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用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病毒Enders株接种鸡胚尿囊腔培养,尿囊液经聚乙二醇6000处理制备流腮病毒抗原,用ELISA法检测流腮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都很高。 79份流腮患者血清,检出特异性IgM72份,阳性率为91%,32例非流腮患者IgM全部阴性、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 10份血清作血清倍比稀释至1∶3200测IgM仍全部阳性,1∶6400稀释仅1例阴性,1∶12800稀释5例中仍有2例阳性。 10份血清作流腮抗原特异性抗体阻断试验,光密度抑制率均大于50%,平均为87%,10份标本作2-ME和SPA阻断后检测IgM抗体,结果2-ME阻断标本全部阴转,而SPA阻断标本仍阳性,证实所检测为流腮特异性抗体。 24份标本2次重复检测流腮IgM,其阴、阳性结果一致,这期间抗原放4℃ 1个月,提示抗原的稳定性和方法的重复性都很好。本方法敏感性明显高于血凝抑制试验,其阳性率分别为91%和61%,两者有显著差异。而且所用试剂简单经济,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早期诊断,易于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蒙地区发热患者中冠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以SARS冠状病毒感染Vero细胞涂片为冠状病毒抗原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55例发热患者和68例正常人血清中冠状病毒的IgG、IgM抗体。结果发热患者血清中冠状病毒IgG抗体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1%(16/55)和10.9%(6/55),而正常人血清中只检测到2.9%(2/68)的IgG抗体,且未检测到IgM抗体,2组患者的IgG和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随机选取7例患者的IgG阳性血清进行SRAS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封闭实验,结果有6例血清仍为阳性,有1例血清转为阴性,说明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血清中85.7%为普通冠状病毒特异性,14.3%为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结论普通冠状病毒是内蒙地区发热患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部分患者还存在SARS冠状病毒的既往感染。  相似文献   

3.
SLE患者血清中SARS-CoV抗体阳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假阳性问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66例正常对照和31例SLE患者血清中SARS-CoV抗体的阳性率。结果,66例正常对照中,IgM抗体均阴性,IgG抗体的阳性率为3.0%(2/66);31例SLE患者中,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9/31)和58.1%(18/31),IgG抗体和IgM抗体同时阳性为22.6%(7/31)。经RTPCR检测,上述阳性病例均为阴性。结论:用非纯化抗原制备的ELISA试剂盒测定SLE患者的SARS-CoV抗体,可能出现假阳性,两种抗体同时测定可降低诊断的假阳性率,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在SLE患者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与包被的抗原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用于水痘疫苗接种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膜抗原荧光抗体(FAMA)法,并对接种水痘疫苗后儿童血清中水痘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评价北京株水痘疫苗的免疫效果。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细胞作为抗原制备成固定抗原玻片,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作为二抗建立FAMA法,并对该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验证。运用此法对不同剂量北京株水痘疫苗接种后儿童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儿童血清中水痘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免后抗体阳转率,并与Oka株水痘疫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FAMA法敏感性可达0.0196IU/ml,特异性好。应用此法检测300名观察者免前免后双份血清样本中抗VZVIgG,易感者中北京株水痘疫苗原苗(39810PFU/0.5ml)、2000PFU/0.5ml、500PFU/0.5ml接种组儿童血清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98.77%、85.4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36.4、34.3、18.6,原苗与2000PFU间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原苗与500PFU、2000PFU与500PFU间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国产、进口Oka株水痘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5.35%、96.97%,抗体GMT分别为13.3、16.0,不同剂量北京株疫苗抗体阳转率与国产、进口Oka株疫苗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北京株疫苗原?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血清中SARS-CoV抗体阳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在SARS病原学诊断中的特异性及其在肿瘤患血清中的假阳性问题。应用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111例正常对照和40例肿瘤患血清中SARS—CoV抗体的阳性率。在111例正常对照中,IgM抗体均阴性,IgG抗体的阳性率为3.6%(4/111);IgG抗体诊断SARS的特异性为96.4%,两种抗体同时阳性诊断SARS的特异性为100%。40例肿瘤患中,IgM抗体均阴性,IgG抗体阳性率17.5%(7/40)。经RT—PCR检测,上述肿瘤患阳性病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同时测定SARS—CoV的两种抗体可降低诊断的假阳性率,提高诊断的特异性。用非纯化SARS—CoV抗原制备的ELISA试剂盒测定肿瘤患的SARS—CoV抗体,可能出现假阳性。在肿瘤患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与包被的抗原有关。  相似文献   

6.
SLE患者血清中SARS—CoV抗体阳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假阳性问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66例正常对照和31例SLE患者血清中SARS—CoV抗体的阳性率。结果,66例正常对照中,IgM抗体均阴性,IgG抗体的阳性率为3.0%(2/66);31例SLE患者中,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9/31)和58.1%(18/31),IgG抗体和IgM抗体同时阳性为22.6%(7/31)。经RT—PCR检测,上述阳性病例均为阴性。结论:用非纯化抗原制备的ELISA试剂盒测定SLE患者的SARS—COV抗体,可能出现假阳性,两种抗体同时测定可降低诊断的假阳性率,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在SLE患者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与包被的抗原有关。  相似文献   

7.
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是较为常见且广泛的社区性获得性抗原,其感染率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由于PIV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无特异性差别,所以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建立PIV IgM抗体的AlphaLISA快速检测方法,PIV特异性抗原与待测样品中PIV IgM抗体结合使供体微珠和受体微珠相互接近时,激光激发级联反应,从而产生放大的信号.通过对PIV特异性抗原生物素标记量和稀释比例的摸索,确定最佳反应体系.该方法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比对,总符合率高于95%,且不与其他7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发生交叉反应.AlphaLISA方法操作简便,整个反应过程只需要25 min,可快速检测PIV的IgM抗体,为早期确诊PIV感染提供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特异性抗体效价检测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特异性抗体效价是生物制品活性(浓度)的重要标志,通常采用生物学方法来测定,并以抗体与其相应抗原反应产生的、可观察到的标准免疫反应来表示。抗原抗体间除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会产生交叉反应,从而使特异性抗体效价的检测出现偏差,这在实际应用中亟需避免。特异性抗体效价检测技术是疾病诊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制备和疫苗评价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及医学临床实践中意义重大。本文对抗体效价检测的常规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并对这些技术的特异性、灵敏性、检测周期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特异性抗体效价检测技术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有利于研究人员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技术,共同推动抗体检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定患者单份血清人巨细胞病毒(HCMV)pp65特异性IgM抗体和IgG亲和指数(AI),建立HCMV原发感染的临床判断标准.方法 从临床收集40份患儿血清和尿标本,以本室自制的pp65为抗原,运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标本中HCMV pp65特异性IgM抗体;同时通过尿素变性实验,以6M尿素作为温和蛋白变性剂,测定HCMVpp65 IgG AI.尿标本常规处理后接种人胚成纤维(HF)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观察HCMV特异性细胞病变效应(CPE),聚合酶链反应(PCR)试验检测细胞培养物UL83基因,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细胞玻片HCMV抗原.并将病毒分离结果 同血清学方法 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标本中,IgM阳性13例,IgG阳性30例,其中,仅IgM阳性4例,病毒分离结果 亦为阳性,可诊断为原发感染;30例IgG阳性标本中,2种抗体均为阳性9例(A组),其中,5例AI<50﹪,病毒分离结果 均为阳性,判断为原发感染;1例AI在50﹪与60﹪之间,为可疑原发感染,需要进一步鉴定;3例AI>60﹪,判断为继发感染.IgG阳性21例(B组),其中仅3例(14.29﹪)AI<50﹪,但病毒分离结果 为阴性,提示患者不久前曾发生HCMV原发感染,特异性IgM抗体已经转阴,病毒进入潜伏状态;余18例患者AI均>60﹪,判断为继发感染;2种抗体均为阴性的标本有6例,病毒分离结果 亦为阴性,说明患者未被感染.统计学分析,A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方法 与病毒分离比较,一致率为75.49﹪,该方法 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7.10﹪,准确度为90.00﹪.结论 以HCMV pp65重组蛋白为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以及相应IgG AI的ELISA,可快速诊断HCMV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该方法 具有高度特异性与敏感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属于副粘液病毒科,是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RNA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引起全球婴幼儿高致死率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仅次于疟疾,但用于检测RSV感染的选择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抗原抗体结合原理,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抗体AlphaLISA快速检测方法.小鼠抗人IgM单克隆抗体偶联的受体微球与临床血清样品中RSV特异性IgM抗体结合,RSV特异性IgM抗体再与生物素标记的RSV抗原结合,生物素连接偶联链霉亲和素的供体微球;受体微球和供体微球的距离被拉近小于200nm,680nm荧光激发供体微球生成单线态氧,扩散给受体微球,发射波长为520~620nm的荧光,荧光强度与血清中RSV特异性IgM抗体呈正比.结果显示,该方法批内变异系数与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不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发生交叉反应,与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总符合率达83.33%.该方法具有微量检测、快速省时、操作简便等优势,可快速检测RSV的IgM抗体,为早期确诊RSV感染提供高效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10例不同病程、病期及病型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尿中及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尿中IgM型抗体阳性率为62.7%。尿中IgG型抗体阳性率91.8%与血清IgG型者90.9%相似,而总阳性率(IgG或IgM有一项以上阳性者的总检出率)99.1%则高于血清IgG者。20例其它疾病及10例正常人尿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尿抗体检查法是特异且可靠的,它比血清学方法简便、灵敏、为临床诊断可早期快速得出结果,不用采血有利于病人。IgM型抗体阳性率受病程、病期、病型及尿蛋白量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用3.5%PEG(MW6000)预先处理被检血清以除掉免疫复合物及干扰抗原之后,用新建立的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Epstein-Barr病毒早期抗原特异性抗体的抗独特型(Anti-Id)抗体。67例鼻咽癌患者中,80%IgA类的Anti-Id抗体阳性(P/N值≥2.1),而56例正常人群除1例阳性外,其余均阴性。测定46例鼻咽癌患者血清EA/IgA滴度与Anti-Id的关系表明,Anti-Id抗体P/N值与IgA/EA滴度呈负相关(r=-0.6,P<0.001)。12例鼻咽癌病人血清中EA抗体的IgG类Anti-Id抗体则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3.
邻氯青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邻氯青霉素(cloxacillin)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备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杂交瘤技术获得了一株能稳定分泌抗邻氯青霉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H8-B1-F4。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亚类为IgG1,其细胞上清抗体效价为1:1000,腹水效价为1:4×105。与其结构类似物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的交叉反应率为21.3%和19.6%,和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和苄青霉素无交叉反应。体外传代培养和冻存复苏后抗体分泌稳定。为进一步研制检测邻氯青霉素的 ELISA试剂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抗人大肠癌重组单链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重组噬菌体抗体系统制备了重组单链抗体。首先从抗人结肠癌ND-1单抗杂交瘤细胞中提取mRNA,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单抗重链可变区(V_H)及轻链可变区(V_L)片段,再通过连接DNA合成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cFv),然后经双酶切后克隆到pCANTAB5E载体中,在E.coliTGI细胞中表达出噬菌体融合蛋白,用抗原阳性噬菌体感染E.coliHB2151细胞,产生单链抗体,该单链抗体既保持了原单抗的特异性,应用上又优于原单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用于免疫的抗原来自人足胼胝,传统的观念认为,此部位的角蛋白属于“软”角蛋白。然而我们在免疫荧光定位时发现,此单抗不能与一般上皮、表皮和培养表皮细胞的“软”角蛋白相反应,却能与哺乳动物的多种组织的“硬”角蛋白相反应。  相似文献   

16.
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细胞外膜泡多克隆抗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制备牙龈卟啉单胞菌47A- 1 及其膜泡的多克隆抗体,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67 个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两种抗体显著相关,P< 0.01 ,符合率为82.1 % ;膜泡抗体的检出率高于菌体抗体,P<0.05 ;膜泡抗体相对于菌体抗体的敏感性为93.5 % 。膜泡抗体与牙龈卟啉单胞菌以外的其他口腔细菌无交叉反应,说明膜泡抗体的特异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Pathogens adapt to antibody surveillance through amino acid replacements in targeted protein regions, or epitopes, that interfere with antibody binding. However, such escape mutations may exact a fitness cost due to impaired protein function. Here,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 recurring generation of specific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an epitope region as it evolves in response to antibody selection will cause amino acid reversions by releasing early escape mutations from immune selection. The plausibility of this hypothesis was tested with stochastic simulation of adaptation at the molecular sequence level in finite population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trong selection and weak mutation, the rates of allele fixation and amino acid reversion increased with population size and selection coefficients. These rates decreased with population size, however, if mutation became strong, because clonal interference reduced the rate of adaptation. The model successfully predicts the rate of reversion per allele fixation for an importan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 antibody epitope region. Therefore, antibody selection may generate complex adaptive dynamics.  相似文献   

18.
基因重组抗原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性传播疾病,早期诊断是防止其传播及治疗的关键。采用基因重组的梅毒螺旋体P47和P15抗原对289份临床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组抗原ELISA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能对梅毒进行早期诊断,可以代替常规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186份现患和已治愈梅毒患者标本,重组抗原ELISA法、TPHA法和RPR法均为阳性;60份健康献血员标本,重组抗原ELISA法和TPHA法、RPR法均为阴性;17份与梅毒患者有性接触者的标本,重组抗原ELISA法有2份阳性,而TPHA法、RPR法均为阴性,1个月后复查这2份血清TPHA和RPR均为阳性;6份RPR和类风湿因子均为阳性的血清,重组抗原ELISA法和TPHA法均为阴性,;20份肝硬化患者血清,3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9.
在前阶段工作中已获得16个抗天花粉蛋白的单抗。用其中的一个IgE类单抗TE 1免疫Wistar大鼠,通过大鼠-小鼠杂交瘤技术得到了抗独特型单抗。现研究抗独特型单抗AId 6c5在体外诱发二次抗体应答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当将AId 6c5和天花粉蛋白初次免疫8周后的小鼠脾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一起培养时,能引起二次抗体应答,说明AId 6c5能代替抗原的刺激作用,如果培养系统中同时存在AId 6c5和天花粉蛋白(其剂量能引起体外二次抗体应答),则可出现某种程度的抑制。由于AId 6c5是单克隆抗体,提示一种AId能在不同情况下起刺激或抑制作用。3.应用竞争结合试验阐明AId 6c5除和TE 1外,还和另外两个单抗——TE 4(IgE)和2 A1(IgG1)——起反应,先前的工作证明这三个单抗和另外4个单抗都识别天花粉蛋白上的同一抗原决定簇。但AId 6c5对识别这同一决定簇的其余4个单抗反应很弱。以上说明a.IgE和其它Ig类别具有共同或交叉的独特型,b.也说明识别同一决定簇的IgE具有不同的独特型。4.将TE 1等三个单抗和AId 6c5预先作用后能抑制这三个单抗和天花粉蛋白的结合,说明AId 6c5所识别的独特型,位于抗原结合部位内,至少??是很靠近抗原结合部位的。  相似文献   

20.
抗人Leptin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本室制备的重组人Leptin为抗原,以鼠伤寒沙门氏裸菌为佐剂,通过脾内、腹腔、静脉三种途径相结合免疫BALB/c鼠,以PEG为促融剂,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SP2/0细胞进行融合,HAT、HT选择性培养基、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有限稀释法进行4次克隆化,获得三株能稳定分泌抗人Leptin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对所获得的细胞株及其分泌的单抗特性进行较系统的鉴定显示,获得的单抗特异性高,亲和力强,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3。初步应用的研究显示,获得的单抗不仅可用于体外Leptin的免疫印迹检测,而且可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技术用于脂肪组织中Leptin的检测,为Leptin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