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膜脂的物理状态对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
本文报道了鼠肝线粒体内膜体,在琥珀酸氧化或ATP水解建立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时,膜脂双分子层中DPH荧光偏振值出现多个时相动态;r值先迅速下降,再缓慢上升,最终达到高于能化前的r值的恒稳态,表明能化时线粒体内膜脂双分子层有序性在经历短暂下降后,逐渐增大,最终达到更大的结构有序性。在相同时程内呼吸链细胞色素类也经历了相应的多相变化,本文讨论了这两者相关的可能机制,并为呼吸链电子传递机制的动态聚集模型提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Ⅲ的电子传递与质子转移的偶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鼠肝线粒体内膜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Ⅲ的H^+/2e比与△ψ的相关性及其调节因素,证明:(1)用光谱法测得复合体Ⅱ+Ⅲ的电子传递与质子转换初速度的H^+/2e比值接近4,与铁氰化钾脉冲法测得的结果相同,H^+/2e随着△μH^+升高而逐渐下降,荧光透析法测定不同Fe^3+还原速率建立的不同△ψ时,证明H^+回漏对△ψ和H^+泵出速度的依赖性,讨论了呼吸链复合体Ⅱ+Ⅲ电子传递与质子转移之间的偶联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观察温度的影响出发,探讨了鼠肝线粒体内膜体,在琥珀酸氧化建立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ΔμH^+)时,膜脂双分子层中DPH荧光偏振值(r)的变化与膜能量偶联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5 ̄35℃温度内,能化引起r值变化趋势相似,r值变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与温度对r值影响相比只是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动。另一方面,15 ̄30℃温度内,随温度升高质子回漏速率加快,RCR值和ADP/O比值下降,但跨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呼吸链超级复合体(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 supercomplex, mitoSC)是线粒体内膜呼吸链上的自由复合体通过其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体超级组装,主要为mitoSCⅠ_1+Ⅲ_2+Ⅳ_(1-4)、mitoSCⅠ_1+Ⅲ_2、mitoSCⅢ_2+Ⅳ_(1-2)、高分子量mitoSC (high molecular weight mitoSC, HMW mitoSC)和巨型超级复合体(mitochondrial metacomplex, mitoMC)。mitoSC已被证明具有提高呼吸链电子传递效率、减少活性氧产生的功能。在衰老的不同组织和诸多线粒体相关疾病组织中,mitoSC的种类和含量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归纳人类和哺乳动物不同组织中mitoSC的结构和功能,总结衰老、心脏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和基因缺陷疾病等条件下mitoSC的变化规律,重点探讨运动对mitoSC的影响及其相关调节机制,为线粒体相关疾病的运动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荧光偏振法测定肺细胞线粒体膜的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线粒体膜能量偶联ATP酶与矽肺发病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作矽尘对肺细胞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1.动物 纯系Wistar雄性大白鼠体重250g左右,每个剂量组40只,按10 mg/ml、30 mg/ml和50mg/ml三种不同剂量的石英粉尘一次气管注入,染尘 相似文献
7.
耗竭性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内膜流动性和复合体I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耗竭性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内膜流动性和复合体I的影响张勇,李静先,陈家琦(天津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研究所,300381)张丰德(南开大学生物系,天津300071)关键词心肌线粒体内膜,流动性,复合体I,过氧化脂质,耗竭运动有关运动对线粒体膜影响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9.
外源胆固醇对水稻根端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荧光探剂 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观察外源胆固醇对水稻极端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外源胆固醇通过水培根系吸收或是直接添加给予水稻根端线粒体,都能使DPH与线粒体结合后的荧光强度减弱,使荧光偏振度和微粘度降低,增加水稻根端线粒体膜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简称复合体Ⅰ)是呼吸链电子传递的起始复合体,作为电子传递过程的限速酶,复合体Ⅰ的分子量远大于其余的四个呼吸链复合体。复合体Ⅰ相关的疾病发生除了与40余个复合体Ⅰ组成亚基的突变相关外,还同参与其组装的多个组装因子存在密切联系。该文对复合体I的结构以及参与调控复合体Ⅰ组装的各类组装因子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全面了解复合体Ⅰ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具体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莱氏衣原体AIH089为材料,用DPH荧光偏振等技术研究红霉素和土霉素对莱氏衣原体膜流动性和Mg~(2+)-ATPase活性的影响,并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进一步分析膜蛋白的组成,发现红霉素和土霉素能使莱氏衣原体膜的流动性显著增加,使Mg~(2+)-ATPase活性显著降低。红霉素和土霉素对莱氏衣原体膜流动性和膜上Mg~(2+)-ATPase活性的影响与它们的抑菌能力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叶切除术对红细胞及淋巴细胞膜流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均作肺叶切除术。分别用微量滴定法、高效液权色谱法和DPH荧光探剂法测定血浆和红细胞膜PLA2活性,红细胞膜磷脂PS、PE、PC和红细胞、淋巴膜脂流动性。结果:手术10min、手术60min和手术结束后30min血浆和红细胞膜PLA2活性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手术60min和手术结束后30min 红细胞膜PS、P 相似文献
13.
用稳态荧光探针研究竹红菌乙素光敏损伤对人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红细胞膜为材料,用了三种稳态荧光探针研究了HB光敏作用引起人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在HB光敏作用下,膜的旋转扩散速度和侧向扩散速度均发生明显变化,ANS和DPH探针测得HB引起膜流动性降低,也就是膜粘度增加,用芘探针结果则表明膜的侧向扩散变慢.本文还对HB光敏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我们观察了数种单重态氧猝灭剂,羟自山基猝灭剂和抗氧化剂对于光敏作用的影响,分别测定了膜流动性和膜的内源荧光的变化,发现在HB光敏作用中,除了~1O_2的作用之外,还存在其它自由基的作用.在HB与HA光敏能力的比较中发现,在比较高一些浓度条件下,存在着HB大于HA的趋向. 相似文献
14.
ESR研究急性运动及恢复期大鼠RBCM脂流动性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大鼠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为模型,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测定急性运动中及不同时程恢复期红细胞膜(RBCM)脂流动性的改变。RBCM脂尾部流动性在短时间中等强度运动(三级负荷末)即有明显下降(P<0.05),在运动后恢复期进行性加重,并于运动后12h达极显著改变(P<0.01):此时膜脂头部流动性也明显下降(P<0.05)。之后二者均有恢复趋势,提示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对RBCM脂流动性有重要影响,并且RBCM脂流动性与膜功能相互作用,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红细胞膜为材料,用了三种稳态荧光探针研究了HB光敏作用引起人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实验结果表明在HB光敏作用下,膜的旋转扩散速度和侧向扩散速度均发生明显变化,ANS和DPH探针测得HB引起膜流动性降低,也就是膜粘度增加,用芘探针结果则表明膜的侧向扩散变慢.本文还对HB光敏作用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我们观察了数种单重态氧猝灭剂,羟自山基猝灭剂和抗氧化剂对于光敏作用的影响,分别测定了膜流动性和膜的内源荧光的变化,发现在HB光敏作用中,除了~1O_2的作用之外,还存在其它自由基的作用.在HB与HA光敏能力的比较中发现,在比较高一些浓度条件下,存在着HB大于HA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铁缺乏及运动对大鼠红细胞膜圆二色谱、膜表面电荷及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圆二色谱、膜表面电荷及膜流动性指标测定了铁缺乏和运动大鼠红细胞膜的损伤变化。发现铁缺乏和运动两因素同时存在时红细胞膜蛋白的α-螺旋含量显著偏高,边缘缺铁运动组偏低。运动使红细胞膜表面电荷显著下降。反映膜脂质流动性的,值各实验组差异不显著。提示缺铁和运动所致膜损伤与膜蛋白氧化修饰或膜蛋白成分增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脉冲电场对真皮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脉冲电场(f=50Hz,t=20μs,Epp=1V/m),对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作用1分钟和5分钟,均产生促进细胞增殖的效果(P<0.05和P<0.001),而较长时间(t≥10分钟)的电场作用则显著抑制细胞的正常增殖(P<0.001)。 采用荧光偏振法研究了脉冲电场对真皮成纤维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作用5分钟后即刻引起膜流动性的显著增加。而电场作用45分钟后,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温育(30 分钟),才表现出膜流动性的降低。说明不同作用时间的电场可以造成膜流动性的增加或降低,而且对膜流动性的影响是可逆的。我们认为,脉冲电场所引起的膜流动性改变是细胞分裂能力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消炎痛对大鼠肝线粒体微粒体^45Ca摄取及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曾报道消炎痛预处理在大鼠能引起明显的肝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消炎痛肝保护作用的机制,本工作观察了它对大鼠肝线粒体、微粒体钙调节作用及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消炎痛整体预处理的大鼠肝线粒体和微粒体的钙摄取及膜流动性均明显增加,但是,将消炎痛直接加入由正常大鼠分离的线粒体或微粒体中,则反而使膜的流动性降低。这些变化可能与消炎痛的肝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