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李冬 《生物磁学》2005,5(4):76-77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确诊时约70%的以上的患者已属晚期。而且其播散转移主要部位于腹腔内。腹腔化疗是卵巢癌化疗的一个主要途径。但由于采用PICC导管进行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所需时间较长(PICC导管共留置7个月,一般3个月),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便,再加上随化疗时间的延长所出现的毒副作用以及潜在的腹腔感染的危险,患者往往拒绝采用这种疗法或不能坚持整个疗程而中断治疗,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为此,笔者采用认知重建法对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老年复发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复发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0)行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n=40)仅行全身静脉化疗。持续四个周期后统计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持续随访,统计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结果觌察组总有效率(75.0%vs 52.5%)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vs 80.0%)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72.5%vs 55.0%)、2年生存率(27.5%vs 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16.8±2.1)月vs(13.8±1.8)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复发卵巢癌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腹腔转移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癌腹腔转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静脉化疗,观察组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腹水缓解有效率上,观察组8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腹痛缓解有效率上,观察组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在实体瘤控制有效率上,观察组55%显著高于对照组32.5%,p0.05。结论:胃癌腹腔转移运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热灌注化疗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及时缓解患者不适。  相似文献   

4.
曾翠雄 《蛇志》2006,18(1):62-63
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尽管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和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给患者带来多重生机,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无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探讨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自2002年以来,对我院收治住院的卵巢癌患者应用腹腔快速灌注化疗,取得了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完善留置PICC导管安全管理制度,为宫颈癌化疗患者留置PICC导管通道,保证化疗过程安全顺利进行。方法对279例宫颈癌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穿刺及留置导管过程中从护士培养、健康宣教、操作流程、导管维护、出院教育、并发症处理等方面实施安全管理,进行大剂量、长周期化疗。结果 279例患者通过应用PICC导管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脱管、断管、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等现象,无PICC相关医患纠纷发生。结论对PICC导管实施安全管理,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 (TK1)、环氧化酶-2(COX-2)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降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24个月内生存率、治疗前后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治疗组患者24个月内生存率为67.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2.26%,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8月在我科治疗的84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的临床资料,观察PICC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84例PICC置管均成功,置管时间38~128天,置管长度38~50cm;出现机械性静脉炎10例,导管破损、漏液6例,穿刺侧肢体肿胀4例,导管脱出3例,导管堵塞3例,皮肤过敏2例,感染1例。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相对少、感染率低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多疗程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8.
梁莹 《蛇志》2010,22(4):391-392
腹腔灌注化疗已成为治疗妇科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卵巢肿瘤,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手术治疗后均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腹腔内化疗,增加了肿瘤与药物接触,可减少抗肿瘤药所致的全身不良反应,减轻痛苦,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现将我院妇科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感染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11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置管前血清CRP、PCT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PCT水平单独与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高血压病、糖尿病、TNM分期Ⅲ期、穿刺次数≥3次、化疗次数≥5次、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敷料更换频率≥7 d/次比例和血清CRP、PCT水平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TNM分期Ⅲ期、化疗次数≥5次、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敷料更换频率≥7 d更换1次、CRP(较高)、PCT(较高)为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RP、PCT水平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预测。结论:糖尿病、TNM分期、化疗次数、导管留置时间、敷料更换频率、血清CRP、PCT与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置管前血清CRP、PCT水平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中不同给药方式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132例初治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Ⅲc一Ⅳ期。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单纯紫杉醇静脉化疗B组:单纯卡铂腹腔灌注C组:紫杉醇静脉联合卡铂腹腔D组:直接手术)。A、B、C三组给予1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评估其疗效,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D组直接手术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情况。结果:4组的满意肿瘤减灭率分别为78.8%、75.7%、87.9%、63.6%;化疗A、B与C组间、化疗各组与D组间在减灭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各组不良反应可耐受,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骨髓抑制及神经毒性以C组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1新辅助化疗可降低手术风险,有效提高满意的减灭术的成功率,改善生存质量。2静脉联合腹腔灌注较单途径用药的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略高但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胰腺癌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晚期胰腺癌合并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行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腹腔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腹水控制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腹水控制总有效率为6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0%(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达60.0%,远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实验组患者疼痛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胰腺癌恶性腹水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热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59例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化疗观察3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生存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MGMT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热灌注化疗均成功进行,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是66.7%,显著高于对照组(31.0%)(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毒性反应发生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GMT表达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MGMT表达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随访至2017年11月30日,观察组的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11±2.19个月和14.29±1.87个月,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1.82个月和11.48±2.19个月(P0.05)。结论:吉西他滨热化疗治疗肝癌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增加毒副反应,可能与其有效降低患者血清MGM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例结肠癌腹腔镜切除腹腔热灌注化疗并发多处肠瘘患者的控制感染护理效果。方法对此患者进行持续负压吸引控制感染,加强引流管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护理常规。结果该患者并发多处肠瘘后经护理无继发瘘口周围及腹腔感染,生活能基本自理。结论在持续负压吸引、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肠外营养支持,同时加强基础护理,注重心理护理等措施,对于结肠癌腹腔镜切除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并发多处肠瘘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晚期胃癌腹腔灌注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21年1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肿瘤内科行腹腔灌注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BMI及SGA评分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68例患者均行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全称使用全静脉营养(卡文)支持,观察组患者在给予静脉营养支持的同时,在腹腔灌注化疗间隔期给予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液(安素),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变化,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排气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前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无差异(P>0.05),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全静脉营养支持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34 vs 8/34,P=0.040),肛门排气时间[(2.062±0.380)vs(2.820±0.312)]d和住院时间[(14.41±1.234 )vs(18.29±1.338)]d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减缓晚期胃癌患者腹腔灌注化疗对营养状况的影响,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肠道恢复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PICC置管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是将静脉导管通过周围静脉插入上腔静脉,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维护方便、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是肿瘤化疗、长期输液的患者,既保证了营养支持治疗和化疗周期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但置管后相关感染时有发生,尤其是免疫功能下降的肿瘤病人,由于治疗需要置管时间较长,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蛇志》2015,(3)
目的观察肝素钠在PICC导管回血堵管再通的效果。方法对10例PICC导管体外段凝血的完全堵管患者应用注射器负压吸引肝素钠再通处理。结果 10例患者导管均完全通畅。结论 PICC导管发生回血堵管采用注射器负压吸引肝素钠再通的方法简便,再通效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吐温80 在深部脏器肿瘤热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热增敏剂吐温80在深部肿瘤热化疗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采用吐温80合并热化疗综合治疗晚期肿瘤118例,并与同时期未采用吐温80的热化疗组98例进行比较。膀胱癌复发5例,伴腹水、腹膜转移7例。小剂量化疗用5-FU、丝裂霉素、顺铂等行膀胱灌注或腹腔注射,吐温80浓度为0.2%。肿瘤射频热疗机,f:41MHz。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结果:复发性膀胱癌完全缓解率达60%,血尿消失,3例在12~34月随访期间膀胱镜检查未复发;伴腹水者完全缓解率达85.7%(CR6/7),中位生存期8.5月,腹痛、腹胀、便血等消失。治疗未引起恶心、呕吐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肝、肾和骨髓功能损害。结论:在肿瘤的热化疗中。合用吐温80不仅可以降低化疗药物的剂量,而且降低热疗时的温度,减少毒副作用,改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腹腔内贝伐珠单抗辅助卵巢癌术后化疗对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的210例卵巢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101)和对照组(n=109),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腹腔内贝伐珠单抗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治疗前后AFP、VEGF、TGF-β1、MIF水平变化,不良反应,随访生存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11%(90/101)vs66.05%(72/109)](P<0.05);血清AFP、VEGF、TGF-β1、MI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19±1.37)ng/mLvs(10.21±2.38)ng/mL,(22.61±4.32)ng/Lvs(35.76±6.34)ng/L,(168.03±20.18)ng/Lvs(203.76±28.69)ng/L,(4.81±1.01)μg/Lvs(12.79±2.50)μg/L](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生存时间、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9.23±1.36)月vs(19.23±1.36)月,79.21%(80/101)vs28.44%(31/109)](P<0.05),局部复发与转移显著低于对照组[9.90%(10/101)vs13.76%(15/109)](P<0.05)。结论:腹腔内贝伐珠单抗辅助卵巢癌术后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疾病发展,降低血清AFP、VEGF、TGF-β1、MIF水平,提高患者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9.
卵巢癌死亡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早期诊断困难,晚期患者治疗效果差,分子靶向药物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前许多靶向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给卵巢癌特别是术后复发及化疗耐药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主要对单克隆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几种药物在卵巢癌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联合三腔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联合三腔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采用单纯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单纯静脉药物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70作为对照.治疗结束后分别对病人前列腺按摩液中卵磷脂小体密度,白细胞数量以及分段尿培养的菌落数进行比较.治疗后随访6~12个月.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单纯灌注组总有效率78.57%,单纯静脉组总有效率47.14%.结论: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联合三腔双囊导管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