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11)
对湘产药食两用植物卷丹百合的鲜药、干燥药材、产地土壤及灌溉水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总六六六、总滴滴涕、甲氰菊酯、毒死蜱、百菌清进行测定,并用AFS-AAS法测定As、Hg、Pb、Cd、Cr和Cu含量。结果显示,6个采样区的土壤、灌溉水中六六六、滴滴涕、甲氰菊酯、毒死蜱均未见残留,百菌清残留量为ND~0. 126 mg/kg;在百合鲜药、干燥药材中,六六六、滴滴涕、甲氰菊酯、毒死蜱、百菌清5种农药均未测出有残留,另除G-1、D-4样品中Cd残留量超标外,所有样品重金属均符合《植物和制剂对外贸易和贸易的绿色贸易标准》(WM/T2-2004)。根据污染指数评价,龙山具有优良的卷丹百合产地环境,适合生产符合现代质量要求的绿色百合。但研究发现百合对于土壤中镉的富集系数好,有必要加强百合主产区土壤改性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某农药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苏南某农药工业园区周边30km2区域为研究区,采用同心圆法采集土壤样品183个,分析了农药工业园区周边土壤Cd、Cr、Cu、Ni、Pb、Zn、Hg和As8种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异性、来源及潜在风险.结果表明:以自然背景值为评价标准,研究区表层土壤Hg、Cu、Cd和Pb平均含量超过自然背景值,其中Hg和Cu含量最高;以国标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土壤Cd、Cr、Ni、Pb、Zn、As6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小于1,Hg和Cu分别为1.59和1.05.在农药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较重的东南方向和西北方向,随着与园区距离的增加,土壤Cd、Ni、Pb、Cr、As、Hg、Zn和Cu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平稳.通过分析农药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发现,距离园区约200~1000m周边土壤污染的风险较大,而1000m以外逐渐达到安全范围.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进行分析发现,8种重金属污染指数有明显的空间变异.依据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推测,Zn、Ni、Cr、Pb和As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而Hg、Cu和Cd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将重金属混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1]。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除了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 相似文献
4.
果蔬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对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测定分析.方法:称取一定量的样品,采用丙酮和乙酸乙脂(4:1)提取,旋转蒸发仪上蒸发近干,石油醚和乙酸乙脂(4:1)洗脱过柱净化,再用旋转蒸发仪蒸发近干,5ml石油醚定容,在高效气相色谱仪上进行色谱分析.结果:样品采用匀浆提取法,测定选择BPX608石英毛细管柱,柱温225℃,样品的回收率在92%-105%之间.结论:该法具有简便、快捷、准确的特点,为进一步改进测定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为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我国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娄繁育基地救护的鳄蜥一直存在疾病困扰,但原因不明。为了探讨这些疾病的发生是否与其食物中的重金属及农药污染相关,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技术来检测其主要食物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含量。结果显示,与其食物(蚯蚓)相比,鳄蜥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更低,同时,农药残留含量在鳄蜥及其食物中均未检测出,说明重金属和农药通过食物的生物放大作用而在鳄蜥体内累积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重金属与农药这两类环境污染物对鳄蜥疾病发生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鳄蜥的人工救护繁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于鳄蜥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7.
文章通过了解微生物修复的基本定义与特征,结合农田土壤整体重金属污染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入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并观察其修复实况,分析微生物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果,并基于此不断调整与优化修复方案,希望最大程度地发挥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作用。这对于农田土壤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具有基本的保障意义,并能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可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基本原理及强化措施探讨 总被引:88,自引:11,他引:88
阐述了植物修复的基本概念及主要作用方式 ,并从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 ,植物对重金属吸收、排泄和积累以及植物生物学特性与植物修复的关系等方面讨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基本原理及局限性和限制性因素 ,从超富集植物性能强化和技术强化两方面探讨了植物修复的强化措施 ,并指出与现代化农业技术相结合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大规模商业应用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9.
有机氯杀虫剂是一类毒性很大的农药,曾在中国广泛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虽然中国早已禁止使用该类农药,但由于其残留量高,分解十分缓慢,直今在很多植物中仍能检出。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从微生物群落特性和微生物生理、生化参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重金属污染土壤后,尤其是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都有破坏作用,但由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片面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开发更加简便、直接的方法将是对这方面研究的突破。同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参数是从另一侧面反映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的影响,它是对微生物群落特性研究的有利补充,所以不同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是实验取得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Folin-Ciocalteu试剂,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测定夏枯草中总酚含量。结果表明,在装有样品的10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Folin-Ciocalteu试剂0.5 mL,20%Na2CO31.7 mL,室温放置60 min后,在波长660 nm或760 nm测定吸光度。多酚质量浓度在0~10.3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在660 nm为Y=94.542X-0.0067,R2=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1.7~105.0%;760 nm为Y=101.13X-0.0191,R2=0.9990,加样回收率为105.1~107.6%。本研究在稳定性、准确性和重复性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实验结果,可为夏枯草多酚的定量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夏枯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00℃热水提取,得到夏枯草粗多糖。经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凝胶过滤柱层析对粗多糖进行纯化分级,通过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测得了其主要组分PLS3的重均分子量为8.3×10-5Da。对PLS3进行了红外分析,测定了其初步结构;并分别以气相色谱和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粗多糖和PLS3的单糖组成,发现两者所含单糖种类一致,都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但两种物质的单糖组成相对摩尔百分比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污染可能改变稻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重金属分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集了太湖地区污染与非污染稻田表土,采用原状土低能量分离-分散技术提取土壤团聚体粒组,分析土壤中不同粒径团聚体颗粒组质量组成和Pb、Cd、Hg、As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讨论重金属污染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和重金属团聚体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重金属污染下,供试水稻土砂粒级团聚体减少,而较细粒径团聚体相对增多;4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粒径团聚体颗粒组中的含量存在差异,但随粒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在<0.002 mm粒径的颗粒组中最高, 其次是0.2~2 mm粒径的颗粒组,而在0.02~0.2 mm和0.002~0.02 mm粒径的团聚体中呈现亏缺现象(富集系数为0.56~0.96).表明重金属污染可能减弱了较大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导致细粒径团聚体相对增多,从而明显提高了重金属元素在粉砂和粘粒组团聚体中的分配,这可能进一步提高了污染农田重金属的水迁移和大气颗粒物迁移的风险.对于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沈阳张士灌区重金属污染再评价及镉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评价了沈阳张士灌区土壤及稻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镉污染仍很严重,样品糙米含镉量为0.435~0.855mg.kg-1,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该浓度与20年前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增加了335%~755%.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的pH值与糙米含镉量呈显著负相关,生物有效态镉与糙米含镉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下降使土壤酸化,导致土壤中的镉更多地转变为生物有效态镉,占总量的22.8%~52.0%,易被作物吸收,导致水稻含镉量超标.重金属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地下水及飘尘等移动方式发生迁移转化,使污染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5.
The pollution and potential health risk due to lifetime exposure to heavy metals in urban soil of China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urban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published papers from 2005 to 2014. The contamination levels were in the order of Cd > Hg > Cu > Zn > Pb >As > Ni > Cr, and Hg and Cd fell into the category of “moderately contaminated” to “heavily contaminated.” The non-carcinogenic risk for different populations varied greatly, among which children faced high risk, and then the adult female and adult male followed. The hazard index (non-carcinogenic risk) higher than 1.00 occurred in Shanghai, Gansu, Qinghai, Hunan, and Anhui, whereas most of those in northern and western China had low risks. For the carcinogenic risk, Anhui and Ningxia provinces had urban soils exceeding the safe reference (1 × 10?6–1 × 10?4). Qinghai and Gansu had high carcinogenic risks since their risk indexes were much closer to the reference, and the others were in low risk. 相似文献
16.
安徽农田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其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徽省寿县等19个地区的农田表层土壤(0~20 cm)为对象,采用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分析了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op′-DDE、pp′-DDD、α-硫丹和百菌清等8种有机氯农药(OCPs)在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分布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 19个取样点中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总含量范围为ND~23.75 μg·kg-1,其中PP′-DDD、γ-HCH为主要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83和13.49 μg·kg-1.与199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六六六平均值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国内外土壤相比,安徽省农田表层土壤中的六六六(HCHs)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安徽省农田表层土壤中OCPs、HCHs和pp′-DDD平均浓度分别为48.58、28.64和13.83 μg·kg-1,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一级土壤质量标准(<50 μg·kg-1),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7.
Prunella vulgaris plants (full-bloom stage) were subjected to short-term (15 days) UV-B radiation in a growth chamber. UV-B radiation was effective at enhancing morphological and biomass characteristics and decreasing chlorophyll contents of P. vulgaris. Treatment of P. vulgaris with artificial UV-B radi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eroxidase (PO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glutathione (GSH) activitie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reatment. UV-B radi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levels of hydrogen peroxide (H2O2),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proline in leaves of P. vulgaris compared to those of control plants. In addition, the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rosmarinic acid, caffeic acid and hyperosid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nder UV-B radiation. The total phenolic levels also increased under UV-B treatment.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hort-term UV-B radiation can enhance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P. vulgari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spica yield compared to that of control plants.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不同类型人工林土壤重金属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研究基地9种人工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黑皮油松林、黄波罗林、胡桃楸林、水曲柳林、白桦林、蒙古栎林和针阔混交人工林)为对象,分析林地土壤不同层次(0~10 cm和10-30 cm)A8、Cd、Cu、Ni、Pb、Zn 6种重金属含量,并以哈尔滨市土壤背景值为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各林型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林同一土层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除了As和Ni,同一人工林土壤重金属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各类型人工林同一土层重金属含量以Zn最高(62.29~126.35mg·kg-1),Cd最低(0.06~0.47 mg·kg-1).6种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Zn>Pb>Cu(Ni)>Ni(Cu)>As>Cd,累积程度为:Cd>Pb>Zn>Cu>Ni>As.林地土壤Pb、Cd、Cu、Zn间(除水曲柳林)及其与土壤有机质、N、P、K(除水曲柳林和蒙古栎林)显著相关,且以上4种重金属含量高于背景值,为人为输入;Ni和As含量与本地背景值相当,为自然因素,不同林型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依次为:水曲柳林>黄波罗林>针阔混交林>胡桃楸林>樟子松林>黑皮油松林>兴安落叶松林>白桦林>蒙古栎林.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固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一直是国际上的难点和热点研究课题.目前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挖掘、稳定/固化(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S/S)、化学淋洗、气提、热处理、生物修复等.本文在参考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英国环境署的S/S技术规范、国内外发明专利基础上,对S/S的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论述.固定化技术通过把污染物囊封入惰性基材中,或在污染物外面加上低渗透性的材料,来减少污染物暴露的淋滤面积以达到限制污染物迁移的目的.稳定化技术是从改变污染物的有效性出发,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或毒性更小的形式.S/S技术包括:水泥固化、石灰火山灰固化、塑性材料包容固化、玻璃化技术、药剂稳定化.在稳定化技术中,加入药剂的目的是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pH控制技术、氧化还原电势技术、沉淀技术、吸附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等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本文还论述了S/S修复效果评价方法,并指出需加强S/S技术中的分子键合技术、土聚合物以及我国的S/S技术导则制定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利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科学和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种有效的植物修复方法, 它不仅可以利用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的优势来抵抗重金属胁迫, 而且其固氮作用有助于提高土壤养分。通过文献检索分析, 收集整理了我国现已发现的具有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潜力的豆科植物, 并对根瘤菌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机理以及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今后利用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