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3例ICP合并GDM孕妇为ICP+GDM组,将同期住院分娩的69例单纯ICP孕妇归为ICP组,对两组孕妇的母儿结局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孕妇的子痫前期、胎膜早破、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CP+GDM组孕妇围产儿Apgar小于7分、新生儿肺炎、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I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CP+GDM组孕妇围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I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将进一步加重围产儿不良结局,对于此类孕妇,应加强监护和管理,适时终止妊娠,以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羊水性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分娩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及剖宫产率等.结果:347例ICP中轻度278例,重度69例.羊水污染89例(Ⅰ级19例,Ⅱ级14例,Ⅲ级56例),羊水污染率为25.6%.重度ICP中羊水污染46例,发生率为66.7%.89例ICP羊水Ⅱ级及Ⅲ级病例中出现3例新生儿窒息.结论:ICP的羊水性状与病情程度基本一致,羊水污染预示着不良的妊娠结局,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羊水性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分娩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及剖宫产率等。结果:347例ICP中轻度278例,重度69例。羊水污染89例(Ⅰ级19例,Ⅱ级14例,Ⅲ级56例),羊水污染率为25.6%。重度ICP中羊水污染46例,发生率为66.7%。89例ICP羊水Ⅱ级及Ⅲ级病例中出现3例新生儿窒息。结论:ICP的羊水性状与病情程度基本一致,羊水污染预示着不良的妊娠结局,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围生儿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生结局及围生儿预后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56例ICP患者及从我院住院无并发症正常分娩的10112个患者中随机抽取的256例患者的产检情况、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组与对照组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围产儿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检组与未检组在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围产儿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增加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重视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对ICP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选择适当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对改善围生结局及围生儿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围生结局及围生儿预后的方法。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56例ICP患者及从我院住院无并发症正常分娩的10112个患者中随机抽取的256例患者的产检情况、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P组与对照组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圉产儿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检组与未检组在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围产儿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增加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重视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对ICP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选择适当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对改善围生结局及围生儿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94例,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思美泰+地塞米松,观察组采用思美泰+熊去氧胆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瘙痒评分及妊娠结局、围生儿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BA、TB、ALT及AST、瘙痒评分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早产率19.15%(9/47)、剖宫产率27.66%(13/47)、羊水污染率10.64%(5/47)及胎儿窘迫率12.77%(6/47)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40.43%(19/47)、57.45%(27/47)、21.28%(10/37)、19.15%(9/47),其中早产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能明显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胆汁酸、肝酶水平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痒、黄疸、血清胆汁酸升高,伴轻度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妊娠并发症,严重影响母儿健康。IC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研究表明在遗传易感性妇女中,性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就目前国内外有关ICP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一方面为探寻更深层次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临床治疗ICP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瘁、黄疸、血清胆汁酸升高,伴轻度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妊娠并发症,严重影响母儿健康。IC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研究表明在遗传易感性妇女中,性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就目前国内外有关ICP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一方面为探寻更深层次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临床治疗ICP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以提高对ICP的认识与治疗水平。方法:选择ICP产妇58例,根据ICP分度标准分为轻度组(n=26例)和重度组(n=32例),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结果: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与平均产后出血量显著升高或增加,阴道分娩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新生儿早产、胎儿窘迫、羊水污染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上升,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不良影响,对ICP严重程度进行划分,有利于临床处理。对于重度ICP产妇,应尽早采取剖宫产分娩的方式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0.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晚期胎儿猝死,难以预料和准确监测,具有高风险性。目前其机制不明。孕妇和胎儿高胆汁酸水平对胎盘功能的影响和对胎儿的损伤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特别是一系列胆汁酸对心肌细胞毒性作用的实验,提示胆汁酸对胎儿心脏的毒性作用可能是引起胎儿猝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肾脏疾病的可能关系。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接种至纤维连接素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6d后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鉴定EPCs。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平均功率密度为65mW/cm2,时间20min的电磁辐射对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同等剂量全身照射大鼠,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从大鼠骨髓能成功分离培养获得EPCs。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大鼠接受全身照射后各时相点无明显组织学改变,但超微结构显示在照射后3h后开始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足突肿胀,12h后出现部分足突融合。结论:电磁辐射导致EPCs生物功能显著减弱,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电磁辐射可能与起肾脏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即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祖细胞。随着对EPCs功能和影响其分化、生存、归巢和组织分布因素的了解,EPCs作为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法将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EPCs的的来源,EPCs的分离、培养、鉴定,EPCs的表面标志,EPCs的动员、分化和归巢等生物学特性及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秦宏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5):796-797
胚胎发生时期,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参与了原始血管形成的最初过程(血管发生)。已有的证据显示,分化为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的前体也存在于成人中,正常情况下,EPCs停留在成人的骨髓,但是,可以通过细胞因子或血管生成因子信号被动员到循环血,迁移到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新血管形成位点,并原位分化成内皮细胞,快速和及时地修复损伤的血管。自源的EPCs原住动员或移植是治疗性血管再生的一个潜在、有效的方法,因此,探究EPCs从骨髓的动员和调节,对血管再生以及修复器官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肝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96例IC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瘙痒、黄疸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胆酸和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观察并对比两组母婴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瘙痒改善时间及黄疸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总胆汁酸(TBA)、甘胆酸(C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BA、CG、ALT、AST、TBiL、D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早产、剖宫产及新生儿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死胎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能够有效改善ICP症状和肝功能,降低不良母婴预后发生风险,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喻莲香黄小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8):1533-1536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与Th1/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IFN-γ/IL-4)的变化关系,探讨ICP发病机制。方法:选取ICP患者31例(ICP组),孕周相匹配的正常孕妇31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分析VD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ICP组外周血清中IFN-γ的浓度[(230.93±36.04)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8.37±25.0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血清中IL-4浓度[(9.99±3.19)pg/ml]和正常对照组[(8.58±2.43)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IFN-γ/IL-4比值(24.56±6.91)高于正常对照组(17.13±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维生素D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VDR的表达定义为1.0,ICP组的表达量为0.4。(3)ICP组外周血中VDR的表达水平与IFN-γ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833,P<0.01),与IL-4浓度无明显相关(r=-0.109,P>0.05),与IFN-γ/IL-4比值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强(r=-0.356,P=0.049<0.05)。结论:ICP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由Th2向Th1偏移,可能与ICP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VDR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联用思美泰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重症患者瘙痒程度、妊娠结局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P重症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用思美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后的Ribaha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血清总胆红素(TB)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7d后两组患者的瘙痒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的AST、ALT、TBA、TB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AST、ALT、TBA、T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早产、胎儿窘迫、羊水胎粪污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用思美泰可有效缓解ICP重症患者的瘙痒程度,改善肝功能和妊娠结局,临床疗效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