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鲎变形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鲎属于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肢口纲剑尾目,现存三属五种,分布于北美、中美和东南亚沿海一带。变形细胞是鲎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成分。 被称为活化石的鲎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在近四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其形态几乎没有变化。自1956年Bang等给美洲鲎注射格兰阴性杆菌引起血管内凝血以来,鲎变形细胞溶解物用于微量内毒素的检测,受到普遍重视。近年来国内从中国鲎(Tachyplelus tridentatus  相似文献   

2.
    
鲎(hòu)栖生于温暖水域的海洋中,早在三、四亿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鲎已生存于世。由于我国闽粤一带的海床,几亿年来变化不大,加之这一带海水温差很小,以及鲎的自卫本领,使鲎一直生存至今,而且它的形态变化不大,依然故我,所以人们称之为“活化石”。在动物分类学上,鲎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有螯亚门、肢口纲、剑尾目。目前世界上仅有三属五种,分布于北美、中美及东南亚沿海一带。中  相似文献   

3.
鲎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意义。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受损等原因,亚洲鲎种群数量正急剧下降。鲎漫长的生命周期使得鲎资源的保护和增殖迫在眉睫。生态位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物种的潜在地理分布预测。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和公开发表的北部湾中国海域中国鲎和圆尾鲎地理分布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得到中国鲎和圆尾鲎在广西北部湾(中国部分)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确定了这两种稚鲎在北部湾中国海域潜在适生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潮间带坡度和地形指数是影响中国鲎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潮间带底质的有机物含量和植被指数是影响圆尾鲎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两种稚鲎适生区建立保护区,进行人工放流稚鲎,加强对海草和红树林的生态建设,进而促进鲎资源种群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鲎和圆尾鲎血淋巴细胞分类和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6):1169-1176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鲎(Tachpleus tridentatus)和圆尾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血淋巴细胞的种类组成和特征差异,综合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粒度仪,较为系统地对两种鲎的血淋巴细胞进行了分类和特征研究,从而为两种鲎的血淋巴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根据血淋巴细胞大小、核质比、细胞着色特点、细胞中颗粒存在与否、颗粒的密集程度等,中国鲎和圆尾鲎的血淋巴细胞均可分为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三种主要类型,且两种鲎的血淋巴细胞均以颗粒细胞为主,透明细胞在血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小,但具有高核质比。两种鲎的同类血淋巴细胞在染色和形态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同一种鲎中,血淋巴细胞密度存在显著的雌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鲎幼体阶段(黄皮鲎)的形态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研究发现,中国鲎幼体阶段(黄皮鲎)生殖盖板中叶不长于侧叶,尾呈三角形,上有一列小刺,腹甲后端尾上有三个棘突,尾两个侧边无小刺,腹甲背面无小刺分布,但其头胸甲和腹甲背面棘突较长,明显呈幼体状,中国鲎的胚后幼体发育从小到大,身体背部颜色处于黑色→土黄色→褐色的一种渐变过程,当中国鲎幼体头胸甲宽度处于10-25cm时,也就是胚后发育的第12至第16次蜕皮期间时,其体色呈土黄色,在粤西、海南、北部湾一带俗称“黄皮鲎”。所以,黄皮鲎为中国鲎一定阶段未成熟的幼体,而不是一个新种或亚种。标本采自广东省湛江市,保存于湛江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通常所说的鲎有两大类:一类生活于大海中,如志留纪的板足鲎(Eurypteris)和现生的鲎(Limulus);另一类生活在淡水或半咸水中,通称为鲎虫。它们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不同,海生鲎属于蛛形纲,鲎虫则属于甲壳纲。鲎虫化石过去在我国曾发现于四川和贵州桐梓(冯儒林,1978)的下沙溪庙组,偶尔也见于三叠纪地层。最近,有采自冀北晚侏罗世地层鲎虫化石的正式研究报道(杨遵仪、洪友崇,1980)。本文所研究的材料有四部份,其一是我们研究所的沈炎彬、林启彬、曹正尧和安徽区测队  相似文献   

7.
海洋活化石——鲎(hòu)是十分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科研、经济、生态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鲎作为古老的海洋底栖动物被过度捕捞,现已到了枯竭的程度,2021年2月,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更新和发布,我国海域的中国鲎和圆尾鲎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推动鲎研究和有效制定实施鲎资源的保护措施,本文主要从鲎的生物学研究、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三个方面入手,瞄准鲎的分类学问题、鲎的生物学前沿问题包括神经系统、视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与发育和共附生微生物等、生态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明确研究重点和难点的同时,扩大对鲎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鲎是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是世界现存4种鲎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是河口生态系统的标志物种, 同时其血液被用于生产医用检验试剂――鲎试剂。中华鲎的自然地理分布范围相当狭窄, 仅局限于日本濑户内海向南延伸至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岸以北的太平洋西岸海域, 其中在中国东岸和日本南部海域的历史产量较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华鲎种群数量出现了显著减少, 2019年中华鲎在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正式更新为濒危(EN), 明确了中华鲎资源呈现全球性衰退的状态, 究其原因可归纳为鲎生境破坏和过度捕捞两个方面。在开展鲎资源保护的实践工作中, 作者深刻反思当前鲎资源保护在海洋保护区划定、增殖放流及科普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包括加快完善种群基线数据, 制定标准化种群和生境基线监测指南, 构建科学放流体系等, 以期推进全球范围内的中华鲎资源保护与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9.
鲎(hòu),名字起的奇,样儿长得怪,在我国浙江以南近岸浅海中常常见到。它的整个形体酷似倒扣在泥涂上的一只青灰色洗脸盆。它头背盖着蟹一样的半月形硬壳,身体下半截,生有六对奇形怪状的附肢,后边拖着一根刚劲垂直的尾巴。这一怪物,还与蜘蛛有亲缘关系哩!别看鲎其貌不扬,它的历史却老得令人惊讶,远在四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当恐龙尚未崛起,原始的鱼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鲎就已经存在于世了,因而被人称为海中“活化石”。如今,这种活化石在海洋中又是如何生活、繁殖的呢?鲎的种类不多,根据记载,总共只有五种。生长在  相似文献   

10.
鲎是珍贵的海洋“活化石”生物。本研究于2014—2020年在广西北海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开展圆尾蝎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种群动态调查。总计观察到圆尾蝎鲎990只,种群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第6个调查年相比第1个调查年下降94.60%,表明圆尾蝎鲎资源保护已势在必行;雄鲎占80.28%,雌鲎占17.50%。圆尾蝎鲎种群动态呈现显著季节规律性,种群数量与温度及北风和南风风向状态值(0和4)呈显著正相关,显示出滨海风向标生物特征。本研究揭示了圆尾蝎鲎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保护区鲎资源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鲎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剑尾目、鲎科。由于它在古生代寒武纪时期业已出现,故有“活化石”之称。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有三属五种鲎。我国东南沿海盛产三刺鲎。鲎的血淋巴液中含血蓝蛋白,它是一种高分子量含铜呼吸蛋白,有一定构型,又能与其他分子连接,可作为研究细胞表面分子的标志物(刘黎等,1979);由于它的分子量很大又可作为免疫原(Malley,A 1965)(Lamy,J 1979),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要报告三剌鲎血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鲎试剂在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内毒素检查中的应用。在用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时 ,按中国药典的要求对鲎试剂灵敏度进行标定 ,并作干扰实验 (增强或抑制实验 ) ,然后用鲎试法与家兔法同时测定 15批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果发现三批鲎试剂的灵敏度标示值均正确 ,五批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半成品在最大有效稀释度 (MVD)时对试验无干扰 ,这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符合率达到 91.7%。从而表明鲎试法很有可能代替家兔法  相似文献   

13.
丘华兴   《广西植物》1989,9(3):193-195
<正> 作者于1985—1986年在广东省汕头市普查中草药资源期间,曾注意到一种具香味的草药,据具花的标本;其花柱3裂,柱头为杯状集粉杯围绕,确认为离根香属(Calogyne R.Br.)植物。此后,陆续查阅华南植物研究所(SCBI)、厦门大学生物系(XMU)和广西中医药研究所(GXMI)收藏的最近30年来我国植物学工作者采集的标本,澄清本属植物分布于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毗邻我国广西的越南(芒街)为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14.
蒲蛰龙 《昆虫学报》1964,(3):396-400
d’Orchymont于1942发现Anacaena yunnanensis Orchymont及A.gerula Orchymont,为Anacaena属昆虫在我国的首次记录,1963年著者增记二种,本文再增记四种。至目前止,本属昆虫,在我国记录共八种。 本属昆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于云南的四种,四川一种,贵州二种,湖南二种,广西一种,江西一种,广东一种。就目前材料来看,本属昆虫在我国主要分  相似文献   

15.
【背景】豚草已成功入侵广西来宾,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均为豚草的重要专一性天敌,在湖南等地已有效抑制了豚草的扩散蔓延。【方法】为考查2种天敌在广西对豚草的联合控制作用,于2009年5月24日在广西来宾豚草入侵地区同时释放广聚萤叶甲和豚草卷蛾(2种天敌释放密度均为1170头.hm-2)。【结果】至2009年8月29日释放区内豚草植株死亡率达98%以上,且天敌迅速向邻近豚草发生区扩散,2种天敌对扩散区豚草的控制率可达50%~60%。【结论与意义】2种天敌对豚草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建议在广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杰 《化石》2005,(3):24-26
图1一块发现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鲎化石标本。该标本表明,虽然经过了近2亿多年的历史变迁,鲎的外形几乎没有发生多少改变。图2现生鲎主要生活在沙质海底,取食泥沙下的蠕虫和无壳的软体动物。三叶虫从寒武纪早期开始出现,是最古老的节肢动物之一。它成功地繁衍了3亿多年,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17.
栖息地退化是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然而,人类活动和中华鲎栖息地退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尚且不足。为了厘清人类活动对中华鲎幼鲎栖息地退化的影响,以北部湾潮间带为研究范围,于2014、2017和2020年对潮间带中华鲎幼鲎丰度进行随机样方法调查,并获取对应年份遥感影像(分辨率30m)作为数据源,借助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和人为干扰度指数(human disturbance index,HDI)模型,量化评估人为干扰对北部湾潮间带中华鲎幼鲎栖息地景观格局及种群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4-2020年,北部湾潮间带幼鲎栖息地退化严重,无干扰类型景观面积逐渐减少,大部分转化为养殖;(2)北部湾潮间带人为干扰逐渐加强,无干扰等级HDI指数面积不断减少,潮间带大部分面积HDI指数呈增强趋势;(3) HDI指数与幼鲎种群丰度呈显著负相关性,HDI指数高值斑块不适合幼鲎生存。依据HDI指数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可为潮间带中华鲎幼鲎种群栖息地景观格局优化及鲎人工放流增殖选址等保护行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东南沿海,生活着一种古老的生物——鲎(hòu 后)。它的这个名字连同它的古怪的相貌,对许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鲎诞生在古生代的泥盆纪,它和腕足类的古老生物海豆芽,同期出现,已经有近三亿年的历史了。因为在它的胚胎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三叶幼虫期,尤其是在它刚出卵壳尚未蜕皮之前,很象三叶虫,所以人们认为鲎同三叶虫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它很可能是从三叶虫演化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附地菜属植物分类与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地菜属(Trigonotis)是Treviranus于1851年建立的。据统计,本属全世界约56种。 美国植物分类学家J.M.Johnston对我国附地菜属做过较详细的研究,他在1937年所发表的“中国西南部的附地菜属”一文中,收载了本属的16个种。尔后,于1952年又发表了四川及广西地区的3个新种。他的著作是研究我国西南地区附地菜属的重要文献。日本植物分类学家中井猛之进(T.Nakai)于1971年发表的“日本——朝鲜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蛇属一种新纪录——腹斑水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年10月6日,作者在广西南宁农贸市场购到水游蛇亚科的2条活体,经研究鉴定,该种水蛇为我国水蛇属一种新纪录—腹斑水蛇Enhydrisbocour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