(P0.05)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兵蚁头长至上颚端、头阔指数、前胸背板中区毛、前胸背板长、后颏狭、后颏宽、右触角最短节数、左触角节数和右触角节数9个指标在6个不同群体间变异较小,具有相对稳定性;成虫前翅宽、单复眼间距、复眼距头下缘、左触角最短节数、右触角节数、头长至上颚端和前Cu脉分支数7个指标在6个不同群体间变异较小,具有相对稳定性;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选出的兵蚁的9个指标和成虫的6个指标在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种类白蚁的特征值测量指标亦存在一定程度重叠区。【结论】白蚁形态分类鉴定最好结合兵蚁和成虫的多个形态指标进行判断;种内形态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及种间形态指标存在重叠,容易导致白蚁同物异名;白蚁形态分类学需要将形态分类学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发现更多的形态特征,以实现库蠓属Culicoides近似种的准确鉴定和区分。【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新替库蠓Culicoides newsteadi Austen成虫的形态特征细节,包括具有重要鉴定意义的结构特征,如两性成虫的复眼、触角、触须、口器、中胸盾板、小盾板、翅、后足胫节、爪和生殖器等结构。【结果】发现新替库蠓雌成虫具有6种触角感器,包括腔锥感器、短毛形感器、长毛形感器、刺形感器、直锥形感器和弯直锥形感器;雌雄成虫的盾斑均呈卵形;雄成虫的阳基侧突端部具复杂分支。雌成虫的复眼连接处距离为1.3个小眼面;雌成虫大颚呈剑状,具14~17枚三角形齿;雄成虫后足胫节具16~19枚端梳。【结论】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获得的形态特征不仅为蠓科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而且为流行病研究和疾控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进而为蠓科昆虫形态信息的数字化、立体化和网络化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8.
蒋晓红  常琼琼  段琛  侯晓晖 《昆虫学报》2019,62(9):1090-1101
【目的】通过发现更多的形态特征,以实现库蠓属Culicoides近似种的准确鉴定和区分。【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新替库蠓Culicoides newsteadi Austen成虫的形态特征细节,包括具有重要鉴定意义的结构特征,如两性成虫的复眼、触角、触须、口器、中胸盾板、小盾板、翅、后足胫节、爪和生殖器等结构。【结果】发现新替库蠓雌成虫具有6种触角感器,包括腔锥感器、短毛形感器、长毛形感器、刺形感器、直锥形感器和弯直锥形感器;雌雄成虫的盾斑均呈卵形;雄成虫的阳基侧突端部具复杂分支。雌成虫的复眼连接处距离为1.3个小眼面;雌成虫大颚呈剑状,具14~17枚三角形齿;雄成虫后足胫节具16~19枚端梳。【结论】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获得的形态特征不仅为蠓科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而且为流行病研究和疾控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进而为蠓科昆虫形态信息的数字化、立体化和网络化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大豆蚜Aphis glycines(Matsumura)是大豆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短暂的有性阶段是蚜虫种群基因交流的关键环节。通过探索影响大豆蚜产生有性世代的室内人工诱导条件,对研究种群遗传和生态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豆苗罩笼培养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用一定的光温组合处理,测定了处理1代和连续处理3代的大豆蚜各蚜型产生的比率,并且分析了各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本试验成功诱导大豆蚜产生无翅孤雌蚜、有翅孤雌蚜、有翅产雄性母和有翅雄性蚜。结果表明,人工诱导雄性母产生的最适条件为15℃,10L︰14D处理3代,雄性蚜产生的最适条件为12℃,10L︰14D处理3代,而15℃,8L︰16D条件下大豆蚜翅型分化率最高。对各相关因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与光周期互作对有性世代的产生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温度、诱导日龄的单独作用,诱导世代只有和光温条件互作才有显著影响。【结论】在特定的光周期内,温度是大豆蚜有性世代产生的重要因素,同时光温条件组合对此有一定的累积效应,表现为光、温、诱导世代三者交互对有性世代的产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的个体发育中经历体型渐变发育过程,随着龄期增加,一些功能器官逐渐发育完善,并执行相应的功能。研究中华稻蝗的个体发育规律,对于充分认识蝗虫体型的形成规律,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不同虫龄的中华稻蝗身体结构的发育过程,探讨各器官结构的形成规律以及其功能的实现。【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稻蝗不同龄的后翅、前胸背板、腹板、颜面、后足股节大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虫龄的增加,各结构呈线性增大。PCA法和薄板样条法结果表明后翅从4龄到6龄,翅型结构呈渐变规律,成虫时肘脉域变小,轭脉域及臀脉域扩大,后翅的形状随其功能的实现显著不同于翅芽时期。前胸背板、颜面和后足股节随虫龄的增加在PC1轴呈渐变规律,随着取食和运动能力的增强,前胸背板变得更加宽阔、颜面的颊侧更加宽大,后足股节更加细长。腹板的形状在低龄阶段差异不大,成虫时在后足股节的着生区大而且向外突出。【结论】中华稻蝗不同虫龄间在后翅、前胸背板、腹板、颜面、后足股节等功能器官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龄期的增加,各功能器官的形态呈渐变规律,然而这些功能器官的形成并非等比例扩大,而是形成特定的形态来实现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