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别不同导致人类寿命差异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大多数国家的女性平均寿命长于男性。这种性别不同导致的寿命明显差异,一方面可能与男性和女性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有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男性和女性在生物学层次上的内在差异所致。有研究发现,性别间存在着死亡率与发病率悖论,即虽然女性较男性有明显的生存优势,但女性晚年的健康状况比男性更差。目前虽已有大量的研究积累,但是导致性别间寿命及健康状况差异的潜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对近年来性别差异影响寿命的发生机制,如性激素、端粒长度、免疫系统、抗氧化系统、遗传结构、基因组不稳定性以及老年性死亡率与发病率等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下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首次发现男性特异抗原及其基因在器官移植中有一种规律:男人的身体可接受女性器官,而女性身体则排斥男性器官。据推测,在男性体内的所有细胞上存在一种男性特异性抗原,它是一种蛋白质,不存在于女性细胞上,因此可被女性视为异物加以排斥。但在过去几年中,这种推测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体测量法,在海南琼海随机测量了643例(城男160例,城女150例;乡男174例,乡女159例)汉族成人的6项皮褶(面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腓肠肌皮褶)厚度。结果显示:1)海南汉族成人皮下脂肪发育躯干优于四肢,并以背部最突出。2)城市男性皮褶厚度高于乡村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乡村女性除面颊皮褶和肱二头肌皮褶厚度较城市女性低外,其他4项皮褶厚度均高于城市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项皮褶厚度女性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城乡男性面颊皮褶、肩胛下皮褶,乡村男性髂前上棘皮褶和腓肠肌皮褶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城乡女性面颊皮褶、肩胛下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5)与其他9个国内族群比较,海南男性皮褶厚度与山西汉族、布里亚特蒙古族比较接近;海南女性与山东汉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山西汉族、布里亚特蒙古族比较接近。海南汉族皮褶厚度具有北方族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职业倦怠就引起了欧美发达国家相关学者的关注。在中国,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大,而职业倦怠对人们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男性和女性之间职业倦怠的表现和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从环境和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男性和女性之间职业倦怠的表现和程度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睡眠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两性睡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两性睡眠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女性睡眠的特点、性激素与女性睡眠关系及性激素影响女性睡眠的机制做一综述,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若竹  祁海 《生命的化学》2020,40(2):139-145
体液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两性差异。通常女性产生的针对外来病原体或者自身抗原的抗体水平相比男性更高,因此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清除病原体的感染,但女性也比男性更容易患自身免疫疾病。长效且高亲和力的体液免疫应答依赖由B细胞形成的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GC)反应,然而B细胞形成GC的能力是否存在两性差异从而直接导致体液免疫应答的两性差异尚不清楚。该研究提出了一套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解释体液免疫应答两性差异的新机制,即雄激素可以增强B细胞表达的GPR174在接收到CCL21信号后与Gαi蛋白的结合水平,由此促进雄性B细胞更多地迁移在滤泡外周,而不能更多地迁移至滤泡中心形成GC及抗体应答,从而直接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两性差异。该研究为解决在增强保护性疫苗抗体应答水平以及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时遇到的B细胞介导的两性差异问题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肢骨的形态结构可以反映人类进化、古代人群的生存适应性活动和生存环境等重要信息。基于“骨骼功能适应”和“杠杆原理”,有学者对不同生计方式的古代人群下肢股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国内外尚未有关于农业人群和游牧人群股骨之间差异性研究的报道。本文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人群,即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戍边农业人群和内蒙古林西井沟子游牧人群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股骨骨干中部横断面生物力学分析发现,农业人群股骨粗壮度与游牧人群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平均粗壮度较大,后者女性组下肢骨的活动强度明显较小,这可能与游牧人群经常从事骑马活动而下肢骨活动强度相对较少有关。农业人群股骨指数的变异范围均大于游牧人群,这可能与前者男性的士兵身份有关;同时,也提示土城子男性组股骨所反映的行为活动信息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纯农业人群下肢骨行为模式,而是一种农业和士兵行为的混合模式。在性别分工上,井沟子组的男女性均从事骑马活动,两侧股骨受力较为一致,在两侧不对称性程度和骨干横断面形状上的男女差异不大;男性股骨的粗壮度要明显大于女性,这与井沟子组男性还从事一定的狩猎行为有关。与游牧人群女性较为纤细的股骨不同,土城子组女性作为典型的农业人群代表,其下肢骨整体的活动强度较大,几乎与同组的男性和井沟子组男性相当,组内的性别差异相对较小;骨干横断面形状的显著性差异说明,土城子组内部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活动方式存在明显的性别分工。本文研究结果说明农业人群女性的下肢骨活动强度较大,在行为活动方式上,戍边农业人群具有更为明显的性别分工。  相似文献   

8.
最新研究表明:Y染色体上男性特有序列(MSY)是一个包含不同DNA序列的嵌合体,包含多个回文序列。回文序列上经常发生臂间基因交换,使Y染色体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女性失活X染色体上有15%的基因逃离失活进行表达,可能在男女性别不同和女性个体间差异中起决定作用。精子在受精时,是一个综合运输体,不仅仅只向卵子转移DNA,还有RNA和蛋白质。  相似文献   

9.
应用人体测量法对安徽滁州地区汉族694例(城市男性152例,城市女性158例,乡村男性201例,乡村女性183例)成年人进行6项皮褶(面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小腿内侧)厚度的测量,分析了安徽汉族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并与我国部分族群的皮褶厚度值进行比较。研究显示:1)安徽汉族成人皮褶发育躯干部优于四肢,背部优于腹部,面部居中,肱二头肌皮褶最薄。2)6项皮褶厚度值在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年龄组比较,女性皮褶厚度值均高于男性。3)6项皮褶厚度多与年龄呈正相关。4)城乡比较,城市女性皮褶发育明显低于乡村女性,而城市男性皮褶发育多优于乡村男性。安徽汉族男、女性皮褶厚度具有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特点。  相似文献   

10.
侯侃  王明辉  朱泓 《人类学学报》2017,36(1):87-100
对赤峰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人类椎骨上椎体的退行性关节病(DJD)和黄韧带骨化(OLF)进行了生物考古学研究,制订了这两种病症患病程度的分级记录标准,并对患病率和患病程度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两性的对比发现DJD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男性颈椎患病较多而女性腰椎患病较多,OLF的主要差异则是男性胸椎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通过与对比组的比较,发现兴隆沟组腰椎、颈椎DJD患病率相对较高,并再次验证了两性患病情况存在的明显差异;兴隆沟组OLF患病率与对比组也有显著差异。兴隆沟组的椎骨患病情况不一定与生业模式有关,只反映了脊柱承受负荷的情况,其差异暗示行为模式上的差异。建议开展其他方面研究以详细了解其行为模式,同时要重视建立统一的古病理研究标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女性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分布。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341例小细胞肺癌女性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在年龄、分期、就诊症状、体重下降、吸烟、家族史、肿瘤位置、治疗方式、疗效反应等方面的特征。结果 2006-2012年该院女性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数呈上升趋势;女性患者平均患病年龄为(57.8±11.2)岁,小于同期男性患者(60.4±10.3)岁;女性〈65岁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73.9%vs 6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女性患者吸烟只有13.6%,远远低于男性患者吸烟比例(8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女性家族史、体重下降、就诊症状、肿瘤位置、分期、疗效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均与男性无差别。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观察到女性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是肝转移(40.0%),男性肝转移只占2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女性小细胞肺癌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女性小细胞肺癌就诊的平均年龄小于男性患者;在中青年小细胞肺癌中女性常见;女性吸烟患者较少;相对于男性患者,女性更常见于肝转移。  相似文献   

12.
研究显示条件性关联学习和条件性消退存在周期相关差异。近年来,学者们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分析关联学习和消退的情况。本研究旨在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条件性关联学习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生理性别和女性生理周期对条件性关联学习和条件性消退的影响。实验分为两个阶段:条件性关联学习阶段和消退阶段。在条件性关联学习阶段,在可预测情境下,条件刺激后100%匹配负性或中性图片;在不可预测情境下,条件刺激之后20%匹配负性或中性图片。在消退阶段,只出现条件性刺激,从不出现图片。结果显示,在条件性关联学习阶段,黄体期女性较男性表现增大的P2波幅,经期女性也较男性表现更大的P2波幅。在消退阶段,黄体期女性较男性体现更大的P2波幅,而男性和经期女性的P2波幅没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女性生理周期影响条件性关联学习和条件性消退的性别差异,提示黄体期女性较男性对条件性关联学习和条件性消退投入了更多的注意资源,习得更强的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结,且消退得更慢,这可能是女性月经前焦虑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壮侗语族族群肌肉分布特点以及探讨随年龄增长壮侗语族族群各个部位肌肉量变化的基本特点,使用人体脂肪测量仪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在海南、贵州、广西、云南、湖南五个省、自治区测量了壮侗语族13个族群的身体肌肉量。总样本量为5098例(男性为2126例,女性为2972例)。采用握力计测量了2685例男性和3793例女性的左手、右手握力。研究发现,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女性肌肉量总体评价接近标准,上下肢肌肉量判断属于标准水平。男性、女性均为躯干肌肉量最大,下肢肌肉量次之,上肢肌肉量最小。男性总肌肉量、四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都大于女性。男性3个年龄组间总肌肉量、躯干肌肉量、上肢肌肉量、右下肢肌肉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左下肢肌肉量彼此接近;女性3个年龄组间总肌肉量、四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除左下肢肌肉量外,其余5项肌肉量指标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女性总肌肉量、躯干肌肉量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但四肢肌肉量与年龄无显著负相关。壮侗语族族群肌肉量少于北方族群,具有中国南方族群的特点。在南方族群中,壮侗语族族群男性肌肉量中等,女性肌肉量略多一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延安市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状况及其特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FQ-PCR)对388例临床确诊的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同时作Uu DNA和CT DNA检测。结果 388例NGU患者阳性检出率为62.11%,其中Uu、CT和混合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20%、21.13%和17.78%。不同性别在不同病原体感染中有所差异,总体上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Uu单一感染中,女性感染率远高于男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T单一感染中,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不同年龄感染情况显示,感染者主要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其中31~40岁年龄段阳性病例数最多。结论本地区NGU患者Uu的感染率稍高于CT,女性在性活跃期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生命世界》2010,(6):4-4
女性虽然在看地图方面不如男性,然而,一项研究显示,女性更擅长借助地标记住所走路线,认路能力比男性强。研究人员选取墨西哥一个村庄的村民参加采蘑菇实验,结果显示,在采集过程中,男性走得更远,能量消耗比女性平均多70%;女性则经常停下,似乎知道应该到哪里采蘑菇。  相似文献   

16.
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云南省迪庆400例康巴藏族成人和西藏林芝507例卫藏藏族成人进行了体型研究。卫藏藏族男性(5.0-6.2-1.1)和康巴藏族男性(4.4-5.1-1.6)均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卫藏藏族女性(5.7-6.1-0.8)和康巴藏族女性(5.6-5.7-1.1)均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体型。总体上看,卫藏藏族和康巴藏族体型具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卫藏藏族男、女性和康巴藏族男、女性都属于身体线性度低,骨骼、肌肉发达,体脂丰满的体型。卫藏藏族男性、女性比康巴藏族男性、女性的脂肪更多一些,肌肉、骨骼更发达一些,体态更丰满一些。本文从藏族族源的形成以及生活环境的视角,探讨了同为藏族的卫藏与康巴藏族之间体型的异同,和同为生活在高海拔族群间体型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提示藏族具有中国北方民族的体型特征。藏族的多脂肪,骨骼肌肉发达,身体粗壮的体型特征也是对高原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头骨面部几项非测量性状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人类学观察法比较了中国云南、华北和欧洲现代人头骨的犬齿窝、颧骨缘突和梨状孔上外侧部膨隆的出现情况,以探讨其在人种、群体区分上是否有意义。结果:(1)在云南头骨,犬齿窝、颧骨缘突的出现率无性别差异,梨状孔上外侧部骨表面膨隆的出现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而在欧洲头骨,这3项非测量必状的出现率男女间无差异。(2)上述3项性状,在中国云南和华北头骨(男性)的出现率无差异。(3)犬齿窝、梨状孔上外侧部骨表面膨隆的出现率,在现代欧洲人头骨明显高于现代中国人头骨。颧骨缘突的出现率在欧洲与中国现代人头骨上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55岁以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80例55岁以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性别将其区分为男性组(101例)和女性组(79例)。收集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清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尿酸水平。对两组患者进行5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再发病率。结果:(1)女性组平均发病年龄高于男性组,女性组伴发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比率高于男性组,男性组吸烟史比率高于女性组(P<0.05),两组BMI、心血管病家族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女性组TC、TG、LDL-C、HDL-C水平均高于男性组(P<0.05),女性组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组(P<0.05);(3)对比5年预后,男性组MACE发生率为9.90%(10/101),女性组MACE发生率为11.39%(9/79),男性组死亡率为1.98%(2/101),女性组为1.27%(1/79),再发病率男性组为5.94%(6/101),女性组为6.33%(5/79),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ACS患者发病年龄高于男性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对女性患者影响更为明显,而吸烟则对男性影响更大,女性ACS患者血脂、血尿酸等指标异常程度甚于男性患者,但女性与男性患者远期预后相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对广西京族的体成分进行了测定,初步分析了其体成分形成的原因。研究组于2020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三岛”测定了430例京族成人(男182例,女248例)的16项指标。结果表明,京族男、女性的体质量、总肌肉量、躯干肌肉量、推定骨量、总能量代谢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体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主要是自然的生理变化和劳动强度下降所致。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体脂率升高,这主要是躯干脂肪增多造成的。京族男性的体质量、总肌肉量、推定骨量、总能量代谢、水分率、四肢和躯干肌肉量均大于女性,而体脂率、四肢和躯干脂肪率均小于女性。京族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大的体质量和更高比例的骨骼肌,这两方面因素再加上劳动强度的差异,可能导致男性肌肉量、骨量、脂肪率等体成分与女性存在差异。总体来看,京族成人身体偏胖,脂肪含量较高,身体含水量基本正常,体成分特征与同为南亚语系或同在沿海地区的其他中国族群并不相似,而相对更接近于中国蒙古族,并且表现在体质量、体脂率、水分率等方面接近。生活环境、社会经济、日常饮食和劳动强度等因素是导致京族成人体质量及体脂率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09~2013年在中国22个省、自治区测量了26695例(乡村男性8174例,城市男性4791例,乡村女性8327例,城市女性5403例)的头围、颈围、平静胸围、吸气时胸围、呼气时胸围、腹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上臂围、前臂围、上臂最大围值,进行了围度与纬度、经度、年龄的相关分析,城市与乡村汉族、北方与南方汉族身体围度均数的比较。结果发现,男性的上臂围、上臂最大围与纬度无显著相关,其余10项围度均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女性12项围度均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男性、女性12项围度均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男性四肢围度多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女性下肢围度也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但上肢3项围度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男性、女性躯干5项围度、颈围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北方男性除头围、上臂围值与南方男性接近外,其余10项围度值均大于南方男性。北方女性12项围度值均大于南方女性。城市、乡村汉族12项围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市汉族的各项围度均大于乡村汉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