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二塘组是俞昌民、殷保安(1978)建立的,广泛分布于广西中部的武宣-象州地区,层型剖面在武宣二塘六卜岭西,屯头村至六峰山林场之间.嗣后,俞昌民、邝国敦对二塘组四射珊瑚进行了研究,建立了 Lyrielasma guangxiense 组合带(俞昌民等,1980).王成源(1981)报道了二塘组上段产出的牙形刺 Polygnathus perbonus,  相似文献   

2.
二塘组是俞昌民、殷保安(1978)建立的,广泛分布于广西中部的武宣-象州地区,层型剖面在武宣二塘六卜岭西,屯头村至六峰山林场之间。嗣后,俞昌民、邝国敦对二塘组四射珊瑚进行了研究,建立了Lyrielasma guangxiense组合带(俞昌民等,1980)。王成源(1981)报道了二塘组上段产出的牙形刺Polygnathus perbonus,进一步确认了二塘组的层位。1978年,许汉奎曾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系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此前我们已经描述了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本文继续描述该剖面的中泥盆世晚期的地层及其四射珊瑚,讨论它们的地层划分、珊瑚群对比与古生物地理。至于晚泥盆世的珊瑚,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拟另文继续描述。  相似文献   

4.
云南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此前笔者已经描述了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的四射珊瑚,本文继续描述该剖面的晚泥盆世的地层及其四射珊瑚,讨论它们的地层划分、珊瑚群对比与古生物地理。昭通箐门剖面的上泥盆统主要由白云质灰岩组成,与滇东其它地方的宰格组的岩性基本一致。过去由于宰格组的化石稀少,其地层时代难于确定,因此,昭通箐门宰格组底部珊瑚化石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次描述了箐门放羊冲剖面宰格组底部的四射珊瑚5属7种,包括Disphyllum catenatum,Hexagonaria davidsoni,H.magna,Sinodisphyllum simplex,S.variabile,Temnophyllum poshiense和Truncicarinulum temeniophylloides等,总体显示了晚泥盆世弗拉早期(early Frasnian)的特点。它除了与华南各省的珊瑚群有密切关系外,也与加拿大西部的分子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生物学会湘粤桂联合组于1984年9月15—20日在湖南慈利召开第二届学术年会。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除三省的地层古生物工作者60人外,尚有北京、江西、湖北的特邀代表3人。湘粤桂联合组组长区元任教授主持了讨论会。慈利地处湖南北部,这里发育着良好的陆相泥盆系和较为完整的碳酸盐相的二叠系。本届讨论会主要讨论的议题是这二个系的地层、古生物,会议收到的28篇论文,也大都是讨论和介绍这二个纪的地层和古生物。因此,本届讨论会带有专题性。会上,江西代表介绍了江西泥盆纪植物群;广东代表介绍了广东陆相泥盆系和有关的植物群;广西代表探讨了广西中、上泥盆统的划分;湖南代表介绍了大庸张家界志留、泥盆系和慈利索溪峪二叠系中的筵类、腕足类、珊瑚、牙形刺、介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昭通市东北郊箐门出露了一条比较完整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剖面,下、中、上三个统均有出露,浅海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基础也相对较好,是研究滇东北地区泥盆纪地层的一条理想剖面。由于地层剖面比较长,沉积厚度比较大,文中仅描述该剖面早泥盆世和中泥盆世早期的四射珊瑚,并讨论有关地层划分和珊瑚群古生物地理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贵州独山泥盆纪生物地层以及珊瑚的四次灭绝事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2003,42(3):417-427
贵州省独山县县城附近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发育良好,底栖生物化石丰富,研究历史悠久,是我国南方浅海相泥盆系的标准剖面之一。文章从珊瑚化石的角度进行生物地层和群落生态的分析,并建立独山中、晚泥盆世7个珊瑚组合。文章最后还着重阐述独山泥盆纪珊瑚的4次灭绝事件:1)mid-Eifelian event(发生在龙洞水段之顶);2)late-Givetian event(发生在鸡窝寨段之顶);3)F-Fevent(发生在靠近尧梭组之底);4)D-Cevent(发生在革老河组之顶)。其中,F-F大灭绝事件对珊瑚群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滇东曲靖地区晚志留世四射珊瑚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东曲靖地区晚志留世(Ludlow晚期一Prodoli早期)四射珊瑚群详细研究并对某些珊瑚属种作了修订。文中特别对关底组和妙高组的珊瑚群特征及其分布加以论述。滇东曲靖地区晚志留世四射珊瑚共有22属,44种(包括关底组、妙高组与玉龙寺组产的珊瑚)。其中泡沫珊瑚类Holmophyllum,Cystiphyllum和Ketophyllum占优势,其次是柱珊瑚类Kyphophyllum,Micula和Pilophyllum等属,而扭心珊瑚类代表很少,仅有Brachyelasma,Rukhinia和Phaulactis属首次发现在滇东晚志留世地层中。滇东曲靖地区晚志留世四射珊瑚群与西秦岭同期四射珊瑚有密切联系,同时,与乌拉尔(Ural)同期珊瑚群也有些相似。文中共描述四射珊瑚17属,23种,其中3新种,即Cystiphyllum minutum sp.nov.,Ketophyllum qujingense sp.nov.,Phaulactis vesicularis sp.nov.。  相似文献   

9.
广西象州县大乐乡泥盆系剖面是华南象州型(底栖相)泥盆系的标准剖面(侯鸿飞、王士涛,1988),其下部大瑶山群为一套厚达上千米的石英砂岩夹粉砂岩沉积,底部以一层约2 m厚的砾岩与下伏的前泥盆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白顺良等,1982).  相似文献   

10.
张晓栋 《古生物学报》1989,28(3):376-390
一、前言我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碳酸盐岩地层相当发育,其中云南东部盘溪地区泥盆纪华宁组含有大量的层孔虫、珊瑚等化石。层孔虫是早古生代一类重要的造礁生物,在地层中大量保存于原生位置,是古群落研究的良好素材。盘溪地区层孔虫化石的系统描述工作已有相当基础,王树碑、范建才(1974)描述了大量滇东泥盆系  相似文献   

11.
据文献记载,广西泥盆纪腹足类化石仅有Pleurotomaria (Euryzone) itys, P. (E.)de-phinuloides, (Schlotheim), Hormotoma sp.,Platyceras sp.。近几年来,笔者在鉴定地质队的标本时,发现广西泥盆纪腹足类化石相当丰富,广布于各种相区。目前共发现化石点26处(插图1),共17个属。这些腹足类多数生活在浅海陆棚地带,与底栖的腕足类、珊瑚共生,在象州型和过渡型相区化石比较丰富,南丹型相区化石较少。其层位分布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地区包尔汉图剖面牙形刺生物地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内蒙古达茂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特敖包地区志留纪、泥盆纪碳酸岩相地层发育,本区珊瑚、腕足类、层孔虫等底栖大化石的研究工作已有一定基础。但志留纪、泥盆纪地层在时代确定和对比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用主导化石门类牙形刺加以解决。研究表明:包尔汉图剖面的顶部属泥盆系无疑,应归入阿鲁共组,而不是西别河组;巴特敖包地区的海侵,始于罗德洛统卢德福德阶(Ludfordian)早期。本剖面没有发现文洛克世和罗德洛世早期的海相沉积。本文描写了一个志留纪牙形刺新种:Ozarkodina uncrispa sp.nov.。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中部泥盆系二塘组的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6年初,在广西柳州华南泥盆纪会议时,确认四排组直接覆于郁江组之上。事实上,在两组地层之间,还存在近600米厚度的地层,界线明确,含有独特的生物群,是俞昌民和殷保安在1976年初发现的,并将这段地层命名为二塘组。在研究广西早泥盆世牙形刺工作中,笔者曾怀疑在郁江组和四排组之间,可能还有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泥盆纪地层研究最早始自贵州,丁文江等对该区泥盆系的分层,在华南泥盆系分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贵州泥盆纪生物群却研究得很差,许多重要的门类如腕足类、珊瑚尚缺乏系统描述。在地层方面,对于海相中泥盆世早期沉积的特征、分布一直不清楚,至于贵州西部泥盆系的发育情况更无正式报导。1959年以来,地质部第四普查大队对贵州境内的泥盆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很多新动物羣,并确立了一些新地层单元。本文所描述的这批重要化石,即由第四普查大队金晓华、刘朝安等最早发现,继由北京地质学院实习队和笔者等,分别于1960—  相似文献   

15.
扬子区中奥陶世—志留纪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产出丰富 ,尤以兰多维利世最为繁盛。目前已报道的1 2 3属 (包括中奥陶世 4属 ,晚奥陶世 2 5属 ,兰多维利世 94属 )中 ,有 30属最早出现在扬子区 ,尔后扩散到欧洲、北美和其它邻区。例如 :Calostylis最早出现在川南的中奥陶世 (Llandeilo)地层中 ;Aphyllum和Cantrillia最早出现在浙西的晚奥陶世中Ashgill地层 ;扭心珊瑚类Briantelasma ,Pycnactis和Tunguselasma等 ,最早出现在黔东北晚Ruddanian地层 ;柱珊瑚类Ceriaster、Stauria、Amplexoides、Synamplexoides等 ,泡沫珊湖类Maikottia ,Rhizophyl lum等均最早出现在黔东北的中兰多维利统 (MiddleLlandovery)。根据这些资料 ,我们认为扬子区应该是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起源中心之一。文中论述扬子区中奥陶世—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动物群特征及其生物古地理关系。该区中奥陶世珊瑚以穿孔珊瑚类的Calostylis和Yohophyllum为特征。下扬子区浙西晚奥陶世三衢山组 (中Ashgill)四射珊瑚群有某些澳大利亚分子Hillophyllum和Bowanophyllum ;而上扬子区晚Ashgill观音桥层的四射珊瑚动物群与北欧同期珊瑚群有高度的相似性。这表明扬子区当时与欧洲具有较密切的古生物地理关系。扬子区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群与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16.
报道首次在川南甘洛田坝地区晚奥陶世晚期Hirnantian期观音桥层中发现四射珊瑚Borelasma,Crassilasma和Streptelasma等属,这一珊瑚群可与黔北毕节、仁怀地区同期的四射珊瑚群对比,进一步表明扬子区晚奥陶世晚期的四射珊瑚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同期的珊瑚群关系密切。首次报道川南甘洛田坝早志留世的四射珊瑚Brachyelasma,Crassilasma和Entelophyllum3属,这一属群可与上扬子区重庆綦江早志留世石牛栏组或滇东北大关地区早志留世Telychian期早期嘶风崖组四射珊瑚群对比。文中还报道黔北仁怀石场晚奥陶世观音桥层2个四射珊瑚新种,即Brachyelasma concavitabulatum sp.nov.和Crassilasma obliquitabulatum sp.nov.。  相似文献   

17.
滇东南盘江灰岩的腕足类动物羣及其时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滇东地区泥盆系出露良好、发育完善,为我国泥盆系研究最早和比较深入的地区之一。1945年,孙云铸教授进行了系统的地层总结;对其中所含的生物羣如:腕足类、珊瑚、植物、鱼类、藻类,也都进行过程度不等的描述,为深入研究滇东地区泥盆纪地层打下了基础。解放以来,野外地质人员对该区泥盆系又进行了详细研究,测制了大量剖面,采集了丰富化石。随着研究程度的深入,出现了更多的问题:诸如海相下泥盆统的存在;婆兮组的时代及其分布;泥盆系的上界问题等。在下、中泥盆统的争论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南盘  相似文献   

18.
广西南丹罗富上泥盆统底部珠胚类竹节石群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前言广西南丹罗富的泥盆系,是我国海相南丹型泥盆纪地层的典型剖面。1978年前,笔者等曾多次赴该地进行野外观察和采集化石,并就所产竹节石进行了系统描述,在此基础上,对下、中泥盆统竹节石带的序列,作了修订和补充(见正在印刷中的笔者另一文《广西南丹罗富泥盆纪竹节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第18号)。当时,由于上泥盆统响水洞组底部,未见任何标准属种,仅据罗富组上部的泥岩,渐变为响水洞组的硅质岩,而暂以Viria-  相似文献   

19.
泥盆纪最早期和最晚期珊瑚群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卫华 《古生物学报》1997,36(2):143-150
由于志留-泥盆纪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生物更替现象,所以泥盆纪最早期的珊瑚仍保留着浓厚的志留纪珊瑚的色彩。真正的泥盆纪类型的珊瑚是从早泥盆世中期才开始兴起的,至晚泥盆世早期末惨遭绝灭。晚泥盆世晚期的珊瑚却与石炭纪珊瑚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晚泥盆世的珊瑚经历了绝灭-残存-复苏3个发展阶段。泥盆-石炭纪之交,泥盆纪最晚期的珊瑚再遭绝灭,至石炭纪初代之于Tournaisian型的珊胡。正当华南锡矿山的珊瑚群罹  相似文献   

20.
前言中国晚奥陶世至志留纪的四射珊瑚十分丰富,近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先后组织编写了各地区地层古生物图册和地层表,并作了断代地层的初步总结。作者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过去有关志留纪四射珊瑚的研究资料,提出中国晚奥陶世后期至志留纪的7个四射珊瑚组合,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