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生化学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分析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型、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生化学指标及病理学特征.结果:209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最常见的致肝损伤药物为中药(45.93%),其次为解热镇痛药(NSAIDs) (15.31%)、抗生素(11.96%).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72.25%)、纳差(62.68%)、尿黄(61.72%);三种临床类型间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5).三种临床类型间生化学指标(ALT、AST、ALP、GGT、TBIL、D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特征主要为肝细胞点灶状坏死(94.26%)、混合性炎细胞浸润(83.73%)、凋亡小体(82.30%)、纤维组织增生(68.90%)、肝细胞水样变性(60.29%).三种临床类型间肝细胞或Kuffer细胞内色素颗粒沉着、融合性坏死及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淤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已成为目前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病因;现用临床分型标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5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肝衰竭的分型、并发症的发生、生化指标的特点及治疗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导致肝衰竭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中药占30.3%、抗结核药占26.8%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占23.2%。发病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64.2%、纳差60.7%、尿黄60.7%。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感染73.2%、其次为肝性脑病66.1%、腹水64.3%。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常见,占46.4%,其次为肺部41%。治愈好转者为18例(26.2%),治疗无效者14例(25.0%);死亡者为24例(42.9%)。从患者发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35天。治愈好转组的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死亡组,激素治疗与好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抗结核药和解热镇痛药。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提示预后差。在疾病早期采用适当的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南昌地区蝮蛇咬伤患者发生急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将2017年9月 ~2020年8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蝮蛇咬伤患者200例,按照是否发生急性肝损伤分为急性肝损伤组和非急性肝损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以及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肌酶谱等,并采用Logistic...  相似文献   

4.
王洪伟 《蛇志》2008,20(2):157-158
药物在用于防病治病的同时,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药物性血尿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海参胶原低聚肽(SCCOPs)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联用所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阳性对照组(C)、海参肽低剂量组(D)、海参肽中剂量组(E)和海参肽高剂量组(F)6组。除A组给予0.9%生理盐水(20mg/kg)外,其余5组大鼠分别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各50 mg/kg·BW,2h后,A、B组给予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C组给予水飞蓟宾22.1mg/kg·BW,D组给予SCCOPs 346 mg/kg·BW、E组给予SCCOPs 692 mg/kg·BW、F组给予SCCOPs 1 038 mg/kg·BW;实验周期为4w。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结构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测定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测定大鼠肝脏指数;测定大鼠肝匀浆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呈现大部分肝细胞浊肿变性,分界不清;肝小叶排列不齐,肝窦道受压变窄;脂肪变性广泛,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给予水飞蓟宾和海参低聚肽干预后得到显著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别升高了6.46%和17.70%(P<0.05)。与模型组相比,水飞蓟宾组的ALT和ALP水平分别降低了25.36%和29.65%(P<0.05),而海参低聚肽低、中和高剂量组ALT水平分别降低了28.89%、27.77%和18.56%(P<0.05);ALP水平分别降低了14.84%、24.78%和21.08%(P<0.05)。结论:海参胶原低聚肽可明显改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药物性肝损伤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良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单独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模型和致死模型。随机将小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PAP3h组、APAP6h组和APAP12h组,每组5只。饥饿15h后用对乙酰氨基酚诱发小鼠肝损伤。测定各组血清ALT、AST及胆红素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损伤情况。观察生存率时,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禁食+APAP(500mg/kg)组、禁食+APAP(300mg/kg)组和不禁食+APAP(500mg/kg)组,四组同时给药,然后记录各组小鼠的生存情况,绘制四组小鼠的生存曲线。小鼠注射APAP后,随时间的延长,ALT、AST水平逐渐升高,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小鼠肝脏HE染色可见,APAP中毒组小鼠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禁食+APAP(500mg/kg)组小鼠自16h开始出现死亡,72h时全部死亡,死亡率明显高于不禁食组和禁食+APAP(300mg/kg)组小鼠。该研究对APAPI起的C57/BL6小鼠药物性肝损伤模型进行改良,使其更加稳定和便于研究,为进一步探究APAP诱导肝毒性的机制及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楮实子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C-Ros癌基因1(ROS1)的调控作用。实验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44mg/kg)和楮实子高、低剂量组(4.2、1.05g生药/kg),每组10只。灌胃给予对乙酰氨基酚(1.2kg/kg)制备肝损伤模型,给药组造模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30天。实验结束,收集血清、肝组织标本进行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楮实子各剂量均能降低药物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降低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TBIL)的含量,升高血清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ROS1的表达,上调PPAR-αmRNA的表达,下调PPAR-γmRNA的表达。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楮实子能防治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ROS1的表达、调节转录因子PPAR-α和PPAR-γ的基因表达,从而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黄敏菁 《蛇志》2002,14(4):40-41
小儿急性偏瘫是一组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以一侧肢体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现就我院 1 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收治的 3 1例患儿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 9例 ,女 1 2例。年龄 2周~ 3个月 1 2例 ,~ 5岁 9例 ,~ 7岁 3例 ,~ 9岁 5例 ,~ 1 5岁 2例。来自农村 2 4例。1 .2 临床表现 左上肢瘫 2例 ,右上肢瘫 5例 ,左下肢瘫 4例 ,右下肢瘫 6例 ,左侧肢瘫 8例 ,右侧肢瘫 6例。发热 5例 ,惊厥 2 2例 ,昏迷 4例 ,呕吐 1 2例。1 .3 辅助检查 头颅 CT检查 3 0例 ,1例吞咽困难 ,家属拒绝进行头颅 CT检查 ,行…  相似文献   

9.
15例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骨髓象分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明  董君武 《蛇志》2002,14(2):48-49
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 (简称粒缺 )是临床病因显见的一种血液学异常状态。骨髓象改变和临床密切相关 ,由于对骨髓粒系的改变存有不同认识 ,故对骨髓象改变解释不一。现将我院 1 976~1 998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 1 5例病例报道如下 ,以探讨其骨髓象分型。1 临床资料   1 5例患者均由于各种疾病应用某些药物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0 .5× 1 0 9/ L。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2 1~ 75岁。发病原因以解热镇痛药占首位 ,共 1 0例 ,其余是氯霉素 1例 ,复方新诺明 1例 ,他巴唑 3例。发病时间 3~ 7天 6例(4 0 % ) ,8~ 1 4天 3例 (2 0 %…  相似文献   

10.
急性细菌性痢疾9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6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进行回顾性分析.便常规采用普通玻片镜检法,末梢血常规采用激光加电阻法,大便培养采用SS、麦康凯培养基.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病程、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地区分布、辅助检查及治疗预后等.结果:急性细菌性痢疾发病高峰在7~9月,以40岁以下青壮年为主,无性别差异,感染以福氏志贺菌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结论:细菌性痢疾作为季节性疾病是可以预防的,要及时就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两种药物性肝炎诊断评分标准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Maria药物性肝损害(1997年)诊断标准和我国常用诊断标准对药物性肝损害的效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期间经肝穿病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的54例病例,分别按照上述两个标准评分。评价每一标准的准确性。结果:符合Maria药物性肝损害(1997年)诊断标准的(>10分)有45例,占83%;符合我国常用诊断标准的有39例,占72%。结论:两个诊断标准符合率较高,均可做为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但仍有部分病例不能准确诊断,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许德坚  蒋三员 《蛇志》2005,17(3):160-162
目的探讨药源性皮肤病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996年6月~2004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药源性皮肤病187例,按性别、年龄、药物及给药途径、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康复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源性皮肤病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6个月至73岁,发生时间数分钟至数天,主要发生的部位是全身反应,康复时间数小时至30天。结论临床医生、药师应了解药源性皮肤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监测,以减少药源性皮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是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场所,在能量代谢及自由基的产生、衰老、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的呼吸链缺陷、代谢酶失活、结构改变、基因突变等因素都会影响整个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病变的发生。线粒体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重要靶标,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重要脏器,也是药物引发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一些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等可显著诱导肝脏线粒体损伤。药物主要通过改变线粒体结构、酶的活性或减少mtDNA 的合成,进一步破坏β- 脂质氧化和肝细胞的氧化能力,最终诱发肝损伤。综述药源性肝损伤领域有关线粒体损伤的研究进展,为预防和诊断药源性肝损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庆虹  郭晓东  张敏  李志伟 《生物磁学》2011,(21):4129-4131
目的:探讨肝移植后急性肺损伤(ALI)的相关因素,为肝移植术后AL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ALI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例行肝移植术后发生ALI12例,发生率为12.2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清TBIL、术中失血量、术中尿量和术后血BUN对ALI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术中失血量、术前TBIL、年龄为术后并发ALI的危险因素。结论:术中失血量、术前TBIL、年龄为术后并发ALI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肝移植术后A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移植后急性肺损伤(ALI)的相关因素,为肝移植术后AL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ALI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例行肝移植术后发生ALI12例,发生率为12.2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清TBIL、术中失血量、术中尿量和术后血BUN对ALI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术中失血量、术前TBIL、年龄为术后并发ALI的危险因素。结论:术中失血量、术前TBIL、年龄为术后并发ALI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肝移植术后A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Brewer’s and baker’s yeasts appear to have components that protect from liver injury. Whether sake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Kyokai no. 9, also has a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has not been examined. Here we show that sake yeast suppresses acute alcoholic liver injury in mice. Male C57BL/6 mice that had been fed a diet containing 1% sake yeast for two weeks received three doses of ethanol (5 g/kg BW). In the mice fed sake yeast, ethanol-induced increases in triglyceride (TG) and 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 (GPT) were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and hepatic steatosis was improved. In addition, sake yeast-fed mice showed a smaller decrease in hepatic S-adenosylmethionine (SAM) level and a smaller increase in plasma homocysteine (Hcy) level after ethanol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mice, suggesting that a disorder of methonine metabolism in the liver caused by ethanol was relieved by sake yeas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ake yeast protects against alcoholic liver injury through maintenance of methionine metabolism in the liv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57小鼠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 ALI)中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领取2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LI 1 d组、ALI 4 d组、ALI 7 d组。分别检测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肝组织病理变化用HE染色观察;Real Time quality PCR检测Pink1/Parkin在m RNA水平的表达变化;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Pink1/Parkin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ALI组1 d、4 d、7 d组与对照组相比,ALT、AST表达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ALI组1 d和4 d组中,释放出大量的炎性细胞,肝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7 d组肝细胞坏死与1 d和4 d比较明显缓解;m RNA水平检测Pink1/Parkin在ALI 1 d(4.79/1.82倍)、4 d(1.74/4.17倍)和7 d(2.91/1.25倍)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ink1/Parkin在蛋白水平检测时ALI 1 d(2.03/1.82倍)、4 d(1.78/4.17倍)和7 d(1.25/1.25倍)时肝组织内表达也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肝损伤状态下Pink1/Parkin在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升高,且其表达量随着肝脏的损伤缓解而表达水平降低,提示Pink1/Parkin可能对于治疗急性肝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