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书有云“若作酒醴,尔惟曲蘖”制作酒曲,是我国人民在酗酿酒技术上的独特贡献。我国在河南郑州二里岗和河北藁城台西村两处的商代遗址中,均发现酿酒工场遗址。在这些遗址内除了发现大量酿酒用具以外,还观察到大量灰白色似水锈状的沉淀物,经鉴定被认为是人工培植的酵母菌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备课卡片     
备课卡片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4000多年前,我国即开始了谷物酿酒。在我国发掘的“龙山文化”遗址中,人们拣到了不少盛酒和饮酒的器皿。在河南郑州还发掘出4000年前的酿造工厂遗址。公元前11世纪,中国就有记载酒曲、水质和发酵温度是影响酒质的重要因素。春...  相似文献   

3.
与中国的家猪早期畜养有关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猪在中国的饲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素有“六畜”之一的称号。我国人民关心家猪在中国的起源和培育的问题。在我国,猪的畜养不但可以追溯到有文字历史的早期;更早,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猪的骨骼也是屡见不鲜的。据作者不完全的了解和经手的兽骨来看,猪可说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群中最常见的一种动物。例如:辽宁旅顺郭家屯遗址,大连遗址,内蒙古宁城遗址,赤峰夏家店和药王庙遗址,山东大汶口遗址,曲阜西夏侯遗址,陕西沣西遗址,西安半坡遗址,河南淅川遗址,江苏邳县刘林遗址,吴江梅堰遗址,南京北阴阳营遗  相似文献   

4.
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水分指标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李华  火兴三 《生态学杂志》2006,25(9):1124-1128
水分条件是影响我国酿酒葡萄品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考虑了我国气候特点和酿酒葡萄生长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对几种水分指标的比较和分析,认为将酿酒葡萄生长季(4月1日~9月30日)的干燥度(DI=ETC/P)作为我国酿酒葡萄栽培区划的水分指标(区划南界)是适宜的,较其它水分指标确定的区划更符合实际情况。其中DI<1.0为不适宜种植区;1.0≤DI≤1.6为一般种植区;1.6相似文献   

5.
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新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当中,水洞沟遗址发现较早,在文化分期上常常把它列入旧石器时代中期。水洞沟遗址最初是法国人德日进等于1923年发现和发掘的。由这个遗址采集到的动物化石有犀牛、鬣狗、羚羊、黄羊、野牛、焉和鸵鸟;文化材料中有烧骨和石器;石器材料的数量达300公斤,文化时代被定为莫斯特期或奥瑞纳早期。全部石器材料最后由法  相似文献   

6.
丁村遗址是我国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群,也是我国少数几个几未间断、持续探索的旧石器考古遗址之一。60年来,历经几代人共同努力,丁村遗址的考古与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2011年以来我们在丁村遗址群周边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考古调查,在柴庄附近和汾河东岸至塔儿山之间的黄土塬区的沟谷梁峁地带发现近百处旧石器地点,并对其中的九龙洞遗址、过水洞遗址和老虎坡遗址进行了连续多年深入细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老虎坡人类活动营地、过水洞人类生活营地、九龙洞石器打制营地等多个原地埋藏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丁村远古人类的活动范围、生活轨迹及其行为链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和宝贵资料。在与大崮堆山南坡角页岩基岩出露相通的北涧沟→沙女沟→上庄沟一线的沟谷中发现大量石制品和原地埋藏的人类遗址;而在其他不含角页岩石料的北寨沟和柴村沟中基本没有发现人类活动的迹象;显示了丁村人对角页岩原料的亲近性和依赖性。使我们对丁村遗址一带远古人类的活动范围、行为模式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说明丁村遗址群的考古工作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7.
在极其沉痛地哀悼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时刻,9月14日上午,在著名的丁村遗址发现了新的古人类化石(一个大约十万年前的小孩右顶骨化石)。山西襄汾县丁村遗址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最丰富的既有人化石也有旧石器的遗址,时代距今约10万年。丁村遗址古人类遗物之多在我国同期各遗址中  相似文献   

8.
贵州以更新世洞穴遗址发育在我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近年来贵州中部和西南部洞穴遗址的调查发现进行报道。新发现的9处洞穴遗址均分布在珠江水系的盘江流域,文化遗物主要为石制品。黔中遗址的石制品原料主要为燧石和硅质灰岩,而黔西南石制品原料多以河流成因的石英岩砾石居多;剥片技术主要为锤击法;黔中石制品的个体较小,而黔西南石制品的个体相对较大;石器组合以刮削器占多数。区域对比显示这些遗址的年代大致在距今3万年后的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本次调查丰富了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在贵州的活动信息,其中惠水清水苑大洞、长顺马路大洞和安龙路边大洞具有较大的工作前景。  相似文献   

9.
潘浩 《化石》2022,(3):30-32
<正>在我国,叫观音洞的地方有很多,仅粗略上网一搜,就有30多处,有浙江的、安徽的、江西的、云南的、重庆的,诸如此类。而考古学界最出名的观音洞遗址是哪个呢,列位看官,请听我细细道来。在云贵高原的石灰岩山区有很多洞穴分布,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会比较喜欢在洞穴一带活动,避雨或暂时居住等,都离不开洞穴的作用,云贵高原的洞穴遗址有很多,其中最早发掘的洞穴遗址,同时也是南方最早发掘的洞穴遗址,就是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的观音洞遗址。  相似文献   

10.
在富饶美丽的杭州湾南岸,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渡,发现了一处原始社会的重要遗址,距今已近7000年。该遗址中同时出土了种类繁多的动物遗骨,这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还是少见的。这些动物的发现,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它和当时的原始人类又有什么关系呢?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动物,种类之多,数量之丰富,几乎可以构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动物园了。其中主要有:哺乳类灵长目的猕猴、红面猴;偶蹄目的猪、水牛、山羊、梅花鹿、四不像;奇蹄目的犀;长鼻目的象;食  相似文献   

11.
神农架犀牛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仙竹 《人类学学报》1998,17(2):121-136
本文记述犀牛洞旧石器遗址的发掘收获及初步研究成果。该遗址在我国南方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是比较重要的。其文化性质为深入研究南方旧石器的文化类型增添了新材料。遗址海拔2102m,向人们显示出高海拔山地旧石器考古的良好前景。遗址动物群丰富,可使人们对动物群的演变与生态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王静  周广胜 《生态学报》2021,41(6):2418-2427
开展酿酒葡萄气候适宜性研究对于优化酿酒葡萄布局、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欧亚种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 L.)分布数据和影响其分布的气候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研究影响欧亚种酿酒葡萄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及其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MaxEn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我国欧亚种酿酒葡萄的潜在分布,模拟效果达到"非常好"(AUC平均值0.936)的水平。基于气候因子对欧亚种酿酒葡萄地理分布影响的贡献确定了主导气候因子,即无霜期、干燥度、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生长季日照时数、≥10℃活动积温。当前,我国欧亚种酿酒葡萄种植分布的气候高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分别占次适宜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的2.9%、20.4%和76.7%。欧亚种酿酒葡萄气候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宁夏、山西、陕西、内蒙古、山东、河北、新疆、甘肃等省,只考虑气候因子,陕西、山西、内蒙古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不同熟性酿酒葡萄的生态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别建立了不同熟性酿酒葡萄的生态区划指标体系,采用逐步分层法和集优法相结合的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开展了我国北方不同熟性酿酒葡萄的精细化生态区划。结果表明,我国北方早、中、晚熟酿酒葡萄的最适宜生态区均呈零星分布,面积较小,并且其区域基本不会互相重叠。早、中、晚熟品种的适宜区分布均较为广泛,虽然相互间略有重叠,但大部分地区有所差异;某一特定的区域很难既是早熟品种又是晚熟品种或者是中熟品种的最适宜生态区。在中国北方进行产业布局和原料基地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熟性酿酒葡萄对生态因子的特殊需求,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确保将不同熟性的品种种植在其优质生态区内。  相似文献   

14.
李毅君  汪英华 《化石》2023,(3):30-33
<正>在萨拉乌苏遗址考古百年史上,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汪宇平先生潜心笃志,躬体力行,书写了至关重要的一笔,值得永远铭记。作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内蒙古文物考古博物馆学界奠基人之一,他所做的工作,开启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者对萨拉乌苏遗址进行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发掘研究的先河,也促使萨拉乌苏遗址考古工作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新的突破,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晋江深沪湾海滨潮间带近期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这种类型的遗址在福建省境内尚属首次。出土的石制品共87件, 分属四种类型, 从器型和加工技术判断, 与我国南方常见的砾石工业不甚相同; 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有亚洲象和水牛等。根据遗址周边古牡蛎礁和古森林遗迹测年及与第四纪地层对比, 文化层年代距今25—10ka BP。坐落在潮间带的遗址, 对早期人类生存环境、生产活动和行为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深沪湾环境变迁和海平面升降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张邦启 《化石》2019,(1):28-31
<正>2015年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遗址出土20余件古人类化石,其中1件直立人头骨化石将被命名为"东至人"(通称,非学名)。这是继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安徽和县、江苏南京之后,成为我国第五处发现较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地点。结合近些年来东至华龙洞遗址考古一系列重要发现及科研成果,本文从遗址位置、化石类型、人属特征以及遗址地层发育、气候环境、动植物分布等角度,探析东至华龙洞遗址出土直立人头骨等人类化石的主要特色及重大学术价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丁村遗址,自1954年发掘以来,已经整整35年了。光阴荏冉,星移斗转,当年参与丁村遗址发掘和研究的同志,有的已经弃世作古,有的已改就它业,更多的尚青春永葆,继续为我国考古事业做着无私的奉献。作为后学者,在丁村遗址发掘35周年之际,将丁村人及其文化发现始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前半叶,有一批瑞典地质古生物和地理学家,活跃在我国的学术界,他们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地质学家安特生以他倡导的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发掘和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发现在学术界广为人知;而斯文赫定更是以自己罗布泊探险和发现楼兰遗址而蜚声中外。比较而言,人们对古生物学家布林的贡献却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前半叶,有一批瑞典地质古生物和地理学家,活跃在我国的学术界,他们的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地质学家安特生以他倡导的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发掘和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发现在学术界广为人知;而斯文赫定更是以自己罗布泊探险和发现楼兰遗址而蜚声中外。比较而言,人们对古生物学家布林的贡献却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20.
美国酿酒葡萄品种在北京地区的生长和适应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了首次引进的13个美国酿酒葡萄品种在北京地区栽培后的植物学性状、果实品质和抗寒及抗霜霉病能力,并与传统的欧亚种酿酒葡萄及砧木品种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总结了它们之间的植物学性状与抗逆性的差异。本试验选出了在抗寒及抗霜霉病方面表现优良的美国酿酒葡萄品种,为这些品种在我国的实际栽培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