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长柄象属 Mesagroicus Schoenherr是全北区的属,已记载37种,其中28种产于古北区的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地区,其余产于北美洲,我国尚无记载。近年来作者在鉴定甜菜害虫和整理馆藏标本中,发现我国有两种:一种为新种,另一种为中国新纪录。从它们的寄主和分布来看,有较重要的经济意义,现记述于后。 本属隶于短喙象亚科 Brachyderinae,拿巴象族 Naupactini。体型小,体长约3—6mm,主要特征为:眼靠近头部两侧,额宽于或窄于喙,触角柄节长过眼,前胸两侧前缘无 相似文献
2.
3.
4.
椭圆食粉螨(Aleuroglyphus ovatus Troupeau,1878)前称椭圆板白螨,是我国常见的贮藏物螨类之一,不仅损害贮藏粮食,而且引起人类的螨病(acariasis),在贮藏及保健上有其重要性。过去国外对粗足粉螨(Acarus siro L.)研究甚多,记载较详而对椭圆食粉螨则记载不多。根据我国近年来在各地贮藏物螨类调查结果,除粗足粉螨在我国有少量发现外,而椭圆食粉螨为常见的种类,宜于作为我国粉螨科的研究对象。去年我们已就椭圆食粉螨的形态进行研究。本文则就其生活史研究的结果加以叙述。 我们研究椭圆食粉螨生活史系用一种特殊设计的饲养器,在室温约25℃与恒定相对湿度75%左右中进行的。此螨整个生活周分为五个时期,即:1)卵,2)幼虫,3)第一若虫,4)第三若虫与5)成虫;完全没有休眠体的时期。在进入第一若虫、第三若虫及成虫期之前,均各有一个静息阶段,但没有恙螨的若蛹期及成虫前期的5-14天那样长,各个阶段只经过24小时。在此种湿度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时16天零10小时。即:平均卵期为80小时,幼虫期77小时,第一若虫期115小时,第三若虫期为122小时。 此螨雌雄交配时间为2-4分钟,一生中进行多次交配,交配后1—3天产卵,产卵持续4-6天,每个雌虫能产卵33-78个,平均55.5个。就我们观察,此螨似无孤雌生殖现象。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贮藏物螨类是贮藏物害虫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其种类繁多,体形微小,繁殖迅速,生活周期复杂,致防治不易,成为贮藏物害虫中突出的困难问题。近三十年来蜱螨学(Acarology)的迅速发展,带动贮藏物螨类研究的进展。其中研究较早而深入的,当推莫斯科大学 A.A.3ахваткин(1941),他所著“粉螨总科”一书为现今研究贮藏物螨类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山茶属华东山茶(Camellia japonica)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从生殖生物学、细胞染色体、遗传多样性、育种方法、繁殖技术、化学成分、园林观赏价值、生态价值、食用、油用及药用价值等方面对华东山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华东山茶未来的育种方向和开发前景进行展望。将现代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手段结合运用,同时进一步深入挖掘华东山茶的油用和药用价值并对其合理地开发利用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龟象亚科分布概况(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龟象亚科标本信息的系统整理,得出龟象在中国各省均有分布,但分布的多少很不均衡,其中福建省最丰富,达到标本总数的36.6%.分布范围为18.6~51.7°N,最南端到海南省的保亭,最北为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均分布,其中26~30°N最丰富,占总数的47.7%.中国龟象生存的海拔范围记录为10~4 400m,最低海拔采集点位于海南省万宁,最高海拔位于四川省乡城中热乌,500~1 000m海拔范围的龟象标本数量最多,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数量逐步减少.多数龟象标本采集于5月到8月,随着纬度的上升,采集时间逐渐从4月到9月缩减为6月到8月. 相似文献
8.
山茶属山茶组植物的分类,分化和分布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山茶组Sect.Camelia植物迄今已合格发表的名称有72种,1亚种和7变种,其中Sect.Paracamelia中的威宁短柱茶C.weiningensis和Sect.Coralina中的连山离蕊茶C.lienshanensis应归属本组。经研究订正,确认该组共12种和6变种,其余名称均作为相应种、变种和变型的同物异名,文中讨论了物种的形态变异与分化,分布与替代,自然杂交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应用昆虫学报》2017,(6)
正菜豆象原产中美洲和南美洲,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豆象科Bruchidae。体长2.6~4.0 mm,体宽1.7~2.1 mm。触角1~4节和第11节,腹部,足大部分红棕色;身体其他部分体黑色;体被浓密暗黄色短毛。菜豆象成虫活动能力强,善于飞行,自然扩散年平均距离可达25~30 km;成虫具假死性和趋光性,1头雌虫最多可产卵200粒左右。幼虫钻蛀豆粒危害。菜豆象主要危害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豇豆Vigna unguiculate(L.)、绿豆V.rabiata(L.)和小豆V.umbellate(Thunb.)等,发生隐蔽,繁殖速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采自东南亚地区象蜡蝉科Dictyopharidae短象蜡蝉属Dictyopharina 2新种,长头短象蜡蝉D.longicephala sp.nov.和彭亨短象蜡蝉D.pahangensis sp.nov..研究标本保存于美国Bernice P.Bishop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墨脱县位于西藏的东南部,县府所在地,在北纬29度,东经95度。1974年8月至9月间,中国科学院西藏考察队沿着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进,至米林县的派区,随即翻越多雄拉,在墨脱县境内的阿尼桥、马利翁、背(口止朋)、地东、墨脱,亚让及西工湖等地,采到不少白蚁标本,其中象白蚁属有4个新种和1个新亚种。 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福建地区为害柑桔三种象虫科食叶性害虫,即(1)大灰象虫;(2)大绿象虫;(3)长角小绿象虫。长角小绿象虫系国内尚未记载的柑桔害虫。这类害虫在本省柑桔产区及茶区发生较多,成虫主要食害嫩叶及幼梢,大灰象虫还能为害柑桔幼果,严重影响柑桔生产和育苗,需加防治。 大绿象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出土活动,6月中、下旬为发生最盛期。初步观察成虫能食害16科24种植物,主要食害柑桔类果树及茶、桑等植物。长角小绿象虫,一年发生二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一代成虫于4月末开始出土活动,以5月末至6月初,田间发生数量最大;第二代成虫于7月下旬出现,11月幼虫进入越冬期。 文中对三种象虫形态特征均有叙述。 相似文献
13.
记述采自中国海南、贵州、广东的短象蜡蝉属Dictyopharina Melichar(半翅目,蜡蝉总科,象蜡蝉科,象蜡蝉亚科)1新种,即六突短象蜡蝉D.hexasaca sp.nov.。编制了短象蜡蝉属分种检索表,提供了新种的鉴别特征图。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小蠹亚科的分类地位(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将小蠹作为象虫总科Curculionoidea中一个独立的科Scolytidae,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小蠹为象虫科Curculionidae中的一个亚科,即小蠹亚科Scolytinae。Erichson在1842年即提出了小蠹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20世纪以R.A.Crowson为代表的学者对此观点表示支持并进行了较为严谨的科学论证,而以S.L.Wood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则坚持小蠹的科级地位,我国学者蔡邦华、殷惠芬等一直沿用该分类系统。近20年来,国际上许多学者通过对小蠹类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外部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支序系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些最新结果,普遍认为小蠹类昆虫应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这一观点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本文全面介绍了小蠹分类研究的历史及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和建议采用"小蠹亚科"这一分类地位,与象虫亚科并列,均隶属于象虫科。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山茶 (Camellia reticulata) 8个品种的核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 ITS)进行克隆测序,将获得的ITS序列进行GC含量、 5.8S区二级结构的稳定性、替代模式、核苷酸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关系的相关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云南山茶8个品种的ITS序列存在丰富的基因组内多态性,同时包含中性进化的假基因,表明其ITS序列逃离了一致性进化.云南山茶ITS序列多态性的原因可能来自广泛的种间杂交,以及rDNA位点在基因组中有不确定的物理位置.ITS假基因为品种的物种形成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遗传证据,同时也提示了利用ITS假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可能会对其真实的系统关系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古脊椎动物学报》2020,(2)
中国北方中中新世的乳齿象类戈壁锯齿象(Serridentinus gobiensis OsbornGranger,1932)和同心中新乳齿象(MiomastodontongxinensisChen,1978)后来被改为戈壁轭齿象(Zygolophodongobiensis)。然而,由于它们的臼齿形态介于典型的丘型齿(嵌齿象类)和轭型齿(玛姆象类)之间,它们的系统演化位置一直存在争议。将戈壁锯齿象和同心中新乳齿象的颊齿和下颌与欧亚大陆及北美的类群进行了广泛比较,比较对象包括欧亚的苏黎士轭齿象(Z. turicensis)、亚似貘嵌齿象(Gomphotherium subtapiroideum)、塔氏嵌齿象(G. tassyi),及北美的麦氏中新乳齿象(Mio. merriami)和进步嵌齿象(G. productum)。结果表明,戈壁锯齿象和同心中新乳齿象与北美的麦氏中新乳齿象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包括臼齿比苏黎士轭齿象略显丘型化(例如,釉质层较厚,主齿柱新月嵴较粗,齿谷侧视釉质柱高度达到齿谷一半,以及副齿柱横向较窄以致于整体轮廓较窄),并且下门齿截面的背腹径大于内外径,使得下门齿截面呈竖立的椭圆形。而在苏黎士轭齿象和进步嵌齿象中,下门齿截面的背腹径小于内外径,使得下门齿截面呈平躺的椭圆形。因此,有必要恢复中新乳齿象属(MiomastodonOsborn, 1922),它包括那些曾被归为轭齿象属,但牙齿相对丘型化的那一类(即所谓"粗壮型苏黎士轭齿象类群"),并且下门齿截面呈竖立的椭圆形可以作为中新乳齿象属各种的共衍征。此外,亚似貘嵌齿象和塔氏嵌齿象的臼齿也呈现介于丘型齿和轭型齿的形态,但两者的下颌比中新乳齿象更伸长,下门齿截面呈梨形。中新乳齿象以及亚似貘嵌齿象和塔氏嵌齿象的存在模糊了嵌齿象科和玛姆象科的界线,表明嵌齿象科和玛姆象科的演化历史是深度相关的,并非截然分开。这一点已在胶原蛋白序列分析南方乳齿象(Notiomastodon)、玛姆象(Mammut)和现生象的工作中所揭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球胸象属 Piazomias Schoenherr虽然已经记述52种(不包括本文报道的18种),但尚未经过任何的修订。作者检查了本所和天津自然博物馆的标本,再通过研究,记述新种18个,并重新记述本属。依据前胸和鞘翅长、宽、高的演变以及其它一些特征,作者按亲缘关系,把本属分成五个种团.如图l。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部上新世的互棱齿象(Anancus Aymard,185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榆社盆地和甘肃灵台新第三纪晚期互棱齿象(Anancus Aymard,1855)和五棱齿象(Pentalophodon Falconer,1857)化石的再研究,以及与陕西、甘肃和青海等地互棱齿象和五棱齿象类型的比较,得出下列结论: Pentalophodon和 Anancus属于同一类型;在中国北部上新世中、晚期,它可能只存在一种,即Anancus sinensis (Hopwood),1935;在该地区已描述的 Pentalophodon和 Anancus的其他类型均是它的同物异名。个体大、颊齿齿冠较高、主齿柱和副齿柱呈交错排列、具丰富的白垩质和第臼齿的齿脊数多等种的性状表明它是Anancus的一进步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部分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报告(英文)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报道36个种或变种的染色体数目,按张宏达的分类系统涉及到了4个亚属、11个组,其中2个种进行了不同居群的观察。结果表明(详见表1),山茶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都是x=15。在自然界,染色体倍性变异从2倍体到8倍体均有,但多数种为2倍体。我们观察的这36个种或变种中,2倍体种有22个,4倍体种3个,6倍体种10个,8倍体种1个。这一系列的多倍性变异,主要表现在种间。此外,同种不同居群间也有不同倍性的变异。例如C. forrestii在不同居群间有2倍体、4倍体和6倍体。而且各个不同倍性的植株表型特征没有明显的变异,估计是同源多倍体或称种内多倍体。 相似文献
20.
云南象虫科新种记述(鞘翅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象虫科三个新种,分别属于短喙象亚科和耳喙象亚科。其中喜马象属Lep-tomias Faust(1866)是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特有属,集中分布于我国西藏、印度和巴基斯坦,少数种类向西北扩散到阿富汗和我国新疆,向东北扩散到青海、陕西、四川、山西、山东、东北以及苏联和日本。在云南森林昆虫普查中,首次发现云南有此属分布。另一属Drepanoderes Waterhouse(1852)是一个小属,全世界已知两种,仅分布于我国云南和印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