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哺乳动物受到高温胁迫时可通过分泌汗液调节体温。一般认为啮齿类在高温时不出汗,但有关野生啮齿类汗腺的资料不多。我们以长爪沙鼠和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观察了身体各部位皮肤的形态学特征、汗腺的分布和密度。结果显示:(1)两种鼠的头部、口角、胸部、腋窝、腹部、背部和后腿部的皮肤都无汗腺分布,只在不被毛的前足与被毛的后足有外泌汗腺分布;(2)长爪沙鼠前、后足皮肤汗腺的密度分别为(2.40±0.49)个/mm2和(0.15±0.03)个/mm2,前足显著多于后足;布氏田鼠前、后足皮肤汗腺的密度分别为(0.37±0.05)个/mm2和(0.21±0.08)个/mm2,前、后足无显著差异。两种鼠前后足皮肤的汗腺密度可能与被毛状态相关,有被毛则汗腺密度低。推测长爪沙鼠和布氏田鼠前后足的汗腺可能具有辅助散热和运动时增加摩擦力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光周期和高脂食物对布氏田鼠能量代谢和产热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光周期和高脂食物对小型哺乳动物能量代谢和产热的影响,将成年雌性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分别驯化于长光照低脂、高脂食物和短光照低脂、高脂食物,7周后测定动物的体重、能量摄入、产热、血清瘦素浓度以及褐色脂肪组织解偶联蛋白1(BAT-UCP1)含量等参数.结果发现:1)短光照抑制体重增长、降低体脂重量和血清瘦素水平,增加非颤抖性产热(NST)和UCP1含量;2)高脂食物使摄入能减少和消化率提高,但未显著影响体重、基础代谢率、NST、UCP1含量和血清瘦素;3)血清瘦素与摄入能不相关,但与体脂含量正相关.结果暗示:短光照下瘦素作用敏感性增加和产热能力增强,可能介导了抵抗高脂食物诱导的肥胖.在野外条件下草食性的布氏田鼠能通过能量代谢和产热的适应性调节避免体重的过度增长,有利于降低捕食风险,增强生存能力.同时布氏田鼠是研究食物诱导肥胖机理的一个好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