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正、负染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存在于活细胞中,它是机体内超氧自由基O_2~-的清除剂,对机体细胞有保护作用。由于该酶的基质O_2~-极不稳定,所以迄今对SOD的检测都采用间接方法。SOD在电泳凝胶  相似文献   

2.
贮藏时间对银杏花粉保护酶活性和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室温贮藏对银杏花粉萌发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率由88.89%降到15.76%;贮藏15d之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了80%;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少到原来的10%;过氧化氢酶活性也减少了70%。在室温贮藏条件下萌发率随保护酶活性的下降而降低。POD酶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比SOD、CAT酶显著。  相似文献   

3.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为材料.探讨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选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考察细胞破碎条件、细胞保存形式、保存时间以及保存温度对SOD活性测定的影响。结论:细胞破碎条件、样品保存形式、保存时间、保存温度都对酶活性有较大影响。相对而言,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的影响比较大。SOD活性测定中以酶液形式低温保存,尽快检测活性为宜。  相似文献   

4.
酵母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次提出了用甲苯破壁提取酵母菌中SOD的方法,此法提取SOD的含量分别为氯仿-乙醇法、酶裂解法和细胞自溶法的1.29、1.08和2.01倍.通过对5种酵母菌的测定,发现酵母菌对氧的抗性与其SOD含量密切相关;同时对一株SOD含量较高的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sis)BY2菌株进行了营养和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对该菌株SOD含量和SOD同功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接触煤尘后小鼠肺组织中铜蓝蛋白和SOD活性的改变情况,探讨铜蓝蛋白和SOD活性在煤尘肺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1 h2、h3、h剂量组,采用动式呼吸道染毒,连续染毒12 d,染毒结束后将小鼠处死,测定其肺组织铜蓝蛋白和SOD的活性。结果小鼠脏器系数各组之间无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小鼠肺组织SOD活性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且空白对照与实验对照无差异(P〈0.05);铜蓝蛋白各组之间无差异。结论短期接触一定浓度煤尘会引起SOD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去卵巢大鼠抗氧化能力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DES,0.03mg/kg)、RES 5、15、45mg/kg组,处理90d,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在实验中期和末期的变化。结果:实验45d和90d,白藜芦醇各组的总SOD活力(分别为210.41±5.78、200.98±12.25、211.84±9.47和179.32±4.86、182.02±8.66、182.08±8.81NU/mL)高于模型组(分别为178.84±10.41、164.60±9.64N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231.30±12.43、227.96±6.22NU/mL)(P<0.05)。血清MDA含量(分别为2.86±0.55、2.76±0.34、2.64±0.67和3.81±0.45、3.60±0.66、3.27±0.41nmol/mL)则都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4.11±0.66、4.72±0.73nmol/mL)(P<0.05),而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70±0.64、3.43±0.35nmol/mL)(P>0.05)。各组SOD和MDA实验45d与90d前后比较,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增加去卵巢后大鼠血清中SOD活力,减少MDA浓度。  相似文献   

7.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系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乔木或灌木。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的印度、巴西、斯里兰卡、泰国和我国南方各省(区)。初食其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SOD的提纯、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金属酶,其制品在医疗、食品与化妆品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常规制取动物SOD受血液来源和得率的限制,而以微生物为原料制备SOD则具有可以大规模培养的优势。本文集中介绍了有关微生物SOD提纯、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等的研究结果,并就继续研究与应用中的某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NAA对蜜环菌生长及CAT,SOD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浓度(低于30mg/L)的α-萘乙酸(NAA)能刺激密环菌的生长,其生长量可提高0~47.1%;并促进密环菌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随NAA处理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0~12d)2酶活性随之增强。过高浓度则2酶活性提高率下降,但仍高于对照。10mg/LNAA处理12dSOD活性提高61.1%,处理16dCAT活性提高54.7%。10mg/LNAA处理时可提高密环菌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13.0%~17.4%。  相似文献   

10.
将重组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rhCu,ZnSOD)包含体(经纯化后纯度达80%以上)以稀释法或透析法初步复性后,分别再经金属螯合亲和层析(MCAC)纯化。结果透析复性样品和稀释复性样品经MCAC纯化后的rhSOD比活是各自上柱前样品比活的2.2倍和5.3倍,蛋白回收率分别为64%和25%,同时两者活性回收率皆大于130%。表明目标蛋白rhSOD在经过MCAC纯化的同时又获得进一步复性。SDS-PAGE显示rhSOD为19kD的单一条带,纯度大于95%,比活达到5000 u/mg左右,同时NBT生物活性染色鉴定显示出很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明MCAC对于复性不完全的rhCu,ZnSOD而言是一种纯化和使其进一步复性的简便省时且有效的方法。该方法为以包含体形式表达的基因重组蛋白的纯化和复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银杏种子和叶的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级提最方法提取银杏(Ginkgo biloba L.)种子和银杏叶蛋白质,并进行各组分蛋白质含量测定和银杏种子后熟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银杏种子以水溶性和盐溶性蛋白质为主,银杏叶以醇溶性蛋白质为主。银杏叶中主要蛋白质在HPLC柱中的保留时间为3.457min,相对含量达70%以上。银杏叶蛋白质含有丰富的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其含量分别为20.23%、13.35%、4.81%和3.73%。萌发种子胚体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醇溶性蛋白质和谷蛋白类蛋白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播种后第3周和萌发时总蛋白质含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2.
银杏胚珠发育进程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15 a生银杏(Ginkgo bilobaL.)品种‘佛指’(G.bilobacv.‘Fozhi’)为材料,观察了授粉后胚珠结构、雌配子体发育和种皮分化形成的过程。结果表明:(1)授粉后2 d胚珠已分化出珠心、珠被和珠托组织,珠被顶端形成直径为162.16μm的珠孔与540.54μm长的珠孔道,珠心组织顶端形成长约520.83μm、最大直径约125.06μm的瓶状贮粉室,花粉粒经珠孔道已到达贮粉室并在其中停留;(2)雌配子体的发育先后经历了游离核阶段(授粉后5~30 d)和细胞化阶段(授粉后30~45 d),之后在近珠孔端形成颈卵器,其余部分发育为胚乳薄壁细胞,其营养物质的积累高峰期为授粉后60~80 d;(3)种皮分化与形成分别经历珠被分化期(授粉期至授粉后30 d)、种皮分化期(授粉后30~50 d)、种皮形成初期(授粉后50~80 d)、种皮形成期(授粉后80~90 d)。  相似文献   

13.
银杏(Ginkgo biloba L.)是最古老裸子植物之一,其传粉受精过程表现出许多特殊的原始性状和特征,在种子植物的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同时,银杏种实经济价值高,但栽培上由于授粉受精不良而导致落花落果现象严重,因此了解银杏传粉生物学特性对于其种实的优质高产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从银杏雌雄株开花物候学、雌雄花形态结构特征、花粉和胚珠发育进程、花粉和胚珠生物学特性、传粉机制及花粉在胚珠内萌发生长进程等方面,对银杏传粉生物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银杏的系统演化、授粉受精和种实发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HZ-841吸附树脂精制银杏叶总黄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用HZ-841吸附树脂精制银杏叶总黄酮的工艺。用10 BV 70%的乙醇分三次提取脱脂银杏叶粉中的银杏叶总黄酮,其收得率为4.8%,纯度为21.7%;用30BV纯净水、微波解冻提取30min,银杏叶总黄酮的收得率及纯度分别是2.63%和13.4%。HZ-841树脂对银杏叶总黄酮的动态吸附容量在pH=7.0时为0.265g/mL,树脂,动态吸附平衡时间为10min。酸度对HZ-841树脂吸附银杏叶总黄酮有显著影响,当pH=5.0时,其静态吸附量可达到0.322g/mL。吸附了银杏叶总黄酮的HZ-841树脂可用乙醇洗脱,当洗脱液pH=9.0、乙醇浓度为90%、洗脱流速3BV/h时,5BV洗脱液的收得率为1.8%。用无水乙醇洗脱的银杏叶总黄酮经过真空浓缩、干燥,获得的浅黄色粉末中银杏叶总黄酮含量为37.3%,产品收得率为2.41%。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杏 (GinkgobilobaL .)叶中聚戊烯醇 (polyprenols)含量较高[1] ,聚戊烯醇在人体中是多萜醇的中间体[2 ] ,对细胞膜糖蛋白生物合成具有重要作用[3 ] ,用于多发性硬化症 (痛风 ,红斑狼疮等 )等免疫功能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炎及肿瘤病人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黄酮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比较不同溶剂提取银杏(GinkgobilobaL.)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以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更为有利。在分级沉淀中,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在乙醇提取液中黄酮和蛋白质含量最高;蛋白质的存在有助于提高黄酮的溶解度。乙醇提取液用饱和(NH4)2SO4浓缩两次,可使醇相中的黄酮沉淀析出。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银杏叶黄酮的优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银杏(Ginkgo biloba L.)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18株内生真菌,用显色反应、薄层层析(TLC)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发酵提取液进行分析并筛选得到一株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真菌(编号ROOT3.1),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其为镰孢属黄色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对此菌株发酵液中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其含量为0.017 2 mg·mL-1.  相似文献   

18.
银杏种实发育过程中中种皮的解剖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测银杏品种‘佛指’种实中种皮的解剖和超微结构变化的结果表明,银杏种实的单粒重、纵径和横径的增长都呈单S形生长曲线,纵径和横径增长高峰早于单粒重;银杏种实单粒重主要的增长时期与中种皮的木质化进程基本上一致;银杏种实中种皮发育过程中,细胞发生核浓缩、染色质趋边化以及核最终解体等形态学上的变化,呈现细胞编程性死亡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天目山银杏群体遗传变异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同工酶电泳方法,研究了天目山银杏群体的遗传变异性,计算了4种同工酶(GDH,G-6PDH,PRX,SDH)8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频率和每个位点的平均杂合率。结果表明:天目山银杏群体的遗传变异性较小,各位点的平均杂合率仅为0.150±0.004,呈现较大程度的遗传同一性,因此认为天目山银杏很可能是僧人在寺庙旁栽植的银杏留下的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