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高效解磷真菌新菌株的筛选鉴定及解磷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辽宁省辽中县多年耕种的日光温室番茄根际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解磷真菌,通过菌落形态特征和ITS rDNA序列对比,鉴定该菌株为草酸青霉菌的一株新菌株,将其命名为PSF1.该菌株能利用葡萄糖、蔗糖、乳糖、半乳糖、可溶性淀粉等多种碳源和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硝酸钾、尿素等多种氮源进行生长代谢并表现出较强的解磷能力,在C/N 10∶1~60∶1、初始pH 7~8的条件下生长情况较好且解磷能力较高.该菌株有很强的产酸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由7.00~7.50下降至2.06~4.87;在4种磷源培养液中的最高解磷量分别为磷酸三钙(869.62 mg·L^-1)>磷矿粉(233.56 mg·L^-1)>磷酸铝(44.77 mg·L^-1)>磷酸铁(28.42 mg·L^-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菌株在磷酸三钙、磷矿粉和磷酸铁培养液中的解磷量与pH的变化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在磷酸铝培养液中无显著相关关系.菌株PSF1解磷能力强,生长条件广,推测其在土壤中有较强的解磷能力.  相似文献   

2.
3-氰基吡啶水合酶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芳腈水合酶催化水合3-氰基吡啶生成尼克酰胺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子.酶反应的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25℃.酶在pH8.5于25℃保温4小时或在25—30℃于pH8.0保温3小时是稳定的.反应液中加入Fe~(3 )(1.5 mmol/L)可使酶活力增加 50%,而加入NH_4~ (300 mmol/L)则使酶活降低了67%.Ag~ 和 Hg(2 )”强烈地抑制酶反应活性,在浓度均为 5m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99.7%和100%.NaCN(50 mmol/L)和苯甲腈(100 mmol/L)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78%和85%.该酶作用于 3-氰基吡啶的Km为62.5 mmol/L,V_(max)为85.8 μmol·min~(-1)·mg~(-1).  相似文献   

3.
对从海南粗榧根际分离的一株链霉菌菌株30702进行菌种鉴定和生物防治特性的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并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比较分析确定该菌株种水平的分类地位。该菌株鉴定为紫黑链霉菌进化分枝中的Streptomyces solisilvae;该菌株能够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β-葡聚糖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铁载体,具有解磷活性和促进植物生长的特性,发酵代谢产物能够抑制山药炭疽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菌株30702具有优良的生防特性,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上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度嗜盐菌DTY1的鉴定及其耐盐机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菌株DTY1分离自山西省五寨县柠条种植区盐碱土壤,可在0~1·2mol/LNaCl的浓度培养基上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2℃,最适pH7~10。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与16S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alcalophilus)。高压液相色谱分析,DTY1菌株在常规LB培养液中能够产生1·40mg/g四氢嘧啶,且在最适盐浓度条件下,盐浓度越高单位干重菌体所产生的四氢嘧啶含量越高。通过PCR介导的方法从DTY1的基因组文库中克隆到四氢嘧啶合成基因ectB。该基因长度为1284bp,编码427个氨基酸的肽链。此肽链与B.haloduransC-125(BAB04638)中二氨基丁酸氨基转移酶同源性达81%。ectB基因可能存在典型的σ70启动子,而且在启动子间有一段明显的23bp的回文序列。  相似文献   

5.
从斜生栅藻藻际分离共生菌群并进行16S rDNA序列鉴定,构建藻菌共培养体系,并检测斜生栅藻生长、生理生化及产油特性。共分离出7个菌群/株,包括微球菌(菌株1-1、1-2和1-3)、假单胞菌(菌株2-1和2-2)、微小杆菌(菌株-3)和葡萄球菌(菌株-4)。微球菌(菌株1-2)和假单胞菌(菌株2-1)为优势促生菌株,能显著促进微藻生长及色素和油脂积累。斜生栅藻与微球菌(菌株1-2)1∶10共培养体系培养8 d后,栅藻生物量高达4.27 g·L-1,比对照增加了46.0%;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分别比对照提高12.1%、16.7%和25.0%;含油量为25.7%,比对照增加了14.0%,单不饱和油酸含量(16.4%)也显著高于对照。另一个优异共培养体系是斜生栅藻与假单胞菌(菌株2-1)1∶5共培养体系,在培养8 d后,微藻生物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分别比对照提高47.9%、16.0%、17.5%和19.9%;总油脂(27.1%)和单不饱和油酸含量(18.2%)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4%和64.0%。表明藻际共生菌假单胞菌和微球菌可分别与斜生栅藻互作,能够显著促进斜生栅藻生物量和优质油脂的富集,可应用于栅藻商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对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77个3年生红砂家系进行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及叶绿素(Chl)含量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筛选抗旱优良家系.结果表明:77个家系的叶片渗透调解物和叶绿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14~8.60 mg·g~(-1)FM,可溶性糖含量为6.82~21.86 mg·g~(-1)FM,脯氨酸含量为118.73~1494.30μg·g~(-1)FM,叶绿素a含量为321.88~897.37μg·g~(-1)FM,叶绿素b含量为53.65~249.04μg·g~(-1)FM,叶绿素(a+b)含量为387.39~1146.40μg·g~(-1)FM,叶绿素a/b值为3.46~6.42.各抗旱指标在红砂家系中差异显著,脯氨酸含量变异最大,可溶性糖含量次之.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发现,12个家系为抗旱性优良家系,其中扎子沟1-2号和扎子沟1-1号家系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
我国豇豆和绿豆根瘤菌的数值分类及16S rDNA PCR-RFL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中国14个不同省(自治区)的79株豇豆和绿豆根瘤菌及12株参比菌株进行了唯一碳、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抗逆性和酶活性等128个表型性状的测定,并用MINT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表型性状测定结果发现,所有菌株都有极其广泛的碳、氮源利用谱,大多数菌株可在较宽的pH(pH5·0~11·0)值范围内生长,大部分菌株能在37℃高温条件下生长,个别菌株能耐受60℃高温较长时间(20~45min)的热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部供试菌株在63·5%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两大群:一个群为慢生菌群,另一群为快生和中慢生菌群;在79%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7个亚群。在数值分类的基础上,又将参比菌株增加到22株,对79株待测菌株进行了16SrDNAPCR-RFLP分析,16SrDNAPCR产物经HaeⅢ、HinfⅠ、MspⅠ和AluⅠ4种内切酶酶切共产生34种遗传图谱类型,经GelComparⅡ软件聚类后,在79%的相似性水平上也可划分为7个亚群,与数值分类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从湛江硇洲岛高盐泥样中分离到一株微嗜盐放线菌JMC 06001,该菌株的发酵产物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菌株JMC 06001在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气生菌丝白色,基内菌丝淡黄色至浅棕色.在燕麦琼脂(ISP 3)、甘油-天门冬酰胺琼脂(ISP 5)、葡萄糖-天门冬酰胺琼脂及马铃薯浸汁琼脂上产生黄色可溶性色素,在酵母膏-麦芽膏琼脂(ISP2)、蛋白胨酵母膏铁盐琼脂(ISP6)和营养琼脂上产生棕色可溶性色素.生长温度范围为4℃~40℃,最适生长温度28℃.生长pH范围为6.0~9.0,最适pH 7.0.能在含0~1.5 mol/L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最适生长盐浓度为0.2~0.5 mol/L NaCl.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化学分类特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菌株JMC 06001被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有效发表种波赛链霉菌(S.peucetius)的一个菌株.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广西永福地区种植的龙牙百合两种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培养、纯化、回接和重新分离,最后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同时观察了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两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病害(A和B)症状表明是叶枯病和青霉病,分别从感病叶片中分离得到4株和3株病原菌,病原菌室外回接发现只有菌株A-4和B-2分别致病,致病率均达到100%。形态学鉴定,A-4为葡萄孢属病原菌,菌落白色绒絮状,圆型;菌丝匍匐向外、向上生长、气生,无色,有隔膜,有分枝,具有分生孢子和顶生孢子。B-2为青霉属病原菌,菌落圆形或不规则形,外围形成一圈白色绒毛状,中间蓝绿色;菌丝细,匍匐生长,具横隔,分生孢子梗扫帚状,孢子呈球形。两类菌株分别获得全长522 bp和551 bp的序列,把ITS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陆的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并结合田间致病症状,认为龙牙百合叶枯病致病菌可能是椭圆葡萄孢,而青霉病致病菌是扩展青霉。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两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表明,0.1~1.0 mmol·L~(-1)的SA不能完全抑制两种病原菌的生长,而0.5~1.0 mmol·L~(-1)BRs和Me-JA均能完全抑制病原菌A-4和B-2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极端环境特殊微生物资源研究和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意义.对分离筛选自青海可可西里境内植被根围的8株在4和10 ℃条件下生长良好的低温适生芽孢杆菌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分析、rep-PCR指纹图谱分析、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8株供试菌株分别为莫哈韦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3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1株和简单芽孢杆菌(B. simplex)4株.采用平板对峙试验从中筛选到4株对油菜菌核病原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及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均具有显著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采用MALDI-TOF-MS质谱分析生防菌株的拮抗活性物质,结果显示菌株KKD-1 (B. mojavensis)产生脂肽类化合物泛革素和表面活性素,菌株KKD-2(B. amyloliquefaciens)产生脂肽类化合物伊枯草菌素A、泛革素和表面活性素,推断生防菌株的拮抗活性可能与脂肽化合物的合成及分泌有关.该研究为低温适生性芽孢杆菌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